160 likes | 503 Views
HRV 與疾病之關聯. 簡報大綱. 神經系統簡介 自律神經系統與心跳 ECG 、 HR 與 HRV HRV 之計算 HRV 應用與疾病之關聯. 神經系統簡介. 人體神經系統簡介. 人體的神經系統組織. 自律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作用於 : 緊張 , 恐懼 , 戰鬥 , 逃離 等情境。 作用徵象 : 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尿液減少、消化變慢。.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作用於 : 輕鬆、休息、復原、睡覺、緊張過後。
E N D
簡報大綱 • 神經系統簡介 • 自律神經系統與心跳 • ECG、HR 與 HRV • HRV 之計算 • HRV 應用與疾病之關聯
人體神經系統簡介 人體的神經系統組織
自律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 •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 作用於 :緊張,恐懼,戰鬥,逃離 等情境。 • 作用徵象: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尿液減少、消化變慢。 •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 作用於 :輕鬆、休息、復原、睡覺、緊張過後。 • 作用徵象:血壓降低、心跳放慢、消化吸收過程開始。
自律神經系統與心跳 • 控制心跳機制 • 心肌肉之竇房結(Sino-atrial Node SA node) • 自律神經系統 • 交感神經 心跳加快 • 副交感神經 心跳放慢
ECG(ELECTROCARDIOGRAM) • 心電圖(ECG)是記錄心臟組織電壓變化的一個圖形,心臟的肌肉是人體肌肉中,唯一具有自發性跳動及節律性收縮的肌肉。 • 心臟傳導系統發出電波,興奮整個肌肉纖維而產生收縮。 • 電波的產生及傳導,肌肉皆會產生微弱的電流分佈全身,若將心電圖記錄器的電極連接到身上不同的部位,就可描出心電圖。
ECG(ELECTROCARDIOGRAM) • P 波: 心房去極化,正常小於 0.12 秒 • QRS 波: 心室去極化,正常不超過 0.11 秒 • T 波: 心室再極化 • U 波: 心室內 Purkinje fiber 的再極化 • PR interval: 1. 評估心房至心室間的傳導速度 2. 正常值約 0.12 - 0.20 秒 (3-5 小格) • ST segment: 1. 心臟早期的再極化 2. ST segment位置(高低)較長短來得重要 3. 正常在 ± 1 mm之間 • QT interval: 1. 代表整個心縮期的電位變化 2. 與心跳速率有關 3. 臨床上為藥物及離子對心肌影響的一個指標 4. 正常為 0.35 -- 0.43 秒+
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 • 什麼是心率變異 心律是指心臟跳動的頻率,單位是BPM(BitPerMinute),而變異度則是每個心跳時間間格上的差距,因此心律變異度就是心臟跳動的頻率與心跳時間間隔上的程度變化。 • 心率變異的量測心率變異是以心率間期(相鄰心跳的間隔時間)為基礎計算而得,心率間期的數據來自數分鐘或數小時的連續心跳記錄,一般心跳量測可透過心電圖或心音描記器等方式,但以心電圖量測為主。
HRV 之分析方法 • 時域分析 • 統計學方法 • Mean 心跳間期平均值 • SDNN (Standard Deviation NN) 標準偏差 • RMSSD 相鄰兩心跳間期差異的均方根 • SDSD 相鄰兩心跳間期差異標準差 • NN50 count 相鄰心跳間期大於50毫秒的個數 • pNN50 相鄰心跳間期大於50毫秒的比率 • 幾何學方法 • HRVTriangular index 心律變異度三角指標 • TINN 所有心跳間期的長方圖的最小平方誤差的三角基準寬度 • 頻域分析 • 把心跳間期隨時間變動的訊號轉換成心跳間期的頻譜 • 頻譜是頻率的函數,期強度為此頻率正弦波振幅的平方,把相對強度量化,即為功率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HRV 之頻譜定義 • 根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c 1996 為心律變異各頻帶定義出新的標準. • 高頻 (High Frequency ,HF) 0.15 ~ 0.4 Hz可視為副交感神經活性的指標 • 低頻 (Low Frequency ,LF) 0.04~0.15 Hz 可視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共同控制的指標 • 超低頻(Very Low Frequency ,VLF)0.04 以下可視為交感神經活性的指標
HRV 頻譜分析範例 • Rest 休息/平躺 • 高頻能量較高 • 副交感神經作用 • Tilt 站立/傾斜 • 低頻能量增加 • 交感神經作用
心率變異的應用與疾病之關聯 1. 心臟與心血管疾病:原發性高血壓病人與心肌梗塞患者,其迷走神經的衰減會反映在心率變異上,因此心率變異亦可作為其預測指標。2. 神經病學:心率變異可以反映出各種病患的中樞性自主神經失調,譬如帕金森氏症、慢性酒精中毒、四肢麻痺等。3. 糖尿病:糖尿病人引發的心肌症將會降低心率變異。而心率變異的降低往往在臨床病症產生之前,因此心率變異可以作為糖尿病早期預警的指標。4. 工作壓力:不良的工作環境,如: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方式、工作過度、不佳的工作氣氛皆會降低心率變異。心率變異可用來做為這些因素的量化評估與控制。5. 健康保險:一些挪威與日本的保險公司,已經使用心率變異作為客戶的健康風險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