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第二章 燃料

第二章 燃料.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 第二节 煤的化学成分与性质. 核能燃料 — 可控核裂变与和聚变. 燃料总类. 有机燃料 — 以各种形式在自然界存在的碳氢化合物. 燃料的定义. 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适合于产生热量的材料为燃料。. 煤 — 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泥煤等. 固体燃料. 油页岩. 木材,生物质. 锅炉燃料. 液体燃料 — 石油及其制品 — 轻油、柴油、重油.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气体燃料. 煤气 — 城市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 沼气. 有机燃料的物理状态分为: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第二章 燃料.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燃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燃料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 第二节 煤的化学成分与性质

  2. 核能燃料—可控核裂变与和聚变 燃料总类 有机燃料—以各种形式在自然界存在的碳氢化合物 燃料的定义 • 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适合于产生热量的材料为燃料。

  3. 煤—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泥煤等 固体燃料 油页岩 木材,生物质 锅炉燃料 液体燃料—石油及其制品—轻油、柴油、重油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气体燃料 煤气—城市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 沼气 有机燃料的物理状态分为: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4. 第二章 燃料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 第二节 煤的化学成分与性质

  5. 一、煤的组成特点 • 可燃成分和不可燃成分组成的复杂组合物,结构非常复杂。 • 各组成元素并不单独游离存在,而是以复杂的化合物存在,成分十分不均匀。

  6. 二、煤的化学成分 • 煤的化学分析(元素分析)成分分为: • C,H,O,N,S,A(ash),M(moisture) 可燃成分—C,H,部分S 不可燃成分—其它成分

  7. 碳 C • 最主要的可燃质,煤是富含碳的燃料, • 燃烧产物主要是CO2, • 碳含量取决于碳富集程度,炭化及年龄。 • 碳的发热量:7800kcal/kg,4.182系数 • 一般含量:30%~70%, • 关于热量单位: kcal(工程), kJ(国际), BTU(英制)…

  8. 氢 H • 发热量很高,达28600kcal/kg,极易燃烧, • 煤中含量很少,仅为2%~5%, • 液体燃料中可达到14%, • 天然气中最多。

  9. 硫 S • 部分S属于可燃质 • 发热量仅2160kcal/kg • 对锅炉设备及环境的危害很大 • 硫的含量0.2~5%,甚至更高,超过1%,既为高硫煤。

  10. 在煤中硫以三种状态存在: 有机硫 可燃硫(挥发硫),燃烧生成SO2 全硫 硫化铁 有机硫 硫酸盐—不燃烧,含量很少,并入灰分

  11. 氧 O • 氧不可燃,且不助燃,氧不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煤中,与煤中的氢和碳组成化合物,占据部分可燃质,使煤发热量降低。 • 氧的含量1~15%,木柴中的氧含量达到20%~25%。

  12. 氮 N • 氮是一种不利的元素,在高温环境下,与氧形成氮氧化物,对环境危害极大。 • 煤中氮的含量~1%。

  13. 一次灰分—成煤前植物中含有的矿物质,均匀分布在可燃质中一次灰分—成煤前植物中含有的矿物质,均匀分布在可燃质中 内在灰分 二次灰分—在煤形成过程中,外界带入的杂质,呈粒状分布 灰分 外在灰分—产生于开采、运输、贮藏过程中 灰分A 煤中不可燃矿物杂质,成分十分复杂,大多数煤的灰分含量7%~40%。

  14. 内在水分—也称为吸附水分或风干水分,即煤经过风干后的水分内在水分—也称为吸附水分或风干水分,即煤经过风干后的水分 水分 外在水分—经过风干后可以脱除掉的那部分水分,受运输,贮存条件等影响,变化很大。 水分M • 含量一般在1~30%,多在10%左右。

  15. 三、煤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 用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 水分和灰分所占质量较大,且随外界条件有较大的波动; • 采用四种不同的“基”准的质量成分表示: 1.收到基ar; 2.空气干燥基ad; 3.干燥基d; 4.干燥无灰基daf.

  16. 收到基(下标符号为ar) • 表示燃料中全部成分的质量百分数总和 • 是锅炉燃料燃烧计算的原始依据。 Car+Har+Oar+Nar+Sar+Aar+Mar=100%

  17. 空气干燥基(下标符号为ad) • 表示在不含外在水分的条件下,燃料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数总和, • 是实验室煤质分析所用煤样的成分组成。 Cad+Had+Oad+Nad+Sad+Aad+Mad=100%

  18. 干燥基(下标符号为d) • 表示在不含水分的条件下干燥燃料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数总和 • 干基中各成分不受水分变化的影响 Cd+Hd+Od+Nd+Sd+Ad=100%

  19. 干燥无灰基(下标符号为daf) • 表示在不含水分和灰分的条件下,干燥无灰燃料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数总和, • 干燥无灰基中只包含燃料的可燃成分,各成分不受水分和灰分变化的影响, • 煤炭交易。 Cdaf+Hdaf+Odaf+Ndaf+Sdaf=100%

  20. 各种基的换算(略) • 查表,查图,查手册。 • 作业:编制计算程序,完成换算。

  21. 四、煤的发热量 • 两种发热量的定义: 1.高位发热量Qgr • 1kg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包括烟气中水蒸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 2.低位发热量Qnet • 在1kg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中扣除水蒸汽汽化潜热后所得的热量。即煤中可燃质的一部分燃烧热量被用于水分的汽化,没有得到利用。 单位为kcal/kg,或者kJ/kg,MJ/kg。

  22.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间的换算公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煤中水和氢燃烧生成水的蒸发潜热所得到的热量为低位发热量,r为水的蒸发潜热,取为2510 kJ/kg。

  23. 几点说明 • 实验室所测是全部热量(高位),锅炉排烟温度均较高(110C以上),烟气中水未蒸汽凝结,将这部分气化潜热带走。 • 我国均采用低位发热量。有些国家采用高位发热量,必要时说明。 • 表示煤的发热量同样分为不同的“基”,因此,也存在之间的换算。 • 作业:编制换算程序。

  24. 五、折算水分、折算灰分与折算硫分的概念 • 硫分、灰分与水分对锅炉工作的影响 1)降低煤的发热量 2)降低燃烧温度,不利于燃料的着火与燃烧 3)增加烟气容积,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加, 锅炉效率下降 4)加剧锅炉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与积灰 5)增加通风电耗。

  25. 采用折算成分的目的 • 比较锅炉燃烧不同煤时,带入炉内的水、灰和硫的质量—煤的折算成分, • 定义:每送入炉内1MJ热量,随燃料带入炉内的某成分的质量, • 分别为折算水分、折算灰分和折算硫分

  26. 以灰分为例,同一锅炉燃烧三种不同煤时,采用折算成分 的必要性

  27. 折算成分的表达式 • 要产生同样的热量,带入锅炉的灰量取决于煤灰分含量与发热量, • 与灰分含量成正比,与发热量成反比。 • 采用此比例式来代表带入的灰量, • 因该比值很小,故乘1000。

  28. 折算水分 折算灰分 折算硫分

  29. 采用折算成分判断煤中水分、灰分和硫分高、中、低的大致范围如表所示。采用折算成分判断煤中水分、灰分和硫分高、中、低的大致范围如表所示。

  30. 六、标准煤概念 • 单纯以燃煤量的多少来比较不同锅炉的经济性不妥,须折算到统一标准, • 标准煤的概念,规定低位发热量为7000kcal/kg(或者kJ/kg,MJ/kg)的煤为标准煤, • 将发热量不是7000 kcal/kg的煤统一折算到7000 kcal/kg来进行比较。 • 用于计算和比较标准煤耗等

  31. 七、气体燃料容积组成表示和换算 • 气体燃料的组成通常用两种表示方法 • 1—干气体组成(不包含水分) • 2—湿气体(包含水分)

  32. 八、煤质分析 1.煤质分析方法 (1)元素分析 全面测定煤的所有成分以及挥发份与发热量等。 (2)工业分析 测定水分、灰分、灰熔融特性、煤粉细度、挥发份以及发热量等。 工业分析在电厂常用(唯一的实验内容)

  33. 煤质分析的内容 1.煤元素分析 2.煤中水分含量测定 3.煤中灰分含量测定 4. 煤发热量测定 5. 挥发份及其测定 6.灰的熔融性及测定

  34. 1.煤元素分析(专门仪器)2.煤中水分测定 包括测定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 3.煤中灰分测定 将煤粉试样在电炉中灰化。 4. 煤发热量测定 绝热式量热计(注意:扣除生成硫酸和硝酸的热量)

  35. 5.挥发份及其测定 • 挥发份定义:失去水分的煤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煤分解逸出的部分可燃质和矿物质。 • 主要成分是CO、CO2、CmHn、H2等。 • 收到基挥发份含量在5%~40%之间。 • 表示方法:V,Vdaf,等,也存在换算。

  36. 影响因素: • 挥发份的多少和组成与煤的年代有关 • 热解程度随加热速率、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而变,须在统一条件下测定。 • 挥发份的发热量取决于挥发份的成分 • 挥发份的多少与组成影响到着火,是对动力用煤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37. 焦炭=固定炭+灰分:失去水分并放出挥发份后所剩余的残留物称为焦炭。焦炭=固定炭+灰分:失去水分并放出挥发份后所剩余的残留物称为焦炭。

  38. 6.灰的熔融性及测定 • 炉膛内温度很高,煤中灰颗粒一般呈熔化或软化状态,对锅炉工作影响极大。 • 对锅炉的主要危害是造成锅炉受热面结渣,传热恶化,掉渣灭火或事故。 • 灰分成分不同,发生熔化的温度也不同。 • 高熔点成分+低熔点成分,无固定的熔点,

  39. 温度 壁面 高灰熔点煤 低灰熔点煤 距壁面的距离

  40. 灰熔融性的测定 • 将灰制成特定形状的灰堆,加热升温1300℃以上,采用三个特征温度来表示灰的熔融特性。 • t1—开始变形温度; • t2—软化温度 • t3—熔化温度

  41. 结渣判别: • 一般认为, • t2>1350℃,不易结渣; • t2<1350℃,易结渣; • t1<1200℃,易结渣; • 各种各样的结渣判定指标(研究的热点)

  42. 煤粉炉的排渣方式 • 固态排渣炉—排渣为固态(广泛采用); • 液态排渣炉—排渣为液态。

  43. 煤质分析小结: 1.煤质分析方法 2.煤中水分测定 3.煤中灰分测定 4. 煤发热量的测定 5. 挥发份及其测定 6.灰的熔融性及测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