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775 Views
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苏州市委党校 肖锐. 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苏州必然选择 三、苏州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1 、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2 、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 3 、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4 、低碳经济救赎人类. 持久 增长动力的需要 破解 生态环境瓶颈的需要 传承 吴文化的需要 共筑 幸福新天堂的需要. 经济发展低碳化 社会发展低碳化 能源发展低碳化 技术发展低碳化.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1 、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2 、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 3 、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E N D
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苏州市委党校 肖锐
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苏州必然选择 三、苏州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1、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2、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4、低碳经济救赎人类 持久增长动力的需要 破解生态环境瓶颈的需要 传承吴文化的需要 共筑幸福新天堂的需要 经济发展低碳化 社会发展低碳化 能源发展低碳化 技术发展低碳化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 1、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 2、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 •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 4、低碳经济救赎人类 联合国《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农作物减产、淡水资源短缺、 生物链被打乱、干旱、飓风、泥石流等极端 天气肆虐。工业化以来的200年,升高0.74℃; 2100年,升高2℃至6℃。
升高2℃--30%海岸湿地被淹没。 马尔代夫:趁我们还在,快来看看吧!! 升高3℃---上亿人无水可用 升高6℃-- 陆地大部分被淹没,90%的物种灭绝,人类数量减少80%。 升高4℃--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 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 全球近一半的人无水可用; 在欧洲大陆,夏季干旱高温与冬天极冷相伴;
《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GWP)下挫5%--6%,《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GWP)下挫5%--6%, • 而发展中国家则会超过10%。 • 气候变化相当于每个人的福利削减20%。 • 二氧化碳是福也是祸; • 人类---90%的责任; • 发达国家---80%责任。 • 极端天气给经济发展蒙阴影。 • 每个人福利削减20%。 • 人类大量使用碳基能源,导致污染严重;“地球发烧”---气候变暖! • 储量迅减,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终端商品价格上涨。
大量使用高碳能源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大量使用高碳能源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 • 人人有责!给地球降温,应对气候变暖, • 呵护地球家园! • 结束高碳时代,开启低碳时代! 低碳---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污染物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 1、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 2、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 •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 4、低碳经济救赎人类
30年, 9.8%左右的年均增幅,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经济总量超意大利、法国、英国,2009年超德国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超日本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国际社会对中国虎视眈眈
产出与消耗 消耗: 消耗世界20%的能源,40%的钢材。 煤炭、钢铁、铜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石油和电力是世界第二消费大国。 • 产出: • 外贸规模世界第三;生产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鞋子、袜子,几乎全部的玩具。 • 中国GDP占世界总产值的比重是9.5%左右 。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买啥啥贵! 卖啥啥贱! • 《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56.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56.4%。 • 所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打法,倒逼我们反思,这种消耗多、污染重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必须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 1、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 2、国际市场带来的痛与苦 •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 4、低碳经济救赎人类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 13亿-----中国----人口-----特殊 • 13亿人口创造了人口红利! • 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 • 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 吃喝拉撒小问题乘以13亿,都是大事情; • 13亿人每天每人吃掉1斤粮食,就是13亿斤; • 每天有相当于 3个西湖的水要被马桶抽掉; • 每天有10万吨垃圾需要填埋,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 中国是世界最穷的第 2 大经济体; • 人均GDP排位世界105 位; •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吗??? 地大物 薄 、缺地、缺水
我国当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掘提速,已有44+25个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城市。我国当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掘提速,已有44+25个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城市。 缺水—沙特、阿联酋一样缺水; 少油、少煤---人均拥有石油排在世界40、 50多多位。 缺地---现存耕地18.26亿亩,比10年前少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人均耕地1.38亩,仅比弹丸之地孟加拉、日本略高一点点,排在倒数第三位。
八山一水一分田 黑河 土地64% 人口4% 土地36% 人口96% 2000年5.8% 腾冲 胡焕庸线 2000年人口94.2% 12亿2千万
人口状况警告---土地、水等资源不可承受; • 能源状况警告----储量有限---进口代价大----不可承受; • 环境恶化警告---环境污染----威胁健康---不可承受。 过去的靠土地换项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消耗大、污染重、粗放式的模式是不可承受的,已走到了尽头! 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1、气候变暖带来的福利下降 2、国际挑战带来的痛与苦 3、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可承受 4、低碳经济救赎人类 所谓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能循环、可持续,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4、低碳经济的救赎
发展低碳经济的六大突破 • 创新技术---传统技术的升级、新技术的开发(碳捕获); • 创新制度---碳交易、能源合同管理; • 开发新能源---完全替代碳基能源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耗大、污染重、粗放式模式 • 树立低碳生活理念---节约 节约 节约 •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尊重自然、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苏州的必然选择 1、持久增长动力的需要 2、破解生态环境瓶颈的需要 3、传承吴文化的需要 4、共筑幸福新天堂的需要
2011年苏州取得的成绩: • 地区生产总值10716.99亿元,GDP增长12%,排全国第六; •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9.1亿美元; •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0.9亿元,增长22.2% ; • 实现工业总产值3.3万亿元,增长17%; • 实现中方对外投资 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 • 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141家在苏州开办了大约400多个项目。
1、持久增长动力的需要 42% 20% 38%
低碳产业有利于持久增长 • 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消费占比, 降低投资占比; •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服务业占比; 发展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的低碳产业。
2、破解生态环境瓶颈的需要 • 全市土地面积848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54.8%,水域面积占42.5%;平均海拔4米左右,拥有80%左右的太湖水面。 • 耕地面积2010年222.11千公顷。
低碳发展方式有利于破解土地瓶颈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0.7万公顷
2011年户籍人口642万,外来人口600万左右, 比例1:1。 600万外来人带来了人口红利;但也造成“拥挤不堪”,给苏州政府的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低碳发展方式有利于破解人口压力 调整劳动力结构!!!
低碳发展方式有利于破解污染问题---低端加工贴牌的痛与苦!低碳发展方式有利于破解污染问题---低端加工贴牌的痛与苦! • 苹果供应商台湾可成旗下可胜苏州厂因污染,被工业园区环保局勒令停产整顿。 • 距离可胜厂区三公里远的凤凰城居民举报称,可胜工业污染严重,制造大量刺鼻难闻气味,导致头痛、流泪等症状。 • 环保部门部门实地检测显示,部分排放指标高于国家标准。
老祖宗给苏州留下了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处控制保护建筑群落,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5个历史街区,观前、十全街、枫桥3个历史风貌地区,30多个旧街巷历史地段,70座古桥梁,22处古驳岸,639口古井,22座古牌坊。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祖宗给苏州留下了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处控制保护建筑群落,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5个历史街区,观前、十全街、枫桥3个历史风貌地区,30多个旧街巷历史地段,70座古桥梁,22处古驳岸,639口古井,22座古牌坊。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联合国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强调: • 脱离人和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有利于传承吴文化! • 2500多年的积淀,呈现出一个有历史内涵和文化气质的苏州,这样的内涵和气质也成为了当代苏州经济社会成长的基因、发展的灵魂。 • 因此,苏州今后的发展就是要保护传承吴文化的基因和灵魂。
4、共筑幸福新天堂的需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幸福指数天下第一! • 碧水蓝天, • 绿树青山, • 稻香蛙鸣, • 小桥流水, • 虾蟹满塘, • 鱼米之乡, • 人间天堂。 • 50年代淘米做饭, • 60年代洗衣灌溉, • 70年代水质变坏, • 80年代鱼虾绝代, • 90年代不洗马桶盖。
粗放模式的痛与苦! 2012年5月29日市环保局公布的古城区水质监测数据, 内城河约四分之三的监测点水质显示为劣V类;始终发生黑臭的河道比例超过了20%。
4、共筑幸福新天堂的需要 • 幸福新天堂---宜居新苏州、创业新天堂、幸福新家园! • 宜居新苏州---历史元素和现代文明兼容---文化底蕴、时尚气质 • 创业新天堂---投资创业环境好---政府服务好 • 幸福新家园---安居乐业---幸福指数高! 低碳经济发展有利于幸福新天堂的建设!
苏州经济发展必须做到四要: • 既要经济保持增长; • 又要少消耗、少排放、少污染; • 还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 更要宜居、乐业、健康、幸福。 •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三、苏州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 所谓低碳城市---- • 改变以往高碳生产、高碳消费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低碳产业、低碳产品、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低碳生活等。
三、苏州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 国家首批低碳试点---五省八市 •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 • 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 • 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第一批试点。
苏州低碳城市建设的进展 • 苏州在2010年启动了申报第二批低碳试点。 • 2012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到苏州考察调研低碳城市建设情况。 • 苏州初步确立了以“四轮驱动”的综合型“低碳社会”发展模式。
苏州低碳城市建设 --- 四轮驱动 • 经济发展低碳化---布局产业筑低碳经济 • 社会发展低碳化---时尚消费造低碳生活 ----细枝末节造低碳建筑 ----循环利用造低碳社区 ----绿色出行造低碳交通 • 能源发展低碳化---开源节流还低碳环境 • 技术发展低碳化---变废为宝出低碳产品
苏州低碳城市建设 --- 四轮驱动 • 经济发展低碳化 • 社会发展低碳化 • 能源发展低碳化 • 技术发展低碳化 ---布局产业 筑 低碳经济
欧、美、日、中抢占低碳产业制高点 • 2009年3月,欧盟--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以确保欧盟在低碳产业领域的世界领先; • 奥巴马提出两年投资1000亿美元,确保新能源、环保技术的领先,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扮演领袖地位;
欧、美、日、中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 • 2012年7月30日日本政府确定了 “日本再生战略”,重点投资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和农林渔业三个领域,到2020年底,将在节能环保领域、健康医疗领域各新增6377亿美元。 • 中国刺激经济投资5860亿美元,约合国内生产总值的8%,其中约合14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用于绿色投资。
经济发展低碳化---布局产业筑低碳经济 •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形成 三 二 一 低碳产业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8%左右。 •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比重达到40%。
苏州低碳城市建设 --- 四轮驱动 • 经济发展低碳化 • 社会发展低碳化 • 能源发展低碳化 • 技术发展低碳化 ---时尚消费 造 低碳生活 ---细枝末节 造 低碳建筑 ---循环利用 造 低碳社区 ---绿色出行造 低碳交通
碳足迹---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工作中直接或间接都排放了二氧化碳。碳足迹---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工作中直接或间接都排放了二氧化碳。 据测算,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社会发展低碳化—时尚消费 造 低碳生活
时尚消费----不拒绝消费但拒绝浪费 • 提倡时尚消费---新节俭一族----在不影响生活质量、不减少工作内容的前提下的节俭。 • 以下生活中的“低碳”行为,您做到了几项! • 少用塑料袋、选购简装商品、选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纸张两面用 、不用一次性餐具 、选择节能灯 、随手关灯
以下生活中的“低碳”行为,您做到了几项! • 购买本地产品 • 网上付账单 • 不穿裘皮 • 少寄纸质贺卡 • 不食野味 • 一水多用 • 少开汽车 • 选择小排量车 • 出行首选公交 • 减少住店床单换洗次数 • 生活垃圾减量、分类
碳中和 • 树木-----“吸碳器” • 科学研究表明---- • 一个人只要每年栽3棵树,就可以吸收个人当年在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