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 哲学咨询” 与哲学应用

“ 哲学咨询” 与哲学应用.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1 、“哲学咨询”的界定与争议. 什么是哲学咨询?思想治疗?观念治疗? “哲学咨询”是正在成长中的一种应用哲学,或者说是一种实践哲学。关于“哲学咨询”的用语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哲学实践” Philosophical Practice “ 哲学咨询”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 哲学顾问” Philosophical Mentoring “ 哲学指导” Philosophical Guidance “ 哲学交心” Philosophical Encounter

le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哲学咨询” 与哲学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哲学咨询” 与哲学应用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2. 1、“哲学咨询”的界定与争议 • 什么是哲学咨询?思想治疗?观念治疗? • “哲学咨询”是正在成长中的一种应用哲学,或者说是一种实践哲学。关于“哲学咨询”的用语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 “哲学实践”Philosophical Practice • “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 “哲学顾问”Philosophical Mentoring • “哲学指导”Philosophical Guidance • “哲学交心”Philosophical Encounter • “哲学探询”Philosophical Inquiry • “哲学辅导”Philosophical Coaching • “哲学交谈”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 • “哲学治疗”Philosophical therapy

  3. 用哲学的方法和观念来消除心中的困惑和死结 • “扭转思维习惯”(柏格森)+“面向事情本身”(胡塞尔)

  4. 哲学的历史与哲学的现实:哲学的功用 • Mediation means meditation,not medication. • 什么是哲学咨询?哲学可以起到思想治疗的作用吗?哲学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或者服务而产生经济效益吗? 哲学真的可以走出学院书斋而为社会大众当作有用的知识而接受吗? • 肯定的声音:通过以对话和讨论的方式针对个体、团体、组织的哲学咨询产生了积极和有效的思想转换效应。 • 质疑的声音:精神病学家认为哲学咨询师在行医但却没有行医的执照,心理学家认为哲学咨询师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而不能辨别严重的心理疾患,学院派哲学家认为真正的哲学是不能够应用化和技术化的,反学院派的哲学家认为真正的哲学是不能有哲学教授和哲学博士来实现和推广的。

  5. “哲学咨询”作为应用哲学的当代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都还处于定型的过程之中。首先会遇到如何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区别的问题,要在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划出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很困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往往也在使用大量的哲学概念及其方法,而哲学咨询处理的也多是因思想冲突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哲学咨询”一直宣称是对古老哲学实践传统的复兴,是对“苏格拉底对话”的传承。那么古老的哲学在今天能够复活吗?“哲学咨询”作为应用哲学的当代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都还处于定型的过程之中。首先会遇到如何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区别的问题,要在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划出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很困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往往也在使用大量的哲学概念及其方法,而哲学咨询处理的也多是因思想冲突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哲学咨询”一直宣称是对古老哲学实践传统的复兴,是对“苏格拉底对话”的传承。那么古老的哲学在今天能够复活吗?

  6. “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的根本区别 • 1、“哲学咨询”是以“对话”(Dialogue)而不是“诊断”(Diagnosis)为前提的,不是把来访者(Visitor)看作病人而是看作神智健全的人。“哲学咨询”的基本形式是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展开一种自由的对话。 • 2、哲学咨询师不是居高临下地讲一通深奥的哲学道理或者简单地用柏拉图或是康德去教诲来访者,最后为来访者提供一些现成的理论答案,而是要像“接生婆”那样来帮助来访者找出问题的源头,让烦恼的心事得到解脱。 • 3、哲学咨询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来访者有所提示和开导,只有作为思想的伙伴和感受的伙伴,哲学咨询师才能使来访者摆脱他的孤独或绝望,重新看待他的生活世界。 • 4、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同,“哲学咨询”不去纠缠来访者的过去经历,一定要在过去的遭遇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而是启示来访者以面向未来的态度作为积极改变生活的重要原则。因此哲学咨询师没有窥淫癖的倾向,也不需要躲躲藏藏地进行谈话,而是可以在公共场所进行探讨。“哲学咖啡馆”在法国等地方的开展以及团体哲学咨询的形式,都说明了哲学咨询是可以公开进行的。

  7.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 由两个希腊词psukhe 和therapeuein组合而成,原本就与医学无关。psukhe是灵魂和呼吸的意思therapeuein是关注和照料的意思。两者合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注意照料我们的灵魂。 • 伊壁鸠鲁将哲学看作“心灵的治疗”therapy of the soul;塞涅卡Seneca主张哲学就是帮助人们去面对贫困财富死亡;苏格拉底的实践哲学其根本宗旨是通过“哲学对话”来告诉人们“只有经过审视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他的对话是达到审视生活的有效形式。他每天去到雅典街市,与他人讨论美丑正义生死等问题……他的这种对话是拿锋利的问题来诱发对方的思想,从而矫正、驳斥或推进对方的思想。

  8. 现当代西方哲学——“哲学危机”和“哲学终结”现当代西方哲学——“哲学危机”和“哲学终结” • 哲学家们一边唱着哲学的挽歌,一边寻着哲学的出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后来罗蒂的“小写哲学”以及福柯的“生存美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和”生活世界转向”。“哲学咨询”无疑是当代哲学走向声和应用的一种选择。它的实践方向是用哲学思想来处理“人的问题”而不是去争辩“哲学家的问题”。用杜威的话说就是“今天哲学家要做的就是从事苏格拉底2500年前所指定的助产婆的工作”。“哲学咨询”似乎要让哲学家变成哲学医生,担负起生活顾问的角色。

  9. 在古代的哲学传统中(比如古代希腊罗马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活动),哲学思考主要被看作是一种导向幸福生活的活动。但是在今天哲学已经彻底地学院化理论化,完全变成了“Academic Philosophy and Theoretical Philosophy”。下面是一段讽刺挖苦理论哲学现状的描写:“A rebuttal of Smith’s attack on Jones’s defense of Brown’s interpretation of Parker’s repudiation of White’s thesis on Jackson’s philosophy of X”(这个X通常是代表Wittgenstein or Heidegger)。可是另一方面社会对于哲学思考又有着实际的需要(比如应用伦理学的受欢迎程度和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在心理治疗中的流行程度)。“心灵鸡汤”和“自助”类图书在西方市场上的畅销(也包括在中国图书市场),说明了哲学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结”或者“心鬼”用药物或是科学知识往往无效,因为心病只能用心思来改善。

  10. 2、“哲学咨询”的兴起与发展 • 作为一种“应用哲学”,当代“哲学咨询”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住院的哲学家”,还有人写文章提出复兴哲学将其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比较多提到的是德国哲学家G.阿申巴赫(Gerd Achenbach),因为他于1981年率先在德国科隆附近的Bergisch-Gladbach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称为Philosophische Praxis的哲学咨询机构,对外公开地打出了“哲学咨询”的旗帜。1982年,他又成立了“德国哲学实践协会”(The German Society for Philosophical Practice),最初只有10个正式的会员。到了1987年,这个协会吸纳了来自不同国家的125个会员,同时也改名为“国际哲学实践协会”(Internationale Gesellschaft fur Philosophische Praxis,IGPP)。这个协会以宣传和推广“哲学咨询”为宗旨,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创办有理论刊物Agora(原意为古希腊的市民辩论会场)后正式更名为“哲学实践杂志”Zeitschrift fur Philosophische Praxis。在他已发表的重要作品《哲学实践》(Philosophische Praxis)中,阿申巴赫提出“哲学的生活咨询”可以作为心理治疗以外的一种选择.

  11. 面对日常生活与“人的问题”,使得“哲学咨询”很快在欧美等国家发展起来,并出现了一批“哲学咨询”的领军人物:面对日常生活与“人的问题”,使得“哲学咨询”很快在欧美等国家发展起来,并出现了一批“哲学咨询”的领军人物: • 1、美国咨询师L.马利诺夫(Lou Marinoff),前美国哲学咨询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要柏拉图不要灵丹,哲学在日常问题中的应用》Plato,Not Prozac!Applying Philosophy To Everyday Problems)、《哲学实践》(Philosophical Practice) • 2、加拿大咨询师P.拉伯(Peter Raabe),哲学咨询师,第一个以哲学咨询作为哲学博士论文并获得通过,代表作品有《哲学咨询—理论与实践》(Philosophical Counseling——Theory and Practice)、《哲学咨询中的问题》(Issues i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 3、英国咨询师T.利波恩(Tim LeBon),英国实践哲学协会现任主席,代表作品有《智慧的治疗》(Wise Therapy); • 4、美国咨询师S.舒斯特(Shlomit Schuster),Sophon哲学咨询中心主任,代表作品有《哲学咨询—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另外选择》(Philosophy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 5、法国人M.苏特(Marc Sautet),“哲学咖啡馆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代表作品有《苏格拉底咖啡馆》(Un Café pour Socrate)。

  12. “哲学咨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完全证明了思想服务的买方市场有着很大的开拓空间。自1981年“哲学实践”的牌子在德国科隆树立起来之后,很快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以“哲学咨询”为名的思想治疗工作机构组织。为了交流,也为了形成“哲学咨询”的专业团队力量,各国从事“哲学咨询”的专业人士还陆续成立了相关的专业协会,如德国“国际哲学实践协会”(IGPP)、“美国哲学实践者协会”(APPA)、“美国哲学、咨询、心理治疗协会”(ASPCP)、“加拿大哲学实践协会”(CSPP)、“英美哲学实践协会”(AASPP)、“挪威哲学实践协会”(NSPP)、“以色列哲学咨询协会”(ISPI)等。“哲学咨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完全证明了思想服务的买方市场有着很大的开拓空间。自1981年“哲学实践”的牌子在德国科隆树立起来之后,很快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以“哲学咨询”为名的思想治疗工作机构组织。为了交流,也为了形成“哲学咨询”的专业团队力量,各国从事“哲学咨询”的专业人士还陆续成立了相关的专业协会,如德国“国际哲学实践协会”(IGPP)、“美国哲学实践者协会”(APPA)、“美国哲学、咨询、心理治疗协会”(ASPCP)、“加拿大哲学实践协会”(CSPP)、“英美哲学实践协会”(AASPP)、“挪威哲学实践协会”(NSPP)、“以色列哲学咨询协会”(ISPI)等。 • 这些协会定期举办会议,展开同行间的经验交流,组织资格培训认证、设立专业性的哲学在线网站。1994年在加拿大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哲学咨询大会,有来自18个国家的一百多位哲学家和咨询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最新的理论实践成果。近些年来,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哲学咨询”机构。最为公共化的就是在法国出现的“哲学咖啡馆”活动(The Philosophy Café Movement),几百家“哲学咖啡馆”遍布法国的大中城市。这些以思想交流和平等对话为特色的“哲学咖啡馆”,围绕一些生活观念问题进行自由公开的讨论。

  13. 3、思想治疗与心魔问题 • 现在是一个人人都要求助心理医生的“治疗化的社会”(therapeutic society)。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分类的统计资料:精神疾病的划分在1952年计有112种;1968年增加为163种;1980年是224种;1994年变成了374种;在80年代精神病专家估计每10个美国人中间有1个精神病人;到了90年代,已经变成了每2个美国人中间就有1个精神病患者。 • 这些疾病在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如《沉默的羔羊》《本能》《偷窥》等电影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精神疾病的蔓延化趋向。通过这些比较夸张的文学影视作品,我们确实看到了心理医生无处不在的影子。当科技文明动摇了上帝的威信之后,当教堂牧师的作用被淡化之后,感到焦虑和沮丧的人们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

  14. 心结是造成一切困苦和麻烦的缘由 • 马尔罗(Andre Malraux)的小说里有一个乡村牧师在听了几十年的忏悔之后总结出了人类的普遍弱点:每个人要比想象中的更不开心,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成熟和健全的人。 • 星云大师概括出12种障道的心结:1、心门不开;2、心结不解;3、心担不放;4、心妄不除;5、心忧不喜;6、心暗不明;7、心狭不宽;8、心恶不善;9、心邪不正;10、心贪不舍;11、心迷不信;12、心有不空。

  15. 心结与咨询 • 我们都习惯于向别人求教。这是各种思想咨询的原生实践形态。平时我们与身边的人谈话交流,其实就是一个咨询过程。生活中的咨询主要是向父母长辈老师朋友询问和请教,过去还有智者、圣人、牧师等代理思想治疗的人物。只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愈来愈快,许多事情变得愈来愈复杂,就连父母长辈老师朋友们也感到无所适从。圣人被打倒了,牧师也不怎么顶用了。 • 向心理医生咨询。无论是个人的恋爱婚姻家庭事务还是我们的职业选择、投资理财以及商业活动,都需要求教于职业咨询师。正是现代社会繁杂的商业活动滋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咨询服务形式。其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最为火暴的咨询业务,因为现代人有太多的焦虑沮丧孤独绝望等消极情绪等待克服。

  16. 心理咨询既然可以凭借一些哲学理论而通行无阻,那么哲学家为何不直接出手来应对愈加严峻的精神问题呢?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一些有着实践志向的哲学家们开始推出自己的“哲学咨询”项目,尝试着将哲学应用到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上面。哲学不再局限于大学的课堂上,不再停留在哲学发展史的解读上。哲学开始以思想咨询和生活顾问的姿态介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间,比如帮助一个婚姻失败的女士从情感矛盾里解脱出来,比如与一个身处中年生活危机的男士一起探讨生活的意义问题,比如在咖啡馆里众人就伦理的善恶问题进行自由的辩论等。哲学就这样与人们的生活问题进行亲密接触,逐渐显示出哲学智慧原本就有的生活取向。心理咨询既然可以凭借一些哲学理论而通行无阻,那么哲学家为何不直接出手来应对愈加严峻的精神问题呢?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一些有着实践志向的哲学家们开始推出自己的“哲学咨询”项目,尝试着将哲学应用到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上面。哲学不再局限于大学的课堂上,不再停留在哲学发展史的解读上。哲学开始以思想咨询和生活顾问的姿态介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间,比如帮助一个婚姻失败的女士从情感矛盾里解脱出来,比如与一个身处中年生活危机的男士一起探讨生活的意义问题,比如在咖啡馆里众人就伦理的善恶问题进行自由的辩论等。哲学就这样与人们的生活问题进行亲密接触,逐渐显示出哲学智慧原本就有的生活取向。

  17. 4、古代哲学与幸福生活指南 伊壁鸠鲁(Epikoupos,公元前342—270年)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自然的本性,破除种种神话迷信,划清人的欲望和痛苦的界限,追求幸福生活。哲学有三块: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人类行为的目的就是从痛苦和恐惧中解脱出来,追求快乐。快乐是善的标准,凡是导致快乐的东西就是善的东西,导致痛苦的就是恶。快乐有自然的快乐和非自然的快乐之分,自然的才是健康和适度的,非自然的则是不健康的和过度的。感性快乐是基础,但是精神的快乐要高于感性的快乐。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18. 犬儒学派Cynic School: 奠基人物安提斯泰尼,代表人物第欧根尼。苏格拉底死后,除柏拉图之外,其学生创建了三个理论学派,即犬儒学派、居勒尼学派和麦加拉学派,也统称为小苏格拉底学派。关于犬儒学派的两种说法,一是讲学地点叫“快犬”,一是说主张像狗一样生活。这个学派与柏拉图对立,认为普遍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个别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它主张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极端简朴的原始生活,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完全依照自然的生活原则因而贬抑习俗和法律,甚至将自然与习俗对立起来。

  19. 斯多葛学派Stoics: • 公元前300年由芝诺创立于雅典的斯多葛画廊。主要代表有塞涅卡和奥勒留等。它将哲学分为三个部分即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以伦理学为中心。它主张人是自然存在,应该与自然相一致顺从命运,强调善不是追求感官的快乐而是合乎理性的生活。知识是道德的基础,善来源于人的智慧,恶来源于人的无知。德性就是用理性的手段来征服痛苦、恐惧、欲望以及快乐这四种主要的情欲,最后达到无情无欲的境界。

  20. 5、宗教信仰的治疗作用 • 佛是觉悟者即“一切唯心造“的认识 • 念佛(阿弥陀佛)是为了治心里的烦恼和妄想,就是用念佛的正念来治心中的妄念 • 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照自己在不在,为什么会不自在? • 《华严经》——”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 • 只有打开心智,才能放下“我执”;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 佛教说: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21. 佛教认为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心。心的本性是安详和清净。佛教认为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心。心的本性是安详和清净。 • 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 《六祖坛经》里说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唯识宗(也称法相宗)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 心法共有八种:眼识(眼根—色)、耳识(耳根—声)、鼻识(鼻根—香)、舌识(舌根—味)、身识(身根—触)、意识(意根—法)、末那识(意思为思量,受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所困)、阿赖耶识(根本识,心系的总主)。 • 在佛教里面,一切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执”。如果不能放下我执就不可能解除痛苦。放下我执,具有特别神奇的治疗作用。 • 平等心、慈悲心、广大心、空无心、般若心、感恩心、助道心、惜福心

  22. 宗教的正面意义 •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都是有宗教的,从来都不存在没有宗教的社会。宗教产生是因为恐惧和惊奇需要解答?因为脆弱和单薄需要依赖?因为无序和茫然需要信仰?因为今生和来世需要彼岸?宗教的产生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要:贫困无助、孤独无依、空虚失落、悲观厌世、痛苦绝望、献身对象、情系天国等等。宗教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 • 宗教确实是一种精神鸦片,让人坚信彼岸的世界而宁愿放弃此岸的生活,让人沉溺于虚幻的精神满足之中而贬低经验的感官享受。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宗教是一种补偿,人类总是追求他们认为会有回报的东西,即相信回报将在不久的将来。 • 与宗教有关的词汇:神秘、奇迹、神圣、上帝、崇拜、畏惧、赎罪、拯救、感悟、彼岸、天国、来世、忏悔、礼拜、敬仰、感恩、灵魂、肉体、仁慈、怜悯、幸福、永恒、绝对等。

  23. 6、心理咨询治疗中的哲学元素 • 在许多当代的心理咨询理论中间,就有不少是以某些哲学理论作为出发点的Psychotherapies这些流传甚广的心理治疗理论其实就是一些哲学理论的实践变种。发现生活的意义、建立社会兴趣、重建基本人格、找出无意识、调整情感波动、消除不适应行为、清除焦虑、建立自信等等。 • 1、精神分析疗法:让无意识变成有意识,通过挖掘早期的压抑经验来重建基本人格,做到自我心理上的自觉。 • 2、阿德勒疗法:推倒来访者的生活目标,让其重新融入社会而产生有益的社会群体归属感。 • 3、存在主义疗法: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自由和责任,勇于面对自己的生活选择和两难困境。 • 4、认知行为疗法:让来访者收集证据来质疑自己错误的信念,学会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 5、现实疗法:让来访者认识如何选择和如何满足需要。 • 6、女性主义疗法:摆脱性别限制,认识自己的权利。

  24.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模型:作为心理学中的第三种力量(第三思潮),另外两种力量或思潮就是前面讲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精神分析学只关注人的不正常的变态的心理,也反对行为主义将人完全等同于环境的产物的主张,强调用健康向上的个人作为研究人性的标本,比如用耶稣释迦牟尼林肯爱因斯坦等的事迹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弄清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就要研究人的潜在情感思想,人的成长、演变和衰老,人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人可能拥有的经验范围等。环境并不赋予人某种潜能或智能,是人自身具有某些潜能可以像一棵树那样长成。 • 人的五个基本需要阶梯(人类动机论):1、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为所有的动物所共有;2、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在人身上表现为对秩序组织可预见性等安全感的需要;3、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是需要,人渴望有心爱的人有朋友有孩子,即希望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4、第四层次是自尊心的需要,希望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自己的成就和实力,希望拥有名望和社会地位;5、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追求。这五个阶梯是逐渐往上发展演变的。自我实现的人——人的本质上一个理想的动物和希望的动物。

  25. 7、哲学咨询的对象与方法 • 哲学咨询的目标:a therapy for the sane——帮助个人或团体解除各种思想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有些是伦理道德方面的,有些是认识论方面的,有些是形而上学或本体论方面的,有些是人生价值观方面的,还有些是思维偏向方面的。从事咨询的哲学家不可能按照所谓的医学标准对来访者进行临床式的症状诊断。来访者并没有身体疾患,也没有精神异常,而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心里总有一些迷茫和困惑,希望通过哲学的思考来消除这些思想问题。 • 哲学咨询的对话模式:A.哲学咨询师本人就是哲学家,他运用自己的哲学主张与来访者进行对话,并讨论其遇到的问题;B.哲学咨询师举出某某哲学家的思想观点,比如尼采的超人学说、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以及佛教的四真谛等;C.采用一种读书治疗的方式比如推荐来访者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佛教经典《金刚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这样的哲学咨询实践当然要求哲学咨询师很熟悉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观点,能够信手拈来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关于人生问题的主张;要求哲学咨询师不断去挖掘开发各种哲学理论的思想资源,为“哲学咨询”提供充足的思想观念储备。

  26. 哲学咨询的对象 • 个人来访者的(client counseling) • 群体的哲学咨询(group facilitation) • 组织的哲学咨询(organizational consulting) • 公司的哲学咨询(corporate counseling) • 儿童的哲学咨询(children counseling) •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哲学家M.苏特在80年代中开办的“哲学咖啡馆”philosophical café,café-philo。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哲学咨询”活动形式,“哲学咖啡馆”不是一种哲学讲座活动,而是一种由哲学家当主持人或协调人的大众参与的思想辩论会。这种思想辩论一般由主持人哲学家向参与者征求讨论的主题,并确定一个参与者都有兴趣的主题。哲学咨询师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并从哲学上给予解释,推动大家的自由思想对话。苏特于1992年在巴黎的“the Café des Phares”开办第一个“哲学咖啡馆”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出租汽车司机、有闲主妇、行为古怪之人报名参加。每周星期天上午有两个小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大家讨论的有真理和美这样抽象的题目,也有性爱和死亡这样具体的话题。到苏特去世的1998年,“哲学咖啡馆”在法国已经发展有100多个。如今,在希腊、瑞士、比利时、奥地利、德国、南非、日本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哲学咖啡馆”运动。

  27. 哲学咨询的方法 • “哲学咨询”没有什么统一的理论方法。“哲学咨询”的第一人德国哲学家G.阿申巴赫只是强调了一种开放式的对话方法,即他所说的“超越-方法的方法”(beyond-method method)。 • 阿申巴赫的“哲学实践”是向那些愿意寻求哲学帮助的人提供思想的服务,而且是完全依照“来访者”(Visitors)的具体问题情景选择不同的谈话进入方式。所谓“超越-方法的方法”,就是不要像心理治疗那样用事先规定好的心理类型去套在“来访者”(Clients)的头上,就是不要划定圆圈只能用某个哲学家或某些哲学家的思想概念,总之就是不要有那种固定不变的和封闭僵化的咨询方法。哲学咨询师和来访者坐下来进行一对一的真诚对话,双方要敞开心扉排除偏见。通过真诚的对话,可以使存在的意义逐渐地清晰起来,可以扩展我们的生活视野。对于来访者来说,求助于“哲学咨询”就是为了寻求生活问题的解释或者答案,就是为了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了让别人也能理解自己。哲学咨询师不能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强加给来访者,因为哲学思想治疗的目的是开拓生活空间而不是封杀思想活动。用哲学咨询去辅导来访者的积极结果,应该是唤起来访者的生活热情和自我信心,而不是给来访者一个标准的答案。

  28. L.马利诺夫的“平静法”(PEACE): • 第一步找出“问题”(Problem)。生活中父母病故,夫妻离异,朋友背叛,身患重病,丢掉工作等生活变化,都会引发精神上的痛苦和迷惑。在内心思想的冲突之中,往往是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导致思想问题复杂而难以识别。所以,哲学咨询的首要事情是发现问题的来由。 • 第二步把握由问题引发的“情绪”(Emotion)。这是一个内在的思考解释过程,对自己的悲哀忿怒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释放情绪,缓和情绪,都是哲学咨询所必需的过程。 • 第三步对于出路的“分析”(Analysis)。既然烦人的问题找到了,情绪也缓和下来了,那就需要选择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可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总是有许多选择,这就需要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 第四步对自己生活境遇有一个“概观”(Contemplation)。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我们都不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需要用一种哲学的眼光来总揽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需要一种能够引导生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第五步需要达到思想的“平静”(Equilibrium)。当抓住了问题而生活的前景明朗之后,思想也就有了着落,走向了“平静”。这五个步骤用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正好组成了“peace”一词。即“平和”、“平静”、“安宁”的意思。

  29. 加拿大哲学咨询师P.拉伯提出的“FITT”咨询方法加拿大哲学咨询师P.拉伯提出的“FITT”咨询方法 • 第一个字母“F”代表Free-floating的意思,指舒缓心情减轻压力从而达到思想的“自由浮动”。在思想治疗的对话过程中,哲学咨询师的职责是让来访者尽量摆脱心里的阴影,消除原来的偏见,克服观念的冲突,使来访者的精神压力得以缓解。 • 第二个字母“I”代表Immediate problems solution的意思,指促使来访者跳出问题的陷阱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一旦来访者有了解决问题的念头,哲学咨询师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 • 第三个字母“T”代表Teaching as an intentional act的意思,指哲学咨询师讲授一些哲学理论为来访者提供思想的工具,改变来访者自以为是的思维惯性。 • 第四个字母“T”代表Transcendence的意思,指思想不再沉溺于过去和现在,改用一种超越的心态来面对将来的生活。拉伯特别强调了哲学的思想治疗功效,因为在他看来哲学可以增进个人的自我理解,而且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哲学咨询的要旨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其理论和方法也是完全开放的。哲学咨询不能局限在某种哲学理论之中,而是要持折中态度博采众长,目的是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30. 8、哲学咨询与返本开新 • 马利诺夫在他的《要柏拉图不要灵丹妙药》一书的附录中,为我们开列了一个哲学家目录:古代部分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泰哥拉、塞涅卡、奥古斯丁、孔子、老子、庄子、孙子,近代部分有培根、贝克莱、霍布斯、笛卡尔、休谟、洛克、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卢梭、康德、黑格尔,现代部分有克尔凯戈尔、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皮尔士、詹姆斯、杜威、摩尔、罗素、萨特、怀特海、维特根斯坦、奎因、兰德,共计有60位哲学家。马利诺夫明确表示,这个哲学家目录当然还不够完整,还有待挖掘充实。在哲学咨询的思想资源中,还可以列出更多的哲学家目录。

  31. 关于“哲学咨询”的理论资源开发 • 首要是恢复哲学与生活的亲密接触,复兴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实践特色,找回哲学的生活趣味。“回到苏格拉底”已经成为了“哲学咨询”的一个基本理论口号。简单地说,“哲学咨询”的生长点就是让古老的哲学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关联起来。 • 哲学家追问一切变化的东西,质疑一切不公的现象。当军事顾问,当政治顾问,当经济顾问,当生活顾问几乎就是古代哲学家的实践活动。苏格拉底喜欢用他的“辩证法”来帮助其他人澄清概念,丢掉自以为是的坏毛病。希望人们想得更清楚活得更明白。自古以来的西方哲学都在试图弄清楚人生的真相和意义。

  32.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实转换问题 • 就当代“哲学咨询”的理论实践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它得天独厚的思想治疗功效,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本身有着十分鲜明的实践品格。尽管它中间的理想成分很多,尽管它中间的农耕文化成分很多,但是它仍然不失为人类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 • 中国传统哲学从来就是贴近当下生活的,注重思想修炼的。特别讲究修身修心修行修德,它有一整套从“忠孝”开始,从“仁义”开始,从“学问”开始,以做“圣人”作为人生的最高道德目标的思想修炼方法。孔子的《论语》阅读起来不就是“哲学咨询”的一个过程吗?在一问一答之中,人们知道了为人做事都要信守“仁”的原则,而“仁”的实践活动就是去行“忠恕之道”。 •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

  33. 哲学咨询的前景 • 当下流行有心理治疗、艺术治疗、戏剧治疗、音乐治疗谈话治疗等。与之比较“哲学咨询”当然有它不可替代的功效。思想问题需要用思想的方法来解决。看书是在思想,对话是在思想,讨论是在思想。马利诺夫对于“哲学咨询”有过这样的展望和呼吁:“我们要想过上自由的生活,就要取决于我们的政治制度以及我们对于自由的坚决捍卫;我们要想活得长寿,就要取决于我们的基因以及我们的健康医疗质量;我们要想拥有理智的、高尚的、正直的、快乐的和美好的生活,就要取决于我们的哲学以及我们的哲学实践。用思想来审视我们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也是可以企及的生活。读柏拉图吧,不用吃心理医生的药丸!”

  34. 有关的部分英文参考文献: • M.C.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 Princeton,1994. • T.Curnow, Thinking Through Dialogue, London, 2001. • Achenbach, Gerd B. Philosophische Praxis,Köln:Verlag Dinter,1984. • Marinoff, Lou. Plato,Not Prozac!—Applying Philosophy to Everyday Problem. Philosophical Practice.Academic Press,2001. • Peter. Raabe.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2001. Issues i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London • Schuster, C. Philosophy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Praeger,1999. • Lebon,T. Wise Therapy. London: Continuum, 2001. • Grimes, Pierre. Philosophical Midwifery. Calif: Hyparxis Press, 1998. •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London: Blackwell, 1995. • Sautet,Marc. Un Café pour Socrate. Paris: Robert Laffont, 1995. • Lahav, Ran, and Tillmanns, Maria (editors); Essays o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5. • Nelson, Leonard. Socratic Method and Critical Philosophy. New York • Domino Brian. “Using Descartes to Correct Irrational Beliefs in Counseling.” Practical Philosophy, Volume 7 No.2, 7-12, 2005.

  35. 有关的部分中文资料文献 • 塞涅卡:《哲学的治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德波顿:《哲学的慰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东杜法王仁波切:《心灵神医》,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 正果法师:《佛教基本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正果法师:《禅宗大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新世界出版社,2008。 •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新世界出版社,2008。 •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 • 沙哈尔:《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 凯斯:《艺术治疗手册》,南京出版社,2006。 • 德拉帕:《音乐疗伤》,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兰迪:《戏剧治疗》,心理出版社,199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