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920 Views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溶液中的多相离子平衡 容量分析基本概念 多重平衡. 1. 酸碱质子理论. 定义: 酸:凡能放出质子 ( 氢离子 ) 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 碱:凡能与质子 ( 氢离子 ) 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酸 H + + 碱. +. -. +. HAc. H. Ac. -. +. -. +. 2. H. PO. H. HPO. 2. 4. 4. -. +. -. +. 2. 3. HPO. H. PO. 4. 4. +. +. +.
E N D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 酸碱质子理论 • 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 溶液中的多相离子平衡 • 容量分析基本概念 • 多重平衡
1. 酸碱质子理论 定义: 酸:凡能放出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 碱:凡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酸 H+ +碱 + - + HAc H Ac - + - + 2 H PO H HPO 2 4 4 - + - + 2 3 HPO H PO 4 4 + + + NH H NH 4 3 + + [ ] + CH NH H CH NH 3 3 3 2 + + 3 2 + [ ] [ ] + Fe(H O) H Fe(OH)(H O) 2 6 2 5 + + 2 + [ ] + [ ] Fe(OH)(H O) H Fe(OH) (H O) 2 5 2 2 4
共轭酸碱 酸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Ac-的共轭酸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 两性物质: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HF(aq) + H2O(l) H3O+(aq) + F-(aq) H+ H+ H2O(l)+H2O(l) H3O+(aq) +OH-(aq) ①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 酸(1) 碱(2) 酸(2) 碱(1)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酸(1) 碱(2) 酸(2) 碱(1)
H+ Ac-+H2O OH- + HAc H+ + H2O H3O+ + NH3 ③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碱(1) 酸(2) 碱(2) 酸(1) 酸(1) 碱(2) 酸(2) 碱(1)
H+ H+ ④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NH4Cl的生成: 液氨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H3O+ ] [HA] [OH-] [A- ] Kb = Ka = [HA] [A- ] 酸、碱强度( Ka和Kb) KaKb = [H3O+ ][OH-] =Kw =1.0×10-14
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例 1 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分别中和相同体积和相同pH值的两种溶液:A1(一元强酸),A2(一元弱酸),则所需氢氧化钠的体积比(中和A1的比中和A2的)是1:200, 如果A1的起始浓度为0.0100molL-1,则A2的电离常数是多少?当A2有一半被氢氧化钠中和时,溶液的pH =?
[H+ ] [Ac- ] 在纯水中: [H+]=[Ac-]= √Ka [HAc] ≈ √Ka CHAc Ka = [HAc] 在纯水中: [OH-]=[HB]= √Kb [B-] ≈ √Ka CB 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2. 1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一元弱酸 一元弱碱:
电离度 α= ×100% [H+] C(HAc 起始) [Cα] [Cα] Ka = [C- Cα] Cα2 1- α = 一元弱酸 当α较小时(<5%), 1- α≈1,有: Ka ≈C α2
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分别中和相同体积和相同pH值的两种溶液:A1(一元强酸),A2(一元弱酸),则所需氢氧化钠的体积比(中和A1的比中和A2的)是1:200, 如果A1的起始浓度为0.0100molL-1,则A2的电离常数是多少? CA1=0.0100molL-1 CA2=2.00 molL-1 2.00 molL-1 A2 的电离度 α = 0.5 % A2 的电离常数 Ka ≈C α2 =5.0×10-5
[HAc] [H+ ] =Ka [Ac- ] [弱酸] pH = pKa -lg [盐] 当溶液中含有相同酸根的其他盐(如HAc 中加入NaAc)时: [H+]≠[Ac-] 上述体系(弱酸+弱酸盐),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影响,而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H+ ]不变),称为“缓冲溶液” 缓冲公式:
[弱酸] [盐] =1 [弱酸] pH = pKa -lg [盐] 当A2有一半被氢氧化钠中和时,溶液的pH =? A2 的电离常数 Ka ≈C α2 =5.0×10-5 当A2有一半被氢氧化钠中和时 pH = pKa -lg 1 = pKa = 4.30
例2 [13.48] 4.30 = pKa -lg [10.00] “半中和法”是测定一元弱酸电离常数的方法之一。某一元弱酸溶液25.00 mL 需23.48mL 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当加入10.00mL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 = 4.30。问(1)该酸的Ka=?其共轭碱的Kb=? (2)如NaOH 的浓度为0.1000 molL-1,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 pKa =4.43 Ka =3.72×10-5 Kb =2.69 ×10-10
[OH-]=[HA]= √Kb [A-] =√2.69×10-10 ×( 4.02×10-2 -x ) (2)如NaOH 的浓度为0.1000 molL-1,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 CA-= 0.1000 × 23.48 /(25.00+23.48) = 4.02×10-2 ≈ 3.29×10-6 pH =14.00-5.48 =8.52
缓冲溶液的组成 共轭酸和它的共轭碱组成(其中有一个弱电解质): 共轭酸共轭碱 HAc ——NaAc NH4Cl——NH3·H2O NaH2PO4——Na2HPO4 H2CO3——NaHCO3
[弱酸] [弱碱 ] pH = pKa -lg pOH = pKb -lg [盐] [盐] 注意: (1)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只是少量酸碱; (2)缓冲公式: 弱酸+弱酸盐: 弱碱+弱碱盐:
+ - [ H O ] [ HCO ] - = = × 7 3 3 K ( H CO ) 4 . 2 10 a1 2 3 H CO ] [ 2 3 + 2 - [ H O ] [ CO ] - = = × 11 3 3 K ( H CO ) 4 . 7 10 + H O 溶液中的 主要来自于第一步解离 a2 2 3 - [ HCO ] 3 3 多元弱酸的电离
[Cu(NH3)4 2+] K稳= [Cu2+ ] [NH3 ]4 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2. 2 配合平衡 Cu2+ +4NH3 [Cu(NH3)4] 2+ = 4.3×1013
3 溶液中的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 AgCl(s) ⇌ Ag+ (aq) + Cl- (aq) (未溶解固体)(溶液中离子) Ksp(AgCl)=[Ag+][Cl-] [ A ]:A的平衡浓度,单位为mol·dm-3 Ksp:标准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AmBn(s)mAn+(aq)+nBm-(aq) Ksp =[An+]m·[Bm-]n
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Cl-] =1.8×10-10 Ksp(Ag2CrO4)=[Ag+] 2[CrO 42-] =1.1×10-12 试求: (1)此温度下AgCl饱和溶液和Ag2CrO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中,AgCl与Ag2CrO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001年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题 Ks=[Ag+]2[CrO4 2- ] Ag2CrO4 (aq) ⇌2Ag+ (aq) + CrO4 2-(aq)
(1)此温度下 AgCl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S = [Ag+]=[Cl-]=(Ksp)1/2 = (1.8×10-10 )1/2 = 1.3 10-5 Ag2CrO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S = ½[Ag+]=[CrO42-]=(Ksp/4) 1/3 =(1.1×10-12 /4) 1/3 = 6.5×10-5
溶解度/ mol·dm-3 溶度积Ksp AgCl 1.310-5 1.8 10-10 Ag2CrO4 6.510-5 1.1 10-12 Ksp(AgCl) > Ksp(Ag2CrO4) S(AgCl) < S(Ag2CrO4)
对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大,溶解 度就大,可直接比较。 (2) 对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认为溶度积 大,溶解度也大。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中,AgCl与Ag2CrO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2)此温度下,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中,AgCl与Ag2CrO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中: AgCl(s) ⇌ Ag+ (aq) + Cl- (aq) 起始浓度: 0.010 0 平衡浓度: 0.010+S S (0.010+S)S = Ksp = 1.8 10-10 S = 1.8 10-8
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中: AgCrO4(s) ⇌ 2 Ag+ (aq) + CrO42- (aq) 起始浓度: 0.010 0 平衡浓度: 0.010+2S’ S’ (0.010+2S ’)2S ’ = Ksp = 1.1 10-12 S ’ = 1.1 10-8
溶度积Ksp 水中溶解度 mol·dm-3 0.010AgNO3中溶解度 mol·dm-3 AgCl 1.8 10-10 1.310-5 1.8 10-8 Ag2CrO4 1.1 10-12 6.510-5 1.1 10-8
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 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 度降低的现象叫同离子效应。
溶度积规则 AmBn(s) mAn+(aq)+nBm-(aq) Ksp =[An+]m·[Bm-]n 在任意情况(不一定在平衡态)下, 有 Qc = C( An+)mC(Bm-) n < = > 无,固体可溶解 平衡态 有生成 Qc Ksp
溶度积规则应用 判断沉淀是否生成: 判断分步沉淀的先后次序 : 已知 Ksp AgCl>AgBr>AgI 向一含Cl-、Br-、I-的混合溶液(离子浓度相同)中滴加AgNO3,求离子的沉淀顺序? I- 、Br-、 Cl- 判断沉淀是否溶解:
溶度积规则应用 判断沉淀是否溶解: 只要降低溶液中某一离子浓度,使 Qc < Ksp, 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难溶氢氧化物、碳酸盐等可溶于酸 AgCl可溶于氨水 氢氧化镁可溶于铵盐
溶度积规则应用 • 判断沉淀能否转化: AgCl + I- AgI + Cl- K = Ksp(AgCl)/Ksp(AgI) ∵ Ksp(AgCl) >> /Ksp(AgI) ∴ K>>1 上述转化反应可以进行。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较大的难溶物可以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难溶物。
已知: AgCl+Br-=AgBr↓+Cl- AgBr+I-=AgI↓+Br- 2AgI+S2-=Ag2S↓+2I- 由以上实验事实可知4种难溶银盐溶解度减小的顺序是。 2001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河北)
容量分析基本概念 容量分析: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或者是将被测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误差和偏差 : 误差: 是衡量测定结果准确度高低的尺度。它是测定值x与真值xT之间的差异。 (1)绝对误差为:Ea = x - xT (2) 相对误差为:Er = Ea/xT × 100%
偏差d :衡量分析结果精密度的尺度。它表示测定结果x与平均值 x 之间的差异。 d = x-x 相对平均偏差为:d / x × 100% 误差和偏差 : 平均偏差为:d = 1/n ( d1 + d2 + … + dn ) = 1/n ∑i=1n di︱ 标准偏差:最常用的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的方法。对有限次衡量所得到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为:s = √∑i=1n(xi – x )2 / n-1
酸碱滴定法 •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在水溶液中有:HIn ≒ H+ + In- • 其酸式型体HIn与碱式型体In-具有不同的颜色。当[In-] / [HIn] = 1,即pH = pKa时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 = pKa ± 1叫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变色域 颜色 PKHIN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 黄 3.4 溴酚 3.0-4.6 黄 紫 4.1 甲基红 4.6-6.2 红 黄 5.0 酚酞 8.2-10.0 无 红
指示剂的选择 相同浓度的强碱滴定25ml强酸:
例题少量的碘化物可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先用Br2将试样中I-定量氧化成碘酸盐,煮沸除去过量的Br2,然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l4萃取生成的I2(萃取率E=100%)。分去水相后,用肼(即联氨)的水溶液将I2反萃取至水相(H2N·NH2+2I2=4I-+N2+4H+)。再用过量的Br2氧化,除去剩余Br2后加入过量KI,酸化,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求得I-的含量。例题少量的碘化物可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先用Br2将试样中I-定量氧化成碘酸盐,煮沸除去过量的Br2,然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l4萃取生成的I2(萃取率E=100%)。分去水相后,用肼(即联氨)的水溶液将I2反萃取至水相(H2N·NH2+2I2=4I-+N2+4H+)。再用过量的Br2氧化,除去剩余Br2后加入过量KI,酸化,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求得I-的含量。 (1)请写出上述过程的所有配平反应式; (2)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说明经上述步骤后,试样中1 mol的I-可消耗几mol Na2S2O3?相当于“放大”到多少倍?
(3)若在测定时,准确移取含KI的试液25.00mL,终点时耗用0.100mol/L Na2S2O3 20.06mL,请计算试液中KI的含量(g/L),Mr(KI)=166。 (4)仍取相同体积的上述试液,改用0.100mol/L AgNO3作滴定剂,曙红作指示剂,试用最简便方法计算终点时所需滴定剂的体积(mL); (5)在(3)和(4)所述的两种方法中,因滴定管读数的不准确性造成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并请以此例,简述“化学放大”在定量分析中的意义。(滴定管读数误差为土0.02mL)
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先用Br2将试样中I-定量氧化成碘酸盐: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先用Br2将试样中I-定量氧化成碘酸盐: I-+3Br2+3H2O-IO3-+6Br-+6H+ I-+3Br2+3H2O-IO3-+6Br-+6H+ I-+3Br2+3H2O=IO3-+6Br-+6H+
加入过量的KI,将氧化生成的IO3-还原成I2 IO3-+5I-+6H+= 3I2+3H2O
再用过量的Br2氧化 Br2+2I-= I2+ 2Br -
加入过量KI,酸化,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加入过量KI,酸化,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I2+ 2S2O32-= 2I-+ S4O62-
若在测定时,准确移取含KI的试液25.00mL,终点时耗用0.100mol/L Na2S2O3 20.06mL,请计算试液中KI的含量(g/L),Mr(KI)=166 36 Na2S2O3 ~ 1 KI 0.100mol/L×20.06mL÷36 25.00mL ×M M=2.229 ×10-3 mol/L 试液中KI的含量 = 2.229 ×10-3 ×166 = 0.370 g/L
仍取相同体积的上述试液,改用0.100mol/L AgNO3作滴定剂,曙红作指示剂,试用最简便方法计算终点时所需滴定剂的体积(mL) MKIVKI = MAgNO3VAgNO3 VAgNO3 = MKIVKI/MAgNO3 = 2.229 ×10-3 ×25.00/0.100 = 0.5573 (mL)
×100% =0.0970% ×100% =3.49% 0.02 0.5573 0.02 20.06 (5)在(3)和(4)所述的两种方法中,因滴定管读数的不准确性造成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并请以此例,简述“化学放大”在定量分析中的意义。(滴定管读数误差为土0.02mL) 相对误差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