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80 Views
102 年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之規劃及 師資培育之大學因應之道. 報告者:陳淑芳副教授 國立臺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依據. 教育部 100 年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精緻師資培育素質方案 2-1-1 成立教師專業標準及表現指標專案小組,規劃推動師資職前培育及在職教師專業表現檢核基準 2-1-2 依據「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落實師資生特質衡鑑及輔導機制,精進師資培育課程、教育實習及教師資格檢定,發展教師專業成長、教師評鑑檢核指標。 優質教師專業發展方案
E N D
102年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之規劃及 師資培育之大學因應之道 報告者:陳淑芳副教授 國立臺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依據 • 教育部100年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 精緻師資培育素質方案 • 2-1-1成立教師專業標準及表現指標專案小組,規劃推動師資職前培育及在職教師專業表現檢核基準 • 2-1-2依據「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落實師資生特質衡鑑及輔導機制,精進師資培育課程、教育實習及教師資格檢定,發展教師專業成長、教師評鑑檢核指標。 • 優質教師專業發展方案 • 3-1-3依據「教師專業標準」及「教師專業表現指標」,發展教師評鑑檢核指標,培訓教師評鑑專業人員,評選適當教師評鑑機構。 • 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決議及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第60次會議審議 • 「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據,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規劃作業」,作為導引教師師資職前培育及在職教師專業表現檢核基準。 • 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第62次會議審議 • 「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研究結果及未來建議事項辦理在案。
目的 9.致力於教師專業成長 10.展現協作與影響力 7.掌握學生差異進行相關輔導 8.善盡教育專業責任 5.運用適切方法進行評量診斷 6.發揮班級經營技巧營造支持性學習環境 3.具備課程與教學設計及教材調整能力 4.善用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 1.具備教育專業知識並掌握重要教育議題 2.具備學科/領域知識及相關教學知能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表現指標(草案-第6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表現指標(草案-第6版) 實物 教學 重視文化脈絡 統整 教學 跨情境 學習 注重 省思 自編 教材 上圖引自新課綱團隊總綱簡報 教師協同教學 • 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精神 不分科,採六大學習領域統整教學 • 強調幼教現場重點能力:
研發歷程 102.11.14更新 • 2場次聯席會議(27人次) • 5場次籌備討論會議(14人次) • 7場次諮詢會議(46人次) • 1場次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9/20(36人次) • 2場次聯席會議(27人次) • 4場次籌備討論會議(20人次) • 12場次諮詢會議(105人次) • 3場研發工作坊(61人次) • 3場次籌備討論會議( 8人次) • 6場次諮詢會議(58人次) 問卷調查(10-12月) 1.幼兒園—抽樣378所, 756份問卷公立幼兒園 (按縣市人口比) 2.師培大學—13所幼教師培大學 • 合計共辦理: • 4場聯席會議(54人次) • 12場次籌備討論會議(42人次) • 25場次諮詢會議(209人次) • 3場研發工作坊(61人次)
試行期程與區域 東區 (含臺東、花蓮) 8位教師、6所園所 中區 (含彰化、臺中、南投) 11位教師、7所園所 宜蘭區 4位教師、4所園所 102年3-4月 4-6月 5-8月 9-12月 ◎ 自願性 ◎ 專業性 ◎ 省思性 ◎
10項專業標準、29項專業表現指標(修訂第6版) 完整標準連結
試作工作重點 • 選擇亮點課程來蒐集資料 • 記錄:研習會議參與情形和應用心得 • 留下:教室特殊經營規畫和運作的案例 • 建置「計畫表」 • 教師教學檔案採用「標記」方式 • 設計「省思表」 1.熟悉指標 2.檢視課程的完整度 蒐集實務佐證資料,解析專業能力內涵 專業檔案建置策略:善用檢核表來對應表現指標的完整性
落實省思實務的師資培育 落實標準能力的師資培育 落實知識本位的師資培育
強化職前課程與教師專業標準之聯結 知識本位--職前課程宜走向系統化和知識化,讓師資生獲得更有意義的學科和教育知識,學習更為紮實,俾使未來有效地勝任其教學工作。 標準能力本位--所有的職前課程都應以標準中各要素負起績效責任,當然它也提供課程設計的依據。 省思實務取向--職前課程宜增進理論與實務連結的機會,且有效地指導學生利用其個人歷史、對話日誌、小型和大型經驗對話,幫助學生反思和增進實務。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暨表現指標」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暨表現指標」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
教師專業標準提供在職教師之應用 參照標準內容,轉化為自我檢核之引導問題,從建置教師教學檔案中,檢核專業表現水準。 蒐集課程實施歷程資料,回顧課程實踐,剪輯課程實施影片,幫助教師反思個人教學表現。 依據標準內涵,規劃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回應教師專業成長之需求,引導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