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5 Views
任 国 兴 renguox@163.com renguox@vip.sina.com Tel:0516-85336091 13952153990. 教材编写交流材料. 数控铣床 华中系统编程与操作实训.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汇 报 题 纲. 教材编写背景与教学改革. 1. 2. 教材编写的想法与思路. 教材在教学中实施应用. 3. 4. 总结与思考. 总结与思考. 教材编写背景与教学改革. 学校教学沿革发展需要 1.学校历史发展
E N D
任 国 兴 renguox@163.com renguox@vip.sina.com Tel:0516-85336091 13952153990 教材编写交流材料 数控铣床华中系统编程与操作实训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汇 报 题 纲 教材编写背景与教学改革 1 2 教材编写的想法与思路 教材在教学中实施应用 3 4 总结与思考 总结与思考
教材编写背景与教学改革 学校教学沿革发展需要 1.学校历史发展 几十年来,学校从技工学校发展到现在的高职学校,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职能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活动。 2.师资队伍建设 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树立“先做师傅再做老师”的观念,推进“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的队伍建设。 具备中级职称、高级工操作水平的或高级工以上水平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 3.政策引导,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观念,具备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如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特种加工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优选、优酬、优先
教材编写背景与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遇到的问题: 1.专业教学设备条件单一、量少 华中数控系统为主流、辅以法那克、西门子等系统为补充, 54台套数,满足一人一台机器困难。 2.适用于专业教学设备的教材缺乏 3.“双证融通”制度要求 课程结束后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应知、应会、实际操作等考核,对于实训老师难度还是较大的。 尝试: 在实践中一体化教师选择适宜的教材,佐以学生实训手册,在实践中完善实训手册,自编教材来进行专业教学,条件成熟后正式出版。
教材编写的想法与思路 培养目标与定位 知识能力 教材编写模式 教材编写内容
课 程 的 总 任 务 本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高级工实训 曲面铣削 中级工实训 数控铣床操作工鉴定 镗削加工 维护基础 钻削 轮廓铣削 编程与操作基础
教材编写的思路 培养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模块化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知识点: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能力点:零件加工工艺制定、程序编制技巧、机床操作能力 素质点:工艺创新,设计意识
教材编写的思路 知识能力 学会平面轮廓铣销、钻削、镗削、三维几何面加工等方面理论及实践知识,达到铣床操作工中高级技能水平要求的应知应会知识。 铣床工作原理和工艺、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操作故障与诊断等。 向相关前修、后续课程辐射、延伸,进一步掌握、巩固本课程的所学知识。
教材编写模式 教学目标达到的理论知识点、工艺分析、技能操作技巧、编程技巧等。 整个完成任务的步骤、工作过程。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节约意识、团队合作)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应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点、技能点) 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支撑,如理论知识、相关设备操作知识等。 针对本次任务要求分析需要运用哪些相关知识 工艺分析处理问题的特点 编程技巧与操作特点 达到的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任务实施)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理论知识(相关知识) 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数控技术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二是要与相关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运用知识在技能上发挥作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任务分析) 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任务描述)
教材编写模式 模块一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 • 任务一 • 任务二 • 任务三 • 任务一 • 任务二 • 任务三 • 任务一 • 任务二 • 任务三 • 任务一 • 任务二 • 任务三
教材编写体例 (1)教学目标 (2)工作任务 (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 (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 (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 (6)练习 按照课题模式编写,与国家职业标准紧密联系,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取得数控铣床操作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前教学使用。
教材模式样张 模块二 轮廓铣削 课题2 台阶铣削 一、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1.任务:加工图示轮廓,并保证尺寸精度。 2.知识点: • G00、G01指令的用法 • 掌握刀具半径补偿的相关知识。 • 掌握外轮廓铣削时进、退刀点的选择。 • 铣削切削用量的确定。 3.技能点: • 运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 规范、安全操作机床。 • 利用刀具半径、长度补偿控制尺寸精度。
教材模式样张 二、任务分析: 课题任务是加工工件的外轮廓,根据所学知识,只要按照图样的要求计算出各基点,只利用简单的G00、G01等指令按轮廓的形状编制程序 。利用刀具半径补偿 、长度补偿功能,先进行粗加工,后进行精加工直至达到要求。 三、相关知识: • G00、G01指令的用法 • 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 • 刀具长度补偿G43、G44、G49 • 切削用量的选择
教材模式样张 四、任务实施 1.毛坯: 80mm×100mm,45钢。 2.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1)选择编程零点:确定工件零点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并通过对刀设定零点偏置G54。 (2)以底面为定位基准,用平口钳装夹。 (3)选择刀具为Φ16㎜平底立铣刀并确定切削用量 3.根据图样要求,计算编程尺寸 。 4.编写程序。 5.加工操作。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一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基础 • 模块二 轮廓铣削 • 模块三 钻削 • 模块四 镗削 • 模块五 曲面铣削 • 模块六 中级数控铣工技能训练实例 • 模块七 高级数控铣工技能训练实例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一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基础 基本操作(手动、增量、回零、装刀….) 课题一 数控铣床知识基础 输入、编辑程序。 课题二 使用HNC系统 填写各种工艺表格。 课题三 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 课题四 HNC系统的编程指令 MDI方式操作。 对刀操作。 课题五 对刀操作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二 轮廓铣削 调用子程序铣削平面。 课题一 平面铣削 铣削台阶,并能利用刀具半径补偿控制尺寸精度。 课题二 台阶铣削 正确选择加工平面和铣削斜面。 课题三 斜面铣削 铣削圆弧,并能正确选择顺铣、逆铣。 课题四 圆弧铣削 铣削内腔,并正确选用简化 编程指令。 课题五 内腔铣削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三 钻削 单孔钻削。 课题一 孔钻削 多孔、深孔钻削。 课题二 深孔钻削 扩孔、较孔、攻螺纹加工。 课题三 扩孔、较孔、攻螺纹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四 镗削 粗镗孔加工。 课题一 粗镗孔 精镗孔加工。 课题二 精镗孔加工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五 曲面铣削 课题一 三维曲面手工编程加工 利用宏指令编程铣削半球。 利用CAXA软件实现自动编程,并铣削曲面。 课题二 自动编程与曲面加工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六 中级数控铣工技能训练实例 完成中等难度零件的铣削。 课题一 实例一 完成中等难度零件的铣削。 课题二 实例二 完成中等难度零件的铣削。 课题三 实例三
课程体系内容 • 模块七 高级数控铣工技能训练实例 完成较难零件的铣削加工。 课题一 实例一 完成较难零件的铣削加工。 课题二 实例二
教学实施 教学安排 1.课时安排 按4-8课时集中布置教学,以一个任务时长为度,便于老师学生完成一个工作过程。 2.实施条件 理论教室→计算机房→实训车间 理论教室与车间在一个楼内,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技能的重要环节。 3.教学形式 任务分析→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仿真模拟→机床加工 4.教学效果评价 得出可操作性的量化表进行考核。 工艺方案、工艺卡、程序单、加工零件
教学实施 教师教学工作安排: 1.确定教学目标 2.任务设计 ①要与学生所学前修课程尽可能结合,这样学生在理解知识点应用范围时,就比较熟悉,容易上手,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任务设计要与这门课程教学知识点相匹配,在功能上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涉及知识点的联系,要循序渐进,模块之间独立成块。 每个模块都是完整的知识单元,工作任务学习与完成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围绕专业技能、知识、态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要求,合理的相关知识讲授,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分析工艺、设计方案、编制程序、加工零件。 在知识结构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深度和广度的的扩展要适中,分小组可以好中差搭配,形成学生学习团队,促进后进学生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 4.要合理调节任务学习节奏,散而不乱 对每一小组完成任务进展情况有效把握,有序、可控。
教学实施 评价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作出全面评价。 评价包括自评、小组间互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全面的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自评 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从完成任务情况、自我赏识、情感态度、团结协作、技能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自评 。 小组互评 测定小组成员合作精神、项目任务表现、角色等方面表现进行互评,有利于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的凝聚。 教师或专家对学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整个任务完成中所起作用、表现客观全面的把握,从生活/学习态度、知识能力、实践能力、作品质量等方面评价,给学生一个较为定性的评价。
总结与思考 可取之处: 1.教学由浅入深,模块可独立。 2.学生较易接受,教学效果好。 3.通过“基本理论—仿真模拟—操作实训—职业技能操作实训—考证”过程,使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上,向相关前修、后续课程辐射、延伸,教学效果能不断提高。 4. 有效地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出现的教学内容重复现象,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5.围绕职业技能水平核心,溶入课程教学中,实现“双证融通”。
总结与思考 值得思考的问题 1.任务设计中“相关知识”包涵知识点不够全面。 2.对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高,铺开有难度。 3.任务设计教学中如何真正从“零件”的加工转化成“产品”的加工。 4.与企业结合的实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多。
耽误大家时间说这么多废话,很抱歉! 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各位有机会到江苏徐州做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