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33 Views
2010 工程認證 學生座談. 改革 ( 近三年 ) 記要. 1 、密集拜訪國內外系友 2 、建立 STEP( 實習 ) 制度 3 、爭取 98 、 99 重點系所補助 4 、創立並主辦國際 AOP 研討會 5 、大幅修訂學生輔導與課程調整 6 、全面聯繫畢業校友並成立北中南高系友會 7 、即將於 100 年 6 月辦理創系 30 週年慶祝會. 教育部能源科技資源中心特色實驗室 - 「碳中和技術實驗室」. 教育目標. 期中審查報告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E N D
改革(近三年)記要 1、密集拜訪國內外系友 2、建立STEP(實習)制度 3、爭取98、99重點系所補助 4、創立並主辦國際AOP研討會 5、大幅修訂學生輔導與課程調整 6、全面聯繫畢業校友並成立北中南高系友會 7、即將於100年6月辦理創系30週年慶祝會
教育部能源科技資源中心特色實驗室-「碳中和技術實驗室」教育部能源科技資源中心特色實驗室-「碳中和技術實驗室」
教育目標 期中審查報告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
目前課程設計偏重在核心能力1~3(教育目標一)。目前課程設計偏重在核心能力1~3(教育目標一)。 • 教育目標二課程設計占所有課程的1/3。教育目標二學生認知與課程設計趨勢一致。 • 教育目標三在課程比重上偏低(達成教育目標三之相關課程已涵蓋在校定通識必選修課程)
達成教育目標三之課程與講座 • 本系選修:「環境倫理學」 • 通識課程: • 領導與工程倫理、科技文明的自然資源史觀、資訊科技與倫理、能源科技概論、跨領域通識學術講座「人與地球,台灣與世界」、能源科技與環境 • 教學卓越計畫之子計畫「環境與服務教育」及「人文通識訓練」專題講座 • 環境福爾摩斯專題講座(本系重點系所補助) • 為目前每周三下午大三~研究所皆要求出席之專題討論
學 生 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
參與業界(企業實習) • 學生參與業界實習方案 • 本系於97學年度起建立學生實習制度(Student-To-Enterprise Program ,簡稱STEP) • 本系以抵免學分方式來鼓勵學生參與企業實習 • 提供國外實習:2名(美國) • 實習評分依據: • 主管考核占67% • 實習指導老師考核成績占33% • 參考資料
參與業界(企業實習) • 實習問題改善 • 有鑑於97學年度實習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其中主要為學生家長不了解學生實習為不支薪的工作,因此98學年度增加「暑期實習學生家長同意書」(附件2-3),內容大致告知學生家長學生於實習地之交通及食宿概由學生自行負責,各機關單位之津貼補助由各機關單決定,學生在申請實習時需經家長同意 • 同時增加與實習單位契約及學生履歷的措施
參與業界(產官學交流課程及活動) • 開發適合產業界的課程 • 「高科技廠之資源管理、污染防制」模組課程 • 「綠能產業」學程 • 主辦第二十一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 • 產官學交流與合作:產官學專家訪系座談、師生參訪業界單位 96、97及98學年度業界參訪次數比較
參與業界(系友發展與聯絡) • 系友聯誼 • 97學年度舉辦系友畢業20週年(第四屆系友)1次及北區系友聯誼1次。 • 98學年度更擴大舉行,除97年11月1日舉辦系友畢業20週年(第五屆系友)外,分別於5月12日(三) 北區系友會。5月19日(三) 辦雲嘉南區系友會。5月26日 (三)辦中區系友會。6月2日(三) 辦高高屏區系友會。 圖2-3 97及98學年度系友座談次數比較 圖2-4 97及98學年度系友聚會次數比較
國際交流活動(校院系所交流) • 97~99學年度皆編列160,000元補助師生進行國際系所交流。(含國際學術參訪及論文發表) • 97學年度開始於暑假期間辦理國際交流,至廈門大學參訪及參與浙江大學主辦的「2009海峽兩岸大學生能源環保學術論壇」 • 98學年度(99年6月21日至26日)與上海交通大學進行師生交流 • 99學年度預訂為”能源及環保”議題交流 • 目前50%碩二學生已有國際學術交流經驗
國際交流活動(研討會學術交流) • 鼓勵學生發表國際論文
學生生活與課業輔導 • 學生輔導: • 分為課業、生活及特殊狀態學生輔導,特殊狀態學生則轉介至「學生諮商中心」請專業人士協助輔導。 • 學生遇到課業問題時,學校有「東海大學學士班學生學業預警制度及輔導實施辦法」來提供成績不佳之學生,可以依據「學生預警停修申請流程」 提出課業停修。
停修申請流程圖 • 學生選課/預警輔導流程圖
本系另採用課業輔導的措施來輔導成績欠佳的學生,方法有:本系另採用課業輔導的措施來輔導成績欠佳的學生,方法有: • 「大手牽小手」的課程,由老師帶學長,學長帶學弟的方式導引學生讀書的樂趣。 • 以「系進步獎」鼓勵經輔導後成績明顯改善的學生。 • 針對大一新生增設“環境科學概論”及“環境工程概論”學長姐教學輔導助教。 • 其餘大一課程如微積分、普通物理等課程則由數學系、物理系等分別開設學長姐教學輔導助教。
大一、二學生輔導成果 系上集中輔導成果 97學年度下學期,學生預警科目及輔導成效(大一學生) 98學年度上學期,學生預警科目及輔導成效(大一學生) 98學年度上學期,學生預警科目及輔導成效(大二學生) 97學年度上學期,學生預警科目及輔導成效(大一學生) 97學年度上學期,學生預警科目及輔導成效(大二學生) 97學年度下學期,學生預警科目及輔導成效(大二學生)
加強改善措施—生活輔導 • 本系為考量目前的大學導師制度中存在有導師並非必然為導生的授課教師,這造成導師對導生在學習上或生活上所遭受的困境往往無法有效的在短時間知悉,因此本系99年5月21日通過「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師及導師輔導學生辦法」(見附件2-10),其中規定授課教師於授課期間需關注學生上課情形,如學生有不適當的表現則授課教師可填寫「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系工程學生上課缺失提報表」(見附件2-10),提報各導師。
與僑生餐會 系主任有約 • 主任、陳炳煌老師及侯嘉洪老師與系上大一外籍生 • 主任和研究所推甄同學聚會
幹部座談及書卷獎 • 書卷獎頒獎及幹部會議 98學年度 99上學年度
教學成效及評量 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
學生於畢業時所應具備之核心能力 • 核心能力1: • 瞭解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對全球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層面的重要性,且養成關注全球性、區域性與本土性之環境議題敏感度。 • 核心能力2: • 具備環境系統知識與瞭解其相關性。 • 核心能力3: • 運用基礎科學與工程概念與技能於環境工程領域。 • 核心能力4: • 在職業領域中秉持環境生態的意識及環境管理的知識,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
核心能力5: • 擁有執行工程實務、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技能。 • 核心能力6: • 具備獨力思考與統整跨領域知識及資訊能力。 • 核心能力7: • 具備團隊合作與協調溝通能力。 • 核心能力8: • 瞭解業界之環境工程需求與未來趨勢,提升自我進入職場之競爭力。 • 核心能力9: • 體認職業倫理與專業領域之社會責任。
建議改進處及改進成效 • 建議改進處 • 畢業生之核心能力中在工程製圖及設計實務方面較不足。 • 改進成效 • 開設工程實務模組課程,邀請執業環工技師主講「垃圾掩埋場及滲出水設計及3m以下水池RC設計」等工程實務模組課程。 • 設計實務改善方面在98學年碩士班增開「下水道管渠設計」,大四同學可選修。 • 99學年度將開設「環境工程單元操作(0-3)」,強化學生實務操作技能
98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先將工程製圖納入「資訊教育」之教學內容。98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先將工程製圖納入「資訊教育」之教學內容。 • 99學年度起,配合本校資訊教育(全校必修)制度修改,除共同模組之外,另要求本系學生修習「Matlab」及「AutoCAD」選修模組。目前大一學生修習中。
課程之組成 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
畢業生修習學分數分析表 • 說明:本系規定修習學分數符合”AC-2010認證規範4”規定 • 數學及基礎科學36.7%>25% • 工程專業課程39.0%>37.5%
97-98畢業生修課符合AC-2010認證規範4最低要求 98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取樣-低 98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取樣-高 97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取樣-低 98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取樣-中 97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取樣-中 97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取樣-高
課程規劃檢討 • 成立課程委員會,成員包括本系專任教師及三位校外相關領域之學者或專業人士(99學年起聘任廖本能先生、盧至人教授及馬英石教授為校外課程委員)。 • 依據教學成效評量討論個別課程之檢討外,亦依據認證諮詢委員會之意見,審議有關課程規劃與修訂等相關事項。
建議改進處與改進成效 • 建議改進處: • 科學、工程與管理相關課程宜有整體之規劃設計,並互為依歸,特別是必選修之認定上能以建立學生核心能力為依據。 • 改進成效: • 課程之必選修已做調整(如下圖4-1課程地圖),已確定學生在本系修習過程中能符合核心能力之建立。
圖4-1 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修習流程圖 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
必修與必選課程與核心能力相關性為互補關係 • 選修課程之核心能力均勻分布
課程改善 • 過去三年本學系具體課程調整如下: • 97學度:開設大學部2-4年級選修課「環境倫理學導論」學分數0-2,由兼任教師陳炳煌副教授講授。 • 98學度: • 必修之生物學(3-3)及生物學實驗(1-1)改為生物學(3-0)及生物學實驗(1-0)、微生物學(0-3)及微生物學實驗(0-1)。 • 必選科目有機化學(3-3)及實驗(1-1)改為有機化學(3-0)及實驗(1-0)、物理化學(0-3)。 • 98下學期開「環保實作」課程(0-1)學分,一~二年級選修,請宋孟浩老師與侯嘉洪老師共同授課。 • 新開課程「環境經濟學概論」(0-3),強化環境管理領域基礎課程。
東海大學 綠能學程課程 工學院 理學院 環工系 化工系 工工系 電機系 物理系 綠能學程 創意設計 暨藝術學院 農學院 建築系 工設系 景觀系 食科系
課程改善 • 為配合當前產業對節能減碳需求,98學年度起,整合本校四院九系相關專長之教師與課程資源,提供東海大學各科系有興趣之學生選讀。 • 本學程至少須修習滿15學分,包含核心課程2科6學分,選修課程3科9學分(其中需選修外系至少1科3學分)。 • 截至目前為止, 98學年度已開設16門課程,實際修習達570人次,學生來源包含環工系、國貿系、化學系、景觀系、化工系、哲學系、物理系、法律系、行政系、生科系、社會系、電機系、資工系等13系。
建議改進處與改進成效 • 建議改進處: • 研究所與大學部課程之銜接宜有較完整之設計 • 改進成效: • 本系目前已進行大學部和研究所課程之規劃調整,以符合課程整體銜接之要求。說明如下: (1)97學年度新增選修課程:邀請錢曾麟博士(卓越講座)開設短期課程 「工業通風管理」,以強化目標一:「專業技能及技術應用」。該課程共1學分。 (2)98學年起碩士班取消環境科學通論(2-0)及環境工程通論(0-2),實驗方法與設計(1-1)改為(1-0),新增環境物化原理(2-0)、環境生物原理(0-2)、環境系統分析與管理(0-2)三科基礎課程,三科需至少必修其中二科。
建議改進處(續) (3)98學年度將原有研究所課程歸類為「環境物化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及「環境系統分析與管理」三大領域(表9-8),以配合目前本系研究群之專業領域。 • 經由此領域規劃與課程改進,大學部領域與碩士斑領域互相配合,各相關領域課程經由授課教師依難易度調整,使大學部與碩士班相關課程有所銜接。
大學部專業課程 大學部專業課程 研究所學群/專業領域 有害物質處理 給水工程 污水工程 固態廢棄物處理 地球環境特論 大氣環境學 環境化學 環境分析化學(含實驗) 空氣污控制學 焚化污染控制學 高科技廠廢水與廢氣之管理與控制 環境物化技術 綠色能源科技實務 綠能源科技實務 環境生物技術 環境微生物(含實驗) 生態學 • 國家公園之理論與實務 • 環境衛生科學導論 • 環境統計學 環境評估 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政策與法規 環境經濟學概論 高科技節水能源與廢棄物資源化之策略與管理 環境系統分析與管理 大學部與研究所專業課程銜接圖
表9-8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碩士班課程領域規劃表表9-8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碩士班課程領域規劃表
教師 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
設備及空間 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
建議改進處及改進成效 • 建議改進處: • 系館未規劃大學部教室及大學生活動空間,影響到良性的師生互動。 • 改進成效: • 本校各院系所上課教室空間及使用時段之安排,係由本校課務組統一調度、管理,惟本系提供12門專業實驗及研討課教學,自大二起在系館上課頻率增加,亦增加師生互動機會。 • 為提供學生活動空間,本系特將研討室II未上課時段,提供給系學會做為辦公室使用。
使用系館之學士班實驗課程 使用系館之學生活動
建議改進處及改進成效 • 建議改進處: • 現有空間無法滿足未來增班之需求。 • 改進成效: • 教學實驗室空間之需求,若該課程是屬於共同科目性質之實驗課(包括:普通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生物學實驗),其教學實驗室空間亦已由課務組統一規劃完成,能夠完全滿足雙班之需求 • 對於專業性質之實驗課程(包括:環境污染物分析、環境分析化學、給水工程、污水工程、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實驗、空氣污染控制學、大氣環境學、焚化污染與噪音學),主要是利用自有空間,不足之部分將安排時段在基礎科學大樓實驗室(BS601,總面積326m2)上課。
行政支援與經費 簡報內容 1 教育目標 2 學生 3 教學成效及評量 4 課程之組成 5 教師 6 設備及空間 7 行政支援與經費 8 學系認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