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11 Views
公文写作交流. 2014.4. 公文为什么要讲究规范?. 公文的作用. 一、领导和指导作用 二、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部署和催办作用 四、宣传和教育作用 五、联系和沟通作用 六、依据和凭证作用 党政公文是党和政府治理国家,是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依法管理和科学办公的重要载体,必须体现 法定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 公文参照执行的标准是什么?. 公文处理依据.
E N D
公文写作交流 2014.4
公文的作用 一、领导和指导作用 二、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部署和催办作用 四、宣传和教育作用 五、联系和沟通作用 六、依据和凭证作用 党政公文是党和政府治理国家,是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依法管理和科学办公的重要载体,必须体现法定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公文处理依据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并于2012年7月1日在全国统一执行。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这次《条例》的主要变化: 统一了党的公文和行政公文的版式; 增加了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取消了主题词; 强调了联合发文要使用主办机关或排序第一单位的文号; 年月日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正文中的数字除特定格式外,也使用阿拉伯数字); 文种增加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将“会议纪要”更改为“纪要”等等。
份数 密级和期限 发文机关标志 紧急程度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 标题 主送机关 附注 正文 印发机关 印发日期
公文格式 参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 标题:二号,小标宋 正文:三号,仿宋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不加粗) 二级标题:三号,楷体(不加粗) 三级标题:同正文,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加点 例如: 一、指导思想(三号,黑体) (一)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三号,楷体)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号,仿宋) 行间距通常设置为30磅,如因特殊原因需调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是要以美观大气为原则。 页面设置:上3.7cm,下3.5cm,左2.8cm,右2.6cm
公文文种(15种)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4.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0.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2.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 审批事项。 15.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行文关系 把握行文关系:隶属关系,职权范围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指导机关发送的公文。 (如:请示、报告) 下行文:上级机关向所属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如:决定、通知、批复) 平行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发送的公文。 (如:函)
公文标题的规范 1.要求 准确、规范、简炼 2.构成 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例如: 后勤服务集团关于生活物资采购招标的请示 后勤服务集团关于临时用工人员相关问题的报告 中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关于赴贵单位调研的函 后勤服务集团关于举办厨艺大赛的通知
错例:关于向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改正:关于开展向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错例:关于申请购买复印机的请示 改正:关于购买复印机的请示 错例:关于解决贵省民工春节期间往返运输问题的函 改正:关于商请派车运送民工的函 错例:广州市公安局关于在首届××杯马拉松国际邀请赛期间 对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的通告 改正:广州市公安局通告
错例: 天河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转发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开展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活动 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改正: 转发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开展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3.事由项的写作通式: (1)动词短语+事项 示例: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示例:关于召开全省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问题的批复 (关于召开全省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的请示) (2)相关单位+动词短语+事项 示例: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3)动词短语+相关单位+事项 示例:关于同意免征华港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税款的批复
4.分行排列时不要破坏词语的完整性 (1)固定词语不能上下分拆 错例: ××城管局关于整治××市场混 乱状况的通告 改正: ××城管局关于整治××市场 混乱状况的通告 或: ××城管局 关于整治××市场混乱状况的通告
行文基本要求 立意准确 准确把握行文意图,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准确掌握当前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准确思考工作大局,吃透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准确做出行文研判。 表达明确 主题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字简洁,语言精炼,平实得体。 表述精确 对于关键词、重点词的表达一定精确到位。
请 示 1.定义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文种。 2.类型 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帮助的请示;请求解答的请示。 3.请示的特点 (1)行文范围广泛 (2)要求上级机关予以回复 (3)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无力或确实难以处理的问题 与事项。 (4)正文应该提出倾向性的或明确的意见、建议或方案。
4. 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陈述缘由。依据清楚,具体充分,实事求是,强调其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二部分 请示内容。具体说明请示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难题。应对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办法、方案等。 第三部分 结束语。如“妥否,请批示。”“特此请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等
5. 请示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文一事,不能一文多事。但一项大的工作中如包括几个不同的请示事项的不属一文多事。 (2)谁管报谁,不得多头主送,不得主送上级机关领导同志个人。 (3)不能抄送下级机关,不能抄送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上级机关、平级机关。 (4)向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要请示,要事先报告本单位的直接领导机关,未经批准不可擅自行事。
报 告 1.定义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报告的类型 工作报告(又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 3.报告的特点 (1)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工作信息 (2)不需要批复 (3)是陈述性公文
4. 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导语。(主动、被动) 背景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现实背景。 根据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根据。 叙事式导语:在开头叙述某事件的概况。 目的式导语:将发文目的明确阐述出来作为导语。等 第二部分 报告主体。 以专项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为例。
(1)专项工作报告 组织情况—成绩经验—存在问题—计划打算—工作建议 不能把请示写入建议,不能将自身有能力解决的事项写入建议,不能把领导有明确批示或意见的事项写入建议等。原则是不多此一举,不违反行文规则。 (2)情况报告 情况概述—原因分析—汲取教训—改进措施 第三部分 结束语。 可有可无。有些报告主体完成即完成,直接署名。有些可以根据需要,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等结束语。
5. 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能夹带请示事项,包括在“建议”中夹带。 (2)不能有请求批准或请求指示的要求。 (3)原则上不多头主送。特殊情况允许,一般处理方式为同文不同主送。 (4)除主送机关外确有必要的可抄送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的平级机关,但不抄送与报告内容无关的其他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
通 知 1.定义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2.通知的类型 批转、转发性通知;事项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性通知
事项性通知的写法 会议通知为例: 基本要素: 会议的根据目的; 会议主题; 会议时间和地点; 参会人员; 准备事项、注意事项; 报到时间和地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如有会议费用,也要说明清楚)
指示性通知为例: 基本要素: 引据。扼要说明发出通知的原因、根据或必要性,然后以“具体通知如下”等转入事项部分。 事项。以分条列项方式将针对的情况,任务和要求,基本措施、步骤、需注意的问题等交代清楚,使受文者清楚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及时间、步骤、方法等。内容须具体明白、切实可行,避免笼统抽象。 结尾。提出贯彻执行的要求和希望,如“特此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 等结束
函 1.定义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函的类型 发函(商洽函、询问函、请批函);复函。
3.函的基本组成要素 引文。交代发函原因、背景和依据。然后用“现就有关问题商 洽如下”,或“现将有关问题复函如下”等转入下文。 事项。表述商洽、联系、询问、告知的事项。 结尾。 发函:“特此函商”、“特此函告” 、“特此致函,望函复” “特此致函,请批准”等。 复函:“特此复函”、“特此回复”等。
纪 要 1.定义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2.纪要的类型 情况性会议纪要,决议性会议纪要,情况和决议相结合的会议纪要 3.纪要的特点 择“要”而记;具有指导作用和约束力。
4.纪要的正文 开头。简述会议信息(时间、地点、主题、主持人、记录人、出席领导、参会人员及主要领导在会议上的活动等)。陈述式、条款式或二者结合式。 主体。根据会议记录,概括、提炼、加工、整理,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和成果,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条项式(决议性会议)、综合式、摘记式(座谈性会议) 结尾。可以没有,也可以提出希望、号召。
5.纪要和会议记录的区别 (1)要求和写法不同。会议记录要求一般正式会议必有,按会议进程,依次、逐项记录。纪要并不是要求每次会议必有,有重要精神、信息需要传达、通报的会议,才会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归纳成纪要。 (2)作用不同。会议记录是未加工的原始材料,不是正式文件,不对外公布,只是作为资料凭证保存。纪要是正式文件,是需要传达、通报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祝大家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