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主讲人:颜 德 如 教授. 一、政治思想萌发的社会历史背景. 1. 早期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2. 制度的特点:家族制度与国家制度结合 3. 经济方式:从游牧业向农业、畜牧业的过渡 4. 早期国家的大事: “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 5. 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 6. 是否为 “ 神权时代 ” ?. 二、政治思想概要. (一)从崇帝法祖到敬天明德 “ 贞,帝令雨弗其足年?贞,帝令雨足年? ” “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

lee-hick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主讲人:颜 德 如 教授

  2. 一、政治思想萌发的社会历史背景 1.早期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2.制度的特点:家族制度与国家制度结合 3.经济方式:从游牧业向农业、畜牧业的过渡 4.早期国家的大事:“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5.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 6.是否为“神权时代”?

  3. 二、政治思想概要 (一)从崇帝法祖到敬天明德 “贞,帝令雨弗其足年?贞,帝令雨足年?”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从唐虞之世到夏商,主要倾向于崇帝法祖

  4. 二、政治思想概要 到西周明显表现为“敬天”、“明德” 西周统治者为什么敬天? (1)敬天可以获得统治的合法性; (2)保证“天命不易”,不断延续自己的统 治; (3)祛除或者是减轻对“天命”的“无知之恐 惧”,毕竟“天命不常”。

  5. 二、政治思想概要 (二)遵“王道”而“协和万邦” 其一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其二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 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 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 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 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6. 二、政治思想概要 注 意: 中国政治一开始就给君主提供表演的舞台;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与西方古希腊对“政治” 的理解迥然不同:前者将“政治”交给了“专 制”,而后者却没有给“专制”留下空间。

  7. 二、政治思想概要 (三)实现王道的举措 总体来看,为“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 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 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 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8. 二、政治思想概要 对于政治思想的传统形成而言: 1.修 身 “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 迩可远,在兹。”(皋陶向大禹建言) “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 2.尊 老

  9. 二、政治思想概要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3.任 贤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所宝惟贤,则迩人安。”

  10. 二、政治思想概要 4.保 民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 固邦宁。”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 怀。”

  11. 二、政治思想概要 5.慎 罚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敬明乃罚。 ” “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 “其刑其罚,其审克之。”

  12. 三、评析 • 首先,夏商周时期的政治以及政治思想到底经 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 孔子曰: •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 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 • 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13. 三、评析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 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 无耻。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 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 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礼记·表记》)

  14. 三、评析 又说: “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15. 三、评析 • 其次,与古希腊相比较而言,夏商周政治及政 治思想有何不同? • 其一,对于“神”的态度。 • 其二,不论是古希腊还是夏商周时期之中 • 国,均认为超越于现实世界的力量不足为凭,摆 • 在统治者面前最可仰赖还是那数量众多的民。

  16. 三、评析 • 最后,对于后世来说,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有两点具有垂范的意义。 • 其一、力求和谐政治秩序的实现。 •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 • 邦。黎民于变时雍。” •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17. 三、评析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 以和。” “有容,德乃大。”

  18. 三、评析 其二、实现和谐政治秩序,关键在于最高统治者。 1.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自称主要有:“朕”、“我”、“予”、 “予一人”、“余一人”、“一人”、“小子”、 “台小子”、“予小子”等。 他称有:帝、后、元后、君、元首、王、 “民主”、天子、“独夫”、君子等。

  19. 三、评析 2.最高统治者的来源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 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天佑下民,作 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0. 三、评析 3.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 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 令。” 4.最高统治者的更替 (1)奉天而伐(罚)

  21. 三、评析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 上帝,不敢不正。”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2)让于德 “舜让于德,弗嗣。”

  22. 三、评析 最高统治者执政有两点需要警惕: (1)妇人干政的问题。 “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 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俾暴虐于 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2)好逸的问题,主要指是否沉湎于饮酒享乐。

  23. 三、评析 关于被统治者尤其是普通民众的指称也是很 有意味的:黎民、兆民、民、众、万姓、烝民、 庶民、小民、万民、小人、庶人、下民等等。 出现了君子与小人相对的说法 :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 逸,则知小人之依。”

  24. 三、评析 此外,《尚书》不乏“万邦”、“万方”、 “四方”、“四海”、“天下”、“万国”的记 载,说明了当时中国人的空间观念。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天家邦,终于四 海”,表明治国与治家一开始就融合在一起了。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表明中国当时实 行了等级制。

  25. 三、评析 关于“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的说法,告诉 后人治国治民必需有“制”、有则、有典、有 式,否则庶民百官无所适从。 “垂拱而天下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