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233 Views
实验二十一 血清肌酸激酶的测定. 【 目的要求 】 1 、掌握血清 CK 测定的原理。 2 、熟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 【 原理 】 磷酸肌酸和 ADP 在 CK 的作用下生成肌酸和 ATP , ATP 与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 ADP 与 6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葡萄糖与氧化型辅酶 2 在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 6 磷酸葡糖酸和还原性辅酶 2 。 磷酸肌酸 +ADP CK 肌酸 +ATP D- 葡萄糖 +ATP HK ADP+ 葡萄糖 -6- 磷酸
E N D
实验二十一 血清肌酸激酶的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CK测定的原理。 2、熟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
【原理】 磷酸肌酸和ADP在CK的作用下生成肌酸和ATP,ATP与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ADP与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与氧化型辅酶2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糖酸和还原性辅酶2。 磷酸肌酸+ADP CK肌酸+ATP D-葡萄糖+ATP HK ADP+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NADP G-6-PDH 6-磷酸葡萄糖酸+NADPH+H 利用酶偶联反应原理连续监测氧化型辅酶还原生成还原性辅酶,后者引起340nm吸光度的增高,在340nm监测单位时间内生成的还原性辅酶2的生成量(ΔA/min),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操作】 • 1,吸应用试剂1ml,加入测定管中,放入37度水浴至少5分钟。 • 2,加血清50ul,混匀。 • 3,上机测定。 • 【计算】 • CK=ΔA/min*106/6220*2.3/0.1 • 【参考范围】 • 男性:38-174,女性26-140
【临床意义】 • CK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细胞中,在脑组织中也有存在,正常人血浆中酶活性很低,血清中CK活性的变化主要见于下列情况: • CK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会出现血清CK活性明显变化。心肌梗死发病的早期,即发病后2-4小时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高峰,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此酶对诊断心肌梗死较其他的心肌酶谱AST、LD的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是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病毒性心肌炎时CK也有明显升高。而且样品溶血情况下不影响CK活性测定。 • 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时也可至CK升高,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的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CK活性的升高。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步骤: 1、通电 显示日期,如正确,按ENTER键,进入主菜单页面。 2、进入主菜单页面,选择操作。 3、测量程序编制 选择所要测定的项目,进行编程。 4、测定 5、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