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浙江省关于全国第二次 R&D 资源清查统计报表填报注意事项

浙江省关于全国第二次 R&D 资源清查统计报表填报注意事项. 杭州 2010.1. 一、 R&D 清查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调查了解我国 R&D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活动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研发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状况;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政府对 R&D 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等。 通过清查,进一步规范科技统计工作,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为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监测和评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提供依据。. 二、 R&D 清查的对象和范围.

lean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浙江省关于全国第二次 R&D 资源清查统计报表填报注意事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浙江省关于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统计报表填报注意事项浙江省关于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统计报表填报注意事项 杭州2010.1

  2. 一、R&D清查的目的和意义 • 全面调查了解我国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活动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研发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状况;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政府对R&D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等。 • 通过清查,进一步规范科技统计工作,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为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监测和评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提供依据。

  3. 二、R&D清查的对象和范围 • 此次清查的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的法人单位。 •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由国家统计局牵头,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为主参加、多部门协同实施。 • 科技系统负责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相关机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企业的调查工作。

  4. 三、R&D清查的主要内容 • 此次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 ①R&D活动人员数量、素质及其工作量情况; • ②R&D经费支出、用途及来源情况; • ③研发用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拥有情况; • ④各类研发机构的基本情况; • ⑤R&D项目(课题)的研究类型、组织方式及技术经济目标等情况; • ⑥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及使用情况; • 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情况; • ⑧政府给予研发活动的税收减免情况等。

  5. 四、R&D清查的时间 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 清查报告期:2009年度

  6. 五、R&D活动调查表目录

  7. 六、各报表填报说明 (一)机构概况表 • 机构概况表主要反映机构的各类属性,是分类汇总的标识,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分类数据的质量。 • 机构从事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BA17)和机构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BA07),均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中类代码填写,须填满3位。对综合类机构,应按其最主要从事或服务的行业填写。 • 机构的学科领域代码( BA08)指本单位从事科技活动的主要学科域。按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一级学科代码填写,须填满三位。 • 填写该表时请参考《科技工作文件》中相关标准。

  8. (一)机构概况表 • 行政区划代码:按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以及行政区划变更对照表填写,须填满六位。 • 上级主管单位:指单位的行政直接主管单位,如本单位为双重领导,填写最主要的一方。无主管单位可以不填。 • 组织机构代码(即单位法人代码):按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填写。 • 是否填报了国家统计局《企(事)业单位科技(科研)活动及相关情况》表( BA70)——为了与统计局R&D资源清查排重。 • 单位代码:给各单位填写报表时所用的是临时代码,933R***。信息核定后将统一由科技厅编写正式单位代码。

  9. (二)人员概况 • 注意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概念。注意表中的平衡关系。 • 从业人员:指由本单位直接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总数。包括固定职工、国家有编制的合同制职工、招聘人员和返聘的离退休人员。不包括离退休人员、停薪留职人员。 •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由从业人员中的直接从事科技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科技统计、科技档案管理、科技外事工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财务等与课题活动有关工作的人员;2)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3)直接为课题工作服务的各类人员,如从事图书、信息与文献、测试、试制、咨询、物资器材供应等工作的人员,以及实验室、试验工厂(车间)、试验农场的人员。 • 注意:科技活动人员不包括司机、门卫、食堂人员、医务人员、清洁工、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以及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 一个人同时从事两种活动,如果既从事科技管理,又进行课题活动,按其编制填写。例如编制属管理人员,则填科技管理人员。

  10. 判断下列哪些人员是科技活动人员? • a. 科研课题组人员 • b. 科研实验室的打字员 • c. 科研机构医务室的医生 • d. 科研院所附属中小学的高级教师 • e. 科研单位管理机关中分管生产经营的财务人员 • f. 科研机构资料室的工作人员 • g. 科研院所分管科研的所长的秘书 〖解答〗a,b,f,g是科技活动的人员,科研机构医务室的医生和附属中小学的高级教师是间接服务的人员,科研单位管理机关中分管生产经营的财务人员与科技活动无关,都不是科技活动人员。

  11. (三)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 • 总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非企业单位填总收入,企业单位填主营业务收入。 • 科学技术活动:指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分为以下三类: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R&D成果应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STS)。(具体说明见科技统计工作文件) •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指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计划用于本单位科技活动的经费,不论来源渠道如何。 • 政府资金:指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得的计划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不论是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政府资金。

  12. (三)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 • 企业资金:指企业从自有资金中提取或接受其他企业委托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接受企业委托获得的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经费,以及企业从各类金融机构获得的用于科技活动的贷款。 • 事业单位资金:指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从事业收入(不包括来自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的收入)、经营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中安排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企业单位从事业单位获得的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的经费,以及事业单位从各类金融机构获得的用于科技活动的贷款。 • 金融机构贷款:指从各类金融机构获得的用于科技活动的贷款。 • 国外资金:指中国境外的企业、大学、国际组织、民间组织、金融机构及外国政府提供给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不包括外国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提供的经费。 • 其他资金:指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从上述渠道以外获得的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如来自民间非营利机构的资助和个人捐赠等。

  13. (四)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固定资产 •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指调查单位在报告期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来自科研渠道以及其他各种渠道的经费实际用于科技活动支出的费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指本单位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 • 科技经费外部支出:指本单位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转拨的科技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 人员劳务费:是指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科技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以及所有其它的劳务费用,如奖金、奖金税、社会保障支出等。 • 设备购置费:指本单位使用非基建投资购建用于科技活动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额,固定资产指长期使用而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且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主要物资设备。如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材料和标本以及其他科研设备。 • 其他日常支出:指本单位用于科技活动除上述以外的支出。例如:用于科技活动的原材料费、水电能源费、差旅费、加工试验费、设备使用费、计算机机时费、资料印刷费等。培训研究生的消耗性支出也一并统计。

  14. (四)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固定资产 • 科技活动基本建设费:指本单位在当年完成的用货币表示的科研基本建设工作量。 • 科研仪器设备:指本单位在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完成额中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非科研设备购置不计入此项。 • 科研土建费:指本单位在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完成额中完成的科研土建工作量(如科研楼、试验用房等)。非科研土建工程 (如住房等)不计入此项。 • 政府资金:指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额中政府资金的部分。 • 年末固定资产原价:指实际拥有或占有,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使用,消耗其价值,但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设施和设备,如房屋和建筑物等。作为固定资产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财产、物资。 • 科研仪器设备: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直接使用的科研仪器设备(不包括闲置不用的科研仪器设备)。不包括与基建配套的各种动力设备、机械设备、辅助设备,也不包括一般运输工具(科学考察用交通运输工具除外)和专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若科研与生产共用的仪器设备,则按其使用目的,统计在主要一方。

  15.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1) • 表5科技课题综合情况表是由课题基本情况表通过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因此此处主要对课题基本情况表的填写进行说明。 • 填写课题基本情况表需要注意的一些指标和问题: 1、课题经费内部支出——应按照全成本核算概念进行,包括劳务费、其他日常支出、仪器设备购置费、土地使用和建造费等。不包括与外单位合作研究而拨给对方使用的经费。其中的“政府资金”指的是资金实际来源于政府的那部分资金。 2、根据课题来源,大致判断课题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是否有对应。 3、课题人员与经费数据是否协调(如人员数据很大,经费数据很少) 4、与外单位合作的课题,只填报本单位实际投入的人员和经费。 5、课题组折合全时工作量及课题当年内部支出合计指标均保留一位小数。 6、课题组折合全时工作量、课题当年内部支出合计,请参照有关定义及计算方法填写。

  16. 课题基本情况表的填写主要注意以下关键点(也是难点):课题基本情况表的填写主要注意以下关键点(也是难点): 1、课题活动类型的判断和填写 2、课题人员的工作量的计算

  17.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2)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均属于R&D活动,是R&D活动的三种类型。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即R&D成果应用):这类活动不具有创新成分,包括为达到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定型设计和试制以及为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其特征为(R&D活动的后续性活动)使R&D的成果用于实际,不具新颖性。 • 科技服务: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有关并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包括信息文献服务;自然、社会观测、监测、资料收集;测试、标准、计量、质量控制及专利;技术咨询(面向服务对象的咨询)。 课题活动类型的分类 基础 研究 应用 研究 试验 发展 课题活动类型 科技 服务 试验 发展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18. 部分R&D成果应用例子 • 1. 新产品仿制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 2. 新工艺采用的适应性试验工作 • 3. 工业生产上扩大生产规模工业试验 • 4. 新管理或服务方法采用前的试验工作 • 5. 农业新品种、新方法的区域试验 • 6. 医学上新方法的试验 以上活动若有新颖性,属于R&D.

  19. 部分科技服务的例子 • 判断:无新颖性,对号入座 • 1、金属矿产资源情报调研(世界主要产铁铬锰金等国家产区和重要矿床的地质资料) 属于信息文献服务 • 2、某矿产资源调查 种类、含量、规模分布 属于自然、社会观测、监测、资料收集 • 3、电力勘测设计制图统一规定 (电力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制图规范化 ) 属于测试、标准、计量、质量控制及专利 • 4、我国技术引进效果及对策 引进条件、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 示范 属于技术咨询

  20.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3) R&D活动的定义与特征 •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定义:为获得新知识(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 • 特征:1、具有创造性;2、具有新颖性;3、运用科学方法(事实-分析-推论-验证-结论);4、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以上“创造性”和“新颖性”是判别是否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决定性条件,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运用科学方法则是所有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特点。 • 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任务的来源层次(国家或省级)和研究中采用较先进的技术,均不是构成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基本特征。

  21.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特点(五)课题基本情况表(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特点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 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知识或实际经验。 • 以开辟新的应用为目的,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提供新材料、新产品和装置、新工艺、新系统和新的服务,或对已有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 • 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知识、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 • 以认识现象、发现和 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 • 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目的。 • 一般由科学家承担,他们在确定研究专题以及安排工作上有很大程度的自由。 • 研究结果通常具有一般的或普遍的正确性,成果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理论或规律,并以论文的形式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 • 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 • 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一般可以这样说,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22. 基础研究~试验发展 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区分总准则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5)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区分 基础研究主要是扩大科学技术知识,而试验发展则是开辟新的应用即为获得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新服务以及对已有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 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则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因此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虽然两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但其直接目的或目标却有着本质的差别。应用研究是为达到实际应用提供应用原理、技术途径和方法、原理性样机或方案,这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试验发展并不增加科学技术知识,而是利用或综合已有知识创造新的应用,与生产活动直接有关,所提供的材料、产品装置是可以复制的原型,而不是原理性样机或方案,提供的工艺、系统和服务是可以在实际中采用。 在统计实践中,区分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类型应以定义为依据、以活动的直接目的及其特征为辅助依据而进行判断。

  23.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6)课题活动类型分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五)课题基本情况表(6)课题活动类型分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 • 1、以论文作为成果主要形式的可能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以专利技 术作为成果形式之一的可能是应用研究或试验发展,综合科技活动的特点 、成果形式等进行分类常常是十分有效的辅助方法。 • 2、确定科技活动(在我国目前主要以课题或项目形式进行)的分类, 只根据其名称来判断往往是不够的,一项课题活动被称作什么与它实际和 直接目的并不总是一致,同样被称为“中间试验”,为了进一步改进产品 、工艺或生产过程而进行的中试是试验发展,为进行产品的定型设计而获 取生产所需的技术参数进行的中试则应划入R&D成果应用。 • 3、“课题或项目下达单位的级别”和是否是“重要或重大课题(项 目)”这类信息,只反映该级政府部门或管理者对某些领域的侧重或对某 一具体问题的关注,不能作为课题活动分类的依据。例如,基础理论研究 方面的重大课题与为发展经济、达到规模生产而实施的重点科技项目显然 不属于相同的课题活动类型。又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一定都是基 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项目.

  24. (五)课题基本情况表(7)课题活动类型分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五)课题基本情况表(7)课题活动类型分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 • 4、一些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周期长,可能在具体实施的不同阶段表 现出不同的活动类型特征。例如某种更能抗病的谷物新品种的问世,通 过对谷物抗病力遗传特性的研究,获得培育更能抗病的谷物新品种的途 径和方法,并由此进行新品种的培育,最后经过区域试验确定该新品种 的抗病特性及推广价值。在统计时应根据当年主要研究内容划分活动类 型。 • 5、对大型课题(项目)应对其各子课题(项目)逐个确定类型,对综 合性的大型课题(项目),在统计时笼统地把整项课题活动划归到任何 一种活动类型都会是不合适的,应分解为几个性质单一且相对独立的部 分,并逐个确定类型。 • 6、一项大的工程项目中有一部分工作具有研究性质,只能将此部分列 为课题,按其性质确定此部分的活动类型。 • 7、数据的采集、测试一般不是R&D活动,但如果是包含在一项大型课 题中,那么其活动类型应按大型课题的活动类型来划分。

  25. (六)R&D活动情况(1)R&D人员 • R&D人员:指本单位人员及外聘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中参加R&D课题的人员、R&D课题管理人员和为R&D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不包括为R&D课题提供间接服务的人员(如生活服务人员),也不包括全年从事R&D活动工作量不到0.1年的人员。(在计算人员数目时必须注意R&D人员的概念) • 注意:课题基本情况表中本单位课题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中不包括外聘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的工作量,但是R&D人员的概念包括外聘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 • R&D全时人员:指本年度从事R&D活动的工作量在0.9年以上(含0.9年)的人员数。 • R&D非全时人员:指本年度从事R&D活动的工作量在0.1~0.9年之间的人员数。工作量不到0.1年不计在内。

  26. (六)R&D活动情况(2)R&D人员工作量 • R&D人员工作量核算:一年中一些人用全部工作时间从事科技活动,另一些人除从事R&D活动外还进行了机构内的其它工作(例如生产、销售等等)。若按所有参加R&D活动的人数计算不太妥当。因此以人员工作量来计量更恰当。 • R&D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指全时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与所有非全时人员工作量之和,结果取整数。一个全时人员的折合全时工作量计为1,非全时人员按实际投入工作量进行累加。例如:有两个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0.9年和1.0年)和三个非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折合为: 折合全时工作量=1+1+0.2+0.3+0.7=3(人年) (四舍五入) • 注意:人员工作量的单位是人年,人员数的单位是人,注意两者的区别,一个人只有最多只有一个人年的工作量。

  27. (六)R&D活动情况(3) • R&D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按人员工作性质分:先将参加R&D活动的人员按其承担研究工作的工作性质来进行分类,再进行工作量计算。 • 研究人员:是指从事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系统的构想或创造的专业人员及R&D课题的高级管理人员。 • 技术人员:是指通常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参加R&D课题,应用有关原理和操作方法执行R&D任务。他们的活动包括:进行文献检索、从档案馆和图书馆中筛选相关资料;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为实验、测试和分析准备材料和设备;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和编制图表;进行统计调查和访谈,及R&D课题的一般管理人员。 • 其他辅助人员:是指参加R&D课题或直接协助这些课题的熟练工和非熟练技工、秘书和办事人员,这一类还包括所有为R&D课题提供直接服务的财务、人事及行政管理人员。

  28. (六)R&D活动情况(4) • R&D经费内部支出:指当年为进行R&D活动而实际用于本机构内的全部支出,应按“全成本核算”的口径进行计算。包括劳务费、其他日常支出、仪器设备购置费、土地使用和建造费等。不包括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R&D活动而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 R&D内部支出中的基本建设费:指当年本机构为开展R&D活动,使用基本建设费进行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固定资产,以及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大修理等实际支出的费用。 • R&D经费外部支出:指当年本机构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R&D活动而支付给对方的经费。

  29. (七)科技产出 • 科技产出情况表反映机构科技活动的各种产出。论文和著作为代表的知识型成果,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数、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数、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软件著作权数和新药证书数是科学技术活动所取得的创造性新技术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最能体现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 1.有效发明专利数是指调查单位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年度 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 2.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外 单位转让专利所有权或允许专利技术由被许可单位使用而得到的收入。包括当年从被转让方或被许可方得到的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收入,以及利润分成、股息收入等。

  30. (七)科技产出 • 3.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是指在自主研发或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①在一个标准项目之中,可以进行一项或几项(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最终可以形成一项或几项(一系列)标准。 ②标准形成,是指标准文稿已向标准管理部门报批、或已取得标准号,仅仅编写出标准文稿并不表明标准已形成。 • 4.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数:指调查单位向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并被受理登记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件数。 • 5.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数:指调查单位向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被授予植物新品种的项数。 • 6.软件著作权数是指调查单位向国家版权局提出登记申请并被受理登记的软件著作权数。 • 7.新药证书数是指调查单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并被批准新药证书总数。

  31. 小结 需注意的几点: 1、注意报表中总指标与分指标的关系。总指标数 值等于分指标数值之和,分指标数值小于总指标 数值。 2、注意报表中的计量单位。经费单位;人、人年 等。 3、注意报表之间的关系。如人员概况表与经费收 入、支出表之间的关系。如果人均经费收入或支 出异常,则要注意指标数值是否准确。 4、注意把握好报表报送的时间,准时上报。

  32. 谢 谢 大 家 联系人:姚笑秋 联系电话:0571-85112856 电子邮件:yaoxq@zjinfo.gov.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