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源于实践 有感而发 ——谈中小学教师论文撰写

源于实践 有感而发 ——谈中小学教师论文撰写.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 郑 平 特级教师 教授. 题记: 学会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每一个教师步入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教育科学研究能帮助你走上成功教师之路。. 一、教育科研成果的表术. 1、教育论文 是以研究各种教育资料为基础,用来进行教育科研和描述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 2、教育研究报告 是用来描述教育科研过程、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 3、教育学术情报 以根据教育科研学术情报交流为目的,以压缩、改制、综合等形式阐述资料的文章。 4、教育科研成品

lea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源于实践 有感而发 ——谈中小学教师论文撰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源于实践 有感而发——谈中小学教师论文撰写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 郑 平 特级教师 教授

  2. 题记: • 学会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每一个教师步入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教育科学研究能帮助你走上成功教师之路。

  3. 一、教育科研成果的表术 • 1、教育论文 • 是以研究各种教育资料为基础,用来进行教育科研和描述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 • 2、教育研究报告 • 是用来描述教育科研过程、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 • 3、教育学术情报 • 以根据教育科研学术情报交流为目的,以压缩、改制、综合等形式阐述资料的文章。 • 4、教育科研成品 • 一般包括教育音像制品、教具、实验器材等实物形态的成品。

  4. 二、教育论文 • 1、教育论文的含义 • 是指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揭示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描述教育科研新成果、新理论的一种能够公诸于众的书面表达形式。 • 是专门以教育领域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义、判断、推理、证明、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摆事实,讲道理,辩是非,剖析教育现象、论述教育原理、发表教育改革的意见和主张的专业文章。 • 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构成。

  5. 2、教育论文的性质 • (1)是探讨教育问题,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手段。 • 写作能够使人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文字化、形象化,使思考的问题、过程更加清晰; • 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的整理和表达的过程,通过写作,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思考灵感; • 写作过程是一个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研究过程。 • (2)是描述教育科研成果、交流和推广教育思想观点的一种重要工具。 • 科研成果在大脑里时,还没有社会价值; • 口头表达的方式有时会有时空的局限性; • 通过教育论文的发表、交流,而跨越不同的时空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传播教育思想和经验,发挥社会效益。

  6. 3、教育论文的作用 • (1)各种新的教育现象需要研究,各种新教育经验和成果需要传播和学习,这些都离不开教育论文的写作和应用; • (2)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要求日益迫切,如何将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或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成为衡量中小学教师基本素质的标准之一。

  7. 4、教育论文的基本要求 • (1)客观性 • 教育科研的任务主要是揭示教育领域内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探求真理,总结出规律性的客观知识,从而应用于教育实践; • 要求立论时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偏见,也不能凭主观感觉臆造观点; • 论据上要求最大限度地通过观察、调查、测量、实验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原始资料,以有力、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论证过程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研究资料,辩证而富有逻辑地展开论证; • 要求研究者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和研究教育现象。

  8. (2)理论性 • 不能简单的堆砌材料和观点,就事论事; • 站在一定的高度就事论事,透过现象对某种教育理论和思想本质的揭示; • 理论也有一个相对性的问题,实践中有理论的层面,理论中也有实践的特征,教育刊物不同,对理论的程度要求也不同,如面向中小学教育实践层面的,其理论性要求要求不高,具有初步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再加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敏锐的教育感悟能力,便可能写出较好的论文。

  9. (3)创造性 •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或者在教育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或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和途径上有新的改进和探索; • 知识的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开展不是从零开始的,要发展和创造,得吸取和继承前人的成果; • 教育科研同时是一种创造知识的活动,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

  10. (4)可读性 好的论文应该尽可能多地拥有读者,发挥他的实践价值; 要求作者具有较高的写作素养和很强的语言把握能力; 要求作者在撰写教育论文的过程中心中有读者,如:针对同行专家所写的论文则可突出理论性,针对一般读者的教育论文应增加通俗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11. 5、教育论文的分类 • (1)按学科分类: • 教育学研究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学科研究论文; • (2)按教育科研对象的形态分类: • 理论研究论文、实践研究论文; • (3)按时态分类: • 历史研究论文、现状研究论文、未来研究论文; • (4)按结构层次分类: • 宏观研究论文、中观研究论文、微观研究论文; • (5)按课题的范围大小分类: • 一级课题研究论文、二级课题研究论文、三级课题研究论文;

  12. 三、教育论文的写作 • 1、选择论题 • (1)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 • 冷中有热,热中有冷,两者在不同时期是相互转化的;选热或冷要根据自身和现实的条件,选择自己适合之题,选自己力所能及之题; • 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对现实教育问题有较深的感触和思考,则选教育实践问题较好。 • (2)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 大论题涵盖面大,易拓展,有发展价值,但难深入;容易变得空洞,主题不突出等; • 小论题涵盖面小,易深入,有实践价值,但难发展; • 中小学教师选题一般宜小不宜大,但不能选极为偏狭的论题,如:《论教鞭教育功能的演变》之类论题。

  13. (3)处理好实践与学习的关系: • 教育论文的论题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实践,一个是理论学习; • 从教育实践中来的论题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 • 容易是因为她近在眼前,只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便可发现,现实教育中有着无数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 • 说她难是因为越普通的东西,越熟悉的东西,往往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不会去思考,不会去反思,不会去批判,不会去把握,不会去换位思考;

  14. 从新角度去提炼论题: • A、锦上添花-从要求是提高; • B、事半功倍-从效率上加强; • C、常中有变-从常见中求变式; • D、移花接木-从其它学科中借用方法; • E、相反相成-从对立中寻求统一; • F、天衣有缝-从完善中找缺陷; • G、举一反三-从模拟中求超越; • H、雪中送炭-从困境中求解答;

  15. 从教学反思中提炼论题: • A、我是以怎么样的观念作为教学的基础? • B、我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吗? • C、我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了吗? • D、我的教学合理诱导了学生的思维流了吗? • E、我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了吗? • F、我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全体感官参与学习了吗? • G、我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吗? • H、我让学生自己经历了学习过程吗? • I、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并点燃其创造思维的火花了吗? • J、我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认知历程、授之以法,培养其自学能力了吗? • K、我是否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吗? • M、这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 • N、向学生渗透了什么? • O、假如学生把这节课的知识忘了,还留下什么?

  16. 教学反思:对教材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理念、教学结果等;教学反思:对教材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理念、教学结果等; • 教育反思: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结果等; • 实践积累:学习笔记、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教学后记等; • 理论学习:要学会从理论角度寻找灵感、求深度,选取那些处于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基础厚实且自己又有能力和精力完成的论题;

  17. 学生学习心理学中的问题: • A、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教和学,突变年龄问题; • B、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与教和学,智力、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的关系; • C、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与教和学,学生自主学习问题; • D、学生技能训练与教和学,自然技能与智能技能的问题; • E、学生学习方法积累与教与学,方法优化问题; • F、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动力、行为、结果的内在关系; • G、学生学习的障碍及对策问题; • H、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 I、学生非智力因素及激励问题; • J、多元智能与教和学的问题; • K、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问题;

  18. 2、拟定计划: • (1)计划的作用: • A、对整个撰写过程的全面安排; • B、能够明确撰写内容和范围,找出重点和突破口; • C、能够保证撰写按时完成和连续性; • (2)计划的基本要求: • A、合理性,对论题、自身条件、客观条件符合; • B、高效性,既要迅速,又有弹性; • C、灵活性,明确原则的同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 D、可行性,简单明了,容易操作; • E、创造性,对论题深入而独到的分析,合理的想象和创造; • F、实效性,安排收集资料、时间等;

  19. 3、收集和整理资料 • 教育论文的撰写,就是资料的收集、利用和再创造的过程; • (1)资料的作用: • A、是论文立论的起点和基础; • B、有利于拓宽论文的思路; • C、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水平; • D、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学习; • (2)收集的途径: • A、日常积累,坚持记录; • B、主题收集,查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 • (3)注意事项: • 时空性,主题性、全面性、适合性; • (4)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分类,鉴别,分析;

  20. 4、构思谋篇 • 确立论文的论点,对全篇的文字组织形式、论述的详略、结构比例和材料的安排顺序等进行谋划,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统一; • 论点就是论文所论述的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主张和意见; • 要求: • (1)明确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明确; • (2)集中性,一般只有一个观点,或总论点加分论点; • (3)多样性,论点出现的地方可以是多样的,在开头、中间、结尾等地方出现;

  21. 5、草拟提纲 • 写作提纲是论文全篇的逻辑结构,是写作的指南; • 步骤: • (1)拟标题 • (2)概括论文基本论点 • (3)考虑论文的逻辑结构 • (4)考虑分论点的安排 • (5)考虑段落的具体安排 • (6)全面检查论文提纲

  22. 6、执笔写作 • (1)写作的顺序: • A、从绪论开始写 • B、从本论开始写 • (2)撰写初稿的两种方法 • A、一气呵成法 • B、各个击破法

  23. 7、修改定稿 • 首先通读全文,检查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逻辑结构等内容; • 其次检查字、词、句、段等; • 最后进行修饰; • 8、投稿发表 • 方向明确 • 留有底稿。

  24. 四、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 • 题目 • 姓名和单位 • 摘要 • 关键词 • 绪论 • 本论 • 结论 • 附录

  25. 五、撰写教育论文容易走入的误区 • A、选题太大,空洞平淡 • B、题目不适,题不对文 • C、概念不准,层次不清 • D、结构散乱,逻辑不强 • E、资料堆砌,经验总结 • F、理论不符,简单照搬 • G、整体残缺,不合规范 • H、前题虚假,结论荒谬 • I、片面求新,奇谈怪论

  26. 谢谢!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