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01 Views
1. 自发过程 (1) 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 决定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 ①热效应:体系由能量 状态向能量 状态转化。 ②混乱度:体系趋向于混乱度 的倾向。 ( 熵: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 较高. 较低. 大. 2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 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 (2)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的关系 当 ΔH 0 , ΔS 0 时,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当 ΔH 0 , ΔS 0 时,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当 ΔH 0 , ΔS 0 时,低温下自发进行。
E N D
1.自发过程 •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 (2)决定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 • ①热效应:体系由能量状态向能量状态转化。 • ②混乱度:体系趋向于混乱度的倾向。(熵: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较高 较低 大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 (1)判断依据 •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
(2)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的关系 • 当ΔH0,ΔS0时,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 当ΔH0,ΔS0时,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 当ΔH0,ΔS0时,低温下自发进行。 • 当ΔH0,ΔS0时,高温下自发进行。 • 其图关系为 < > > < < < > >
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 (1)正反应:从的反应。 • 逆反应:从的反应。 • (2)可逆反应:在条件下,既能向进行又能向进行的反应,通常用“”表示。 • 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但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很小而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例:Ba2++SO42-===BaSO4↓。 左向右 右向左 相同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3)可逆反应的特点 • (1)同一条件;(2)同时进行;(3)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 2.化学平衡状态 • (1)化学平衡的建立(“反”表示反应物,“生”表示生成物,“正”表示正反应,“逆”表示逆反应) • 以CO(g)+H2O(g) CO2(g)+H2(g)为例,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g)和H2O(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①反应开始时:c反,v正,c生0,v逆0。 • ②反应进行中:c反,v正,c生,v逆。 • ③达平衡状态时,v正v逆,此时c反与c生均。 • (2)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可以保持。这时的状态也就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限度”,对于可逆反应体系来说,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态。 最大 最大 = =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保持 = 不变 相等 恒定
(3)特征 • ①逆:可逆反应; • ②等:v正=v逆; • ③动:,反应没停止; • ④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 ⑤变: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会,然后达到新的平衡。 动态平衡 保持不变 发生移动
1.概念 •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表示。 浓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 浓度计量数 次方的乘积 K
3.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 (2)利用浓度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 (3)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 (4) 的浓度通常看作常数“1”,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 (5)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越大 越高 温度 固体和纯液体
1.平衡常数K的性质和意义 • ①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和压强无关。 • ②由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105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在10-5左右则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出反应物的转化率。
④利用K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利用K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2.化学平衡计算 • 解决此类题的基本思路是写出平衡式,列出相关量,确定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计算,这个方法叫做“三段思维法”。
(2)基本步骤 • ①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 • ②确定反应过程的变化量; • ③确定平衡量。 • 注意: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中,只有不同物质的转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的起始量或某时刻量之间无必然的联系,不能列比例计算。
[例1](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 ③百分组成w(HI)=w(I2)时 •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2时 • ⑤c(HI)∶c(H2)∶c(I2)=2∶1∶1时 •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时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 •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 •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 •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 • (2)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证明2NO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第(1)题反应的特征可知:此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即在反应的任何一个阶段,容器内压强都不发生改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这些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由第(2)题反应的特征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改变,因此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密度都发生改变,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都不再改变,此时c(NO2)恒定,颜色不再变化,这些均可以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解析]由第(1)题反应的特征可知:此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即在反应的任何一个阶段,容器内压强都不发生改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这些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由第(2)题反应的特征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改变,因此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密度都发生改变,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都不再改变,此时c(NO2)恒定,颜色不再变化,这些均可以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答案](1)②⑥⑨(2)⑥⑦⑧⑨⑩
[方法点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 (1)绝对标志 • ①v正=v逆≠0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该反应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非等体积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既然各物质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再变化,因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据此,②③正确。[解析]该反应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非等体积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既然各物质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再变化,因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据此,②③正确。 • [答案]C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平衡时,甲中c(CO2)是0.040 mol/L,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80 mol/L,故C错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故D正确。 • [答案]C
[例3]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分别为:c(M)=1 mol·L-1,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__________;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在557℃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若CO起始浓度为2 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 mol·L-1,达到平衡后,测得CO2浓度为1.2 mol·L-1。求反应的平衡常数及CO(g)和H2O(g)的平衡转化率。
[解析]设平衡时CO(g)、H2O(g)和H2(g)的浓度分别为a、b、c。[解析]设平衡时CO(g)、H2O(g)和H2(g)的浓度分别为a、b、c。 • CO(g)+H2O(g) CO2(g)+H2(g) • 起始浓度(mol·L-1):2300 • 平衡浓度(mol·L-1):ab1.2c • 转化浓度(mol·L-1):2-a3-b1.2c • 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得出: • 2 mol·L-1-a=3 mol·L-1-b=c=1.2 mol·L-1 • 所以得出:a=0.8 mol·L-1;b=1.8 mol·L-1;
[答案]平衡常数为1;CO(g)的平衡转化率为60%;H2O(g)的平衡转化率为40%。[答案]平衡常数为1;CO(g)的平衡转化率为60%;H2O(g)的平衡转化率为40%。
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 •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进行 • 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 • D.如果ΔH和ΔS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 [解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ΔH-TΔS的大小,若ΔH-TΔS<0,则能自发进行。 • [答案]D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 A.①④ B.②③ • C.②③④ D.只有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