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58 Views
关注生命体的发展 —— 一个教师的学生评语.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七年级缪爱国老师的评语,现摘录几条如下: 蒋雪清 呵呵,蒋雪清同学,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语文课举手发言次数:≤ 5 次 班队活动主动发言次数:≤ 2 次 主动找老师谈话或反映问题次数:≤ 1 次 …… 不言自明,你太内向了,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希望你敞开心扉,和老师、同学多作交谈。 OK ?. 顾元祥 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 ( 但愿我们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 。元旦前的一次长谈使我深受启发,在此,我真诚地说一声 “ 谢谢 ” 。
E N D
关注生命体的发展 ——一个教师的学生评语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七年级缪爱国老师的评语,现摘录几条如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七年级缪爱国老师的评语,现摘录几条如下: • 蒋雪清 • 呵呵,蒋雪清同学,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 语文课举手发言次数:≤5次 • 班队活动主动发言次数:≤2次 • 主动找老师谈话或反映问题次数:≤1次…… • 不言自明,你太内向了,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希望你敞开心扉,和老师、同学多作交谈。OK?
顾元祥 • 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但愿我们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元旦前的一次长谈使我深受启发,在此,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 你的学习一直不错,但不知为什么,总是不太冒尖。我们最好共同探讨一下,争取解决掉这些障碍。 • 另外,你的体质不太好,要加强锻炼,寒假里别忘了,知道吗?
张玟 • 嗨,小张玟,看到你活泼的身影,听到你爽朗的笑声时,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曾经以泪洗面的张玟!更令我高兴的是,这一学期你还入团了!希望你今后能以一个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为集体,多为他人服务! • 过年了,别忘了远方还有你的一位老师、朋友,他要结婚了!哈哈!
顾雨婷 • 你个性很强,热心班级事务,也很率真。每次听到你大声制止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我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当然,你偶尔也会意气用事。 • 你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居班级中上游。你母亲每次见到我总是询问你进步了没有,望你更加努力,别让关心你的人失望。
唐帆 •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学期来,你的表现并不太佳(我们没有必要讳疾忌医,对吗?)我们只能将这一切理解成你年幼无知。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经过严厉教育,转变很快。态度的端正,也带来了学风的转变,学习变得踏实了。当然,时间稍短了点,成绩提升不明显。下学期我们共同努力,希望你能有长足的进步!
走进缪老师了解评语背后的故事 • 座谈实录: • ——“缪老师您好!您的评语与众不同,其中最打动我的是文中出现了很多‘我们’,如:‘下学期我们共同努力,希望你能有长足的进步!’、‘寒假里,我们都要做深入的思考,开学后再进行交流,好吗?’让我感觉您真的是:‘蹲下来跟学生交谈。’你平常也经常这样说吗?” • “是的,我想让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是和他们一起的,他们的进步、快乐就是我的进步和快乐,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我和他们‘拴’在了一起,不分你我。”
——“你让我想到了陈凯歌的新作:‘和你在一起。’所以你的评语中流露了非常强烈的‘平民意识’,如:‘你的体质不太好,要加强锻炼,寒假里别忘了,知道吗?’如:‘你母亲每次见到我总是询问你进步了没有,望你更加努力,别让关心你的人失望。’等等,很多,非常朴实但令人动容,如果我是您的学生,这些话语会拨动我心底藏得最深最柔弱的一根弦。准确地说你的评语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我想这种关怀是‘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念’的最好诠释。”——“你让我想到了陈凯歌的新作:‘和你在一起。’所以你的评语中流露了非常强烈的‘平民意识’,如:‘你的体质不太好,要加强锻炼,寒假里别忘了,知道吗?’如:‘你母亲每次见到我总是询问你进步了没有,望你更加努力,别让关心你的人失望。’等等,很多,非常朴实但令人动容,如果我是您的学生,这些话语会拨动我心底藏得最深最柔弱的一根弦。准确地说你的评语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我想这种关怀是‘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念’的最好诠释。” • “过奖了,要做到师生平等是很难的,在功利色彩如此浓重的初中教育中。我只是觉得他们的生活和我的中学生活非常相似。”
——“你在一则评语中写道:‘在你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这种看到他们就想到你自己学习生活的情景会经常在你脑中晃动,成为一种模糊而又清晰的重叠吗?”——“你在一则评语中写道:‘在你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这种看到他们就想到你自己学习生活的情景会经常在你脑中晃动,成为一种模糊而又清晰的重叠吗?” • “应该是吧,所以我对学生容易产生同情,虽然我自己会因此而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作痛苦的挣扎,甚至是由‘人’到‘鬼’的、无奈的、无作为的转变和挣扎。”
——“同情是爱的发源地。有了爱,哪怕批评的话语都会变得悦耳,我发现你在评语中对学生的批评不绕弯子,一针见血,如:‘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学期来,你的表现并不太佳(我们没有必要讳疾忌医,对吗?)’‘作为朋友,我直言不讳地说一句,你身上还有一些小缺点’等,我觉得你非常冷静、平和也很睿智。”——“同情是爱的发源地。有了爱,哪怕批评的话语都会变得悦耳,我发现你在评语中对学生的批评不绕弯子,一针见血,如:‘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学期来,你的表现并不太佳(我们没有必要讳疾忌医,对吗?)’‘作为朋友,我直言不讳地说一句,你身上还有一些小缺点’等,我觉得你非常冷静、平和也很睿智。” • “是的,我希望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我写评语的初衷,因为我的学生是‘人’,有思想、有一定的判断力、有爱、有恨,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智能特点,对于成长中的他们来说,需要接受的也不全是动听的语言。”
——“但我仍然觉得有两则评语‘爱’得很新鲜,你在一则评语中写道:‘我要结婚了,哈哈’!在另一则评语中写道:‘康达小弟,你好!’你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你认为学生能领会你的用意吗?”——“但我仍然觉得有两则评语‘爱’得很新鲜,你在一则评语中写道:‘我要结婚了,哈哈’!在另一则评语中写道:‘康达小弟,你好!’你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你认为学生能领会你的用意吗?” • “这两句话我只用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这是其一;其二,我相信他们会明白,因为这两个孩子身上凝聚了我这学期最长久、最艰难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真的把他们当成了我的兄弟姐妹,愿意与他们分享我的成功与喜悦。这里面有很长的故事。”
——“我觉得你心中对学生有一把尺,而衡量的标准是‘德’,在评语的内容上同样重视了这一条。”——“我觉得你心中对学生有一把尺,而衡量的标准是‘德’,在评语的内容上同样重视了这一条。” • “对,成才而不成人的教训太惨痛了,多元智能理论也帮助我们从智能的高度认识了德育的重要性。作为老师也好,朋友也好,我首先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人’。”
——“你再次讲到了你的教育对象是‘人’,让我想到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为主要理论依据的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本化’。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对教育定位于‘人的发展’有如此的认识,我很钦佩。”——“你再次讲到了你的教育对象是‘人’,让我想到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为主要理论依据的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本化’。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对教育定位于‘人的发展’有如此的认识,我很钦佩。” •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追求‘人’——这个生命体的发展,尽管现在对我们来说还是举步维艰。”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您的评语相对比较短小,会不会因此影响‘全面’?”——“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您的评语相对比较短小,会不会因此影响‘全面’?” •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点突破法’,我希望我的评语也能抓住一点写出学生最个性化、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对学生而言,评语如果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就已经很好了。” • ——“您认为您的学生会喜欢你的评语吗?” • “会的。”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100%的学生喜欢评语,并愿意接受老师指出的缺点。 • 8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语写的客观公正。 • 72%的学生给老师的评语打综合等第为“优秀”,28%的同学打“良好”。 • 100%的同学感到老师的评语和以前有所不同,其中觉得“老师更像一位朋友在跟我交谈”的为45%,觉得老师“指出我的优、缺点一针见血,使我一目了然”的为36%,觉得老师的评语“言简意赅,读后印象深刻”的为28%, • “其他”为11%,在“其他”中,学生补充了3点: “看了给人很大的鼓舞,使我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老师的评语意味深长,语句很贴切。”“老师的话好像一位心理专家帮我解决了干扰。”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 五位家长都表示十分关注老师对孩子的评语。 • 五位家长表示通过评语了解了孩子的品德行为、学习状况、个性发展,一位家长希望还要了解孩子缺点或不足改进情况。 • 五位家长都认为老师的评语和以前不同,其中三位认为“老师更像一位朋友在跟我的孩子交谈。”一位认为“指出孩子的优、缺点一针见血,使我一目了然”,还有一位给问卷补充了一点:认为“老师要求得更为严格了。” • 四位家长给老师的评语打综合等第为“优秀”,一位打“良好”。
最打动你的是哪句话? 张文: • 最打动我的是:“过年了,别忘了远方还有你的一位老师、朋友……”这句话让我感到很亲切,而且不失稳重,也没有“辈分”上过大过小的的问题,既是老师也是朋友。缪老师,祝你新婚快乐!新年快乐!嘿!我想我在语文这方面一定会考好的!……别忘了留份喜糖给我!
庄蕾: • 最打动我的是:“小庄蕾,谢谢你这一学期对班级语文学习作出的贡献。” • 我很感动,我做语文课代表并不突出,有时可能会使老师难堪,但是老师写了个“小庄蕾”我喜欢,我觉得老师还是蛮喜欢我的。至少我看到了这个“小庄蕾”不会过度难过。
最打动我的是:“人生道路坎坎坷坷,一切都靠自己把握。” 这句话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谢谢您对我的关心,我觉得您的评语很有哲理,值得我好好体会,这对我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 最打动我的是:“真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我想一位老师跟学生说‘对不起’是很少见的,一般老师错了只会对学生笑一笑,老师对我说:‘对不起’,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我很感动。 • 我想说:“缪老师,可能在这么多老师中您是最了解我的一个。” • “老师,我觉得你的内心深处是真爱我们的。”
一、评语的功能:从“鉴定”走向“交流” • 近几年来,评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称呼改了,从“该生……”变成了“你……”。其次是评语放下了“正襟危坐”的架子,老师的评语或抒情、或优美、或幽默,表达上尽可能地接近学生,应该说和学生的距离近了,交流的味道浓了。评语从“鉴定”走向“交流”,体现了评价从单向走向多元,是师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心灵的对话”;体现了评价从固定不变走向了发展变化,是“一弘流动的清泉”;体现评语在积极地开启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评语变得有个性了,也受到了家长的关注和一定的好评。
而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评语更多地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人”的发展变化: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越来越多的同时,学生是不是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评语将进入发展的另一个新的历程而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评语更多地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人”的发展变化: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越来越多的同时,学生是不是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评语将进入发展的另一个新的历程
二、角色的转变:从理论走向实践 • 教育改革的理论是否能走向老师的内心,并在内化后影响老师工作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评语就是一面镜子。 • 老师的“尊重”、“宽容”、“关心”学生会感受得到的,那些个“我们”学生会记住的,那些个问题会引起学生思考,那些个充满鼓舞的话语也会成为学生行动的号角。这些,都在学生的反馈中获得了证明——老师正从“走近”学生变成“走进”学生。
三、师生的交往:从“失落”走向“重拾” • 把教师和学生的交往简单理解成一种知识传递活动时,师生交往关心的只是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人的其他一切方面被忽视、遏制,师生交往中以“成人”为目的的真正的学习被遗忘了,促使教师与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的价值被忽视了,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也就失落了。 • 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引导人生,使“人”成为“人”的活动,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活动,因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必须重拾师生交往的文明。
思考 • 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学生评语? • 教师的学生评语在当今教育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当代的教师评语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