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10 Views
艰巨的任务 庄严的使命 —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2008 年 9 月. 第一部分 关于辅导员工作. 权威释义: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教育卷 》 ( 1995 版) “ 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 最新诠释: 2004 年中央 16 号文件及 2005 年教育部出台的配套文件 “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 一、什么是辅导员.
E N D
艰巨的任务 庄严的使命—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2008年9月
权威释义: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95版) • “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 最新诠释: •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及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配套文件 •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什么是辅导员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辅导员(counsellor): • 欧美、日本等国的大学普遍存在“counsellor” • 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学生事务工作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咨询(conseling)服务。 • 在港台地区从事辅导工作的人被称作辅导员。 一、什么是辅导员
中外辅导员概念上的冲突: • 1、我 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学生事务,对学生实体负责。 • 2、欧美等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各类辅导咨询服务,无需对学生实体负责。 • 3、工作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 按照高等教育规律的要求,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辅导,是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辅导员
发达国家和地区: • 1、美国的辅导员制度(至今约100年的历史) • “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等” • 2、欧美各国的辅导员制度: • 历史悠久,逐渐建立了完整的辅导体系,设置了分工细致、针对性强的学生事务机构 • 3、辅导内容、本质、观念上的演变: • 纯心理领域 学习生活和生涯;心理工作 育人工作 • “替代父母”“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 • “学生发展” 二、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 • 1、五十年代: • 《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教育部1952年)——高校青年团团委、团丁部 • 我党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行了辅导员制度 (1953年) •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最早在清华大学出现。当今中国各级党政机构中有不少领导人出自清华并非偶然。 二、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 • 2、六十年代:短期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暂时受挫 •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1年) • 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在高等学校设置专职政治辅导员 • 3、八十年代:恢复和发展 • 4、新 世 纪:高度重视和规范性发展 • 200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 二、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
三、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 辅导员角色定位 • 宏观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微观上: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工作要求 • 1、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 2、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 3、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 4、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 5、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的作用 • 做大学生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 提供信仰—进行科学信仰教育和积极引导 ; • 凝练品质—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奋发努力、积极向上 ; • 倡导行为—社会理想和公共道德的建设者和宣传者、 • 示范者和传承者; • 激发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 促进发展—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 三、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工作的价值 • 播种一种理念,就收获一种行为; • 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 • 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 • 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 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既形象地说出了我们工作的内涵,也充分体现了我们辅导员工作的价值。 三、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校区学生工作体制——非常设领导机构 *校区学生工作委员会 主 任:分管党委副书记 副主任:分管教学副主任 成 员:有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及学院领导 *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院长、书记 副组长: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成 员:院办、分团委、学生支部、辅导员、导师
校区党委 校区管委会 保卫工作办公室 管委会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组织人事部 宣传部、统战部 纪监审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 工会 团委 教务部 科技与国际合作部 资产管理部 财务部 后勤管理部 信息中心、图书馆 成人教育部 职能延伸部门 常州校区机构设置——常设机构
学生工作部简介: 学生工作部是负责校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 作以及人武工作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宏观协调与业务指导、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国防教育工作、学生社区工作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
学生工作部机构设置 中共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委员会学生工作部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 办公室 招生及 就业指导 办公室 社区管理 服务中心 心理健康 教育与 咨询中心 资困助学与勤工 助学中心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6号文件 精神,在校区的领导下,围绕学校和校区中心工作,努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工作领导新体制,促进校区学生工作内涵建设,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工作目标: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工作理念:以人为本,善待学生 工作要点:依托八大工作平台,完成工作目标
八大工作平台: 一、思想教育平台:注重形式,追求实效 二、学风建设平台:营造氛围,加强督导 三、日常管理平台:优化服务,规范管理 四、资困助学平台:细致深入,不断完善 五、心理教育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体系 六、就业工作平台:加强指导,拓展市场 七、社区建设平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八、队伍建设平台: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四项重点工作: 一、做好一项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二、抓好两支队伍:”1442工程“队伍、辅导员队伍 三、立足“三个服务”: 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常州市地方建设(运动会) 四、关注“四大群体” 学习困难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学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