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巧 (I)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巧 (I). 報告人:高雄市路竹高中鍾志輝老師. 現職:高中物理 學歷:高師大科教所碩士、高師大科教所博士班 經歷:導師、組長教務主任、教評鑑承辦人員 7 年、講師培訓 (AB) 專長:科展、奈米科技教育. 目次. 壹、 前言 貳、 教學觀察之 概念 參 、 教學觀察之 流程與實施 肆、 教學觀察之 工具介紹 伍、 教學觀察之 實作與練習 陸 、 結語. 壹、 前言. 貳、 教學觀察之概念. 教學觀察之意義.

laz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巧 (I)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巧(I) 報告人:高雄市路竹高中鍾志輝老師 現職:高中物理 學歷:高師大科教所碩士、高師大科教所博士班 經歷:導師、組長教務主任、教評鑑承辦人員7年、講師培訓(AB) 專長:科展、奈米科技教育

  2. 目次 壹、前言 貳、教學觀察之概念 參、教學觀察之流程與實施 肆、教學觀察之工具介紹 伍、教學觀察之實作與練習 陸、結語

  3. 壹、前言

  4. 貳、教學觀察之概念

  5. 教學觀察之意義 • 針對教室內外的情境脈絡、教師的各種教學行為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情形及教材的使用等方面,進行系統化的描述、記錄、解釋、分析及預測的歷程。 • 良好的觀察包含:看→紀錄→判斷 • 觀察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端賴個人的知識、經驗和專業背景 • 生手→多練習→專家

  6. 教學觀摩v.s.教學觀察 兩者目的不同: • 「教學觀摩」主要目的在於教學演示,供前往觀看的該領域教師,或實習生互相學習和專業對話。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採用的「教學觀察」方式,則是由校內「評鑑小組」指定的「評鑑教師」進行教學評鑑。擔任教學觀察的評鑑教師以1-3人為宜,人數過多可能干擾正常教學之進行。

  7. 重要名詞界定 正式評鑑 正式評鑑

  8. 重要名詞界定 非正式評鑑 非正式評鑑

  9. 參、教學觀察之流程與實施

  10. 教學觀察三部曲之流程圖 被 觀 察 者 觀 察 者 觀察前會談 教學觀察 觀察後會談

  11. 教學觀察的要點 • 觀察範圍--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及經驗 • 教師:講解能力/發問技巧/教學溝通/媒體運用/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等。 • 學生:學生行為性與非行為性的表現。 • 環境:教室內外的情境脈絡。 • 教材:教材的使用狀況。

  12. 教學觀察的要點 • 希望藉由另一雙「善意」的眼睛來幫助教師瞭解教學的優缺點、提升教學的效能,而非帶著「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來觀察教師的教學。 • 儘量避免觀察者效應造成教室互動的影響,維持觀察時的主、客觀立場平衡 。

  13. 首部曲:觀察前會談 • 建立教學者與觀察者信任關係 • 瞭解教學情境脈絡 • 彼此溝通,釐清模糊處 • 學習目標達成度

  14. 信任(trust)建立的過程及人格特質 • 時間(time) • 在一起(together) • 思考(think) • 你希望一個評鑑者的人格要具備哪些特質,請討論?

  15. 瞭解教學情境脈絡 • 藉著有效的發問技巧,釐清教師教學脈絡 • 我要觀察的是那一堂課? • 你期待學生在這一堂課能學到什麼? • 你會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 你會使用哪些教學策略? • 你會用怎樣的評量來確知學生已經學到你想要教的? • 你班上以往學習情況怎樣?有哪些人學得比較快?哪些人學得比較慢? • 當你教這堂課時,我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呢? • 要以教師的看法來瞭解這個世界

  16. 觀察前會談記錄表教學時間: 教學年級: 教學單元: 教材來源:教學者: 觀察者: 觀察前會談時間: 一、教材內容: 二、教學目標: 三、學生經驗: 四、教學活動: 五、教學評量方式: 六、觀察時所使用的發展規準: 七、觀察的工具和焦點: 八、回饋會談時間和地點:

  17. 教學觀察前的重點準備工作 召開觀察前的會談會議並完成下列工作: • 被觀察者及學生特性之背景資料說明 • 確認觀察使用工具 • 確認教學進度(含單元名稱、教學目標、授課內容、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及評量等) • 告知被觀察者會談內容絕對保密,並在未來可以獲得必要的協助

  18. 教學觀察中的資料蒐集工作 • 觀察時間至少為一節課,必要時可視情形增加觀察次數 • 檢查教學觀察工具及視聽設備 • 開始進行觀察及記錄 • 蒐集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如作業、學習單等) • 評鑑者提早到班,不交談

  19. 教學觀察後的分析與省思 召開觀察後的會談會議,並進行分析與省思: • 儘量在觀察後三天內召開會談會議 • 整理觀察紀錄 • 引導被觀察者瞭解教學優勢與建議改進方向

  20. 肆、教學觀察之工具 ~教學觀察表

  21. 教學觀察表之評鑑 • 課程設計與教學 • 班級經營與輔導

  22. 教學觀察系統評鑑規準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x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x A-3 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4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6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23. 教學觀察系統評鑑規準 B 班級經營與輔導 B-1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3 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 x B-4 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24. 教學觀察表 • 壹、基本資料 • 教師姓名:__ 任教學校:_ 任教年級:_ • 任教領域/科目:____ • 單元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級任/導師或科任/專任:____ • 觀察時間:_年_月_日_時_分

  25. 教學觀察表 • 貳、說明 • 1.本表每位教師至少實施一次,可視情形增加次數。 • 2.表中各項指標之順序,可視實際教學現場需要作調整。 • 3.評鑑係針對指標進行,表中檢核重點僅提供參考或作為觀察之輔助紀錄(在□內註記),可視實際需要增刪調整。

  26. 中小學教師班級教學觀察表2007.6.10 編者: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馮莉雅、陳順和、劉秀慧   教師姓名:鍾志輝   任教年級:高一  任教科目:基礎物理    課程名稱:第二章運動與力 課程內容:牛頓運動三定律   觀察者:   觀察日期:98.01.22 觀察時間:14:00-14:50

  27. ※可根據特定學科教學行為需求,另行增列評鑑層面、指標和檢核項目,作彈性組合。 舉例如下:

  28. 教學觀察表~表現水準的判斷原則 • 評鑑重點在於指標,參考檢核重點可幫助瞭解指標的達成 • 評鑑須建立評分者觀點的一致性 • 評鑑應就教學表現(或行為)事實進行判斷,而非觀察者自己的推論 • 判斷原則: 完整性、有效性、全面性

  29. 教學觀察表~表現水準的判斷原則(續) • 完整性:教學行為是否展現評鑑指標內容涵蓋所有面向。 • 有效性:教學行為是否有效達成評鑑指標。 • 全面性:教學行為是否關照到每位學生(如關照每位學生,兼顧群性與個性、性別平等…) 。

  30. 軼事記錄

  31. 軼事記錄簡介 軼事記錄係依時間順序,簡要地將教室中所發生的事件記錄下來 軼事記錄可用於捕捉與記錄大量的教學現象 軼事記錄有二個優點: 看到原先未計畫看的教學現象 為未決定如何改進教學技巧的教師提供了良好的起點 觀察時記下觀察時間 記錄的句子要客觀具體,不具評斷性

  32. 14’15” 老師告訴同學今天繼續上古詩選第二 首-歸園田居其一,接著以問答方式複 習作者陶淵明與講過的題解,全班回 答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人,隱 後第二年寫下此詩。 老師走至第2排講解課文,說明此首 14’17” 詩第一句「丘山」為何不寫成「山丘 」,同學回答是為了押韻,答對後鼓 老師接著點同學回答 勵學生很聰明; 第3-4句中對哪個字感受最深,同學無人回答,老師繼續說明哪個字是作者特別用心,點詠旋回答,詠旋回答「塵」這個字,老師再追問同學為什麼,同學回答因為隱居;接著老師移動到第4排,點昀庭回答「誤」字,繼續點彥竹站起來講為什麼?彥竹回答「不小心」;老師解釋「誤落塵網」的意涵與作者受世俗羈絆的感受,接著說明作者從正反面作愛自然、鄙世俗的對照,以及作者愛好自然的天性。

  33. 軼事記錄:質性描述 根據觀察事實,客觀、具體地描述 觀察時記下關鍵字、以鉛筆為佳 掌握觀察後黃金時間2小時謄稿 謄稿時回憶教學的事實 再以完整的句子就教學事實做更完整清晰的描述

  34. 具體客觀的觀察記錄 ◆「教學行為」 --教師教學行為表現,紀錄含質與量 如:「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紀錄內容: ~「上課內容與實際教案相符合」 ~「 在9:30~9:50 進行字音及字義教學,老師每解釋一個語詞後請學生造句,學生運用語詞正確造出句子者佔九成。」

  35. 具體客觀的觀察記錄 ◆「學習反應」 --蒐集學生的學習反應,從質與量著手 如:「A-6-4 根據學生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紀錄內容: ~「教師發放上節課小考作業單,針對全班將近1/3 學生計算超過兩題錯誤,大部分是因為在(a+b)2=a2+2ab+b2中遺漏2ab項,造成計算的錯誤。然後,重新在黑板上出例題請同學演算。」

  36. 具體客觀的觀察記錄 具體客觀 或 尚待補充? 紀錄一:教師能適時給予學生讚美 紀錄二: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經常用 「非常 好」(good job)適時激勵 學生良好表現(至少三次)。

  37. 具體客觀的觀察記錄 具體客觀 或 尚待補充? 紀錄一:10’15”教師在教學中發現 (3,5)、(3,6) 兩位學生在傳紙條,教師走到兩位同學 旁邊,以眼神示意、並輕拍同學的肩膀 制止之,請其上課要專心。

  38. 教學觀察記錄示例

  39. 教學觀察記錄示例

  40. 教學觀察記錄示例

  41. 教學觀察記錄示例

  42. 教學觀察記錄示例

  43. 教學觀察記錄示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