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01k Views
建设低碳广州. 主讲人:蔡立辉,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E—mail: lpsclh@163.com. 内容提要. 一、认识 低碳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二、价值转换和低碳发展价值建构 三、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 一、认识低碳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压力( P 分析) 状况( S 分析) 对策( R 分析). 发展模式与二氧化碳的因果关系.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 城市低碳转型战略. 城市排放影响因素. 减排性的对策. 适应性的对策.
E N D
建设低碳广州 主讲人:蔡立辉,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E—mail: lpsclh@163.com
内容提要 一、认识低碳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二、价值转换和低碳发展价值建构 三、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
一、认识低碳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压力(P分析) 状况(S分析) 对策(R分析) 发展模式与二氧化碳的因果关系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 城市低碳转型战略 城市排放影响因素 减排性的对策 适应性的对策 发展模式与战略措施的因果关系
1、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 $$$ $ Waste products Resources Waste Waste products Resources Waste $$$ $ 任何相信指数增长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能够永远继续下去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经济学家。 ——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 Waste
经济增长受到二氧化碳容量制约 GT=10亿吨,目前全球排放約470亿吨 哥本哈根结果将上升3.5度 上升不超过2度需要减少一半 京都議定書基準年1990,2008-2012比1990年減少5.2%,才能維持大氣CO2550ppm
低碳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 生态系统 城市经济社会系统 资源输入 污染输出 能源供给 部门的工作 环境治理 部门的工作 经济社会需求部门 的绿色转型 • 低碳发展的主流化:Resource input-stock increase=waste output • 改变当前保护部门讲绿色、发展部门非绿色的现象。绿色发展战略需要进入经济社会各部门特别是宏观部门进行源头管理和战略管理。
低碳发展与转型的思维逻辑 应该去哪里 如何去在那里 现在在哪里 经济社会发展 排放 现状分析 排放 原因分析 低碳 转型战略 差距 二氧化碳排放
2、现状分析: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发展趋势(上升趋势) 单位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及其趋势(能耗,与产业结构、能源质量有关) 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强度及其趋势(能源质量) 人均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能耗/人) 经济规模及其增长趋势(规模越大,排放量越大) 人口总量及其增长趋势(总量越大,排放量越大) 人均GDP及其增长趋势(人均GDP越大,排放量越大)
中国城市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全国 China 2.5 Beijing 5.8 Shanghai 7.6 Japan 9.9 Tokyo 5.3 0 2 4 6 8 10 12 t-CO2/person
3、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与人口总量有关 (2)与经济规模、总量和增长速度有关 (3)与产业结构有关 (4)与发展模式(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有关 (5)与能源结构、能源质量有关(单位能源释放的CO2 )
Unit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intensity of GDP Proportion of heavy industry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
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 1996-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指数及其分解(陈诗一,2010) • 主要发现: • 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减少了碳排放; • 产业结构与资本规模增加了碳排放 资料来源:陈诗一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 财贸经济,2010(12)
结论: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 CO2 emission CO2 emission/energy
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方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卡亚等式(Kaya Identity):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CO2=P×GDP/P×E/GDP×CO2/E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 %co2 = %p + %y + %e + %c For example, in the year 2000, the world figures were 6.1x109 pers x $7400/pers x 0.01 GJ/$ x 14 kgC/GJ =6.4x1012 kgC= 6.4 billion tonnes C
二、价值转换和低碳发展价值建构 (一)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把某种价值价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价值取向具有实践性,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
结论: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价值选择,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价值倾向或所作的价值选择。结论: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价值选择,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价值倾向或所作的价值选择。 因此,价值取向实际上反应了价值转换、价值选择和价值倾向。
(二)政府价值及其转换 政府价值就是政府行为的指导思想与行为目标的总称。例如:效率价值、公正公平的民主价值。
(二)政府价值及其转换 (1)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面对工业革命后整个社会对效率追求的现实,确定了效率至上的政府价值目标;中国面对文化大革命后整个社会经济频临崩溃边沿的现实,确定了发展就是硬道理、效率优先的政府价值目标。 (2)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面对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改变效率至上的政府价值目标,确定了社会公平至上的政府价值目标;中国面对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进行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由建设型转变为公正公平型的政府价值目标。
(二)政府价值及其转换 由此,政府价值的特点: 不存在普遍的、抽象的政府价值,政府价值是具体的;政府价值是变化发展的,是不断转换的。 政府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上,面对一定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特特定的社会矛盾、社会任务,都会有不同的政府价值(即指导思想、行为目标)。
(二)政府价值及其转换 政府价值的功能: 政府价值反应了政府的意愿(政府意愿是能够做成某件事情的、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是政府行为的方向、行动纲领和指南;政府价值起着凝聚力量、明确方向、步调一致的作用;有利于集中和科学配置资源来达成目标。
(三)低碳发展价值的建构 1、低碳发展价值产生的背景 (1)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2)经济发展与城市质量的关系:并不是永恒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数量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拐点;过了这个拐点后,经济越发展,城市质量越下降; (3)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为推动这种价值转换,既提供了技术支撑又成为这种技术革命发展的必要。
(三)低碳发展价值的建构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发展价值的建构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三)低碳发展价值的建构 2、低碳发展价值的核心内容 低碳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其内涵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坚持可持续发展。
因此,低碳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因此,低碳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完全符合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低碳价值指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1)转变观念、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根本性转变。 (2)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 (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发展清洁与可再生能源。
纽约:到2030年的绝对减排 Business as Usual forecast for 2030 +27% 2005 Level MILLIONS OF eCO2 TONS PER YEAR -30% 30 % reductions target for 2030 Göran Carstedt 2007 Source: PLANYC – A GREENER, GREATER NEW YORK
三、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 ☞低碳对于我们的城市意味着什么? ☞低碳对于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低碳对于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低碳社会——是一个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显著降低的社会——是一个更稳定、更繁荣、更健康的社会。
就城市而言,城市发展的能源流程 Stock 工业 交通建筑 CO2 emission 碳的 吸收 Energy Input 能源 结构
低碳发展的三个环节 进口环节:可再生能源替代 能源替代 能源效率 经济活动规模 碳汇碳捕捉 中间环节: 经济活动规模 能源利用效率 出口环节:碳汇碳捕捉
低碳发展的体制安排 生态环境 控制城市规模 提高发展效率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wellbeing) ————————————— 城市物质存量(stock) 控制能源输入 (input) 控制碳排放 (output) • 体制安排的三个方面: • 规模性政策——确定可接受的资源环境消耗规模; • 公平性政策——进行资源环境产权的初始分配; • 效率性政策——利用以及创造市场提高资源环境利用的效率。
1、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 建筑
(1)能源替代与低碳发展 • 可再生能源的供给能力有限 • 到2020年最大是20% • 可再生能源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 生产效率小于传统能源 • 可再生能源在非电供给中的局限 • 可再生能源只能用在发电替代中
中国需要发展煤炭低碳利用技术 高效清洁,电、热、燃料、化工产品多联产
(2)能源效率与低碳发展 G tce Buildings Efficiency Industrial Efficiency Vehicle Efficiency Business as Usual Renewable & Gas Low-Carbon Path Source: LBNL
中国城市人均碳排放高于全国 China 2.5 Beijing 5.8 Shanghai 7.6 Japan 9.9 Tokyo 5.3 0 2 4 6 8 10 12 t-CO2/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