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三讲 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第三讲 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中国历史课程网精品资源推荐. 本 讲 纲 要. 现代知识分类理论 教师知识的分类 教师的实践知识 教师知识的获得. 1. 现代知识分类理论. 1.1 陈述性知识 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按其表征性质,可做两种最基本的划分: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做)。. 关于事实、定义、程序与规则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形式有四种: 命题、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如何行动的知识,其表征形式为: 产生式 。. 买. R. S. O. P. 小明.

law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讲 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讲 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中国历史课程网精品资源推荐

  2. 本 讲 纲 要 • 现代知识分类理论 • 教师知识的分类 • 教师的实践知识 • 教师知识的获得

  3. 1.现代知识分类理论 1.1 陈述性知识 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按其表征性质,可做两种最基本的划分: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做)。 关于事实、定义、程序与规则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形式有四种:命题、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如何行动的知识,其表征形式为:产生式。

  4. R S O P 小明 书 S代表主体,O代表客体,它们都是主题;R表示关系。 1.1.1 命题 • 意义在头脑中主要以命题形式得到表征。一个命题大致对应一个观念,由两部分组成:关系和主题。 • 如“小明买书”这个句子中,包含一个命题,其主题是“小明”和“书”,关系是“买”。

  5. 瘦的 男孩 R O 看 S P R P O R 报纸 有趣的 P O • 命题不等同于句子。一个命题可能是一个完整句子,也可能不是。如:“蔚蓝的天空”。 • 句子可以是一个命题,也可以包括许多多个命题。如:“那个瘦男孩正在看有趣的报纸”。

  6. 年轻的 女人 R O S 打 P R S P O P O 高尔夫 R 草地上 在 1.1.2 表象 • 表象建立在对事物知觉的基础上,保留了对事物的知觉特征,表象这种表征方式,比命题更为经济有效。 1 表象更现实地表征客观对象的三维空间特征及各个维度上的细节特征; 2 表象能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运作,如旋转、扫视、组织与分解等; 3 与实际知觉相比,表象可能会比较模糊与概括,或欠完整,欠精确。

  7. 1.1.3 线性排序 • 线性排序这种表征形式,是对一些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编码。 例如,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金牌总数第一的国家是美国,第二名是中国,第三名是俄罗斯。如果别人问你,在雅典奥运会上,俄罗斯与中国哪个国家获得金牌总数更多?你会很快回答出“中国”。这是因为,你头脑中已对三个国家作了线性排序,在需要时很快能够提取出来。 1 线性排序与命题的区别在于:命题仅保留了命题中所提及元素之间的基本语义关系,但不必排定元素的次序。 2 线性排序与表象的区别在于:表象仅保留了知觉特征之间的间隔关系,线性排序则排定一组元素从头至尾的顺序,不涉及各元素之间的间隔大小。

  8. 位置:初一(3)班 人数:较多 教师:狭长 内容:数学 顺序:上课、开始讲课、下课 图1 关于上课的图式 1.1.4 图式 • 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整合单位,包括命题、表象和线性排序这三种表征形式。 1 图式中含有变量。 2 图式可按照层次组织起来,可嵌入到其它图式当中。 3 图式有助于推理。

  9. 1.2 程序性知识 1.2.1 产生式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当“如果”到满足,“那么”就可以执行。 表1 产生式举例

  10. 自动化的 有意识的 一般领域 特殊领域 1.2.2 程序性知识的类型 自动化的基本技能 特殊领域的策略 一般领域的策略 问题:下列活动中需运用何种程序性知识? 1,阅读时对简单的单词无需刻意探讨意思,一看便知。 2,解剖小白鼠。 4,解决“九连环”,“河内塔”等问题。 3,两位数加法运算。

  11. 1.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 虽然两类知识的表征形式完全不同,但都是对储存的知识与经验的最经济的表征。 • 由于服务的功能不同,二者还是有差别: 1,静态与动态之别; 2,获得速度上不同; 3,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 两类知识者间存在联系与互动。

  12. 2. 教师知识的分类 2.1 从教学专长角度对教师知识的分类 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被称为教学专长。具体分为4类。

  13. 2.1.1 四类教学专长的内涵 • 学科知识专长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如:(1)事实或概念性知识;(2)各种特殊的解题方法;(3)对课程目标、内容的反思;(4)知识的优化结构;(5)任务的难度等。 • 课堂管理专长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条件的知识。该专长的作用在于(1)维持课堂教学任务的进行;(2)预防或迅速消除课堂不良行为;(3)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4. 教授专长指有关课堂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知识。教授专长存在于复杂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控制、评价和应变等。目的是使得教学变得更为流畅。教授专长指有关课堂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知识。教授专长存在于复杂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控制、评价和应变等。目的是使得教学变得更为流畅。 • 诊断专长指了解关于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的信息状况。这些信息状况包括(1)学习需求;(2)学习目标;(3)学生的能力;(4)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5)学生的强项与不足等。

  15. 教学专长 教学能力 教学结果 认知方面 学业成绩的提高 情感方面 社会方面 讲解 管理 教学 诊断 知识专长 管理专长 教授专长 诊断专长 2.1.2 教学专长对教学结果的作用 图2 教学专长、教学能力与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

  16. 2.1.3 教学专长的特征 • 拥有教学专长只是成为专家教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上述4类专长的综合运用,还与教师的人格特征、动机、价值观、情绪等因素相联系。 • 获得教学专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10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0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 • 一旦拥有教学专长,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就会达到自动化水平。 • 拥有教学专长,意味着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与要求灵活安排教学。

  17. 2.2 教师知识的一般分类 • 学科内容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SMK) • 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GPK ) • 教学法-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 • 课程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CURK) • 学生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Lk) • 教师自我知识(knowledge of self,SK) • 教育情境知识(knowledge of context,CONK) • 教育目的及价值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 and values,EEVK)

  18. 2.2.1 学科内容知识 •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对学科内容灵活、深刻的领会对于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 每位教师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学科内容知识。

  19. 2.2.2 一般教学法知识 • 一般教学知识是指超越了具体的学科内容,适用于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性原则与策略。 教学技术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般教学法知识 班级组织与管理 心理辅导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 … …

  20. 2.2.3 教学法-内容知识 • 指特定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法的结合,是教学领域的专门知识,也是将学科教师与学者区分开来的知识体系。 如何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法-内容知识 如何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 如何为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21. 2.2.4 课程知识 各种课程材料的内容。包括规定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教师自己设计的教学资源。 课程知识 课程发展的知识。如:年级内和年级间课程知识及其发展变化的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如: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

  22. 2.2.5 关于学生的知识 •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学生,关于学生的知识指对学生的各方面了解。 学生的经验知识 学生知识 如: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各年级学生认知方式等。 儿童发展的理论知识 学生的认知知识 智力落后、学习困难、心理障碍,残疾学生的认知特征等。 特定学生群体的知识

  23. 自我意识 自我心理保健与调节 教师自我知识 对自我效能的认识 自我监控的知识 2.2.6 教师自我知识 • 教师自我知识,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是教师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也是目前教师普遍忽略的、也是最缺乏的知识。

  24. 2.2.7 教育情境知识 • 教育情景对教学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许多情景因素影响着教师的发展和课堂活动。如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学校的类型和规模、班级的大小、教师对其教学的反馈和校长的期望与态度等。所以,尽管教育情景知识是内隐的,但它对教师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25. 教育价值及目的 各种教育法规 教师目的及价值知识 教师的法定权利义务 学校组织与行政运作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2.2.8 教育目的及价值知识 •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教师不但有一节课或单元的短期目标,还要有长期的教育目的,为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掌握教育目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6. GPK EECK CURk 学科教学知识(PCK) SK CONK SMK LK 2.3 各类教师知识间的关系

  27. 3 教师的实践知识 3.1 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实践知识? • 分类研究所得出的教师各类知识过于抽象,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 各类教师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界限并不明显,它们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 学科知识对教师教学有影响,但它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间接的。 • 教师知识分类研究,更多是提出教师应当具有的知识,而非教师真正具有的知识。

  28. 3.2 教师实践知识的内容

  29. 3.3 教师实践知识的特征 • 情境性 • 具体性、详细性 • 综合性 • 经验性 • 情感性。

  30. 3.4 两种教师知识研究取向的共识 • 教师知识越丰富,教师的教学就越可能成功,越有效。 • 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是不可分割的,之所以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出于研究的方便。 • 教师之所以能够有效教学,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组织的。

  31. 4 教师知识的获得 • 教师知识的获得是长期的、有意识的、艰难的过程。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认真对待你的学校学习生活。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教学反思。 4,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5,与其他教师积极互动。

  32. 实践内容 • 假如你是一位初二班主任,你的一位学生在最近一周逃学三次。你对他(她)家进行家访。 1,三位同学随机结合,分别扮演老师、学生、家长。 2,准备5分钟的小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