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k likes | 1.56k Views
第 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衣被天下 ■从烧陶到制瓷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导入.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了解古代手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导入. 明 · 景德镇 青花花果折枝纹瓶.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青铜铸造技艺.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矢之齐;
E N D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衣被天下 ■从烧陶到制瓷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导入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了解古代手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导入 明·景德镇 青花花果折枝纹瓶
青铜铸造技艺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爵 夏代,饮酒器或温酒器,带流长14.5厘米、高13.5厘米,1984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鼎 商代后期,炊食器。1994年在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出土。 鼎高53厘米,鼎面饰以饕餮(tao tie)纹。
青铜铸造技艺 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早期,炊食器或像征国家权力的重器,河南郑州出土。鼎高100厘米,重82.55公斤。
青铜铸造技艺 商代青铜鼎 盛食器或炊食器,山西灵石县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甗 (yǎn) 商代后期,炊具,类似今日的蒸锅。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妇好三联甗 商代,炊具。1976年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器高68厘米,长103.7厘米。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豆 (商代,盛食器。1971年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母已簋(guǐ) 商代晚期,盛食器。1978年河南安阳孝民屯南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酗亚方尊 商代晚期,酒器。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尊高45.5厘米,宽38厘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方斝(jiǎ) 商代后期,盛酒器。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斝高43.4厘米,腹的四面饰饕餮纹。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角 商代后期,酒器。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角高21.4厘米,器上饰以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提梁卣(yǒu ) 商代,盛酒器。1994年在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出土。卣高41.5厘米盖、腹和圏足均饰有一条双身的龙。提梁饰龙纹,两侧穿系处各饰卷角羊首。
青铜铸造技艺 三羊首铜尊 商代,盛酒器。重庆市巫山县出土。尊肩上饰三羊首和三长颈鸟首,器身饰以凸弦纹、夔纹、饕餮纹、云雷纹等。
青铜铸造技艺 铜鸮尊 商代,盛酒器。1976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当时出土的鸮尊成一对,一个高45.9厘米,一个高46.3厘米。器身饰有蝉纹、夔纹、蟠蛇纹等。尊口下内壁有“妇好”二字铭文。
青铜铸造技艺 豕(shǐ)尊 商代晚期,盛酒器。1981年湖南湘潭出土。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尊身饰以多种花纹。尊的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青铜铸造技艺 象尊 商代,盛酒器。1975年在湖南醴(lǐ)陵出土。尊高22.8厘米,长26.5厘米,重27.7公斤。造型精美,象身布满鸟纹、兽面纹、虎纹等。是商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
青铜铸造技艺 司母辛觥 (gōng ) 商代晚期,盛酒器。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寝鱼爵 商代晚期,温酒器或饮酒器。1984年河南安阳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妇好壶 商代晚期,盛酒器。1976年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编铙 商代后期。打击乐器。 1993年湖南宁乡出土, 编铙共9件,36.5厘米到53.5厘米高不等。
青铜铸造技艺 兽面纹双面铜鼓 商代,打击乐器。1976年湖北崇阳出土。鼓高75.5厘米,重92.5公斤,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鼓。
青铜铸造技艺 铜编铙 商代,打击乐器。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当时一起出土的编铙一套五件,最大的一件高14.4厘米,最小的一件高7.7厘米。
青铜铸造技艺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 铁刃铜钺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青铜戈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青铜矛(商代) 青铜镞(zú )(箭头)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云雷纹矛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铜犁 铜耜 商代,农具。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耜长11.5厘米,犁长9.7厘米。
青铜铸造技艺 兽面纹假腹盘 商代晚期,盥洗器。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青铜铸造技艺 四羊方尊简介 商代。盛酒器。1938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尊高58.3厘米,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造型奇特,工艺高超,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四羊方尊
青铜铸造技艺 天亡簋 (陕西岐山出土) 利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西周武王时,为盛食器或礼器。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簋内有铭文8行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 西周武王时,为盛食器或礼器。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45公斤。簋内有铭文4行32字,记述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
青铜铸造技艺 宜侯矢簋 西周早期,盛食器或礼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土。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重4.35公斤。簋内有铭文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青铜铸造技艺 西周初年,为炊食器或礼器。鼎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重41.5公斤。内壁铭文26字,大意是燕侯命堇去镐京向太保奉献礼品和太保赏贝给堇。铭文中的太保即是西周初年任太保的召公奭,封于燕,因留朝中辅佐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去封地为燕侯。派堇奉献礼物的,当是燕侯旨。 堇鼎 (1975年北京房山出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金柄铁剑 春秋后期,剑为纯金柄,铁质身,有铁茎插入柄内,锋端为柳叶状。上剑身长30.7厘米,下长35.2厘米,1922年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现藏宝鸡市考古工作队。
冶铁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金镡(xin)金首铁剑(1957年,河南陕县出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铁双镰范,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 铁双镰范(战国时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铁犁铧 铁镰 战国时期铁锄(湖南长沙出土)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冶铁技术的发展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湖南长沙砂子塘出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战国时冶铁炼炉遗迹(河南棠溪)
冶铁技术的发展 战国时期铁兜鍪(mou)(湖北铜绿山出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冶铁技术的发展 汉代冶铁遗址中的铁窑遗迹 汉代冶铁遗址(2005年1月发现于山东济南)
冶铁技术的发展 在济南汉代的冶铁作坊遗迹发现有大量铁矿渣、煤渣及红烧土等冶铁遗迹。
冶铁技术的发展 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煤块
冶铁技术的发展 《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
冶铁技术的发展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宋·苏轼《石炭(煤)》 返 回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