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第一章 緒論 內容大綱

第一章 緒論 內容大綱. 靜力學概論 牛頓力學 向量的基本性質 向量的直角分量表示法 向量乘法 . 靜力學概論. 力學. 力學 (mechanics) 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係研究物體受力作用後,保持靜止或運動的情形。通常力學分為三大領域,即 : 剛體力學 (rigid-body mechanics) 變形體力學 (deformable-body mechanics) 流體力學 (fluid mechanics). 剛體力學. 剛體力學分為: 靜力學 (statics) :靜力學係探討物體受力後,保持 靜止不動或維持等速運動 的平衡狀態。

law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緒論 內容大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緒論內容大綱 • 靜力學概論 • 牛頓力學 • 向量的基本性質 • 向量的直角分量表示法 • 向量乘法

  2. 靜力學概論

  3. 力學 • 力學(mechanics) 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係研究物體受力作用後,保持靜止或運動的情形。通常力學分為三大領域,即: • 剛體力學 (rigid-body mechanics) • 變形體力學 (deformable-body mechanics) • 流體力學 (fluid mechanics)

  4. 剛體力學 • 剛體力學分為: • 靜力學(statics) :靜力學係探討物體受力後,保持靜止不動或維持等速運動的平衡狀態。 • 動力學(dynamics) :動力學則探討物體受力後,產生加速度運動的情形。 • 雖然靜力學可視為動力學中加速度為零的一項特例,但因為許多的設計是考慮物體在保持靜止或平衡的狀態,故將靜力學單獨分開討論。

  5. 基本量 (Basic quantities) • 研究剛體力學所需使用的四個物理量,稱之為基本量(basic quantities): • 長度:是用來描述一點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描述物體的大小。一旦選定標準的單位之後,則可以此單位長度的倍數定義距離與物體的幾何尺寸的特性。 • 時間:是用來表示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與長短。雖然靜力學與時間無關,但是在動力學中卻有著相當重要的份量。 •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特性,可以用來表示不同物體受力後的不同反應。此一基本量是兩物體之間產生吸引力的原因,同時也是使速度發生改變的阻力。 • 力:通常力可視為一物體作用於另一物體上之推或拉的力量。此一交互作用的力量可以發生在兩物體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如人用力推牆壁,或兩物體分開而不直接接觸,如地心引力、靜電吸引力及磁力。若要完整地描述一個力量,必須要包含三個要素:大小、方向和施力點。

  6. 理想化 (idealizations) • 在力學的研究中,將問題適當地模型化或理想化(idealizations),可以簡化問題以方便理論的應用。先在此定義一些較為重要的理想化,其餘的將在適當的章節中再予以定義。 • 質點:為一個只其有質量而無實體小大的物體。譬如地球的小大與其運行的軌道比較起來可說是微不足道,所以在研究軌道運行的問題時,可將地球視為一個質點。當一個物體被理想化而視為一個質點時,因其幾何形狀不列入考慮,力學原理的應用將變得相當簡單。 • 剛體:可視為由一大群質點組合而成的物體,質點彼此間的距離不因受外力作用而改變。因此在分析剛體受力作用時,不需要考慮材料的性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在結構體、機器或機構上所發生的變形量是相當小,故將其視為剛體是相當合理的。 • 集中力:乃假設一負載集中作用於物體上的某一點。若一負載作用的面積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比較起來是很小時,我們可以將此負載視為一個集中力。

  7. 牛頓力學

  8. 牛頓力學定律 Newton's Laws of Mechanics • 剛體力學全部根源於牛頓的三個運動定律。它們的正確性以實驗的觀察結果作為驗證的根據。這三個定律應用在非加速度參考座標中質點運動的情形,可簡單地描述為: • 第一定律:若作用於一質點上的合力為零時,則此質點若最初為靜止將保持靜止不動,或若最初在運動將沿一直線作等速度運動。 • 第二定律:若作用於一質點上的合力不為零時,則此質點將在合力的作用方向上產生加速度,且此加速度的大小和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與質量的大小成反比。若合力為F,質量為 m,此定律可以表示為: F = ma • 第三定律:兩質點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線上。

  9. 牛頓第一定律 • 除非受到外來的作用力,否則物體的速度(v)會保持不變。 公式:如 作用力 F = 0, 那麼速度的改變量(包括方向)  Δv = 0.或 若 Δv ≠ 0, 則 F ≠ 0. • A particle which is originally at rest will remain at rest, or a particle moving in a straight line with constant velocity will continue to do so, provided that no unbalanced force acting on it.

  10. 牛頓第二定律 • 某質量為m的物體的動量(p=mv)變化率是正比於外加力F並且發生在力的方向上。 公式:F  = d(mv)/dt  • The acceleration of a particle acted upon by an unbalanced force is in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force and has a magnitude that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is force.

  11. 牛頓第三定律 • 作用力(Action)與反作用力(reaction)是 (數值)相等且(方向)相反。 • The forces of action and reaction between two particles or two rigid bodies are equal in magnitude, collinear and opposite in direction.

  12. 慣性 (Inertia) • 第一定律展示慣性的概念:物體抗拒開始移動及當開始移動後它會抗拒停止。物體的質量就是慣性的量化量度數值(在直線運動情況下)。 • 在沒有外力作用之下,物體的勻速運動是持久的(靜止的定義是速度為零)。伽利略把物質的這個特性稱為慣性。

  13.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Newton's law of gravitational attraction)  • 在提出三個運動定律後,牛頓又發表了兩個質點間會互相吸引的定律,此定律可以用數學式表示成: • 其中F = 兩質點問的吸引力;G = 萬有引力常數,根據實驗結果,G = 66.73×10–12 m3/(kg ·s2) ;m1、m2 = 兩質點的質量;r = 兩質點間的距離。 • 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指出: • 定性方面:物體間存在相互的吸引力。 • 定量方面:物體間的吸力與物體的質量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有特定的關係。 單位向量

  14. 重量(weight) • 根據式 F = Gm1m2/r2,在任意兩個質點或物體之間有一吸引力作用。在此情況下,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的物體,只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此一吸引力便是物體的重量,而重量即為我們在研究力學時,所唯一需要考慮的萬有引力。 • 利用F = Gm1m2/r2,且令質點的質量為 m1 = m,我們可以推導出物體的重量 W。若將地球視為一個不旋轉且等密度的球體,其質量為 m2,地心與質點之距離為r,可推得 • 與式 F = ma比較,我們稱g為重力所造成的加速度。由於 g 是距離 r 的函數,可知物體的重量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隨地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大小值。在大多數的工程問題中,將緯度45°的海平面上所測得的 g值視為標準值。 M = 地球的質量 (earth's mass) = 5.9761024 kg R =地球的半徑 (earth's radius)= 6.371 106m g=9.8 m/s2

  15. 單位 • 長度、時間、質量與力這四個基本量並非是互相獨立的,而是藉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 = ma彼此相關連的,因此這四個基本量的單位不可任意選定。 • 這四個基本量中,若選定了其中三個的單位,則第四個基本量的單位可由 F = ma推導而得。

  16. 牛頓力學的有效範圍

  17. SI單位制度 (SI units) • 國際單位制度(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簡寫為 SI 制,為一已被廣泛使用的公制系統。 • 在 SI 系統中,基本單位:長度、時間及質量分別以公尺 (m)、秒 (s) 以及公斤 (kg) 表示。 • 而力量的單位則以牛頓 (N) 表示,此單位由式 F = ma推導而得。 • 1牛頓定義為使 1 kg 的質量產生 1 m/s2的加速度時,所需要的作用力 (即 N = kgm/s2)。 • 若在標準地區上測量一物體的重量而以牛頓表示,將應用式 W = mg,其中g = 9.80665 m/s2,然而在計算中只取 g = 9.81 m/s2。因此,質量 1 kg 的物體其重量為 9.81 N。

  18. 長度 • 長度 (Length):米(meter),m 。 • 原本:1m=放在巴黎由鉑銥(Pt-Ir)合金製成的標準米尺的長度。 國際度量衡公署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 Measures) IBWM. • 1960-1983年定義:1 m = 1 650763.73λ • λ= 由氪-86原子發射出的橙紅色光的波長。 

  19. 質量 • 質量(Mass):公斤/千克 (kilogram), kg • 鉑銥(Pt-Ir) 合金原形標準質量。(1889年定義) • 校準:次級標準由天秤量度,準確至的108份之一。

  20. 時間 • 時間(Time):秒(second),s • 1s=9192631770T T = 銫-133原子放射出來的電磁輻射線的週期。(1967年定義) • 重新定義的長度(1983) • 1 m = 在1/299792458秒這段時間內光線在真空裡所行走的長度。 • 光的速率≡299792458m/s (精確地)

  21. 字首 (prefixes)   • 當一數值過大或過小時,可利用字首來加以敘述。

  22. Example • Evalua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and express with SI units with an appropriate prefix : • (50mN)(6 GN) • (400 mm)(0.6 MN) • 45 MN3 / 900 Gg.

  23. Answer

  24. Answer

  25. Answer

  26. 因次齊次性 (dimensional homogeneity) • 任何一個方程式,其各項之間必須滿足因次齊次性,即每一項具有同一種單位,如此方程式中的各項才可以數值代入運算。由於方程式中的各項必須符合因次齊次性,此一特性可用來驗算方程式的代數運算是否正確。

  27. 有效數字(significant figures)   • 數值的精確程度由有效數字的數目來決定。任何數字包含 0 在內,只要不是用以表示數字的位數時,皆可視為有效數字,如 5604 和 34.52 皆有四位有效數字。 • 然而數字以 0 開始或結束時,則很難說它有幾位有效數字,如 40,它有一位 (4) 或兩位 (40) 有效數字?為了清楚地表達,則以 10 的乘冪表示,而表示的方法則有兩種: • 科學記號(scientific notation) 表示的方法是小數點左方只留一位數字,其餘的數字則放在小數點的右方,如 40 只有一位有效數字時表示成 4101。 • 工程記號(engineering notation) 的表示方式,指數都寫成 3 的倍數,如 40 寫成 0.04  103,同樣的,2500 和 0.00546 寫成 2.50 103和 5.46  10-3,如此可在 SI 系統中選用適當的字首表示。

  28. 解題步驟 • 學習工程力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練習解析問題,而且要依邏輯推理循序演算。一般解題之步驟: • 1.仔細讀問題,並找出問題與定理之間的關係。 • 2.畫出必要的圖形,並列出問題中已給定的數據。 • 3.應用相關的原理,將其表示為數學式。 • 4.解方程式,並確保方程式符合因次齊次性,使用一致的單位系統並解出答案值,答案值的有效數字不能高於所給的資料。 • 5.根據常識判斷答案是否合理。 • 6.當解得答案後,再次回顧問題,並尋找是否有其它的方法可求解答案。 • 遵循上述步驟,將解題的過程書寫整齊,可使我們的思路清晰而且有條理。

  29. 向量的基本性質

  30. 純量與向量 • 大部分與力學有關的物理量皆可以純量或向量表示。 • 純量 (scalar) : 一物理量可用正數或負數表示者,稱之為純量。靜力學中常使用的質量、體積和長度都是屬於純量。在本課程中純量以斜體字表示,如 A。純量的運算法則遵循一般的代數運算。 • 向量 (vector) : 向量為一具有大小與方向的量。在靜力學中經常使用的向量有位移、力和力矩。若以書寫方式表示,向量通常可將一箭號寫在一個字母上如 ,其大小則以 | | 或 A表示。本課程中向量以黑字表示如 A 代表向量,而其大小 (通常是正數) 則以 |A|或斜體字 A表示 (當 A是正純量)。

  31. 純量 • 只有大小(magnitude),例如: • 質量(mass) • 體積(volume) • 長度(length) • 速率(speed) • 時間(time) • 溫度(temperature)

  32. 向量 • 具有大小(magnitude)及方向(direction),例如: • 移位(displacement) • 速度(velocity) • 加速度(acceleration) • 力(force) • 面積(area)

  33. 向量之表示法 • 向量用一線段和箭號所組成之箭頭表示,線段長度表示其大小,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向量正的方向,通常一向量的方向是以該向量的正方向與參考軸之夾角表示。如下圖中,向量 A的大小為 4 個單位的長度,而方向朝右上方與水平軸夾 20º 角,且指向右上方向,其中 O點稱之為尾部,P點稱之為頭部。

  34. 向量 • 有方向的線段(Represented by a directed line segment) • A ≠ B • C=A (如果∣C∣∣A∣長度及方向一樣)

  35. 向量的相加(Addition of Vector) • C= A + B 註:在一般情況下 ∣C∣≠∣A∣+∣B∣ • 如 A+B=0, → A=-B • 兩向量 A與 B,可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律相加,其和以 R = A + B表示,如下圖(a)所示。作法是將A、B兩向量之箭號尾部放置在同點上,如下圖(b)所示,然後以 A與B為兩邊畫一平行四邊形,則通過箭號尾部的對角線就是向量和 R。

  36. P + (-P) = 0

  37. P – Q = P + (-Q) 向量的相減(Subtraction of Vector)

  38. (b) • Figure Example • The two forces P and Q acts on a bolt A as shown in Figure (a). Determine the resultants. • The triangle is used. Two sides and the included angle are known. We can apply the law of cosines.

  39. 向量的直角分量表示法

  40. 右手座標系統 • 向量運算法則將以右手座標系統為基礎。 • 直角座標或笛卡爾座標系統為右手座標系統 (right-handed coordinate system),係將右手手指由正 x 軸方向向正 y軸方向握緊,此時右手大姆指的方向即為正 z 軸的方向,如下圖所示。

  41. (a) (b) 向量分解(resolution of a vector)  • 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律,可將一向量分解為兩已知方向上的分量。如下圖(a)所示,將向量R分解成 a、b 線上的兩個分量,可由R之頭部作兩平行線分別平行於a、b 直線,由其與 a、b 直線的交點,即可作出兩分量A與B,如下圖(b)所示。

  42. 互相垂直的向量分量 • 向量A 可具有一個、兩個或三個沿著 x、y和z軸,且彼此間互相垂直的分量,視此向量的指向而定。通常向量A位於 x、y、z座標系統中的某一象限,如下圖所示,可連續使用兩次平行四邊形定律,先將其分解成A = A' + Az兩分量,再分解A ' = Ax+ Ay兩分量。結合此二公式,可將向量 A 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三個向量,即 A = Ax + Ay + Az

  43. 單位向量 • 所謂單位向量 (unit vector)是其大小為 1 的向量。若向量A之大小A  0,其單位向量之方向與A相同,可表示成 或寫成 • 由於向量 A與其大小A與有相同的單位,例如力的向量的單位為牛頓,由式 uA=A/A得知單位向量為一個無因次的量。上式 A=AuA說明向量A可分別用其大小和方向來表示,例如正數 A表示其大小,無因次向量uA表示其方向,如下圖所示。 A=uAA

  44. 笛卡爾單位向量 • 在三維空間中,笛卡爾單位向量 (Cartesian unit vectors) 為 i、j、k,分別表示 x、y與z軸的方向。如上一節所述,這些向量的方向,依據他們指向x、y或z軸的正向或負向,而以正號或負號來表示,因此正的單位向量如下圖所示。

  45. 笛卡爾向量的表示法 • 利用笛卡爾單位向量,式 A = Ax + Ay + Az中的三個分量可以寫成笛卡爾向量形式。如左下圖中之向量 A可表示成 • 利用笛卡爾向量形式表示向量,使得每一分量都可以表示成 A=AuA的形式,各分量的大小與方向是分開表示的,如此可簡化向量的運算,尤其是三維空間的問題。 A = Axi + Ayj + Azk

  46. 笛卡爾向量的大小 • 若將向量 A表示成笛卡爾向量,則可以得此向量的大小,如圖中,由底面陰影直角三角形,可得 同理,由垂直之陰影直角三角形,可得 將兩式合併可得 向量A之大小為各分量的平方和的正平方根。

  47. 笛卡爾向量的方向 • 向量 A的方向,如右圖所示,可由此向量與 x、y、z三軸正方向所夾之方向、、 表示。不論A的方向為何,、、 之值都介於 0至 180之間。為決定方向角、 與 之值,將A分別投影在 x、y與 z軸上,如下圖所示。由這些陰影直角三角形,可得到

  48. 方向角 • 若已求得各方向餘弦後,則方向角、 與  之值可利用反餘弦函數求得。

  49. 方向餘弦 • 一個求得方向餘弦的簡易方法,可先將A表示成單位向量,如式 uA=A/A所示。若 A 表示成笛卡爾向量式 A = Axi + Ayj + Azk,則其單位向量: 其中 • 比較前述兩個式子,可知單位向量uA在 i、j、k 方向上的分量就是向量A的方向餘弦,即 uA = cos i+ cos j + cos k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