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08 Views
物联网医疗 -- 区域诊断治疗信息化的技术与实现. 易飞华通 · 华翔 吴一兵. 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软件产品. 一、院内临床信息化. ▲ 网络化麻醉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V5.1 ▲ EASYICU.NET 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V1.0 ▲ 医院志愿者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V1.0 ▲ 现代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信息系统 V1.0 ▲ 易飞紧急医学救援移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V1.0 ▲ 精细化手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V1.0 ▲ 易飞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系统 V1.0
E N D
物联网医疗--区域诊断治疗信息化的技术与实现物联网医疗--区域诊断治疗信息化的技术与实现 易飞华通·华翔 吴一兵
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软件产品 一、院内临床信息化 ▲ 网络化麻醉监护信息管理系统V5.1 ▲ EASYICU.NET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V1.0 ▲ 医院志愿者服务信息管理系统V1.0 ▲ 现代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信息系统V1.0 ▲ 易飞紧急医学救援移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V1.0 ▲ 精细化手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V1.0 ▲ 易飞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系统V1.0 ▲ y_cg245Q.PRJ易飞C028肌松定量监测软件系统V1.0
现今的区域医疗都是集中在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建立客观、准确和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更有意义的是建立一种预防、检查、诊断、治疗的交互式、网络化、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各角落的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理念。现今的区域医疗都是集中在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建立客观、准确和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更有意义的是建立一种预防、检查、诊断、治疗的交互式、网络化、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各角落的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理念。
区域诊断治疗信息化的技术与实现 一、如何实现院内临床信息化 二、如何采集生理信号 三、如何处理采集到的生理信号 四、如何实现云计算 五、如何在移动终端显示结果 六、如何使采集到的生理信号发挥其最大作用
一、院内临床信息化 对病患的看护 易飞华通公司现有的院内临床信息化产品 基 础 帮助医生预测病情的发展 通过大量的有诊断价值的患者临床信息,像有经验的医生一样,通过语言提示 帮助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参考意见 帮助医生看护病人的生命状态
二、如何采集生理信号 临床上 生活中 工作中 学习中 如何采集到能够诊断、预测疾病病情的有效生理信号?
四、如何实现云计算 中心数据处理服务器 云计算 如何快速处理成千例或者上万例所采集到的病患的生理数据?
技术分析报告 • 医生工作站 • ipadiphone • 诊断治疗 五、如何在移动终端显示实现 便捷 实时 互动
六、如何使采集到的生理信号发挥其最大作用 采集: 脑电 血流灌注 肺活量 心电 服务器 云计算 物联网 血管弹性 肺活量 脑兴奋、抑制 自我治疗 身体内环境的体育锻炼 血管弹性游戏 呼吸效率游戏 睡眠学习
基于互联网通讯的实时互动诊疗新模式系列产品基于互联网通讯的实时互动诊疗新模式系列产品 实景男科学 实景睡眠医学 实景疼痛医学 实景心脏医学 慢病管理及自我治疗 实景眩晕医学 失眠治疗医学
卫生经济学评价 • 以ED的典型就诊情况来测算实景医学模式对疾病负担的影响 • 武汉的一位ED患者,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北京看病1周。
产生的经济效益 • 2000年文献报道中国有4千万ED患者,每年发病率以5%递增,据测算2010年:中国ED患者约7千万 • 每例患者节约2168元 • 每例患者就诊费用下降(2678-500)/2678=81.3%, • 7千万患者节约2168元×7千万,直接节约1400亿元 • 患者在家晚上监测,不耽误白天正常工作,间接创造经济效益
产生的社会效益 • 患者及家属: • 不用担心找不到专家; • 不用担心食、住、行; • 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 • 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减轻,间接创造经济价值
人民医院睡眠中心 美国40万 澳大利亚30万 国产25万
术后疼痛和癌痛的特点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术后80%患者经历中到重度疼痛,个体差异大 中国新发癌症:160-200万/年,2020全球新发2000万 进展期或晚期恶性肿瘤病人70%以上伴有重度疼痛 实景疼痛医学
疼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镇痛不足—术后70%患者经历中度以上疼痛,其中10%的患者对镇痛治疗效果不满意,10年间无明显变化 镇痛方案调整不够及时—癌痛患者就诊困难、病情进展、病情多变评估不及时
研究目的 以脑功能、交感神经功能为指导 联合病人自控镇痛泵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 进一步改善镇痛质量、降低镇痛相关副作用、提高镇痛满意度
患病率高 我国心衰的患病率为0.9% ,目前全国至少有400余万心衰患者 • 病死率高 5年生存率低于乳腺癌、大肠癌和卵巢癌。其死亡率20 年居高不下 • 医疗费用高 在我国心衰的治疗平均医疗费用10000元/年左右,约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每年直接经济花费高达400亿元人民币
治疗目的 预防心力衰竭的恶化,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缺乏对这种慢性疾病状态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治疗方法 一般方法 药物治疗 外科和器械治疗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 • 住院治疗不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 院外治疗是大多数慢性稳定期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 • 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缺乏必要的监测,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 国外研究 • 给予心衰患者长期症状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改善心衰预后 • 相关研究刚起步,尚缺乏合适的手段
心力衰竭实景监测的意义 • 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早期处置 • 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 • 提高心力衰竭的研究水平:长期全方位的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