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54 Views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介绍.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董建琴. 纲要. 1 、健康教育 2 、免疫规划 3 、妇幼保健 4 、传染病防控 5 、公共卫生医生培养. 服务形式. 1.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 1 )发放印刷资料 ( 2 )播放音像资料 2.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 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一、需求评价. ( 1 )人口学特点; ( 2 )疾病分布; ( 3 )服务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影响全年的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及宣教的方式. 健康教育基本步骤 六步法:
E N D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介绍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董建琴
纲要 • 1、健康教育 • 2、免疫规划 • 3、妇幼保健 • 4、传染病防控 • 5、公共卫生医生培养
服务形式 •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 (1)发放印刷资料 • (2)播放音像资料 •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一、需求评价 • (1)人口学特点; • (2)疾病分布; • (3)服务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 影响全年的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及宣教的方式
健康教育基本步骤 • 六步法: • 1、个体或群体健康风险(需求)评估; • 2、确定优先项目; • 3、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 4、制定干预策略; • 5、制定计划实施方案; • 6、制定计划评价方案
二、过程评价 • 指标: • 1、媒介拥有率; • 2、干预活动覆盖率; • 3、目标人群参与率; • 4、人群依从率以及影响依从性的原因 • 解释健康教育产生结果提供丰富信息
三、效果评价 • 以针对人群分类: • 1、群体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 (1)全人群 • (2)特定人群 • 2、个体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1、全人群宣教情况评价 • 采取方法: • 两次社区卫生诊断结果的比较
2、特定群体效果评价 • 效果评价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 • (1) 近期效果评价: • 主要是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 • 主要指标:知识的知晓率、知识的合格率、知识的平均分数
(2)中期效果评价 • 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 • 主要指标: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
(3)远期效果评价 • 对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 • 主要指标:各种相关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生理与心理以及总的生活质量的指标
以高血压知识为例 • 1、高血压健康知识调表 • 2、答题“良好”=答对所有问题的80%以上; 答题“尚可”=答对所有问题的60%以上; 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答题“良好”+“尚可”者)/参与高血压知识问答者
健康行为形成率: • 一年之内3/4的时间,采取健康行为“良好” • 一年之内半年时间,采取健康行为“尚可” • 健康行为形成率=(“良好”人员+“尚可”人员)/年初高血压管理人数
生活质量评估 • 生活质量没有明确定义,与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理解有关。 • WHO定义生活质量包括六个方面: • 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 • 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精神寄托
3、个体效果评价 • 1、需求评价: • (1)健康状况 • (2)不良生活方式 • (3)心里状况 • (4)依从性 • 2、过程评价 • 3、效果评价 • 采用方法:量表 • (1)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 • (2)膳食合理水平自测问卷 • (3)SF-36量表 • (4)抑郁和焦虑量表
(一)预防接种管理 • (二)预防接种 •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国家有多少种疫苗免费? • 预防多少种疾病?
案 例 1、基本情况:儿童辰辰 ,男,2月龄,在北京某卫生院 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10点35分; 2、现场留观:大约10多分钟后,辰辰开始不停哭闹并挣扎,脸色出现微红。 3、回家后:辰辰脸胀通红,嘴唇发紫。家长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立即拨打999急救电话。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该婴儿死亡。
预防接种反应分类 • 1.一般反应: • 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 • 异常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3. 事故 • (1)疫苗质量事故:指由于疫苗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 (2)实施差错事故:指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4.偶合症 •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 • 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6.不明原因反应 • 不明原因反应是指经过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的AEFI。
AEFI的报告 • 1. 报告人 •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人员为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2. 报告内容 •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下列情况,应作为AEFI报告: • 2.1 24小时内发生以下情况: •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大疱型多形红斑)、晕厥、癔症。
2.2 5天内发生的以下情况: • 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
2.3 15天内发生的以下情况: • 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
2.4 任何时间发生的以下情况: •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3、报告程序与时限 • 发现AEFI后,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在2小时内逐级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报告; •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4、报告方式 • 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附录1)。48小时内上交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录入国家网络报告系统。 •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 •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 •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 • (四)产后访视 • (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2006年5月18日-2006年5月24日全科医生接诊了本街道内某小学出现水痘病例10例,该如何处理?2006年5月18日-2006年5月24日全科医生接诊了本街道内某小学出现水痘病例10例,该如何处理?
服务内容: •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 1.报告程序与方式。 • 2.报告时限。 • 3.订正报告和补报。 •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 3.流行病学调查。 • 4.疫点疫区处理。 •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 6.宣传教育。 •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目前国内高校的培养 • 1、仍以传统课程为主,未与时俱进; • 2、注重理论,未有实践; • 3、注重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实践,忽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培养; • 4、注重科研能力,忽略实操能力;
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分离暴露危机 • 1、知识结构分离; • 2、人员结构不统一:不了解相互工作方式与特点; • 3、观念严重异化;
CHS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 1、主要针对疾病控制中心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培养,不适合社区卫生服务性质与功能 • 2、公共卫生医师以预防医学知识为主,缺乏临床技能的培训 • 3、公共卫生医师服务对象只针对群体,而很少针对个体 • 4、公共卫生医师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
四、解决措施 • 1、建立培训基地: • (1)临床培训基地:符合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 (2)社区培训基地: • 具有AAA门诊; • 具有带教师资; • 工作内容全面; • 具备带教硬件设备;
2、师资准入标准: • 授课师资: • (1)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 (2)本职岗位工作5年以上; • (3)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 (4)具备授课老师的基本条件
带教老师的准入: • (1)本职工作10年以上; • (2)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3、建立培训大纲 • (1)临床技能培训大纲 • (2)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大纲 • (3)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能力培训大纲
I、临床技能培训 • 轮转科室的选择: • 1、紧扣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 2、以提高常规工作能力为基础; • 3、贴合全科医师工作内容; • 4、为开拓社区公共卫生医师领域做好准备;
1、首选:儿科,妇产科; • 2、其次:院感科,传染病科 • 3、第三: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
II、公共卫生能力培养 • 1、防病能力; • 2、各项操作常规能力: • 3、宣教能力; • 4、文案能力; • 5、报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