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64 Views
救护新概念. 湘雅二医院 范伟娟. 自然灾害 - 地震. 地震灾害. 世界近代史上,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 1976 年唐山地震,死亡 24.2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自然灾害 - 洪水. 人为灾害 - 火灾. 人为灾害 - 交通事故. 车祸现场. 心肺复苏. 紧急呼救. 现代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 1. 3. 5.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2. 4. 主要教学内容.
E N D
救护新概念 湘雅二医院 范伟娟
地震灾害 世界近代史上,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心肺复苏 紧急呼救 现代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 1 3 5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2 4 主要教学内容
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的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的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定义 救护新概念
传统救护 简单的照顾护理 寻找交通工具 由医师诊断处理 现代救护 第一目击者 心肺复苏 EMS系统 高级生命支持 二、现代救护的特点 比 较
救护新概念: • 1、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 • 2、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称为“第一目击者” • 3、在现场及时有效的开展救护 • 4、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
2 评估情况 保障安全 1 一、现场评估 个人防护 3
评估环境 评估时必须迅速,控制情绪,尽快了解情况。检查现场包括现场的安全、引起疾病和损伤的原因、受伤人数以及自身、伤病员及旁观者是否身处险境,伤病员是否有生命危险存在,然后,判断现场可以使用的资源及需要何种支援、可能采取的救护行动。 • 保障安全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在救护中,不要试图兼顾太多工作,以免使伤病员及自身陷入险境。 • 个人防护 尽可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一)意识 先判断伤病员神志是否清醒。大声呼唤、轻拍肩膀。 • (二)气道 保持气道畅通对于呼吸是必要条件。 • (三)呼吸 评估呼吸活动。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危重伤病员呼吸变快、变浅乃至不规则,呈叹息样。 • (四)循环体征 可以通过皮肤颜色、温度、脉搏情况等进行判断。 • (五)瞳孔反应 瞳孔的变化揭示了脑病变的严重程度。
2 3 5 1 4 气道 呼吸 瞳孔反应 意识 循环体征 二、判断危重病情
1 3 救护启动 2 呼救电话须知 单人及多人呼救
救护启动 救护启动由急救通讯称为呼救系统开始。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病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 • 呼救电话须知 1、你(报告人)的电话号码与姓名,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伤病员所在的准确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3、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 4、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请你问我,你问我答。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机构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单人及多人呼救 多人: 如果有多个人在现场,一个救护员留在伤病员身边开展救护,另一个通知EMS机构。 单人: 1、先求救再急救 2、先急救再求救 以下四种情况: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和小于8岁的儿童先做2分钟即5个循环的CPR(30:2)再拨打电话求救。
首先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首先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 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 • 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 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伤病员的痛苦等措施 • 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害等,如以心脏猝死作为代表的救治来看,从发病一开始到获得有效的医学处理,存在着一系列有规律的步骤。这个抢救序列,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年10月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正式用“生命链”这个词予以描述。
生命链 “Chain of Survival”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此前称为“四早”,即: 早期通路 Early access 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PR 早期心脏电除颤Early defibrillation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Early advanced care
及早进入急救程序 及早CPR 及早电除颤 及早进一步治疗 Early access Early CPR Early defibrillation Early advanced care
生 命 链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系统 2、及早实施CPR,并且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心脏电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
生命链核心思想:Time is life 快 ! 争分夺秒 !! 时间就是生命 !!!
心肺复苏的发展简史 实施心肺复苏的紧迫性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 终止心肺复苏的时间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内容 (1) (2) (3) (4) (5) (4)
心肺复苏的发展简史 • 心肺复苏(CPR),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 • 1958年彼得.沙发( Peter Safer)教授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 1960年 考恩(William Kouwenhoven )等发表了第1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实施心肺复苏的紧迫性 1、人体内没有氧气储备 2、白金10分钟:大脑缺血缺氧4~6分钟,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分钟即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
终止心肺复苏的时间 一、有效的自主循环恢复和呼吸恢复 二、有可靠体征提示不可逆死亡(僵死、断头、尸斑等);救护者应疲惫,周围的环境危险,持续复苏可造成其他人员危险而不得不终止。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 1、评估环境 环境安全 2、做好自我防护 3、施救者摆好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4、判断意识 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唤 。 “喂!您怎么啦?” 压人中或虎口 判断有无脉搏:成人及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有无心跳。(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新指南弱化脉搏的判断。 颈动脉:用一手食指与中指至于颈前正中位置(男性喉结)旁开滑动两指,稍加力度。 同时,侧头用耳听、脸感觉、眼看胸部或上腹部呼吸情况。(普通目击者不强调)2010年CPR指南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5、呼救 : A 快来人啦,有人晕倒了! B 我是救护员,这位女士请帮我打120,打通了请告诉我。 C 现场如果有人懂救护知识,请协助我。
6、摆复苏体位 :卧于地面或坚硬的木板床上。 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 将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救护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跨步 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员侧 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7、解开衣服,松裤带 • 8、胸外心脏按压 • 定位:胸骨下半部分(中下1/3) 手指先触及肋弓下缘,滑向中线,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向上4cm(两横指) 手法: 掌根置胸壁,另掌交叉重叠 • 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 • 双肩双臂与胸骨垂直 • 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 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
1、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 2、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 3、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 6、按压时头朝向患者,观察伤 病员反应及面色的改变
10、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外伤病人采用托下颌法
11、人工呼吸 • 评估呼吸环节中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来判断呼吸。 • 原因: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新程序,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同时检查呼吸(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 人工呼吸2次,重复开始30:2CPR 5次 • 吹气时避免过度通气,用救护者正常呼吸气量。
《2010`AHA CPR&ECC 指南》 新亮点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几个数字的变化: •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CPR操作程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 2005(旧): A-B-C 即: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 6、避免过度通气
第一目击者 (First responder) 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第一目击者”包括现场伤病员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平时参加救护培训并获取相关的证书,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技能救助伤病员。 第一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