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主要内容.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及断标准. 治疗. 概况. 3. 4. 1. 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 )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随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lav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肠易激综合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肠易激综合征

  2. 主要内容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及断标准 治疗 概况 3 4 1

  3. 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随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在西方国家占胃肠病门诊的50%。患者年龄多在20~50岁,老年后初次发病者极少,女性多见(女:男月2~5:1),有家族聚集倾向。国人出现IBS症状者的比率与国外相仿。

  4. 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5. 流行病学研究 西方国家 患病率 5---24% 美国 人群 10-20% 就诊率 30% $80亿 国内 北京 潘国宗 7.26% 广州 陈旻湖 5.6% 就诊率 22.4%

  6. 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IBS发病机制认识的基本过程,IBS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IBS发病机制认识的基本过程,IBS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 肠道动力异常 脑肠相互作用 内脏感觉异常 其他 精神心理因素 肠道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7. 肠道动力异常 多年来, 许多研究均证实胃肠动力变化是IBS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主要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 广泛性, 即可涉及到全胃肠道; 第二, 高反应性, 即对各种生理和非生理刺激的动力反应过强。 正常人结肠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与肠内容物长距离推进性运动有关。Osullivan等报道, 正常人结肠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以6次/min的频率为主, 而以便秘、腹痛为主的IBS者,3次/min慢波频率增加。 而其他研究则证明以腹泻为主者,则相反。 腹泻型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且回肠推进性蠕动的增多可使多数患者产生腹痛。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腹泻型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快,而便秘型相反。 胃肠动力异常除了小肠、结肠动力障碍外,还发现有些IBS患者有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降,收缩频率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等改变

  8. 肠道动力异常

  9. 内脏感觉异常 • 内脏感觉过敏是IB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特别是以腹痛为主的IBS患者,其直肠感觉过敏的程度与患者症状的严重性密切相关,但其躯体感觉则正常。 • 许多研究观察到IBS患者痛阈降低,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极为敏感,至少有50%~60%的患者在较低的直肠扩张容积时即感腹痛。 • 大量的研究表明IBS患者的直肠对扩张刺激呈现明显的高敏感性。国内姜敏等用水囊扩张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IBS患者进行研究, 发现IBS患者直肠容积的初始感觉阈值和紧迫感觉阈值明显降低, 提示IBS患者可能存在内脏神经敏感性增加。但内脏高敏感性机制尚不清楚肠道是如何致敏的。

  10. 传入性动力敏感通道 反复刺激 致敏的脊髓回路 神经节

  11. 伤害性信号传送到大脑,主要激活2条途径,一是通过脊髓丘脑束到大脑皮质,二是通过脊髓网状束到达边缘系统和额叶,后者在内脏感觉的情绪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伤害性信号传送到大脑,主要激活2条途径,一是通过脊髓丘脑束到大脑皮质,二是通过脊髓网状束到达边缘系统和额叶,后者在内脏感觉的情绪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丘脑 蓝斑 尾状核 导水管灰质 杏仁核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5-羟色胺能神经 阿片肽神经 结肠

  12. Input Integration Effect Cognition Affect Motility Secretion Blood Flow Inflammation Sight Sound Smell 躯体感觉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13. 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神经质、情绪激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异常,而这些异常对胃肠道运动有明显影响。精神心理因素可概括为3种: ①精神病 ③不良的环境因素 ②心理异常(如焦虑、 抑郁等) Company Logo

  14. 精神心理因素 慢性的应激对个体所产生的功能紊乱,会延缓疾病的恢复过程。且IBS患者对应激的反应比正常人更敏感、强烈且持久。应激是机体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可促使IBS症状的发生和加重。另外,心理因素还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脑功能显像技术可以证实IBS患者脑功能的异常变化。 • 对北京地区部分被普查人员进行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 结果表明IBS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 • 美国马里兰州有72%~100%的IBS患者可诊断精神病, 抗抑郁及精神治疗后80%可获改善。 • 国内王伟岸等的研究发现恶性刺激可明显提高IBS患者的内脏敏感性, 而分散注意力则有相反的结果。 • 但也有学者认为, 在就诊的IBS患者中精神异常的发生率高, 未就诊的IBS患者与普通人群精神发生率无差异。 • 一项以新西兰青年人群为样本的研究表明,IBS与心理异常无明显关联

  15. 肠道感染 约1/4 IBS患者的症状起自胃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或菌痢及炎症性肠病等直接影响胃肠功能的疾病。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关系。 肠道感染及肠粘膜炎症通过以下机制能破坏肠粘膜屏障,使肠上皮通透性增高: ①病原体的侵袭:某些感染肠道的病原体可直接破坏肠粘膜上皮屏障。 ②细菌的内毒素可使肠道通透性增高:予6周龄的白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可使乳果糖吸收增加,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升高。 ③细胞因子对肠粘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TNF-α可降低人结肠上皮细胞系HT-29/B6的跨上皮阻抗,使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免疫活性下降,并可使紧密连接数目减少。IFN-γ可降低人结肠上皮细胞系T84 单层的电阻,此作用是由于IFN-γ使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所致。

  16. 肠道感染 ④肥大细胞的作用:在霍乱、志贺氏细菌性痢疾等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其直肠粘膜固有层深层的肥大细胞数明显增多,霍乱患者小肠粘膜肥大细胞数也明显增高。寄生虫如线虫感染也可使肠粘膜肥大细胞明显增多,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蛋白水解酶-2可使大鼠空肠粘膜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通透性增加。 ⑤CRF(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 )的作用:予大鼠腹腔内注射CRF可使结肠粘膜短环电流(代表离子转运)、电导(代表离子的通透性)及辣根过氧化物酶从粘膜侧到浆膜侧的通透性(代表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此作用可被CRF 拮抗剂a-螺旋CRF9-41、六甲铵(神经阻滞剂) 、六氮四唑硫嗯酮(肥大细胞稳定剂)所拮抗,说明CRF刺激结肠分泌和结肠通透性增加涉及烟碱机制和肥大细胞。近年来研究还发现,IBS还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明显关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及小肠细菌移位,也是肠道细菌感染的一种形式,病人多有IBS的临床表现。

  17. 肠道感染 病原体的侵袭 其他 肠道感染 细菌的内毒素可使 肠道通透性增高 CRF的作用 肥大细胞的作用 细胞因子对肠粘膜 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18. 脑肠相互作用 肠神经系统ENS——脑神经系统CNS 5-HT、CCK、P物质、SS是桥梁 • 便秘型及腹泻型空腹血浆5-HT含量均明显增高; • 5-HT广泛分布于整个胃肠道,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5-HT可引起小肠蠕动增强,推进速度加快,通过回盲时间缩短,移行性综合运动增多,张力提高。5-HT能引起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 • 5-HT与内脏感觉过敏密切相关:(1)内脏自身受体敏感性改变;(2)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3)中枢对感觉的调节改变; • 5-HT与精神情志改变: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精神行为障碍。

  19. 细胞外网络调节 多数人认为IBS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造成的,5-HT不仅是一种神经递质,而且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重要一员 神经元细胞 细胞因子, 受体, 肽, 5-HT 免疫细胞 内分泌细胞

  20. 其他 • 大量研究表明,IBS的发生还与性别、胃肠激素及神经肽、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 刺激性的饮食:有的食物可引起肠痉挛,使排便延迟,发生便秘。巧克力、奶制品和酒精是最常见的饮食促发因素。虽然通过控制饮食即可使症状得到较好控制。但是,食物毕竟只是IBS的一个诱发因素,而非根本病因。某些药物也会引发或加重症状。轻泻剂可引起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

  21. 诊断标准 IBS 的特征性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2006 年,罗马委员会推出了IBS 的RomeⅢ诊断标准,具体内容为: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 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3次或每周<3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④黏液便; 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1)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2. RomeⅢ的创新之处 仅依据粪便性状这一最可靠的指标来进行疾病分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配以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使临床医生及患者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② ③ ④ ⑤ ① 强调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具有相关性是IBS症状最突出的特点,是IBS与其他功能性肠病和功能性腹痛的区别之处。 对病程的要求由RomeⅡ标准的12个月缩短为6个月,并强调最近3个月症状的“活动性”(即符合诊断标准),反映了本病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使器质性疾病,特别是肠道肿瘤的漏诊几率降低。 IBS患者可有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排黏液以及腹胀等,这些症状并为列入诊断标准,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 将排便后症状“缓解”修改为“改善”,主要是考虑到部分IBS患者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有减轻,但未达到完全消失

  23.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

  24. IBS与FD重叠的问题 我们的研究显示: FD组重叠IBS症状为44%,IBS组重叠FD症状为31%,重叠组中有FD症状为91%,IBS症状为77%。可见FD组与IBS组患者相比,FD组更容易并发下消化道功能紊乱,而重叠组与其它二组相比,FD和IBS症状越明显或越严重,可能与胃肠道感觉过敏及神经体液有关。

  25. FGID与重叠症

  26. 引起症状重叠的可能原因 • 相同的病理生理或病因 • 脑肠轴调节异常 • 遗传与易感个体 • 胃肠道神经反射 • 其他因素

  27. FGID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 FD组与IBS组相比并发焦虑状态无明显区别,重叠组与其它二组相比并发焦虑状态明显增高,说明重叠组并发焦虑状态较其它任何单一组都要重 FD组与IBS组并发抑郁状态无明显区别,但IBS组、FD组与重叠组并发抑郁状态有明显差别。 重叠组并发焦虑、抑郁状态越重,分值越高,可能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28. 3、治疗 1 2 3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去除。 其次,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说明疾病的性质、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和预后,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这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 再次,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如腹胀患者应避免使用产气的食物;便秘患者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菜瓜果,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等。 由于目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因此, 治疗尚无根本性措施和公认标准。因此,IBS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中西医药物治疗和特殊方法(如针灸、气功等)综合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

  29. 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腹痛——山莨菪碱、阿托品类, 长期应用可加重腹胀。 匹维溴胺:胃肠平滑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其以竞争方式与平滑肌细胞膜表面L通道的双氢砒啶位点结合, 阻滞平滑肌细胞膜表面电位依赖性钙离子通道, 减少钙离子内流, 缩短慢波平台期。它通过减少峰电位频率, 解除平滑肌痉挛, 抑制餐后结肠运动反应,减轻肠道痉挛性收缩, 增加肠道通过时间和生理性蠕动而达到缓解或减轻IBS患者的腹痛, 并对腹泻和便秘也有一定效果。

  30. 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 腹胀——双环胺:首选药物。它主要是通过竞争性的抑制乙酰胆碱及使平滑肌舒张而发挥作用。 • 禁用:青光眼、幽门狭窄、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率紊乱、肝肾功能受损及重症肌无力。有高血压、甲亢及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 • 主要副作用:口干燥、味觉改变、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视力模糊、心悸及尿贮留。 • 二线药硫酸莨菪碱。研究显示硫酸莨菪碱与双环胺有相同的抗胆碱能作用但它有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

  31. 腹泻——洛哌丁胺可以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 二线药可联合使用地芬诺酯和阿托品,它们能增加肠道平滑肌紧张度,抑制肠道运动力及减少肠分泌。 • 地芬诺酯有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但因为此药物具有潜在的成瘾性所以只适合短期内使用。当患者对阿托品和哌替啶过敏及有肝功能损伤时应禁用此药。 • 常见的副作用有口干燥、眼干燥、尿潴留、视力模糊、嗜睡及头晕,使用阿托品可加重青光眼。 • 阿洛司琼和西兰司琼作为一种5-HT3受体阻滞药对于只有腹泻症状的IBS女性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还可应用思密达,参苓白术散,以保护肠道粘膜,吸收肠道水分,降低内脏敏感性,调整肠道运动功能。 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32. 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抑制肠环形或纵形肌收缩,减慢胃肠传导,对粪质粘稠度、排便次数和疼痛有改善作用。中枢神经副反应小。该药大剂量可导致腹胀便秘,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抑制肠环形或纵形肌收缩,减慢胃肠传导,对粪质粘稠度、排便次数和疼痛有改善作用。中枢神经副反应小。该药大剂量可导致腹胀便秘,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粘膜感受器,消除局部粘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肠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迟缓,利于肠液的再吸收,显示较强的止泻作用。 第一个IBS治疗新药,用于治疗女性非便秘型IBS。盐酸阿洛司琼的商品名为Lotronex,系英国葛兰素威康(Glaxo Wellcome)公司开发的, 阿洛司琼

  33. 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 便秘——一线药为缓泻药:乳果糖、枸橼酸镁及氢氧化镁。小肠内主要依靠流动的液体进入肠腔并发挥其软化粪便的作用,在大肠内则使结肠扩张并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促进排便的作用。 • 常见的副作用有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及腹泻。肾功能减弱时应谨慎使用含镁药物。 • 二线用药——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和番泻叶: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增加肠蠕动及促进肠排泄而发挥缓泻作用。副作用:引起腹部绞痛;其禁忌症主要有阑尾炎、粪便嵌塞及肠梗阻。 • 缓泻药——多库酯钠和多库酯钙只推荐用于预防便秘,不主张用于急性期的治疗,其禁忌症有肠梗阻、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阑尾炎及粪便嵌塞。 • 促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替加色罗。 • 西沙必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5-HT4受体激动剂, 可促进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肠道平滑肌运动。从而增加便秘患者的大便次数 改善大便性状。该药可延缓心肌细胞复极,使QT间期延长,可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故对老年患者和心脏病患者慎用。 • 替加色罗(tegaserod) 是一种选择性的5-HT4受体激动剂, 对心、脑等器官的副作用少。这种药物可以增强胃排空速率和缩短小肠结肠转运时间。

  34. 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精神、心理、行为异常—— • 首选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或帕罗西汀(百优解 ),与以上两种相比,舍曲林、文拉法辛(怡诺思缓释胶囊)似乎更好。这些抗抑郁药物能改变患者的痛域,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主要通过结合5-羟色胺载体并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重吸收而发挥作用。以下患者在使用SSRI时应谨慎:有高危自杀倾向的患者、癫痫发作史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肝肾疾病的患者。SSRI 的主要副作用有神经过敏、头痛、恶心、口干及失眠症。 • 二线药物:三环类抗忧郁药(TCAs)如:丙米嗪、地昔帕明及阿米替林(三环类中镇静效应最强 )。常见副作用: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及心电图的异常。对心脏传导异常和癫痫禁止使用。总之药效上TCAs与SSRIs无显著差别,但副作用相对较多故作为二线药物。

  35. 阶梯疗法治疗IBS • 研究对象:2001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 • 阶梯疗法用药方法:双迪(马来酸曲美布汀)0.1g,3次/d,治疗1-2周评价疗效,如疗效不好加用双歧三联, 0.42,3次/d,治疗1-2周评价疗效,如疗效不好加用盐酸文拉法辛75-150mg/d 。

  36. 阶梯疗法治疗IBS • 阶梯疗法的疗效 • 明显优于其它方法 • 阶梯疗法的注意事项 • 疗程 8-10月以上 • 不良反应

  37. 总之, 细致的心理治疗和适当的药物控制,能使一部分IBS患者症状减轻,排便习惯改变,生活质量提高。我们不能忽视这样慢性症状可能掩盖下的肠道恶性病变,应提高警惕,坚持随诊,定期做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 线检查,以解除早期肠道恶性病变。 Text 2 sub text Company Logo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