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當代 社會 分析

當代 社會 分析. 組別 : 暫 缺組 成員 : 王 祈 鈞 (F0223242) 林以澤 (F0223049) 鐘 祐 昱 (F0223019) 張家 聞 (F0223014) 羅 玟 翰 (F0180019). 期末報告 主題 : 教改與教育革新的探討. 目錄 1 . 教育的定義 2. 國 , 高中生補習人數 3 . 美國入學 SAT 滿分生 , 為何在台灣被當問題 學生 ? 4. 何謂 STA 5. 臺灣 教育「框架」限制學生 發展潛力 ? 6 . 台灣 學生被教笨的 原因 ? 7. 結論 - 臺灣教育的 未來 ? 8. 參考資料. 教育的定義.

lav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當代 社會 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當代 社會 分析

  2. 組別:暫缺組成員:王祈鈞(F0223242)林以澤(F0223049)鐘祐昱(F0223019)張家聞(F0223014)羅玟翰(F0180019)組別:暫缺組成員:王祈鈞(F0223242)林以澤(F0223049)鐘祐昱(F0223019)張家聞(F0223014)羅玟翰(F0180019)

  3. 期末報告主題: 教改與教育革新的探討

  4. 目錄1.教育的定義2.國,高中生補習人數3.美國入學 SAT 滿分生, 為何在台灣被當問題學生?4.何謂STA5.臺灣教育「框架」限制學生發展潛力?6.台灣學生被教笨的原因?7.結論-臺灣教育的未來?8.參考資料

  5. 教育的定義

  6.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的——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發展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生命發展的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 ( formal education vs. Nonformal education, informal education 的分辨)正式教育: 指在學齡階段接受的教育, 而受教者通常是全職學生非正式教育: 包括進修學校, 函授, 空中大學等類型, 學習型態較為多元

  7. 簡單來說!

  8. 教育就是有經驗者,要將其既有的經驗傳承給後續的人,而用以教導和培育的方法教育就是有經驗者,要將其既有的經驗傳承給後續的人,而用以教導和培育的方法

  9. 國,高中生補習人數

  10. 現在的小學生每天面對的是一天到晚補習和一堆自己不見得有興趣卻必須學的才藝,經常晚上九點之後才能回到家裡。這是我們所祈求的教改嗎?現在的小學生每天面對的是一天到晚補習和一堆自己不見得有興趣卻必須學的才藝,經常晚上九點之後才能回到家裡。這是我們所祈求的教改嗎? • 台灣全能式的教學,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懂,偏偏什麼都不精,明明沒興趣的東西卻要強逼著你唸,要你學,人生學習力最強的國小,國中到高中,全被浪費掉了~ • 人的一生會怎樣發展,跟聰明、智商沒有絕對關係,和從小教育環境的目標和態度卻有絕大關係! • 家長們對分數的執著 學校間的畸形排名 導致補習班林立 整個教育生態惡性循環

  11. 國中生補習人數

  12. 高中生補習人數

  13. 美國入學 SAT 滿分生, 為何在台灣被當問題學生?

  14. 一個SAT滿分、會寫小說、會作曲,將來有望進入美國NASA的學生,為什麼無法被台灣所教、為台灣所用?一個SAT滿分、會寫小說、會作曲,將來有望進入美國NASA的學生,為什麼無法被台灣所教、為台灣所用? • 林秉儀,是南科實驗中學雙語部高二的學生,今年初報考美國主要大學入學測驗之一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拿到滿2,400分的好成績。 • 能在數學、批判性閱讀與寫作三個單元,都拿到800分滿分,不是件簡單的事,機率是萬分之2。 • SAT滿分,沒有速成,沒有補習,而是長期大量閱讀英文小說的結果。

  15. 只是這樣的孩子,在台灣的受教過程,充滿了挫折,也讓母親黃佩玉「不知流了多少的淚」。只是這樣的孩子,在台灣的受教過程,充滿了挫折,也讓母親黃佩玉「不知流了多少的淚」。 • 拖著塞滿英文書、筆記、文具,重達20公斤的行李箱,和無論氣溫高低,都穿短袖短褲,是林秉儀在學校裡的正字標記。她知不知道,自己可能是同學眼中的「怪咖」? • 在要求每個人最好不要跟別人不一樣,最好不要發問的學校文化裡,讓有意見一定要講出來的林秉儀,像個一天到晚找碴的問題學生。

  16. 她為孩子找到加州大學實驗小學(UCLA LAB School),不用課本、沒有考試、不排名次,按照學生個人的興趣和進度個別施教,讓林秉儀像小魚游到了大海。 • 那是一所實驗性質非常高的小學,小孩子在上課,經常有專家學者和教育系師生在旁觀察。這些大人,倒成了林秉儀聊天的好對象。她小五時迷上了英國著名的 • 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深奧難解的天文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等宇宙的起源,她就和觀察他們上課的大學生大聊特聊。

  17. 一個家分隔兩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林秉儀小學畢業,再度被媽媽帶回台灣。父親任教的台南,只有南科一所公立雙語實驗中學,但「實驗」二字常讓人無語。一個家分隔兩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林秉儀小學畢業,再度被媽媽帶回台灣。父親任教的台南,只有南科一所公立雙語實驗中學,但「實驗」二字常讓人無語。 • 「一晚要寫75題的化學作業,隔天還有其他科的考試,」18歲的林秉儀,青春歲月就跟多數的孩子一樣,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裡經常感覺窒息。她心裡明白,她的夢想在台灣很難實現:她要做天文科學家,她要進NASA。 • 她自己列了一份美國大學名單,首選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

  18. 林秉儀一家 圖片來源: 賀桂芬

  19. 當年之所以教改不外乎是想減輕學子面對聯考的壓力,以及讓學子能適才適所。 • 但是這樣的教改真的有改變什麼嗎? • 人的一生會怎樣發展,跟聰明、智商沒有絕對關係,和從小教育環境的目標和態度卻有絕大關係! • 因為台灣的老師上課時只淮學生聽,如果學生問太多問題,會延課上課的進度, 所以教出來的學生,程度當然都差不多!

  20. 何謂SAT?

  21. SAT測驗,前稱學術能力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和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定期舉辦的測驗,做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第一次考試於1926年舉辦。SAT測驗分為SAT推理測驗(SAT Reasoning Test,舊稱SAT I)和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舊稱SAT II)。總成績分值為600 - 2400分,由三個800分部分組成(數學、批判性閱讀、寫作)組成。

  22. 臺灣教育「框架」限制學生發展潛力?

  23. 在現實生活中,學校的老師通常是一個人面對25~35學生(現在應為少子化有下降趨勢)在現實生活中,學校的老師通常是一個人面對25~35學生(現在應為少子化有下降趨勢) • 所以會產生行為主義的獎勵與懲罰行為,這是因為老師不是神,所以無法在一對多的情形下,完整的傳授真正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 • 對此也只能像軍隊一樣先除去個人化的影子,在強迫接受命令,只能照做,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忽略人的差異性 • 覺得以同樣教材與教育模式就能達到均質化的效果,這是現代教育中最大的問題。

  24. 就好比一個班級裡,明明平均十分鐘都能理解一篇文章,現在卻硬推入了一位學習比較慢的學生,而這位學生他需要花三十分鐘才能理解一篇文章,這樣就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了。明明這班大致上都能在十分中進入下一階段,卻因為這位學生而拖慢了整體速度速度。就好比一個班級裡,明明平均十分鐘都能理解一篇文章,現在卻硬推入了一位學習比較慢的學生,而這位學生他需要花三十分鐘才能理解一篇文章,這樣就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了。明明這班大致上都能在十分中進入下一階段,卻因為這位學生而拖慢了整體速度速度。 • 一般老師也是人,他上起課也會感到很為難;而這位拖慢速度的學生自己得知後,也會感到很為難,可能他更會感到內疚;而其他同學呢?就算表面不說,心裡還是會不由得鄙視這位同學。

  25.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評斷一條魚,是以牠爬樹的能力,你將會讓牠終生相信自己是個傻子------愛因斯坦每個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評斷一條魚,是以牠爬樹的能力,你將會讓牠終生相信自己是個傻子------愛因斯坦

  26. 問題是在台灣有幾個父母能接受因材施教? • 學校和老師只是配合父母追求高等教育的迷思, 有哪幾個父母真的重視孩子的興趣了?看到這些少數成功的經驗,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到吧. • 我們台灣學生不知道浪費多少青春再背答案 寫考卷上了 真正會獨立思考的能夠有多少? • 說要因材施教 能夠做到的學校又有幾間?

  27. 台灣學生被教笨的原因?

  28. 台灣小孩被教笨三主因 • 1. 被逼出好成績,沒有主動學習意願,缺乏動力與自信心 • 2. 小學生只會回答yes或no標準答案,失去思考推論能力 • 3. 強調修辭學,技術凌駕於情感,作文能力反而下降

  29. 六年級國語科評量卷 • 一、修辭測驗 • 1( )「一半的頑根撐在空際/另一半,更頑固的意志/緊緊踹住最後的岩石」上列句子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法? ①誇飾、排比 ②譬喻、類疊 ③擬人、誇飾 ④映襯、擬人。( 4 ) • 2( )「艾比學會了欣賞阿富汗的『傳統』……薩迪德也學習了美國的『現代』文明。」這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 ①擬人 ②譬喻 ③映襯 ④頂真。(3)

  30. 五年級國語科評量卷 • 句型填寫(填代號,不重複): • 甲:遞進複句、乙:因果複句、丙:條件複句、丁:並列複句、戊:承接複句、己:轉折複句 • 1( )期待明天,不僅會讓時間從手中溜走,也會坐失許多良機。(甲) • 2( )當歌手上台時,觀眾就開始拍手歡迎。(戊)

  31. 翻開今年北市小學期中考題,這些連大人都不見得答得出來的題目,卻是我們孩子每天研讀的教材。翻開今年北市小學期中考題,這些連大人都不見得答得出來的題目,卻是我們孩子每天研讀的教材。 • 進一步想,即使這些答案都答對,考出一百分,真的對啟發孩子潛能有任何幫助嗎?更恐怖的是,會不會讓原本聰明的孩子反而被教笨?

  32. 渣打投資顧問公司前總經理楊偉凱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教到沒有競爭力,竟然決定辭掉高薪工作,準備今年下半年移民加拿大,讓兩個孩子接受國外教育。渣打投資顧問公司前總經理楊偉凱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教到沒有競爭力,竟然決定辭掉高薪工作,準備今年下半年移民加拿大,讓兩個孩子接受國外教育。 • 長年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楊偉凱很有感觸,「外國人一開始不見得很厲害,但他們比較有創意、敢嘗試失敗,長期下來,工作表現越來越好;反觀台灣人,框框就比較多。」他認為,台灣以考試為主、強調標準答案的教育過程,扼殺創意。「但未來的人才不是會標準答案的人,而是能整合、有創意的人。」他強調。 • 他沒想到台灣教改二十年,表面上看教材改了,但實質的教法卻沒改變。盲目追求一百分的成果,卻與未來世界最需要的人才特質背道而馳。

  33. 結論-臺灣教育的未來?

  34. 老師和學校,用一樣的教材、一樣的內容、一樣的進度,來教每一個學生,這樣的模式,也該停留在過去。我們要期待的是,教師和學校,視學生的特性,協助他們發展出獨一無二的自己、最適合他們的未來。老師和學校,用一樣的教材、一樣的內容、一樣的進度,來教每一個學生,這樣的模式,也該停留在過去。我們要期待的是,教師和學校,視學生的特性,協助他們發展出獨一無二的自己、最適合他們的未來。 • 工業化、生產線,大量生產同規格、同性質商品,不再適合未來的教育。大量生產的物品,勢必價格低廉;未來的教育,需要的老師是「藝術家」——讓不同的石塊,被刻成獨一無二的雕像。

  35. 老師和學校,也該用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與衡量教育的成效。畢業生的升學率、考上某學校某科系的名額,並不是學校的首要目標;教出多少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教出多少幸福快樂的人、教出多少樂在工作的人、教出多少有自信心的人,這些指標更為重要。 • 那些目標多久後會發生?不一定,這是個互相影響的過程。如果家長和學生,催促學校和老師走向這個方向,而學校和老師又鼓勵家長和學生,這樣的理念將比較快成為現實。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抗拒、排斥變化,要推動改變都將困難重重。 • 甘地說,「如果我們希望某個改變發生,就要由自己開始實踐這個改變。」

  36. 老師和學校,也該用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與衡量教育的成效。畢業生的升學率、考上某學校某科系的名額,並不是學校的首要目標老師和學校,也該用不同的方式,來定義與衡量教育的成效。畢業生的升學率、考上某學校某科系的名額,並不是學校的首要目標 • 教出多少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 教出多少幸福快樂的人。 • 教出多少樂在工作的人。 • 教出多少有自信心的人。 • 這些指標更為重要。

  37. 參考資料

  38. 1.美國入學 SAT 滿分生, 為何在台灣被當問題學生? • 參考資料: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721 • 天下雜誌543期 • 作者: 陳竫詒 • 參考日期:2014/6/5 • 2.何謂STA? •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SAT 維基百科 • 作者:維基百科 • 參考日期:2014/6/5 • 3.臺灣教育「框架」限制學生發展潛力? • 參考資料: http://rungazeu.pixnet.net/blog/post/183291155 痞客邦 • 作者: Aries John • 參考日期:2014/6/5

  39. 4.台灣學生被教笨的原因? • 參考資料: http://ck101.com/thread-2980970-1-1.html 卡提諾論壇 • 作者:林夢啊寶 • 參考日期:2014/6/6 • 5.結論-臺灣教育的未來? • 參考資料: http://learning-professions.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4345.html 學與業小棧 • 作者: 謝宇程 • 參考日期:2014/6/6 • 6.國中生補習人數 • 參考資料:<親子天下>59期 • 總共發出2020份,回收2048份,覆蓋率達97% • 參考日期:2014/6/5

  40. 7.高中生補習人數 • 參考資料:陳映羽(武陵高中)陳思瑜(武陵高中) • 調查日期:2011/5/9 • 總共發出200份,回收186份,覆蓋率達96% • 參考日期:2014/6/5

  41. 報告結束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