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1.8k Views
第 5 章. 多民族並立的宋元時期. 宋朝的立國政策. 遼與西夏的興起. 變法與黨爭. 金的崛起與南宋偏安. 元朝的統治. 科舉與學術發展. 文化成就. 經濟發達與城市生活. 宋朝的立國政策. 唐朝滅亡後,中國陷入「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直到 宋朝 建立後,才復歸統一. 宋太祖 ( 趙匡胤 ). 1. 宋朝 的開國君主. 2. 原為 五代 後周 禁軍 將領. 3. 陳橋兵變 即位稱帝. 4. 定都 汴京 (今 河南 開封 ). 汴京. 5. 基本國策: 強幹弱枝
E N D
第 5 章 多民族並立的宋元時期 宋朝的立國政策 遼與西夏的興起 變法與黨爭 金的崛起與南宋偏安 元朝的統治 科舉與學術發展 文化成就 經濟發達與城市生活
宋朝的立國政策 唐朝滅亡後,中國陷入「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直到宋朝建立後,才復歸統一
宋太祖(趙匡胤) 1.宋朝的開國君主 2.原為五代後周禁軍將領 3.陳橋兵變即位稱帝 4.定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汴京 5.基本國策:強幹弱枝 重文輕武
基本國策:重文輕武、強幹弱枝 (一)中央集權 1.杯酒釋兵權 2.削弱藩鎮勢力集權中央 (二)文人政治 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問題,但重文輕武的結果,導致宋朝國勢積弱不振。
遼與西夏的興起 遼 北宋初期的主要外患,是遼和西夏 西夏 燕雲十六州 遼(契丹族) 取得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包括在今河北、山西等處的十六個州,是當時北方國防要地,後晉時割給遼國燕雲十六州包括在今河北、山西等處的十六個州,是當時北方國防要地,後晉時割給遼國
澶淵之盟 時間 宋真宗時,遼軍南下,真宗接受宰相寇準的建議親征 內容 約定以白溝河國界,宋每年給遼許多銀、絹(稱為歲幣) 影響 宋遼之間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之間以對等的關係互動,改變了傳統以漢族為中心的天下觀。後來宋與西夏、金、元等非漢族政權的往來,也採用這種國與國對等互動的方式。
西夏(党項族) 位於宋朝的西北方 多次攻打宋朝, 後來,宋與西夏達成和議,每年給西夏許多財物。但之後兩國仍經常發生衝突。
變法與黨爭 北宋前期,官員與軍隊人數成長示意圖 背 景 1.對外長期受困於遼與西夏 2.對內則冗官、冗兵充斥財政負擔沉重
變法與黨爭 時 間 宋神宗 主事者 王安石 目 標 富國強兵 失敗 原因 1.過於自信,不肯接受他人意見 使改革遭到司馬光等大臣的反對 2.用人不當,導致民怨四起
變法影響 新舊黨爭 支持新法 反對新法 新舊黨爭造成政治惡化,北宋國勢更加衰弱
汴京 金的崛起與南宋偏安 金的崛起(女真族) 1.北宋末年,完顏阿骨打 叛遼稱帝,建國號金 3.滅遼、北宋 靖康之禍 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攻陷汴京,擄徽、欽二帝
南宋偏安 汴京 宋高宗(趙構) 「靖康之禍」後,宋室南遷,高宗即位,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臨安
南宋與外族關係 1.南宋初年,幸賴名將岳飛等人多次打敗金兵,才 免於滅亡。 2.高宗及宰相秦檜等人急於求和,以「莫須有」的罪 名處死岳飛,與金達成和議 3.此後,南宋與金又多次戰爭與議和 4.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最後南宋也被蒙古人所滅
元朝的統治 一、元朝為蒙古族所建 二、第一個統治整個中國的草原民族 三、南宋中期(西元十三世紀初),鐵木真統一各 部族,建蒙古國,被推戴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鐵木真 成吉思汗和繼位者先後亡夏、滅金,並且發動三次西征,建立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元本部 忽必烈即位後,定都大都(今北京),國號元,是為元世祖 至元16年(西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 結束了五代以來多民族政權並立的局面
四大汗國 元本部 窩 闊 臺 欽察 伊兒 元本部 察合臺
元的統治政策 實施種族歧視政策,把全國人民分成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漢人、南人地位較低,無論在政治、法律、科舉考試等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各民族關係緊張,造成政治、社會的動盪
世祖以後 (1)帝位繼承之爭不斷 國勢日漸衰弱 (2)朝政不穩 (3)財政紊亂 歷史發展 元末,連年的災荒,造成民不聊生,終於引發 各地的反抗行動。 元朝在中國的統治還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
科舉與學術發展 科舉 社會階層的流動 平民階層 統治階層 社會價值觀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理學 佛教 唐代中期 新儒學 理學 道教 南宋 論 語 四 書 理學 集大成者 孟 子 朱熹 大 學 中 庸 四書集註則在元代以後, 為科舉考試的定本
書院 私人講學的書院,可自訂教材,學風比較自由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
文化成就 蘇 軾 李清照 宋詞 文學 竇娥冤 西廂記 元曲 史學 北宋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記述從戰國到五代的史事 中國第一部 編年體的通史
文化成就 書法 宋代-宋徽宗 繪畫 元代-趙孟頫 科技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元代郭守敬-授時曆 火 藥 印刷術 指南針
火 藥 1.唐末時己出現了火藥武器 2.北宋初年正式運用在軍事 蒙古西征傳入歐洲 印刷術 北宋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 改善以往雕版印刷不能重新排版的缺點,提高印刷效率,有助於教育的普吉 指南針 宋代開始用於海上導航,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成為後來地理大發現的重要配備
經濟發達與城市生活 農業 北宋初年自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引進早熟稻後,稻米的產量大增
宋元時期的商業 人口增加,農、工業進步 國內商業 商業發達 對外貿易
國內商業 自宋代開始,廢除『坊市制度』 不再限制營業時間和地點 店鋪林立,『夜市』也日益興盛
對外貿易 類似今天 的海關 宋、元都在沿海港口設立市舶司 負責國際貿易 廣州 北宋的貿易港 泉州 南宋和元代 元朝在各地廣設「驛站」 促進歐亞等地的貿易與貨物的流通。
紙幣的出現 原因 商業發達,為利於資金流通與使用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 交子 北宋 元代 紙幣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 寶鈔
城市生活 坊市制度的廢除 庶民文化的興起 經濟的發達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1.可以看出當時城市繁榮的景象 2.人潮擁擠,到處都有酒樓、茶館 3.娛樂場所每天表演各種娛樂活動,非常熱鬧
城市生活 說書與話本 明清時期所流行的長篇通俗小說,便是在宋代 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課後腦力激盪: 北宋和南宋的主要外患為何? (1)北宋:遼、西夏 (2)南宋:金、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