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第 3 章 化學與能源

第 3 章 化學與能源. 3 - 1  能量與能源的簡介 3 - 2  化石燃料 3 - 3  化學電池 3 - 4  其他能源. 3 - 1  能量與能源的簡介. 一、能 量. (配合翰版課本 P.90 、 P.91 ;講義 P.100 ). 1. 定義:作功的能力稱為能量。 2. 形式:力學能(動能與位能)、熱能、化學能、光能、電能、磁能、聲能及核能等。. 3. 能量守恆定律: (1) 內容:能量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憑空消失, 能 量的形式可以轉換,但總量不變 。 (2) 實例:    ① 水力發電:水的位能→動能→電能

laur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3 章 化學與能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3 章 化學與能源 3-1 能量與能源的簡介 3-2 化石燃料 3-3 化學電池 3-4 其他能源

  2. 3-1 能量與能源的簡介 一、能 量 (配合翰版課本 P.90、P.91;講義 P.100) 1. 定義:作功的能力稱為能量。 2. 形式:力學能(動能與位能)、熱能、化學能、光能、電能、磁能、聲能及核能等。

  3. 3. 能量守恆定律: (1) 內容:能量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憑空消失,能量的形式可以轉換,但總量不變。 (2) 實例:    ① 水力發電:水的位能→動能→電能    ② 引擎運轉:汽油的化學能→動能

  4. 範例 1 能 量 下列有關各種形態能量相互轉換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家庭瓦斯爐將化學能轉換成熱能 (B)水力發電機可將力學能轉換成電能 (C)飛機噴射引擎將電能轉換成力學能 (D)光合作用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 (C)化學能(燃料)→力學能(引擎) (C)

  5. 二、能 源 (配合翰版課本 P.91;講義 P.101) 1. 定義:可提供能量的資源,稱為能源。 2. 分類: (1) 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核能。 (2) 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能、地熱能、水力能、生質能、海洋能,可永續利用。

  6. 範例 2 能 源 下列何者為再生能源? (A)石油 (B)煤 (C)太陽能 (D)風力能 (E)海洋能。 可永續利用的能源為再生能源。 (C)(D)(E)

  7. 3-2 化石燃料 一、煤 (配合翰版課本 P.92、P.93;講義 P.102) 1. 形成:古代的植物因地殼運動被埋在地底下,經過生物及化學作用,在高溫、高壓下碳化所形成的固態物質。 2. 成分:主要為碳,及少量的氫、氧、氮、硫及其他元素。

  8. 3. 分類:依碳化程度,可分為 4. 用途: (1) 作為燃料。 (2) 煤的乾餾:將煤隔絕空氣加熱,使之分解的過程。 含碳量百分比愈多的煤,燃燒時發煙量愈少,且放熱量愈多。

  9. 煤氣 氨 煤溚 煤焦 CO+H2(水煤氣)

  10. 範例 1 煤及其乾餾 下列有關煤及其乾餾的敘述,何者正確? (A)無煙煤的含碳量較煙煤低 (B)無煙煤燃燒時的放熱量較煙煤多 (C)煤的乾餾原理與蒸餾相同,都是物理反應 (D)煤溚經分餾可得苯、甲苯等芳香烴 (E)煤氣的主要成分為氫氣及一氧化碳,可作為燃料。 (A) 較煙煤高。 (C) 乾餾為化學反應。 (E) 煤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及氫氣。 (B) (D)

  11. 二、石 油 (配合翰版課本 P.93 ~ P.97;講義 P.103) 1. 形成:石油是古代的動、植物堆積在地底下,在高溫、高壓環境中,經過生物及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為深色、黏稠狀的液態物質。 2. 原油:從油田開採的石油稱為原油,需經提煉才能利用。 3. 成分:為許多種烴類的混合物,主要為烷類(直鏈狀、支鏈狀、環狀)、少量的芳香烴及硫。

  12. 4. 分餾: (1) 意義:依沸點高低,經由加熱、蒸發、凝結而    將混合物中各種成分分離的操作,稱為分餾。 (2) 原油的分餾:

  13. ①原油分餾後的物質還是混合物。 ②石油氣的成分為甲烷、乙烷、丙烷及丁烷。 甲烷、乙烷: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 丙烷、丁烷:經加壓容易液化(液化石油         氣,LPG),為桶裝瓦斯、         打火機的主要成分。

  14. 5. 熱裂煉: (1) 意義:在高溫、無氧容器中,加入催化劑,將分  子量較大的烷類裂解、重組成分子量較小的烴類,此方法稱為熱裂煉。 (2) 實例: ① 丙烷的熱裂煉,產生丙烯、乙烯、甲烷及氫    氣。 ② 將分餾塔底的重油經熱裂煉成汽油,其品質較    分餾出的汽油佳。

  15. 6. 汽油的辛烷值: (1) 震爆:在汽缸內,部分油氣被膨脹的燃氣壓縮而自燃,導致兩股燃氣互相撞擊,並碰撞四周機件而產生類似金屬的敲擊聲,有如爆炸,此種現象稱為震爆。引擎震爆會導致引擎損害、降低引擎動力。

  16. 正常燃燒 震爆現象

  17. (2) 辛烷值: ① 意義:用以表示汽油抗震爆程度的數值,稱為  辛烷值(Octane number,簡寫為 O.N.)。辛  烷值愈高,汽油的抗震爆性愈佳。 ② 標準:定正庚烷為 0,異辛烷(2,2,4-三甲基戊  烷)為 100。

  18. ③ 常見燃料的辛烷值: 支鏈烷、烯、芳香烴、醇、醚的辛烷值較高。燃 料之辛烷值可以大於 100 或小於 0。

  19. (3) 92、95、98 汽油的意義:某種汽油之抗震爆性相當於「體積百分率 92% 異辛烷+8% 正庚烷」混合物之抗震爆性,則此汽油辛烷值為 92,稱為 92 汽油;95、98 汽油依此類推。 (4) 含鉛汽油: ① 意義:由原油分餾出的汽油,其辛烷值僅 40~60。為提高辛烷值,早期的汽油添加四乙基鉛  ((C2H5)4Pb)作為抗震爆劑,故稱為含鉛汽油。

  20. ② 影響: ❶ 含鉛汽油燃燒後的鉛化合物,會傷害汽缸及排   氣管尾端的觸媒轉化器。 ❷ 排放出的廢氣含有鉛的化合物,造成空氣汙染。 ③ 改善:以芳香烴、醇類、甲基三級丁基醚等取代  四乙基鉛,此種汽油稱為無鉛汽油。 觸媒(鉑銠合金)轉化器可以將 CO、NO、NO2 及未燃燒的汽油(烴類),轉化成 CO2、 N2、H2O,降低空氣汙染。

  21. 範例 2 原油的分餾 下列有關原油分餾及汽油的敘述,何者正確? (A)分餾塔愈高所得的產物,其沸點愈低 (B)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 (C)辛烷值是表示汽油燃燒的程度 (D)市售 95 無鉛汽油,為體積百分率 5% 的正庚烷與 95% 的異辛烷之混合物 (E)汽油的辛烷值可以大於 100。

  22. 範例 2 原油的分餾 (B) 為丙烷及丁烷。 (C) 表示汽油抗震爆程度的數值。 (D) 與體積百分率 95% 的異辛烷和 5% 的正庚烷混合物之抗震爆性相當的汽油,稱為 95 汽 油。 (A)(E)

  23. 三、天然氣 (配合翰版課本 P.98;講義 P.106) 1. 形成:與石油的形成方式相同。 2. 存在:天然氣田、油田、煤礦層。 3. 成分:主要為甲烷(48 ~ 90%)、乙烷(6 ~18%),少量的丙烷、丁烷。 4. 性質及用途: (1) 天然氣為無臭、無毒的氣體。 (2) 作為燃料:甲烷的熱值高達 55600 kJ/kg。

  24. (3) 製備氫氣:CH4C(碳黑)+2H2 (4) 製備甲醇、氨、尿素: CH4 CO+H2CH3OH H22NH3(NH2)2CO(尿素)

  25. 範例 3 熱值計算 甲醇、氫氣、碳及甲烷的莫耳燃燒熱分別為-170 kcal、-68 kcal、-94 kcal、-213 kcal。同質量的上述物質 完全燃燒時,何者放熱最多? (A)甲醇 (B)氫氣 (C)碳 (D)甲烷。 設質量均為 1 克,則各物質燃燒所放出的熱量分別為: (B)

  26. 3-3 化學電池 一、化學電池的原理 (配合翰版課本 P.99、P.100;講義 P.108) 1. 電池:利用自發性的氧化還原反應,將化學能轉成電能的裝置,稱為化學電池,簡稱電池。 2. 構成電池的原理與條件: (1) 原理:自發性氧化還原反應。 (2) 條件:要有電極、電解液、鹽橋,並形成電通路。參考下頁表之比較,兩電極必分別置於兩電解槽中,才能產生電流。

  27. 3. 電池三大構造:電極、電解液、鹽橋。 以鋅銅電池為例: (2) 電解    液 陽極(氧化),負極(電子流出) 鋅片:Zn(s)→ Zn2+(aq)+2e- 陰極(還原),正極(電子流入) 銅片:Cu2+(aq)+2e-→ Cu(s) 全反應:Zn(s)+Cu2+(aq)→ Zn2+(aq)+Cu(s) (1) 電極 陽極:ZnSO4(aq),含有陽極的陽離子Zn2+(aq) 陰極:CuSO4(aq),含有陰極的陽離子Cu2+(aq)

  28. 組成:高濃度可溶鹽類,如 KNO3(aq) 條件:不能與電解液、電極發生反應 功能:形成電通路,並維持溶液電中性    ① 陽極:當 Zn(s)氧化,Zn2+(aq)增加,      鹽橋內的 NO3-(aq)便流向陽極 ② 陰極:當 Cu2+(aq)還原,Cu2+(aq) 減少,鹽橋內的 K+(aq)便流向陰極 替代:可用多孔隔板代替鹽橋 (3) 鹽橋

  29. 4. 電荷的移動: (1) 外電路(導線)    電子:陽極(負極)→陰極(正極) (2) 內電路(溶液)    陽離子:游向陰極,陰離子:游向陽極 (3) 電子流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30. 範例 1 電池原理 下列有關電池的敘述,何者正確? (A)將鋅棒置入硫酸銅溶液中即成為電池 (B)鋅銅電池的陽極為鋅,負極為銅 (C)電池放電時,鹽橋內溶液的陽離子移向陰極 (D)電池放電時,電子經由溶液,從陽極移向陰極 (E)鋅銅電池放電時,鋅在陰極析出。 (A) 沒有形成電通路,無法放電,故非電池。 (B) 鋅為陽極、負極。 (D) 電子經由導線,從陽極移向陰極。 (E) 銅在陰極析出。 (C)

  31. 自然組延伸學習區 電 極 (配合講義 P.110) 1. 電極分類:

  32. 自然組延伸學習區

  33. 自然組延伸學習區 2. 易失去電子的金屬為陽極。金屬失去電子傾向: Li>K>Cs>Ba>Sr>Ca>Na>Mg>Al>Mn>Zn>Cr>Fe>Co>Ni>Sn>Pb>Cu>Hg>Ag>Pt>Au(配合電池實驗)

  34. 自然組延伸學習區 範例――電池與電極 下列有關電池與電極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電池的陽極為正極 (B)電池的陽極得到電子 (C)電池的負極得到電子 (D)鋅銅電池的陽極為鋅  (E)鎳銅電池的陽極為鎳。 (A)(B)(C) 電池的陽極為負極,失去電子,行氧化      反應。 (D)(E) 失電子傾向大者為陽極,而失電子傾向為 鋅>鎳>銅。 (D)(E)

  35. 二、常見的電池 (配合翰版課本 P.101 ~ P.107;講義 P.111) 1. 種類: (1) 一次電池:不能充電,有乾電池、 鹼性乾電池、一次鋰電池 (2) 二次電池:可以充電,鉛蓄電池、 鎳氫電池、二次鋰電池 (3) 燃料電池:只要供給燃料就可發電, 好似發電機。 2. 一次電池: 均要回收

  36. 二次電池:

  37. 4. 燃料電池: (1) 意義:將儲存於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成電能的 裝置,稱為燃料電池。 (2) 使用燃料發電的方式:

  38. (3) 氫氧燃料電池: ① 電壓:0.7 V。 ② 構造:   ❶ 電極:兩極均為鍍有鉑黑(催化劑)的多孔     性石墨板價格昂貴   ❷ 反應物:陽極通入氫氣(燃料),陰極通入     氧氣。   ❸ 電解液:強鹼型(如 KOH)或質子交換膜型     等。下頁圖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例。

  39. ③ 全反應:2H2(g)+O2(g)→ 2H2O() 鹼性燃料電池的反應: 陽極:2H2(g)+4OH-(aq)→ 4H2O()+4e- 陰極:O2(g)+2H2O()+4e-→ 4OH-(aq) 全反應:2H2(g)+O2(g)→ 2H2O()

  40. 範例 2 常見的電池 下列有關常見的電池之敘述,何者正確? (A)乾電池的電解液不含水 (B)乾電池的陽極為碳棒 (C)鉛蓄電池放電時,陽極質量增加 (D)使用氫氧燃料電池時,氫氣由陽極通入 (E)鋰離子電池的電壓大於乾電池。 (A) 仍含水,但電解質呈糊狀。 (B) 陽極為鋅罐。 (C) Pb → PbSO4,故質量增加。 (C)(D)(E)

  41. 範例 3氫氧燃料電池 下列有關強鹼型(KOH)氫氧燃料電池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可以充電,反覆使用 (B)陰、陽電極均含有鉑  (C)放電時,氧氣行還原反應 (D)每消耗 1 莫耳氧氣,亦有 1 莫耳氫氣反應 (E)放電後,KOH 的莫耳數不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