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农村卫生知识宣传

农村卫生知识宣传. 常见传染病. 艾滋病 肝炎 肺结核.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大,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006 年 3 月 1 日, 《 艾滋病防治条例 》 正式颁布施行,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危害. 艾滋病的高感染率,高病死率,大量婴儿感染死亡。造成社会人口构成的变化和期望寿命的缩短;成人死亡率高,家庭中的大量艾滋病孤儿的存在,给社会国家增加负担;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农村卫生知识宣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农村卫生知识宣传

  2. 常见传染病 • 艾滋病 • 肝炎 • 肺结核

  3. 艾滋病 •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大,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 2006年3月1日,《艾滋病防治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4. 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危害 • 艾滋病的高感染率,高病死率,大量婴儿感染死亡。造成社会人口构成的变化和期望寿命的缩短;成人死亡率高,家庭中的大量艾滋病孤儿的存在,给社会国家增加负担; • 艾滋病的主要感染年龄为15-49岁,造成社会劳动人口的大量减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 社会上对HIV/AIDS的歧视、偏见带来严重的社会安定问题; • 医疗费用的急剧增加,也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严重的负担。

  5.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截至2006年12月31日 • 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例;累计报告艾滋病死亡13632例。 • 2006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共36161例,平均每天报告约100例;共报告艾滋病人7909例,死亡1809例。

  6. 湘潭县艾滋病流行特征 • 感染者涉及的人群非常广 农民是主要的受害者;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30-45岁的人占63% • 各种传播途径均已出现 以既往不规范采供血感染为主,同时在吸毒、卖婬、嫖娼、同性恋等高危人群中均发现了感染者

  7.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 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艾滋病(AIDS)

  8.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或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足以诊断为艾滋病 艾滋病病人是指出现了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9. 窗口期 • 在感染HIV后至6周-3个月内,HIV 抗体检测为阴性,医学上称为“窗口期”[即从感染HIV后至HIV抗体检测为阳性]。 • 意义: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抗HIV抗体,但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有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10. 从发病到死亡 从感染HIV到发病和死亡的时间令人关注。在西方,至少为10年。而不经治疗,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12-24个月。在非洲,潜伏期为6至8年,而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也较短,可能在一年以内。

  11. 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 • 经血传播 • 经性接触传播 • 母婴传播

  12. 经血传播 静脉注射吸毒: 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 接受血液或血制品: 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大于90-100%。 医源性感染: • 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HIV。 • 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 0.5%

  13. 经性接触传播 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大约全球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 。 • 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 ,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0.5 - 3%。 • 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 0.1-0.2%,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 0.03-0.1%。

  14. 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婴儿。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30%~45%。

  15. HIV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1、呼吸道(同室工作、学习、生活) 2、消化道(共进餐) 3、日常生活接触(浅吻、拥抱、握手、游泳、共用马桶/浴盆/电话机,接触病人的衣/被/钱等一般生活用品) 4、汗液、泪液、唾液、尿液 5、吸血节肢动物(蚊子) 6、家养动物(抓、咬伤) ★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及日常接触是安全的。

  16. 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 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 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 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

  17. 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 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 • 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 • 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 • 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 • 救护伤病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18.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 • 自愿咨询检测是在被检测者自愿、检测机构严格保密的前提下,为有过危险行为的人提供咨询以及检测,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感染,为受检者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减轻非感染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感染者获得社会支持,科学治疗,以更好地保护家人和朋友。

  19.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 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要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 为了降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机会,减少性伴人数。 • 及时、规范地治疗性病,因为在感染了性病的情况下,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如果一定需要,应该使用经过检测的血液和严格消毒的器械。 • 热爱生命,远离毒品;如果目前还未能完全戒毒,请不要与别人共用针头注射毒品。

  20. 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政策 “四免一关怀”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HIV感染者和AIDS非常关心,于2003年9月制定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具体内容是: • 对农村居民和城市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 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21. 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政策 • 为HIV感染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 •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对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22. 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政策 “四有一不”要求 让艾滋病病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失学。 • 我市对艾滋病致孤人员(孤儿、孤老)的安置有两种方式,一是领养或寄养;二是集中供养。每人每月救助生活费160元; • 对单亲未成年子女每人每月救助50元; • 艾滋病病人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每人每月30元。 • 对孤儿、单亲未成年子女、艾滋病困难家庭的适龄儿童全部免费上学。 • 对艾滋病病人抗机会性感染治疗使用的129种药物免费。

  23. 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政策 保密原则 未经HIV感染者和病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公开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24. 肺结核 • 结核病是有结核杆菌进入人体生长繁殖,不断破坏人体组织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结核病。 • 是由肺结核菌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感染肺部,其他器官也可受染。皮试、胸部X光检查或临床样本检出结核菌即可诊断。结核病可分为二个阶段。肺结核感染者皮试呈阳性,但痰中无菌,且无临床症状。相反,在发病阶段痰中有菌且有临床症状。

  25. 肺结核的传染源 •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病人具有传染性,但每个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的大小是不同,经过研究证明痰涂片检查排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最大,这类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即为结核病的传染源,也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对象。

  26. 肺结核的感染途径及症状 • 任何人都可感染,病菌可因喷嚏、咳嗽的飞沫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曾感染的老年人和免疫功能较差者易受染。长期接触肺结核患者也增加患病危险。 • 感染后1-3个月皮试呈阳性,从感染至肺结核发病,一般在6-12个月内。 • 早期,症状轻微,不易察觉。随病情发展,可有食欲不佳、体重减轻、胸痛、低热、持续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夜间盗汗、全身不适。

  27. 常见症状 • 咳嗽、咳痰:常为慢性咳嗽、咳痰2-3周,抗炎治疗效果不好。 • 胸痛:位置不定的隐痛或钝痛,有时有胸闷。 • 午后朝热:体温一般38度左右,午后逐渐升高,夜间易出汗。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 • 咯血 • 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应当想到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病。最好先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X线检查外,一定要作痰结核菌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

  28. 肺结核的治疗 • 一般服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通常坚持每天服药5-12个月。必须由合格医生确定治疗计划,这非常重要。如未及时治疗,疾病进展期的患者,病情会进展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并可传播给他人。 • 要想彻底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以上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29. 肺结核的治疗 • 肺结核病如果没有给予有效的治疗,5年内将有50%的病人死亡。因此,解放前结核病有“十痨九死”之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肺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治好结核病必须做到以下“三要”和“三不要” 三要: • 要早发现、早治疗。人体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低烧、盗汗、体重减轻等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管理。 • 要坚持规律治疗、完成规定的疗程。病人治疗1-3个月后,结核病的症状部分减轻或消失,此时千万不可认为病已好而停药,必须坚持治疗6-8个月。 三不要: • 不要乱投医。患了结核病千万不要听信社会传言,寻找“偏方、秘方、验方”; • 不要随意改变治疗方案、停药和乱治疗; • 不要相信迷信,以免耽误治疗良机,造成病人耐药、难治。

  30. 肺结核病人治疗政策? • 1、初诊病人免费摄胸片1张。 • 2、初诊病人免费痰涂片检查1次,3个痰标本;登记的治疗管理病人,免费痰涂片检查(复查)3次,每次2个痰标本。 • 3、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6—8个月的抗痨药物。 • 4、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结核病人,疗程结束后可凭县疾控中心开具的发票按合作医疗制定的标准限额报销辅助医药费。

  31. 预防肺结核 • 咳嗽时掩住口、鼻是防止病菌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患者应以适宜的药物及时治疗。 • 准时服用医生给予的全部药物。患者的密切联系者应尽快咨询医生。 •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病人的痰、日用品要进行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消毒液每日或隔日喷洒一次,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消毒液来浸泡2小时。 •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获得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32. 乙型肝炎 •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HBV)而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个器官损害的一种流行很广、危害极大的传染病。

  33. 乙肝病毒携带者 • 乙肝携带者是05年12月份由许多专家组织起草慢性乙肝的防治指南上,对乙肝携带者给了一个新的定义,分为两种情况: 一个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一个是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乙肝病毒的携带者要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检测是阳性的,但是在一年内至少三次检测转氨酶,没有一次是阳性,转氨酶都是阴性,这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表面抗原检测是阳性,但是一年内至少三次检测转氨酶,转氨酶都是阴性,就是说看不出来有肝脏损害,只是一个携带者,不算病人。

  34. 乙型肝炎流行情况 • 现在一般以92年的全国流调进行的数据进行估算。在今年我们全国也在做第三次的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调查,这个数据还没出来,过去我们的数据,乙肝表面抗原全国平均值是百分之九点几,如果按照百分之九的话,全国有十几亿人口,也就是一个亿左右的人口。

  35.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广泛存在于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其主要传播途径: • 一是通过输血、针头、未消毒的内窥镜、不洁的创伤性美容等医源性传染。它必须通过新鲜的窗口传播,伤口超过3分钟就不会传染。因此,文身、共用剃刀都容易感染。 • 二是通过体液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夫妻之间传播 )、男同性恋、多性伴者的危险性更大。 • 三是母婴传播,这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平常生活在一块儿,聊天、握手、共用坐便器、拥抱,这都不会传播。

  36. 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 预防乙肝除防止医源性传播,加强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这些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外,主要应采取特异性免疫预防。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预防乙肝。 • 健康人群通过血液检测,证实还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时,就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三针(即接种第一针后,间隔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满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隔3年后再接种一针加强免疫,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37. 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 一、高危人群:1、经常接触血标本的检验和科研人员、静脉注射吸毒者、经常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等;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3、医务人员;4、娱乐场所从业人员;5、银行、财务出纳等大量接触现金人员;6、外出或经常外出的流动人员。 • 二、重点人群:1、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在校学生;2、托幼机构从业人员,食品、公共场所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3、部队、武警战士;4、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 三、普通人群:外资、合资等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等

  38. 乙肝携带者的家人怎么办 • 当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后,应动员家庭的其他成员主动去医院检查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如各项指标均正常者,应及时去当地防保部门接种乙肝疫苗,以得到有效保护。乙肝携带者如果结婚生子,生下来的婴儿应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39. 乙型肝炎的治疗 • 乙肝治疗是指乙肝患者,单纯的表面抗原阳性者,只是一个携带者是不需要治疗的。 • 乙肝它是一个病毒,目前我们人类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病毒性疾病几乎没有很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不像细菌性疾病,有各种各样的抗生素,马上就可以把细菌杀灭。而乙肝,有干扰素类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减少病人体内的病毒量,延缓症状进一步发展成其他的像肝癌、肝硬化,但是它不能根治。但如果是一个患者,现在我们鼓励必须治疗,治疗是对的,但就是不能根治

  40. 乙型肝炎的治疗 • 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以为多用药能便于治疗,其实不然。尤其是儿童和少年,处于免疫耐受阶段,此时对于各种治疗无应答,各种治疗用药都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大量用药治疗,不仅浪费钱财,有时还会打破机体免疫沉默状态,使肝功出现异常。 • 专家指出,根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权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动员其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治疗,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不主张治疗,但是要注意密切监测病情。而真正需要治疗的主要是慢性肝炎的病人和肝硬化的病人。

  41. 农村健康知识

  42. 农村医疗现况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些在农村流传的民谚,反映了农民对疾病的恐惧与无奈。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农民患病就诊率低,健康教育普及率严重不足……,这些不能回避的事实成为广大农民致富路上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坎。

  43.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卫生资源投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卫生资源分配与需求呈“倒三角”形,很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重视不够,以致投入逐年减少,城乡差距拉大。 ——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医院。2000年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12元,仅为城市人均卫生事业费的27.6%。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近70%,花费的卫生费用只占卫生总费用的33%,7年内平均每年下降两个百分点。 ——1991年到2000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而14%中的89%又成了“人头费”,真正专项的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 

  44. 农村饮用水 • 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下水的人口占74.87%,饮用地面水的人口占25.13%;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占55.1%,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44.9%。 • 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地面水超标率为40.44%,地下水超标率为45.94%;集中式供水超标率为40.83%,其中近3年中央投资建设水厂超标率为38.99%,分散式供水超标率为47.73%。 • 农村饮用水超标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指标超标,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 • 农村饮用水消毒率比较低,是导致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45. 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水 • 安全卫生水的含义  饮用水中不含有能对人造成危害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卵。人们随意饮用,都不可能因水而患传染病。 饮用水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天然水中都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些是人体需要的。只要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经常饮用,不仅无害,而且对健康有益。如果水源被污染,水中化学物质大量增加,超过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允许范围,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能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水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正常。水的颜色和口感不会给人不舒适的感觉,用水来洗涤衣物、器具时,不会留下不应有的痕迹。   以上是对水源本身的要求。如果作为饮用的安全卫生水,则应是经过净化、消毒处理或经过煮沸处理后的水。

  46. 饮用水消毒方法 • 一、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 二、氯化消毒法。即使用含氯的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态氯,氯胺丁、净水龙等,能有效杀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其中以漂白粉在农村使用最广泛。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井水消毒法:    ①直接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井水的水量可按此公式算出:井内水量(米3)=井内直径(米)×0.8×水深(米),每立方米水加8克漂白粉。用漂白粉调成糊状,投入井中,再搅动井水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但每天必须投1-2次漂白粉。    ②持续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塑料袋、竹筒、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将容器钻若干小孔,投放井中。此法一次投药,可持续10-20天的消毒效果。    2、缸水消毒法:缸水消毒是家庭用水消毒法之一。先测出缸内水量,再根据水量计算漂白粉用量,然后将漂白粉配成消毒液,滴入水缸搅拌混合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47. 集中聚餐要预防食物中毒 •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要从下列几方面着手:一是原料新鲜。肉、禽、蛋、水产品及蔬菜瓜果都要选择新鲜的,千万不可贪便宜采购不新鲜的食品,更不能食用病死的家禽。二是生熟分开。制作食品时应做到生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熟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盘内。菜刀、砧板也应生熟分用。三是防止苍蝇、老鼠玷污食品。熟食品在存放时应防止苍蝇叮爬,防止老鼠偷吃,以免食品被污染。隔餐、隔夜的饭菜,食用前应加热烧开,保证安全食用。馊了的饭菜不要再吃。四是餐具清洁。餐具用后要洗净,存放于纱橱或餐具柜中,用前要用开水烫洗。

  48. 预防农药中毒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现广泛应用于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由于用途广泛,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在使用中要切实注意 • 1、 施药者必须身体健康,无精神或神经疾病、肝、肾疾病、皮肤病等。妊娠期和哺育期妇女及儿童不宜参与施用农药。 • 2、 施药人员每天施药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施药3-5天候应休息1天。 • 3、 施药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农药浸染皮肤和吸入中毒。有风时要背对风向顺风施药,这样可以避免喷洒的农药被风吹到身上。大风和中午高温应停止施药。

  49. 预防农药中毒 • 4、 施药人员应穿长衣长裤,使用塑料薄膜围裙、套袖、裤套和鞋盖,皮肤可涂抹肥皂,以减少经皮肤途径的吸收。使用碱液纱布口罩,可防止吸入药雾中毒。 • 5、 配药和检修施药器械时,应带橡皮手套。工作时应禁止吸烟或进食,不要用手擦脸或揉眼睛。皮肤被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洗净。工作服和手套使用后,需用碱水浸泡,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 6、 配药、拌种应有专用容器和工具、正确掌握浓度。拌过农药的种子要妥善保管,防止误食。各种容器、工具用后应在指定地点清洗,防止污染鱼塘和水源等。 • 7、 施用过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应禁止放牧、割草、采摘蔬菜等,以防人畜中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