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35 Views
美国文学常识. 主讲教师:钱东瑶 QQ : 105857310 E-mail:dongyao_qian@163.com Tel: 0452-8985650 www.qqrtvu.com.cn. 课程安排. 一、复习: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复习:分类(按时期、按体裁、按流派) 三、新课:美国文学五大流派 四、重点: “ 迷惘的一代 ” 和 “ 垮掉的一代 ” 五、作业:选择题 六、相关网站网址.
E N D
美国文学常识 主讲教师:钱东瑶 QQ:105857310 E-mail:dongyao_qian@163.com Tel: 0452-8985650 www.qqrtvu.com.cn
课程安排 一、复习: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复习:分类(按时期、按体裁、按流派) 三、新课:美国文学五大流派 四、重点:“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 五、作业:选择题 六、相关网站网址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
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按照时期分类 一、殖民时期(约1607—1765) 二、启蒙时期和独立革命(1765—18世纪末) 三、浪漫主义时期(1865—1918) 四、现实主义时期(1865—1918) 五、现代主义时期(1918—1945) 六、当代文学(1945— )
按照体裁分类 • 一、自传 • 二、诗歌 • 三、戏剧 • 四、小说
按流派分类 重农派 (Agrarians)(20年代) 迷惘的一代 (The Lost Generation)(20年代) 黑山派诗歌 (Black Mountain Poems)(50年代) 垮掉的一代 (The Beat Generation)(50年代) 黑色幽默 (Black Humor) (60年代)
重农派 (Agrarians) 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1915年,一些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范德比尔特大学有关的文化人常常聚会讨论文学及哲学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会曾一度中断,1919年重又恢复。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成为这一活动的实际领导者,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如诗人罗伯特·潘·华伦、阿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以及小说家安德鲁·纳尔逊·莱特尔、诗人莫里尔·莫尔等。1922至1925年,他们出版了有影响的小型文艺杂志《逃亡者》,它所发表的重要的文章后来收组成为《逃亡者文选》(1928)。“逃亡者派”一词即由此而来。
“逃亡者”们提倡维护南方传统的文学地方主义,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一文中坚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为主体的12个南方作家,其中有兰塞姆、华伦、泰特以及诗人约翰·弗莱彻、剧作家斯塔克·扬格等人,撰写的专题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出版。这部被看作“重农派”宣言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农业社会为尺度来评价、批判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此后,阿伦·泰特等人编辑出版了“重农派”的第二部论文集《谁占有美国?》(1936)。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重农思想对南方知识分子影响极大。这种思想不仅贯穿在兰塞姆、戴维森、泰特、华伦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纳、卡罗琳·戈登、莱特尔以至尤多拉·韦尔蒂等人的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一时形成了一股很有声势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农运动”之称。1935年,华伦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1939年兰塞姆创办了《肯庸评论》,这些杂志便成为“重农派”作家重要的活动阵地。美国现代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就是围绕着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评派”中的不少成员也都是“重农派”的核心人物。
迷惘的一代 (The Lost Generation) 1、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3、代表作家: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到欧洲打过仗,负过重伤。海明威当时对待战争的态度,像其他反战作家一样,只限于厌恶、逃避与诅咒。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也不抱希望,所以在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较为浓厚。 • “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过欧洲大战的作家,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例如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托·斯·艾略特和托·马斯·沃尔夫等。“迷惘的一代”主要繁荣在20年代;30年代以后,他们的创作倾向,包括海明威在内,都有了变化。
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医生,母亲爱好艺术。 1917年10月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报社提出“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等要求,使他受到初步的文字训练,对日后形成他简练的文体产生了影响。 1918年5月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1919年初回到家乡,练习写作。 1921年去多伦多任特写记者。数月后去欧洲担任《星报》驻欧记者。
1924至1927年任赫斯特报系的驻欧记者。海明威驻欧期间一直坚持写作。通过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绍结识了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和诗人埃兹拉·庞德。斯泰因鼓励他写作,并开导他如何写得精练和集中。 192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包括寓言、诗歌和短篇小说。 1923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 1924年在巴黎出版另一个集子《在我们的时代里》,包括18个短篇。 1925年同名的集子于美国出版,包括13篇短篇小说和夹在各篇故事之间的16篇插章。
黑山派诗歌 (Black Mountain Poems) 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的《放射体诗歌》(1950)一文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
垮掉的一代 (The Beat Genera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
1、起源: “垮掉的一代”发起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造成的惨祸仍像梦魇一样纠结在人们的头脑中。同时,由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峙,热战刚停"冷战"又开始。美国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异常猖獗,大肆迫害文化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弄得美国文坛一片萧条和沉寂。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并以不同方式发泄不满,进行抗争。这种情况反映到文学上,就是作为反传统主流文化现象的"垮掉的一代"的出现。
2、名字的由来: 1956年,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在旧金山出版。翌年,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发表;再过两年,伯罗斯的小说《裸体午餐》问世。这三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特点,震动了美国文坛。人们或许是考虑到他们的诗作特有的跳动(英文字beat)节奏,或许是综观其作品"颓废"(英文字beat也有这种含义)的思想倾向,就以"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来称呼这一新出现的作家群落。
3、特点: “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首倡者是一批青年学生。他们或正在大学学习,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愤世嫉俗,身着奇装异服,不修边幅;他们放浪形骸,性关系混乱,甚至同性恋;他们寻求刺激,酗酒吸毒,终日沉湎在幻境之中。商业化宣传使得美国青年纷纷接受“垮掉”生活方式,从爵士乐、摇摆舞、吸大麻、性放纵直至参掸念佛和“背包革命”(指漫游旅行),一时成为风气。这样做,他们还觉得不足以宣泄心中的积愤,就以嚎叫当歌,以涂鸦为画,以记述自己怪诞经历的文字充作小说。鼓吹性解放和"开放的人生",主张打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随意挥洒个人的胸臆。他们提出,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和作品都是对社会正统及社会禁忌的挑战与反映。
4、代表人物: 这伙文学青年的代表人物最初是伯罗斯。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结识了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凯鲁亚克、金斯堡、路西安、卡萨迪等人。早在1969年10月,这个流派的另一位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因酗酒中毒而死。1997年4月7日,先是一惊,金斯堡因肝癌去世。时隔不到四个月,又是一惊:这个流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威廉·伯罗斯于8月2日因心脏病发作而亡。这样,"垮掉的一代"作家群的三根台柱均告崩摧,这一文学流派从此烟消云散,成为一个只能供人们研究的历史现象。
“垮”透了的凯鲁亚克 受到文艺界广泛关注的另一位“垮掉的一代”作家是凯鲁亚克。 他于1922年3月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一个印刷商家庭。父亲破产后长期患病,哥哥夭折,母亲被迫到一家鞋厂干活以养家糊口。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迷恋歌德、雨果等人的作品。 1939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文学。但是,他厌倦那里的学院式教学,未毕业就离校而去。他当加油员、体育记者,模仿爱尔兰意识流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写小说。不久,他到一艘商船上当厨工,后又报名参加美国海军。为时不长,他因不遵守军纪被开除。他因患精神病三次住进医院。
1944年春,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不久就同卡萨迪一道横穿美国去浪游。他阅历增加,创作激情勃发。1950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小镇与小城》,但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1957年,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出版,它描写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为之神往,奉为“生活教科书”。 此后,他多次在美国和墨西哥漫游,一路上吸毒、酗酒、偷窃、嫖娼、赌博、大搞同性恋。1951年,他将自己的这些经历以及与同行者的谈话用打字机胡乱打在一个长达250尺的纸卷上,一行挨一行,没有留空格,也几乎没有打标点符号。他认为,只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地”写下来,才能反映事物的真面貌。而任何修改都是伪装,都是真诚的丧失。金斯堡后来称赞他说,这是用新颖形式记录真实思想的新尝试。凯鲁亚克仅用了三周时间即把他这部新作写完,作为小说送到海盗出版社。书稿被压了6年,最后经编辑大加斧削,加上标点,于1957年秋天以《在路上》为题出版。
《在路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后美国一部分青年人不满现实、精神苦闷的心态,同金斯堡的《嚎叫》一样,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经典。 评论界起初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它没有情节,不讲究结构,显得杂乱无章,根本不是什么小说,只不过是一篇胡乱涂抹的旅行记录。但也有人把它捧得很高,认为作者堪称“新体小说的圣手”,作品“信手写来,浑然天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大胆创新的成果”。 褒也好,贬也罢,凯鲁亚克反正从此一举成名。他备受鼓舞,一连又写了17部小说。其中,《达摩游民》(1958)是他在失意的年月潜心研究佛学后写成,描写主人公追求禅宗境界,到美国西北部深山老林寻找“达摩”法理的经过。《地下人》(1958)是又一部描写“垮掉”青年流浪生活的作品。
文学怪杰——艾伦 金斯堡Allan Ginsberg(1926-1997) 他是战后“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中的主要代表诗人。他的长诗《嚎叫》(Howl,1956)成了运动的一个象征。 他出生于一个诗人的家庭,母亲患有精神病。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就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反叛倾向,经常与学校当局发生冲突。 1948年,他离开了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到处游荡,一打杂谋生。他的第一部成名之作《嚎叫》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因为诗中所描绘的同性恋、吸毒、佛教等内容充满了感官刺激、狂热和预言,逼真地表现了当时的青年一代对于社会的反叛心理。
此后他不断地出版诗集,并且到全国各地巡回朗诵自己的作品。他还周游世界,到处拜访著名诗人,研究东方的宗教。此后他不断地出版诗集,并且到全国各地巡回朗诵自己的作品。他还周游世界,到处拜访著名诗人,研究东方的宗教。 他后期的作品带有越来越浓厚的宗教色彩。虽然他在成名并当上了名牌大学的英语教授以后,也开始衣冠楚楚地出入于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但他的名字却始终是与颓废和反叛的“垮掉的一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95年,金斯堡的最后一本诗集《世界的迎迓》获得普利策诗歌奖。1996年,他终生创作的结集《诗选,1947-1995》出版,受到书评界的好评。 金斯堡直到逝世前三天还在写诗,并一口气写了10首。其中,有一首题名《名声与死亡》,成为他不平凡一生创作的绝唱。
“垮掉”文学教父——巴罗斯 “垮掉的一代”作家中,资格最老、活得时间最长的当属巴罗斯。 他于1914年出生在圣路易斯市一个园艺之家。父亲种植花卉,母亲爱好戏剧,并出版有三本花卉种植学著作。巴罗斯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法朗士、纪德、波德莱尔的作品。 1936年,他在哈佛大学获英语博士学位,后来一度研究人种和人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无心从事研究工作,投笔从戎。不久,他因为心理素质不佳被迫离开军队。他来到芝加哥,当起酒吧侍者、私人侦探,浪迹社会底层,有时与盗贼为伍。
1943年,他移居纽约,同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结识,倡导“实验性”文学,成为他们思想和创作上的启蒙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1943年,他移居纽约,同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结识,倡导“实验性”文学,成为他们思想和创作上的启蒙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 1953年,巴罗斯根据自己的吸毒经历写出“垮掉”风格的小说《瘾君子》,开始引起美国文学界的注意。 1955年,他重返丹吉尔,租住一间民房,一年不洗澡,不换衣服,潜下心来写小说。他边写边扔,边扔边写。
4年之后,他将一箱子乱糟糟的手稿交给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作品原题《赤裸的情欲》(Naked Lust)。金斯堡阅读原稿时,因字迹太潦草,误读为《赤裸的午餐》(Naked Lunch)。他俩都认为这个题目“更惬意”,就定下来了。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也是作者漫游、吸毒、性爱、同性恋等经历,内中充满肉体虐待的描写、猥亵不堪的细节、卑俗下流的语言。有的批评家将它斥为“一堆不知所云的垃圾”,“一片精神病态的呓语”。波士顿等城市一度以“淫猥”为名禁止这本书出版和发售。但是,另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以幽默的形式抨击社会的伪善,探寻人们心灵荒唐的一面”,“富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是一部古怪的天才之作”。这样,争论了近两年时间,这本小说才于1962年在美国出版,随后被译成16种文字出版发行。
巴罗斯对暴行、堕落、吸毒和犯罪等的描写在“垮掉”作家中首屈一指。他同时又在语言和小说的形式上进行大胆实验,用“剪裁法”拼凑和改变小说的结构。他的代表作《裸露的午餐》(1959),由于反映了“真正地狱般的”地下生活,引起了一场诉讼和谐争。以后的作品如《诺瓦快车》(1964)、《柔软机器》(1966)和《爆炸的火车票》(1967),也采用了真实与梦属相混合的手法,全面、冷酷地表现 作者厌恶社会的冷酷的幽默感,后来有人因此把巴罗斯列入“黑色幽默”小说家行列。
黑色幽默 (Black Humor)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等。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作业题 Ⅰ.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the each question. 1.pound called as the "modem epic". A. Poetry B. Exultations C. Personae D. Cantos 2.Which poem collection of Frost's didn't win the Pulizer Prize? A .North of Boston B. New Hamphshire C. Collected Poems D.A Further Range 3. is a black novelist. A. Miller B. Bellow C. Heller D. Ellison
答案 Ⅰ.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the each question. 1.pound called as the "modem epic". D. Cantos 2.Which poem collection of Frost's didn't win the Pulizer Prize? A .North of Boston 3. is a black novelist. D. Ellison
4. is Miller's representative novel. A. All my son B. Death of a Salesman C. After the Fall D.A View From the Bridge 5.Morrison's novel won the Pulizer Prize. A. Paradise B. Sula C. Beloved D. Tar Baby 6.Bellow's First novel is . A.The Victim B. Dangling Man C. the Theft D. The Actual 7.Miller is a . A. novelist B. poet C. dramatist C. prose
答案 4. is Miller's representative novel. B. Death of a Salesman 5.Morrison's novel won the Pulizer Prize. C. Beloved 6.Bellow's First novel is . B. Dangling Man 7.Miller is a . C. dramatist C. prose
8. 's "Elements of style" writ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W. Strunk is regarded as the guid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ersons who wanted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A. White B. Morrison C. Ellison D. Miller 9.Hughes is famous for . A. poem B. prose C. novel D. drama 10. didn't belong to the 20"century poets. A. Plath B. Lowell C. Angelou D. Dickinson 11.White's is the most excellent prose collection about the city life. A. One Man's Meat B. The Points of My Compass C. Essays of E. B. White D. Quo Vadimus or The Case for the Bicycle
答案 8. 's "Elements of style" writ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W. Strunk is regarded as the guid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ersons who wanted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A. White 9.Hughes is famous for . A. poem 10. didn't belong to the 20"century poets. D. Dickinson 11.White's is the most excellent prose collection about the city life. D. Quo Vadimus or The Case for the Bicycle
12. is regarded as Miller's representative work. A. All My Sons B. The Crucible C. Death of a Salesman D. After the Fall 13. 's novel Catch-22 is called as the masterpiece of Black Humor. A. Heller B. Mark Twain C. Hemingway D. Morrison 14. didn't win Nobel Literature Prize. A. Morrison B. Bellow C. Hemingway D. Heller 15.Angelou published altogether best sellers. A.10 B.9 C.8 D.7
答案 12. is regarded as Miller's representative work. C. Death of a Salesman 13. 's novel Catch-22 is called as the masterpiece of Black Humor. A. Heller 14. didn't win Nobel Literature Prize. D. Heller 15.Angelou published altogether best sellers. A.10
16. i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A. Pound B. Hughes C. Lowell D. Ginsburg 17."Cantos"includes poems and uncompleted rough draft. A.110,10 B.109,8 C.100,6 D.90,7 18. is O'Neill's first play performed. A. The Long Voyage Home B. In the Zone C. The Great God Brown D. Bound east for Cardiff 19. is the leader of Harlem renaissance Movement an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Poets. A. William B. Hughes C. Pound D. Frost 20.Hemingway's won the Nobel Prize and reflected the value of life. A. The Ole Man and the Sea B. A Farewell to Arms C.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D. The Sun Also Rises
答案 16. i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A. Pound 17."Cantos"includes poems and uncompleted rough draft. B.109,8 18. is O'Neill's first play performed. D. Bound east for Cardiff 19. is the leader of Harlem renaissance Movement an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Poets. B. Hughes 20.Hemingway's won the Nobel Prize and reflected the value of life. A. The Ole Man and the Sea
相关网站网址 http://epizza.nease.net/sbpage/lttr2.htm (英美文学资源汇总) http://usa.dongyu.net.cn/Literature/index.htm (美国文学) http://www.bookrags.com/ebooks/100.html (一百部著名作品) http://lxbook.myrice.com/wgwx/england/england_body.htm (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