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12k Views
第四章 库存管理. 第一节 库存概述 第二节 库存管理技术 第三节 仓储内部管理 第四节 库存合理化. 第一节 库存概述. 1 库存的概念 2 库存的类型. 1 库存的概念. 库存 (inventory) 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 从物流的角度来看, 一切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都是库存。 库存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 如何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 (1) 按库存的作用分类 周转库存 :大小与采购批量直接有关。 安全库存 :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设置的库存。 在途库存 :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平均需求 。.
E N D
第四章 库存管理 第一节 库存概述 第二节 库存管理技术 第三节 仓储内部管理 第四节 库存合理化
第一节 库存概述 • 1 库存的概念 • 2 库存的类型
1库存的概念 • 库存(inventory)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 • 从物流的角度来看,一切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都是库存。 • 库存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
(1)按库存的作用分类 周转库存:大小与采购批量直接有关。 安全库存: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设置的库存。 在途库存: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平均需求。 2 库存的类型
(2)按生产过程分类 原材料库存 在制品库存 产成品库存 (3)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类 独立需求库存: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 相关需求库存: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
课堂讨论 • 1.如何实现库存合理化。 • 2.库内货物堆码的原则。
第二节 库存管理技术 • 1 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管理方法 • 2 定量订货法 • 3 定期订货方式
帕累托的 80/20 法则 帕累托 1 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管理方法 累计年采购支出 100% 80% 采购品种数量 20% 100%
A 1.1如何进行分类 类产品为重要的少数产品,它们占有公司70%~80% 的采购支出,但只占有大约5%~10% 的库存品种数量。需要严格控制的重要品种。 高价值的 A 类产品受到最为经常的检查,因为其库存需求满足期很短,这是由其高单位价值决定的。
A C B 类产品 在库存水平和所需管理程度两方面均处于A类与C类产品之间。它们占库存品种数的比例达15%~20%,成本约占20~25%。
C 库存物资ABC分类标准 类产品只占有公司5% ~10%的采购支出,但却占有公司70%~80% 的库存总品种数。大批量订货可减少管理成本。
例:库存物料品种和库存资金一览表 0.6257 0.2588 0.0558 0.0782 0.0170 0.0519 0.0144 0.0193 0.0078 0.0633 0.0079
A类 10.22% 68.23% B类 24.65% 20.07% C类 65.13% 11.70%
Ordering costs Inventory holding costs 1.2 如何进行管理 • A类:重点管理。放在安全的地方,定时盘点,详细记录,经常检查分析物资使用,存量增减,品质维持,需求供应等信息。 • C类:一般进行简单的管理和控制,由于价格低廉,资金占用少,可大批量采购,大量库存,减少管理人员数目,延长库存检查时间间隔。 • B类:一般重要,日常管理.
CVA管理法——关键因素分析法 • (Critical Value Analysis,CVA) 最高优先级,关键性商品,不允许缺货。 较高优先级,基础性商品,允许偶尔缺货。 中等优先级,比较重要的商品,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 较低优先级,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2 定量订货法(或订货点法) 经济订货批量是指库存总成本最小时的订货量。 经济订货批量 • 概念:库存量降到一定水平(订货点)时按固定的数量进行订货的方式。
(1)仓储成本分析 • 物资买价。 • 储存成本。指保管库存产品所花费的费用,包括存储设施的成本、搬运费、保险费、折旧费、税金以及资金的机会成本等。 • 订货成本。主要包括差旅费、通信费、运输费以及有关跟踪订单系统的成本。 • 缺货成本。指由于库存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所造成的业务损失和企业信誉下降、利润减少等损失。
模型假设条件: 不存在缺货; 消耗较稳定; 每次订货费不变; 订货提前期固定; 单位存储费不变。 (2)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
数量 订货批量 消耗速率= Rd R/2 平均库存 开始订货 开始订货 订货点 R/2 平均库存 { 安全库存 订货提前期 时间
TC=物资买价+储存成本+订货成本 • D——某库存物品的年需求量(件/年) • P——单位采购成本(元/件) • C——单位订货成本(元/次) • Q——每次订货批量(件) • K,PF——单件库存平均年库存保管费用(元/件·年) • F——单位储存费率(%) 即TC=DP+ QK/2 + DC/Q • EOQ= 或 例题
最佳订货批量的确定 成本 库存总成本 储存成本 订货成本 物资买价 数量 Q* 返回
例题 • 例1. 设某企业年需某物资1800单位,单价为20元/单位,年保管费率为10%,每次订货成本为200元。求经济订购批量EOQ。 • EOQ= • TC= • 即在每次订购数量为600单位时,库存总费用最小,为37200元。
总结 • 关键在于计算出订货批量和订货点 。 • 订货点=消费速率×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
(3)订货点法的适用范围 • 单价比较便宜,且不便于少量订购的物品,如螺栓,螺母等C类物资 • 需求预测比较困难的物品; • 品种数量多,库存管理事务量大的物品; • 消费量计算复杂的物品以及通用性强,需求总量比较稳定的物品等
(4)订货点法的优缺点 订货点法的优点 • 一般按经济订货批量订货,节约库存总成本。 • 管理简便,订货时间和订货量不受人为判断的影响,保证库存管理的准确性; 订货点法的缺点 • 由于对每个品种单独进行订货作业,会增加订货和运输成本。
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 (1)考虑采购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 例2. 在例1中,供应商给出的数量折扣条件是:若物资订货量小于650单位时,每单位为20元,订货量大于或等于650单位时,每单位为18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最佳采购批量为多少?
①按折扣单价计算的EOQ: ②按享受折扣价格时的批量(650单位)采购时的总成本: 所以,最佳采购批量为650件
(2)考虑运输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 例3. 在例1中,若定购批量小于800单位时,运输费率为1元/单位;当订购批量大于等于800单位时,运输费率为0.75元/单位。若其他条件不变,最佳定购批量为多少? 根据以上条件,分析如下; ①按EOQ计算的库存总成本: 库存总成本=存储成本+订货成本+运输成本
③分析判断:由计算结果可知,按照800单位批量采购可以节省库存费用400元,因此,应该将采购批量扩大到800单位。③分析判断:由计算结果可知,按照800单位批量采购可以节省库存费用400元,因此,应该将采购批量扩大到800单位。 =3000元 ②按折扣运价批量计算的库存总成本
3 定期订货方式 (1)概念和计算公式 • 指每隔一段时间即进行订货,订货时间固定,每次订货量不定。 • 关键在于确定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 • 每次订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订货提前期; • ——消耗速率; • T ——订货间隔时间; • S ——安全库存; • Q0——现有库存量; • Ql——已订未达量。 • Q2——已分配量
(2)定期订货方式的适用范围 消费金额高,需要实施严密管理的重要物品,如A类; 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且变动具有周期性,可以正确判断的物品; 设计变更风险大的物品;
(3)定期订货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由于订货间隔确定,多种货物可同时采购,可降低订单处理成本,也可降低运输成本。 缺点:不能及时掌握库存动态,容易造成缺货。
习题 某电子产品厂商每年采购电热圈50000箱,每批量订货费用4000元,经测算储存费用占每箱电热圈价款的20%(或每箱储存费为9元时),采购批量区间与价格见表,求经济订货批量及总库存成本。
设备 作业 货品 ? ? ? 影响储存空间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仓储内部管理
评价仓储空间规划合理性五个要素 1、仓储成本—合理 2、空间效率—仓库空间利用率 3、作业时间—出入库周期 4、货品流量—吞吐能力 5、作业感觉—作业方法与环境 两大指标公式: 仓库空间效率=(实储仓库可利用容积/仓储空间容积)*100 仓库流量=(入库货量+出库货量)/(入库货量+出库货量+库存量)
一、货物储放方式 储放方式一:地面堆码 • 行列堆码:货物按行列堆码,货堆之间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得任何行(列)不受阻碍 • 整区堆码: 货物近似按行列堆码,但每行(列)之间不留空间 • 适用对象:批量大的整批进出的物品 • 优点:对储存设备要求低,堆码尺寸可随意调整,通道要求低,且容易调整 • 缺点:不易先进先出,边缘货物易损,因为堆码极限的限制易浪费空间
储放方式二:货架储存 移动货架 托盘货架 格板货架 驶入式货架
储放方式三: 架上平台 • 货架和就地堆码的结合
二、搬运活性 --货物存放/移动合理化 装车移动 运动状态 4 集装待运 3 垫起、可吊装 集装单元 2 1 集中、装容器内 地面箱货 地面散货 0
定位储存 随机储存 分类储存 分类随机储存 共同储存 三、储存策略的多种方式
特点: 1.固定存储,便于查找取用; 2.可按出库频次高低进行摆放,减少操作搬运距离; 3.不同特性物料可以分开存放; 4.货位大小设置需考虑物料最大库存量,空间利用率较低。 适用条件: 适用于重要、危险、特性等物品;库存空间较大的情况。 定位储存
特点: 1.货位可共用,空间利用率高; 2.操作搬运距离远,出入库、盘点操作难度大; 3.物品相关性影响较大,与定位储存相比,可节省35%的移动储存时间,增加30%的储存空间; 适用条件: 适用于库房空间有限的情况,适合种类少或体积较大的货品。 随机储存
特点: 1.固定存储,便于畅销品的存取; 2.可按出库频次高低进行摆放,减少操作搬运距离 3.可根据产品特性再做设计,具有弹性 货位大小设置需考虑物料最大库存量,空间利用率较低 适用条件: 适用于产品相关性大,经常被同时订购,产品尺寸相差大,周转率差别大。 分类储存
随机储存、共用储存相配合原则 随机储存储位指派原则:靠近出口原则 定位储存、分类储存相配合原则1 以周转率为基础原则——愈高愈近 产品相关性原则——相关性越大,同时订购越大 产品同一性原则——相同产品同一区域 产品互补性原则——互补性高的货物就近放置, 当缺货时可以迅速作为替代品 互容性原则——没有互容性的物品要分开放置 四、货位分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