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835 Views
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建设. 李志宏 研究员 2013 年 7 月. 提纲. 一、 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二、 五位一体的 新 评估制度 三、落实高教三十条,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 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十八大”: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提高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 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 1.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 第二条 ).
E N D
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建设 李志宏 研究员 2013年7月
提纲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落实高教三十条,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十八大”: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高等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 提高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1.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第二条) 2.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第十九条) 3.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第二十二条) 4.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三十三条) 4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5.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第四十条) 6. 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第四十四条) 7. 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定期发布检测评估报告。(第四十七条) 5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 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方针政策 6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评估十二条) 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评估—— 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实现三个促进: 评估有鉴定、改进、引导、激励、管理的功能。 贯彻落实 促进高校合理定位,提高质量。 促进政府宏观管理,分类指导。 促进社会参与评价、监督。 7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 加强教育质量监督评估: 研究制订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开展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稳步推进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继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医学教育认证。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建设。 8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2003-2008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报告》刘献君 成效: 转变办学思想,确立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科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改善设施和条件,提供良好育人环境;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保障教学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 9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2003-2008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报告》 不足: 分类指导不够; 省教育行政部门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参与不够; 推进速度过快,影响评估质量,优秀率过高; 一些学校存在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等现象。 10
一、高校教学评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义 评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重要工作,是政府监控办学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是贯彻纲要、提高质量最主要的抓手。 在认真总结试点院校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改革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确保评估导向清晰、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式可操作,形成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评估工作氛围。 11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 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 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 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 评估制度。 12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与以往制度有显著区别: • 是一个整体制度设计,不是一个单项评估工作; • 强调教学质量评价的低重心、常态化; • 突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 • 国家、省级、学校分级管理,分层评估。 • 重视并充分利用信息手段。 13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可以概括为四个多: • 多样评估标准; • 多样评估形式; • 评估主体多元性; • 评估结果发布多渠道(网上状态数据;年度质量报告;学校自评报告等)。 14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借鉴国际最新评估理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发展阶段 主要标志 测量运动 测量 行为目标模式 行为-目标 为决策服务 改进-决策 共同构建 协商 主要内涵 建立在社会测量学实证范式基础上的事实测量阶段。 以教学目标为参照的价值判断阶段。 服务于管理的过程控制阶段。 尊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建阶段。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15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树立评估工作新理念 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 评估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不是为鉴定,而是为改进; 专家不仅要为国家把关,更强调为学校服务; 检验评估效果的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受益; 评估不仅评学校,更强调政府和学校举办方的职责。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16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强化教学评估针对性 五种教学评估模式相辅相成 院校教学评估分三类: 老大学:审核评估——由省和教育部分工负责; 新建本科:合格评估——由教育部组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 针对民办、医学、艺术等不同类型院校,调整指标内容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17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淡化教学评估功利性 合格评估强调“下保底,上不封顶”,重点看学校是否达到“三个基本”。 审核评估重点看自定目标的符合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结论不分等级,写实性报告。 院校评估方案都设“门槛值”,规定参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达标,上级教育事业费拨款要达到财政部、教育部2010年56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要求,把办学条件压力也转给政府和学校举办者。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18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5. 采用新评估方法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法。 集中进校与分散进校考察相结合。 评估专家必须做好“三个功课”—— 做足进校前功课; 做全进校中功课; 做实离校后功课。 加大社会参与和评价的力度。 减轻学校评估材料的负担。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19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完善专家管理制度 组建教学评估专家库; 先培训,后持证上岗; 建立专家回避制度; 制定专家工作规范; 建立对专家的评价和退出机制。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20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制定参评学校工作规范,杜绝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十不准” • 不在网络和媒体上宣传报道 • 不造声势 • 不送礼物 • 不组织师生文艺演出 • 专家组不组织学生现场考试 • 领导不迎送专家 • 不安排各种形式的宴请 • 不安排接见 • 学校不召开汇报大会 • 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 • 对参评学校加强培训,一把手必须参加学习。要求学校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工作,以学习心、开放态对待专家进校考察。 • 如发现有材料或数据造假,一票否决,视为“不通过”。 21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推进阳光评估,建立评估公告制度。 国家承担评估工作的全部费用,学校不与专家发生任何经济往来,对学校是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保持评估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 教育部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组织机构、评估专家、参评学校进行纪律检查和监督,受理申诉和仲裁。 二、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 评估政策文件与实施办法;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活动; 专家名单;学校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有关数据; 专家组评估报告;评估结论等。 向社会公开 22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循序渐进地推进评估进程,宁可慢,也要细。 注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评估工作健康发展的六个关键要素之一)。 首先把事情做好,树立评估工作新风尚; 适度有计划地宣传,让社会了解新评估方案,理解、支持教学评估; 应有紧急情况的宣传预案; 汲取教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媒体。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23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树立评估工作新风尚 求真—绝不弄虚作假 务实—绝不搞形式主义 常态—绝不影响教学秩序 简朴—绝不搞铺张浪费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24
自我评估: 学校自我评估是基础—体现学校是质量保障的主体 定期围绕教学工作,开展院系、专业、课程等评估 注重教师和学生,以及用人部门的评价 每年形成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发布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25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是共性要求 建立全国、省、校三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每年填报一次并向社会发布相关数据 实现四方面服务: 服务于政府宏观监控 服务于学校自我监测 服务于专家评估工作 服务于社会监督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例如:《全国新建本科院校2012年质量监测报告》 26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对象: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重点: 达到“三个基本”。 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学生为本。 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 三条主线 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两个能力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个引导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27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指标体系: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28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结论 组织实施:教育部评估中心 开展情况:截止2012年12月,对80所学校开展了合格评估,超过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总数的1/4,2013年计划开展42所。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5年后进行审核评估; • 通过 • 暂缓通过 • 不通过 需经过2-3年的整改,并在招生和设置新专业上给以限制; 整改后复评仍未通过的学校,认定为教育质量低下,给予处罚。 29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对象: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 参加过教学工作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 • 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和生均拨款达到国家要求 2013年开始试点 30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指导思想: 一坚持:二十字方针; 二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 三加强:办学定位;教学中心地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理念: 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 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31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试点): 重点:看达成度 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教师和资源的保障度; 质保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师生和用人部门的满意度。 周期:五年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如何说?——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 如何做?—— 人、财、物条件保障,过程管理与监控等 效果如何?—— 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机制。 32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程序与任务: 学校自评--提交三年的教学状态数据和自评报告; 专家进校--听、看、查、访等; 结论--写实性报告。 结果应用--与资源配置、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改项目等挂钩。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33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6+1):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3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范围: (含项目、要素、要点) 为何设置? 如何设置? 如何使用? 1.1 办学定位 (1)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 标的认可度如何?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 存在什么问题?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审核项目 定位与目标 引导性问题 35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结论: 组织实施: 开展情况:2013年4月开始,对7所学校开展试点。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 值得赞扬之处 • 需要改进之处 • 必须整改之处 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 •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教育部评估中心; • 地方院校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应委托具备条件的专门评估机构负责实施; (没有或不具备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可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或其他评估机构实施。) 南京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大学、五邑大学… 36
院校教学评估—三种评估模式比较: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37
专业认证及评估—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正在循序渐进地进行试点,已评12所(共150余所医学院校) 无硕士点的50多所医学院校是今后工作重点。逐步实现“5+3”国际互认。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38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成果: 1992年开始,建设部对 建设—土木建设类 6个专业进行认证,截止2011年,共认证 219 个专业点。约占高校所有土木类1296个专业点的 16.9%。 2006年开始,教育部陆续对 机械类等 13大类 进行认证,截止2012年,共认证171个(13类)专业点。高校所有工科专业总数为12466(30类)。 合计对390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39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40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规划: 2013年计划对86个专业点开展认证,到“十二五”末力争达到150-200个专业点。 2013年6月加入《华盛顿协议》(WA)预备国。 2年后成为WA正式成员国。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41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小贴士 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国际性协议 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协议 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学历)互认的协议 四年制本科 《华盛顿协议》 《悉尼协议》 《都柏林协议》 《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 《亚太工程师计划》 《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 三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二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42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为什么要加入WA? 实质等效性的原则。成员国间相互承认已认证的工程专业及其所授的学历、学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的需要。 持续改进原则。有效期互认的工程专业教育随科学技术发展持续改进。 中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43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WA成员国(15个) 正式成员国(10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南非、日本、俄罗斯 临时成员国和地区(5个):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专业认证及评估—专业教学评估: 与行业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组织认证和评估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45
国际评估: 鼓励高校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国际评估 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 二、五位一体的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46
三、落实高教三十条,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1、2条,阐述总体要求; 第二部分:3-11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措施; 第三部分:12-18条,增强科研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部分:19-25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五部分:26-28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六部分:29、30条,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 47
三、落实高教三十条,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核心内容: 坚持内涵式发展,巩固教学基础地位; 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分类发展,办出特色;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 完善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重视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建设,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48
三、落实高教三十条,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突出强调的问题: 第一,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 --- 一是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 --- 二是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 三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 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五是开展教学方法大改革; --- 六是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 七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49
三、落实高教三十条,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突出强调的问题: 第二,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 --- 稳定规模; --- 优化结构; --- 强化特色。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