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88 Views
《 第 11 讲 必要观测与多余观测 》. 主讲人:刘春阁. 提纲: 一、水准网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三、单一符合导线. 必要观测 为确定网中位置而必须观测的观测值个数,称为必要观测,通常用 t 表示。 多余观测 凡是超过必要观测数的观测数,相对与必要观测而言,就称为多余观测,通常用 r 表示。. 1 、 水准网 水准网中,要确定各点的高程,需要一个高程基准。. B. h4. h1. B. D. h1. h 2. A. h5. h6. h2. A. h 3.
E N D
《第11讲 必要观测与多余观测》 主讲人:刘春阁
提纲: 一、水准网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三、单一符合导线
必要观测 • 为确定网中位置而必须观测的观测值个数,称为必要观测,通常用t表示。 • 多余观测 • 凡是超过必要观测数的观测数,相对与必要观测而言,就称为多余观测,通常用r表示。
1、水准网 水准网中,要确定各点的高程,需要一个高程基准。 B h4 h1 B D h1 h2 A h5 h6 h2 A h3 h3 D h5 h4 C C 一、水准网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 • 即:t=P • 有已知点 • 假定一个点高程已知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1 • 即t=p-1 • 无已知点 • 思考:可否假定2个点高程已知?
1、测角网 C D A B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 4个必要起算数据: 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1条已知边长 • 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已知点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P • 的2倍,即t=2P • 多余观测数r=n-2P
1、测角网 C D A B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 4个必要起算数据: 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1条已知边长。 • 无已知点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 • 个数P的2倍-4 • 即t=2P-4 • 多余观测数r=n-2P+4
2、测边网 S4 D S6 S1 S5 C S3 S2 A B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 3个必要起算数据: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 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已知点: • 确定一个待定点须观测两条边长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的2倍 • 即t=2P • 多余观测数=n-2P
2、测边网 S4 D S6 S1 S5 C S3 S2 A B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 3个必要起算数据: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 无已知点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P的2倍-3 • 即t=2P-3 • 多余观测数=n-2P+3
3、边角网 S4 D S1 C S3 S2 A B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 3个必要起算数据: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 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已知点 • 确定一个待定点须观测两个量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的2倍即t=2P • 多余观测数=n-2P
3、边角网 S4 D S1 C S3 S2 A B 二、三角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 3个必要起算数据: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 无已知点 • 假定必要起算数据: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无法确定大小,必须已知1边,边长无误差,不参与平差 • 必要观测数=待定点个数的2倍-4+1,即t=2P-3 • 多余观测数r=n-2P+3
PN P2 A SN-1 SN S1 S2 D B P3 PN+1 三、单一附和导线 • 3个必要起算数据:1个点的纵、横坐标,1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C PN-1 P1 • 待定点个数P=N-1,必要观测数t=2(N-1),观测值个数N个边长观测值,N+1个角度观测值,即观测值总数为n=2N+1 • 多余观测数:r=(2N+1)-2(N-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