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 —— 乳源必背. 带队老师:吴国富老师 学生:晁炎、宋刚刚、潘家俊、卫可儿、吴延玲、肖丽丹、朱小梅、林嘉莉. 乳源瑶族自治县是我系老前辈学者杨成志先生 80 年前开展调查的地方; 乳源县必背镇是 20 年前我系师生实习的地方; 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对前辈们调查过地方进行追踪调查和回访。. 必背镇是乳源瑶族自治县三个瑶族镇之一,位于县境北部。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有着丰富的山地、林地和水资源。总 面积 135 平方公里, 3340 亩水田均为梯田, 700 多亩旱地, 人均国民产值 2934 元。当地主要物产为稻谷、玉米、茅竹、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们的田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们的田野 ——乳源必背

  2. 带队老师:吴国富老师 • 学生:晁炎、宋刚刚、潘家俊、卫可儿、吴延玲、肖丽丹、朱小梅、林嘉莉

  3. 乳源瑶族自治县是我系老前辈学者杨成志先生80年前开展调查的地方;乳源瑶族自治县是我系老前辈学者杨成志先生80年前开展调查的地方; 乳源县必背镇是20年前我系师生实习的地方; 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对前辈们调查过地方进行追踪调查和回访。

  4. 必背镇是乳源瑶族自治县三个瑶族镇之一,位于县境北部。必背镇是乳源瑶族自治县三个瑶族镇之一,位于县境北部。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有着丰富的山地、林地和水资源。总 面积135平方公里,3340亩水田均为梯田,700多亩旱地, 人均国民产值2934元。当地主要物产为稻谷、玉米、茅竹、 棕树、药材、冬菇、茶叶等。全镇人口有1350户,5764人, 其中瑶族人口4570人。

  5. 必背瑶族是“勉语”瑶族的一支,俗称过山瑶。当地瑶族的历必背瑶族是“勉语”瑶族的一支,俗称过山瑶。当地瑶族的历 史源流是悠久长远的,据文献记载,过山瑶在粤北约有七、八 百年。明朝时设韶州府,辖曲江、乐昌、乳源及英德,当时瑶 族数量众多。196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成立,由于乳源是瑶族 的固居地之一,尽管瑶族人口只占10%,可见当地瑶族的影响。 历史文献中关于当地瑶族的记载,都是以“乐昌”为名,而少 见“必背”,然而今天,乐昌一带并无瑶族,因而许多广西、 湖南甚至是海外的瑶族都追根溯源到必背,必背被称为“世界 过山瑶之乡”。

  6. 横溪 王茶 必背 大桥 半坑 桂坑 公坑 桂头 游溪 县城 东坪

  7. 必背村有人口958人,213户;占地面积16.11平方公里。必背村有人口958人,213户;占地面积16.11平方公里。 必背村民委员会下有8个村民小组: 必背口、半岭、牛围岭、茶树岭、山坪、大岭、大村、 岭头。其中必背口、大岭、大村通了公路。 镇政府在必背口村。

  8. 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全面调查:12天 深入调查:9天 补充调查:1周 时间:2007年7月23日-8月19日

  9. 组员们—— 迁移 经济 媒体 医药 饮食 服饰 婚姻家庭 旅游开发

  10. 直接观察 与 参与观察 半结构式访谈 与 个别访谈 文献收集 与  摄影录像 调查方法

  11. 我们的困难 寻找访谈对象的困难: 多数时候只有老人、小孩在家。找不到合适的报告人。 时间安排上的困难: 受农忙时节和搬迁影响,调查时间被动,计划经常要改变。 当地风俗习惯及我们自身: 当地人热情好客,喜欢喝酒。组员较内向。 语言障碍

  12. 我们的生活……

  13. 20年以来,必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87年设必背镇人民政府,也是在那个时候,桂头至大桥公路全线开通,使必背变成交通方便的山区小镇。随着民族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这块原为乐昌、乳源、曲江三县的边陲小贼,成为必背瑶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4. 改革开放后必背瑶族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条件变化 制度建设 风俗习惯变化 社会观念变化

  15. 物质条件变化

  16. 制度建设

  17. 风俗习惯变化

  18. 社会观念变化

  19. 外出务工寻自主,乡镇变“熔炉” 资源开发问题多,群众利益未处理好 改革开放是关键,政府是主导 瑶胞回访是契机,文化被再造 我们的发现

  20. 80年以来的巨大社会变迁:道路、通讯、地方政权建设、支部建设、法制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均是在政府的力量下推动的。80年以来的巨大社会变迁:道路、通讯、地方政权建设、支部建设、法制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均是在政府的力量下推动的。 改革开放是关键, 政府是主导

  21. 1984年美国瑶人代表团访问以来,引起了外界对乳源民族历史文化的关注,民族风情旅游的由此兴起。1984年美国瑶人代表团访问以来,引起了外界对乳源民族历史文化的关注,民族风情旅游的由此兴起。 本村的领导干部在家乡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 民间的力量,例如大学生“三下乡”,也使当地文化体系发生变化。 瑶胞回访是契机, 文化被再造

  22. 资源开发问题多, 群众利益未处理好 水电开发与农田干旱、损害农民利益; 林业开发与生态破坏、水源林保护问题; 旅游区开发、土地征用与农民利益的处理矛盾等问题。

  23. 发展的代价?

  24. 外出务工寻自主, 乡镇变“熔炉”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当地青年陆续外出打工。 这些外出务工回来的青年,引发当地婚姻、家庭、教育、社会观念等等激烈的变化。

  25. 我们的感受——对人类学的理解 在调查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文献资料。 待人接物方面的进步,敢于与陌生人打交道。 如何挑战自己,克服困难。 酒……

  26.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7. 鸣谢 • 乳源瑶族自治县民宗局 •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局、财政局等单位 • 必背镇镇政府办、文化中心、团委等部门 • 必背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组长 • 必背村的乡亲们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 带队老师:吴国富老师 学生:晁炎、宋刚刚、潘家俊、卫可儿、吴延玲、肖丽丹、朱小梅、林嘉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