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12 Views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一、氨基酸添加剂分类 (一)按结构和性质分类 1 、中性氨基酸 —— 含硫氨基酸(蛋、胱、半胱氨酸);脂 肪族氨基酸(甘、丙、丝、苏、缬、亮、异亮氨酸); 芳香性氨基酸(苯丙、酪氨酸);杂环状氨基酸(色、 脯、羟脯氨酸)。 2 、酸性氨基酸 ——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3 、碱性氨基酸 —— 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二)按营养需要分类
E N D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一、氨基酸添加剂分类 • (一)按结构和性质分类 • 1、中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蛋、胱、半胱氨酸);脂 • 肪族氨基酸(甘、丙、丝、苏、缬、亮、异亮氨酸); • 芳香性氨基酸(苯丙、酪氨酸);杂环状氨基酸(色、 • 脯、羟脯氨酸)。 • 2、酸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 3、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二)按营养需要分类 • 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合成速度慢,且数量少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单胃成年动物需8种必需氨基酸(赖、蛋、色、缬、苯丙、亮、异亮、苏氨酸),生长期还需组氨酸、精氨酸,鱼虾也需以上10种氨基酸,雏禽还需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共有13种。 • 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合成较多或需要较少而不需要由饲料供给也能保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氨基酸。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几种动物必需氨基酸需要量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中国对虾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比值 ①氨基酸比值是以蛋氨酸为1,其他氨基酸以蛋氨酸为准计算而得。a.依李爱杰等,b.依荣长宽等,c.依弟子丸修。
氨基酸 占蛋白质百分比 蛋白质占饲料百分比 36% (1)38%(1)40% (1)45%(1) 精氨酸 5.8 2.09 2.20 2.32 2.61 组氨酸 2.1 0.76 0.80 0.84 0.95 异亮氨酸 3.5 1.26 1.33 1.40 1.58 亮氨酸 5.4 1.94 2.05 2.16 2.43 赖氨酸 5.3 1.91 2.01 2.12 2.39 蛋氨酸 2.4 0.86 0.91 0.96 1.08 蛋+胱氨酸 3.6 1.30 1.37 1.44 1.62 丙苯氨酸 4.0 1.44 1.52 1.60 1.80 苯丙+酪氨酸 7.1 2.57 2.70 2.84 3.20 苏氨酸 3.6 1.30 1.37 1.44 1.62 色氨酸 0.8 0.26 0.30 0.32 0.36 缬氨酸 4.0 1.44 1.52 1.60 1.80 •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对虾商品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推荐水平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二、蛋白质氨基酸质量 • 饲粮氨基酸平衡——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等于动物对所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 氨基酸不平衡——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 • 氨基酸缺乏——在低蛋白饲粮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氨基酸缺乏不完全等于蛋白质缺乏。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必需氨基酸的木桶模式图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表3-5 饲粮必需氨基酸不足对生长鸡的影响 注:蛋白质效率比(Protein efficiency ratio,缩写PER),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可用公式表示:PER=体增重/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氨基酸互补——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互相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 • 氨基酸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些)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如赖氨酸与精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猪理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最佳平衡 • (相对赖氨酸=100)(Vsn Lunen和Cole,1996a)
氨基酸 0—21 21—42 42—56 赖氨酸100 100 100 蛋+胱72 75 75 蛋氨酸36 37 37 胱氨酸36 38 38 苏氨酸67 70 70 缬氨酸77 80 80 精氨酸105 108 108 色氨酸16 17 17 异亮氨酸67 69 69 亮氨酸109 109 109 组氨酸36 35 35 苯丙+色105 105 105 •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肉鸡生长三阶段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美国依利诺斯大学)
氨基酸 5—20 20—50 50—100 赖氨酸 100 100 100 精氨酸 42 36 30 组氨酸 32 32 32 色氨酸 18 19 20 异亮氨酸 60 60 60 亮氨酸 100 100 100 缬氨酸 68 68 68 苯丙+酪a 95 95 95 苏氨酸 65 67 70 蛋+胱b 60 65 70 蛋氨酸 30 30 30 胱氨酸 30 35 40 •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占赖氨酸%) • 注:a 53%+47%;b 50%+50%。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低于动物的需要会限制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些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 可消化氨基酸——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传统的收粪法测得的氨基酸消化率比其真消化率约高5%—10%。 • 可利用氨基酸——指食入蛋白质中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 有效氨基酸——有时是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却特指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有效氨基酸,或用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的可利用氨基酸。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三、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作用 • 1、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进 • 动物生长; • 2、改进肉的品质; • 3、促进钙的吸收; • 4、抵抗应激症; • 5、提高抗病力; • 6、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 7、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玉米一芝麻饼型饲粮添加赖氨酸的效果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四、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 1、发酵法 • 2、化学合成法 • 3、化学合成—酶法 • 4、蛋白质水解法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五、饲料用氨基酸添加剂 • 赖氨酸添加剂——L—赖氨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商品用赖氨酸多为L-赖氨酸盐酸盐。产品规格含C6H14:N202·HCl≥98.5%。L—赖氨酸盐酸盐含L—赖氨酸79.24%,盐酸19.76%。 • 蛋氨酸添加剂——是必需氨基酸中惟一含硫的氨基酸。分为L型和D型,动物对L型蛋氨酸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比D型高,D型要经异构酶转化为L型蛋氨酸后,才能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常用的包括DL-蛋氨酸、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L-羟基蛋氨酸类似物钙盐、N—羟甲基蛋氨酸钙(保护性蛋氨酸)。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色氨酸添加剂——常用的形式为L—色氨酸,合成的色氨酸有L色氨酸和DL-色氨酸两个品种,DL-色氨酸对猪的相对活性是L色氨酸的80%,对鸡是50%一60%。 • 苏氨酸添加剂——常用的形式是L—苏氨酸, L-苏氨酸纯度为95%以上,主要用于仔猪人工乳。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甘氨酸添加剂——是化学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没有旋光异构体,是雏鸡的必需氨基酸。 • 谷氨酸添加剂——对猪、禽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雏鸡、高产蛋鸡以及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酸,可在体内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将谷氨酸钠按0.1%的量添加于动物日粮中,可以提高食欲和促进生长。在养蚕业,将谷氨酸钠添加于人工蚕饲料中,可提高结茧率和茧层重量。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六、氨基酸添加剂的应用 • (一)不同构型氨基酸的利用 • 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都存在D型(右旋)和L型(左旋)两种构型。一般在肠内D型不如L型氨基酸易吸收,吸收的D型氨基酸若不转化成L型氨基酸,仍不能构建成动物体蛋白质。机体对各种D型氨基酸的利用程度不相同。有的D型氨基酸可以完全替代其L型氨基酸(如D型苯丙氨酸、D型蛋氨酸);D型可部分替代L型的(如D型精氨酸);有的完全不能替代(如D型苏氨酸、D型赖氨酸)。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合成氨基酸的效价决定于它在动物体内的转化程度。如D型色氨酸对于猪其营养价值仅相当于L型色氨酸的60%,对雏鸡则不超过70%。D型蛋氨酸与L型氨基酸对猪等效,但对雏鸡却不等效。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二)畜禽日粮的氨基酸平衡 • 畜禽日粮中的氨基酸组成越接近其生长、产蛋等氨基酸需要的比例时,生产性能也越高。氨基酸比例平衡的日粮,其粗蛋白质含量下降2~4个百分点不会降低其生产性能。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三)饲料中氨基酸的利用率 • 饲料中氨基酸利用率相差很大。必须根据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确定氨基酸添加的种类和数量。所有影响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都影响氨基酸的有效性。对大豆等饲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能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也能使蛋白质初步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降低氨基酸的有效性。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四)过瘤胃氨基酸主要形式或保护方法 • 1、合成氨基酸酯,如蛋氨酸甲酯等; • 2、合成蛋氨酸类似物,如蛋氨酸羟基类似 • 物及其钙盐; • 3、氨基酸的金属螯合物,如蛋氨酸锌等; • 4、包被氨基酸,常用的包被材料是脂肪和 • 脂肪酸类。
第三章 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 (五)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互补关系; • 2、拮抗作用; • 3、氨基酸与维生素、无机物的关系; • 4、氨基酸与畜禽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