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INTRODUCTION TO HUMANISTIC PHYSICAL ACTIVITY 南京体院 王正伦. 引 言 PREFACE. 什么是体育?这是体育学的一个元问题,涉及到体育的终极价值。 元问题(或者说元价值)的不清晰,不仅是学科理论不成熟的标志,也是实践行为有失偏颇(异化)的根源 实践中,由于终极价值不清晰,而过程价值则飘忽不定,故容易出现人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又人人都无把握的复杂局面。即便是一些从事体育工作多年的人,也会对自己所做工作的实际价值感到困惑。. 社会文化现象的归因和归宿. “人”是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

lara-may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INTRODUCTION TO HUMANISTIC PHYSICAL ACTIVITY 南京体院 王正伦

  2. 引 言PREFACE • 什么是体育?这是体育学的一个元问题,涉及到体育的终极价值。 • 元问题(或者说元价值)的不清晰,不仅是学科理论不成熟的标志,也是实践行为有失偏颇(异化)的根源 • 实践中,由于终极价值不清晰,而过程价值则飘忽不定,故容易出现人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又人人都无把握的复杂局面。即便是一些从事体育工作多年的人,也会对自己所做工作的实际价值感到困惑。

  3. 社会文化现象的归因和归宿 • “人”是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 • 体育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的元问题(元价值)也就是体育与人(个体人)、体育与社会(群体人)以及体育和世代(一代代的人们)的依存关系! • 找到这种依存关系,其他的问题都属于派生性的、附丽性、枝节性的问题。

  4. 中国“体育”的前世 • “体育”,不是中国本土的概念,而是一个外来的、经知识分子诠释、官方加工并推向社会的非学术概念。 • “体育”引入中国的早期,很快就被“军国民主义”的思潮所诠释,成为了救亡图存的工具。“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浙江绍兴的“大通师范学堂”等文献、事例可窥见一斑。 • 由于中国体育并非发乎民间,官方的倾向则是把体育视为政治手段,几乎所有官方文献对体育的解释都隐含着这样一个判断:体育的主体是执政者(体育首先是国家的事业,其次才是老百姓的需要)。例如: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谁是发展体育运动的主体?以主席的身份,似乎只有居高临下的“党和政府”。 • 而在体育的发源地—西方世界,则是另一番图景—“Sports For All”。

  5. 人是体育的主体 • 其实,体育归根结底是“人的体育”!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和福利!人民是体育的主体,政府只有保障公民权利的责任和行使公民让渡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权力。 • 体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对体育的需求为本;体育只有定位于“以人为本”,才有更大发展的可能与空间,也才能对人和社会提供更大、更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6. “以人为本”的解读—人与神和物 • “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 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 • 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 •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 • 现代社会,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7. “以人为本”的解读—“本”的内涵 • “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 • 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 • 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 • 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 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 • “学校以学生为本”,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8. 时代呼唤“人本体育”和“民生体育” • 人们习惯了从物本的角度去诠释体育,其后果往往容易陷入“见物不见人”的境地,即只关注“体育”而忽略“人”。 • 现今体育大多与“竞技”、“奥运”、“金牌”相关联,缺少的是体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 什么是人文精神?根基有两条: 一是对人的生命的敬畏; 二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怀。 • 把体育应当具备的人文精神理解为这两条,这个话题就不那么抽象了。体育与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9. 暴走妈妈 — 用行动诠释体育的母亲 官方政治化的sports VS 民间人性化的Exercise • 政治—11届全运会: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3,790,000篇,用时0.001秒 • 人性—暴走妈妈: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6,130,000篇,用时0.001秒 • Exercise is much better than medicine!

  10. An Uplifting Power Sport is more than fun and games. It can inspire individuals , teach the young what’s right and transform lives for the better. ——by Tony Blair Tony Blair,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from 1997-2007, is special envoy to the Middle East for the U.N., the E.U., the U.S. and Russia. For more on Beyond Sport, go to www.beyondsport.org Beyond Sport is a global organization that promotes, develops and supports the use of sport to create positive social change across the world.

  11. 重新认识体育 • 体育是什么?从人本角度出发:体育就是人的一类身体运动*的集合。 • 是人们为满足或实现自身的生存需求、健康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即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而进行的一类有意识、规制化的主动性身体运动。 • 这类身体运动脱胎于人的生存本能(生活、劳动和战斗),其目的不外乎是:生存满足、生存竞争、生存改善、生存表现和生存延续。 *身体运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最显著、最鲜明的表现形式,也是体育的本质和核心。

  12. 体育(身体运动)是人的生存需要 • 从人的自然属性看:人是动物的一种,故身体运动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可以把人的身体运动相对划分为: (一)生存满足 • 日常生活身体运动(实现生活自理,保持人的基本独立性和尊严); • 职业劳动身体运动(获取经济收入和生活资料,贡献家庭和社会); (二)生存竞争 • 战争性身体运动(夺取生存的地位、空间和资源或反抗侵犯); (三)生存改善 • 身体锻炼运动(提高身体适应力,改善生存质量); • 休闲娱乐运动(放松精神,健康消遣,充实生活,也有展现的意味); • 康复治疗运动(调控疾病,恢复自理,改善生存); (四)生存延续 • 教育性身体运动(传承运动文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五)生存表现 • 竞技竞赛性身体运动(对抗阻力,挑战极限,争名夺利); • 艺术表演性身体运动(表达情感,追求审美,展现活力)。 现代体育

  13. 身体运动(physical activity)对人的生存要义 人为何要运动?从生物学角度看:人是一种动物,故运动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生存方式。身体运动对人的生存要义可以相对划分为: (一)生存满足(self-sufficiency) 日常生活身体运动(daily physical activity —实现生活自理,保持独立性和尊严); 职业身体运动(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获取收入和生活资料,维持生计); (二)生存竞争(struggle for existence) 战争性身体运动(martial physical activity—夺取生存资源或对抗侵犯); (三)生存改善(life-improving) 身体锻炼运动(physical exercise—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预防疾病); 休闲娱乐运动(physical recreation—放松精神,消遣休闲,充实生活); 康复治疗运动(physical therapy—调控疾病,恢复自理,改善生存质量); (四)生存延续(life-continuation) 教育性身体运动(physical education—传承运动文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五)生存表现(self-expression) 竞技竞赛身体运动(competition sport—对抗阻力,挑战极限,争名夺利); 艺术表演身体运动(physical performing arts—表达情感,追求审美,展现活力)。 现代体育

  14. 体育(身体运动)是人的生存需要 • 身体运动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生存方式。

  15. What is physical activity? • Physical activity is any form of exercis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that uses energy. Some of your daily life activities—doing active chores around the house, yard work, walking the dog—are examples. To get the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clude activities that make you breathe harder and make your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healthier. These aerobic activities include things like brisk walking, running, dancing, swimming, and playing basketball. Also include strengthening activities to make your muscles stronger, like push-ups and lifting weights. (Movement with Body—Mind) • 身体运动是指一切需要消耗能量的身体练习或身体动作。其中包括了您每日生活中的身体运动——料理家务、收拾庭院、遛狗等。凡是有助于您深呼吸,有助于您的心脏和血管更加健康的身体运动都是有益的。这类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跑步、舞蹈、游泳以及打篮球等。当然还包括那些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俯卧撑和举重等。(另外还有一种“身体—意念”运动,如瑜伽、太极、气功等)

  16. 身体运动对人的基本价值和可能价值 What is Physical Activity? Physical Activity is instinct(本能) Physical Activity is culture (文化) Physical Activity is belief(信仰) Physical Activity is lifestyle (生活方式) Physical Activity is human rights (人权)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health (健康)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science(科学)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politics(政治)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fortune (财富)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product(产品)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medicine(医药)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education (教育)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profession(职业) Physical Activity could be philosophy (哲学)

  17. 体育的社会责任 • 身体运动是人的本能,是人的生命!氧气、食物和水的供应是为了维持人的运动本能!运动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 体育是当今世界专门研究人的身体运动的“绝学”。体育指导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但却生生不息的职业!传播、指导和运作体育的人是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张载(张横渠,1020-1077)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借用张载的话:体育工作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运动立心,为百姓立命,为人类继绝学,为万世求康平!

  18. 作为文化的体育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其核心在于两点: 人的“身体文化”和身体的“运动文化”。 身体文化 — Body Culture 运动文化 — Movement Culture

  19. Body culture studies Body culture studies describe and compare bodily practice 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culture and society, i.e. in the tradition of anthropology, history and sociology. As body culture studies analyse culture and society from out people’s bodily practice as basis, they are sometimes understood as a sort of materialist phenomenolog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ody and of body culture (in German Körperkultur, in Danish kropskultur) was discovered since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y several historians and sociologists. During the 1980s, a particular school of Body Culture Studies spread, in connection with – and critically related to – sport studies. Body Culture Studies were especially established at Danish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es and cooperated with Nordic, European and East Asian research networks. Body culture studies include studies of dance, play (play (activity)) and game, outdoor activities, festivities and other forms of movement culture. The field of body culture studies is floating towards studies of medical cultures, of working habits, of gender and sexual cultures, of fashion and body decoration, of popular festivity and more generally towards popular culture studies. Body Culture Studies have shown useful by making the study of sport enter into broader historical and sociological discussion – from the level of subjectivity to civil society, state and market.

  20. 体育(身体运动)纵贯人的一生 从摇篮到坟墓:身体运动纵贯人的一生。 • 幼儿—经运动感知世界; • 儿童—经运动学会生活; • 少年—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营造运动梦想; • 青年—经运动形成生活方式,成就运动梦想; • 中年—经运动保持体力、愉悦身心、治疗疾病; • 壮年—经运动治疗疾病、延缓衰老、保持健康; • 老年—经运动保持活力、延长自理、延长寿命。 这是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从感性逐步走向理性的自然进程,人在不同的阶段对运动的需求必然是不同的。人民需要如此,政府必须顺应。

  21. “民生体育”的提出 • 体育关乎民生! •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 • 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民生”的近代重现是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中提出的“民生主义”。孙先生于1924年在《民生主义》一文中又对“民生”做了具体阐述:“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 自此,“民生”就成了一个带有中国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博爱的情怀,也没有“执政者”居高临下的压抑感。

  22. “民生体育”体现“以人为本” • 现代社会,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之本,由过去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方式、文化需求、公民权利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 “民生大于天”,中国的执政党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社会问题,是顺乎民意的决策。 • 体育,是老百姓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在人民群众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日益高涨。“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牺牲人类健康,不能牺牲社会文明”亦成了人们的共识。 •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体育,就应当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使体育真正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体育走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轨道。

  23. 民生体育的内涵 • “民生体育”是重视以人为本的体育,是使人拥有生命、谋求生存、享受生活、创造生机、融入生态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体育,是处处讲究公平,人人享受健康,共同占有体育资源的体育。 • “民生体育”的推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4. 现代社会的不和谐1 现代社会颠覆了人生的意义,颠倒了人生的目的,不和谐的因素不胜枚举。 •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迫使人远离自然,使人与其他人造产品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 现代社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彼此隔绝的空间,加深了人的疏远; • 现代社会统一的作息制度使人缺少沟通的时间; • 现代生活的便利使人不必求人; • 现代生活的流动性使人难以深交; • 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使人不能专注; •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缺乏耐心; • 现代社会的残酷竞争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猜忌和对立; • 现代社会的“自由”使人失去责任;

  25. 现代社会的不和谐2 • 现代社会过度发展的个性主义强化了人的自我中心; • 现代社会漫无节制的获利冲动使人变得唯利是图; • 现代社会宗教的退场和道德的缺失使人无所顾忌; • 现代社会市场和科技的神化使人轻视人本身; •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使人无所适从; • 现代社会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人造世界里,使其告别童年的时间越来越早; • 现代社会溺幼轻老使成人失去权威; • 现代社会使人对物的依赖越来越多而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少; • 现代社会只服从理性和功利的原则; • 现代社会注重的是实利而不是名分。 总之,现代社会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身心之间失去了一种天然的依存关系。

  26. 现代社会的不和谐3 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矛盾成了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 人口过剩与提高效率; • 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感; • 资源的有限性与生产、消费的无限制发展; • 扩大生产、消费与环保; • 伸张个性、扩大自由、废除死刑与预防犯罪; • 个人空间与电子眼、电子狗; • 多吃少动与服用减肥药; • 体力劳动减少与各种疾病增加; • 一次性产品、过度包装与节约资源; • 室内健身、器械运动与身心健康、节能环保; • 汽车小型化、改进燃烧性能与汽车普及、汽车文化;……

  27. 民生体育(身体运动)拯救人类 • 民生体育关注每一个公民的身体健康。 • 身体健康离不开身体运动。 • 身体运动对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救赎功效。 • 保持经常性的身体运动,也就保持了人的生物属性和生态属性,具备了对抗“生物退化”的能力。 • 用时髦的话说:当今社会,不仅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人自身更要转变发展方式。

  28. 经常运动对个人身体健康的效益(经科学实验证实的15种)经常运动对个人身体健康的效益(经科学实验证实的15种) • 降低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50%); • 有助于心脏病发作后的恢复,降低二次发作的风险; • 降低中风的风险; • 降低罹患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风险; • 预防和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降低部分癌症的恶化率和死亡率,如结肠癌和乳腺癌;有助于癌症病人的应激、康复和生存; • 降低产生肥胖的风险,能有效地控制体重; • 减少身体脂肪; • 增加肌肉、肌肉力量和骨的密度; • 降低罹患慢性疾病和因病死亡的风险; • 改善生活质量,维持长期健康; • 改善体适能和身体耐力; • 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 • 增加身体能量; • 改善睡眠。

  29. 经常运动对个人精神健康的效益(已被科学实验证实的6种)经常运动对个人精神健康的效益(已被科学实验证实的6种) • 增强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释放人的压力,降低焦虑和沮丧的发生率; • 改善人的情绪,保持愉悦健康感; • 改善人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 降低人的疲劳感和消沉感; • 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意识。

  30. 群体性经常运动的社会效益(至少已被实验证实的5种)群体性经常运动的社会效益(至少已被实验证实的5种) • 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 增加社会和社区的交往,营建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 • 增强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的联系; • 有助于构建安全社区; • 减少孤立感和孤独感。

  31. 经常性户外运动的环境效益(已被实验证实的4种)经常性户外运动的环境效益(已被实验证实的4种) • 减少温室效应的扩散; • 减少交通拥挤; • 减少空气污染; • 减少噪音污染。 用时髦的话说:经常性的户外运动就是一种“低碳”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32. 影响美国人健康的十大不和谐因素LEADING HEALTH INDICATORS:Priorities for Action • TheLeadingHealthIndicators are a set of 10 high-priority public health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dicators are intended to help everyone understand more easily how healthy we are as a Nation and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we can make to improve our own health as well as the health of our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 The Leading Health Indicators are: (要优先采取行动进行干预的、影响美国人健康的十大指标,其中六项需要增加,四项需要减少) 1、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 2、Overweight and Obesity (超重和肥胖)↓ 3、Tobacco Use (吸烟)↓ 4、Substance Abuse (药物滥用)↓ 5、Responsible Sexual Behavior (负责的性行为)↑ 6、Mental Health (精神健康)↑ 7、Injury and Violence (伤害和暴力)↓ 8、Environmental Quality (环境质量) ↑ 9、Immunization (免疫功能) ↑ 10、Access to Health Care (医疗保障)↑ • Each indicator will be tracked, measured and reported on regularly throughout the decade.

  33. 促进和谐的四个方面SEEING THE WHOLE PICTURE • Each Leading Health Indicator is an important health issue by itself. Together, the set of indicators helps us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matter to the health of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the Nation. • Each of the indicators depends to some extent on:(健康风险指标的改变取决于以下4个方面) 1、The information people have about their health and how to make improvements(人们对健康以及如何改善健康的信息拥有量) 2、Choices people make (behavioral factors)(人们在行为方面的选择) 3、Where and how people liv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人们居住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 4、The type, amount and quality of health care people receive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lthcare system)(人们能够得到的医疗保障水平—类型、数量、质量等) • Realizing improvements for the set of indicators will require effective public- and private-sector programs that address multiple factors.

  34.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运动的益处 1、Control weight — 控制体重 2、Reduc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减轻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Reduce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 减轻罹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的风险 4、Reduce risk of some cancers — 减轻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5、Strengthen bones and muscles — 强健骨骼和肌肉 6、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mood — 改善心理健康和心态 7、Improve ability to do daily activities and prevent falls, if you‘re an older adult — 改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自理能力,并能预防摔跤和老年痴呆症 8、Increase chances of living longer — 增加长寿的可能性

  35. 运动需求(一) :生存满足 • 日常生活身体运动(实现生活自理,获取人的基本独立性和尊严);主要的需求人口规模 • —65岁以上人口1.1亿(2008年) • —60岁以上人口1.69亿(2009年) • —老年失能人口940万(其中约50%为老年痴呆,2009年) • —幼儿园在园人数3782万人(2007年) • 职业劳动身体运动(获取经济收入和生活资料,贡献家庭和社会); • 需求人口规模—15-59岁劳动力人口约9亿(2005年),扣除约6500万高中、大学的学生,总人口数约8.35亿。高、中、低强度体力劳动人口各占1/3,亚健康人群比例高居不下。

  36. 运动需求(二):生存竞争 • 战争性身体运动(夺取生存的地位、空间和资源或对抗侵犯); • 主要需求人口规模—以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为职业基础的人口总量不容小视:230万正规军,200万武警,170万警察, 400万民间安保人员。总人数达1000万!

  37. 运动需求(三):生存改善之一 • 身体锻炼运动(提高身体适应力,改善生活质量); • 人口规模—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我国约有28%的体育人口,总量3.64亿,减掉2.2亿大中小学生和1000万武装力量人员,成人体育人口仅为1.34亿人,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 按2/8律推算:有实力花钱去运动的人口约2700万(集中在京津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 •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亿,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亿,占总人口的48.47%。 • 根据世界各国的统计数据看:女性主动健身的人口比例通常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尤其是怀孕女性)主动健身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38. 运动需求(三):生存改善之二 • 休闲娱乐运动(放松精神,休闲消遣,充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展现生命活力);时尚化的运动—美容美体? • 市场规模—按9亿劳动力人口的20%计算,具有“非必须消费能力”的约1.8亿人。再按这些人的2:8律计,有休闲娱乐潜在消费能力的大约3600万。 • 体制内: 1、全国财政供养的公务员约1100万;(-2008) 2、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人员约3000万;(-2008) 3、全国国有企业职工总数3709.9万;(-2004) • 体制外: 4、集体和其他单位职工人数4389万;(-2004) 5、城镇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5515万;(-2004) 6、乡村就业人员 4亿8724万;(-2004) • 其他(含失业人口、离退休人口): 7、非经济活动人口 2亿4594万;(-2004)

  39. 运动需求(三):生存改善之三 • 康复治疗运动(调控疾病,恢复自理,改善生存); —残疾人8596 万; —患各种功能障碍的老年病患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1亿多。

  40. 运动需求(四):生存延续 教育性身体运动(传承运动文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 全国学生人口约2.3亿(2007年) • 小学— 1.06亿 • 初中— 5736万 • 高中(含中职)— 4527万 • 普通高校—1885万 • 研究生—120万

  41. 运动需求(五):生存表现 • 竞技竞赛性身体运动(抗阻力,战极限,争名利); —全国体制内专业运动员约3万人; —从事业余训练的青少年选手按1:6计算,则应该在18万人左右。 Beyond Sport(超越竞技—社会流动) —seeks to celebrate and support any individual or group, from the grassroots to the global, with the goal to drive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sport. (http://www.beyondsport.org) • 艺术表演性身体运动(表情感,求审美,展活力) • —运动艺术人口?项目人口? • Body-Mind Exercise:气功、瑜伽……

  42. 生存表现:身体运动也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某些体育的身体运动(如武术套路、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滑冰和体育舞蹈等),尽管有竞技性,但同时仍具有突出的艺术表演性和审美价值,因此和艺术中某些以身体运动为表演形式的类别(如舞蹈、杂技和影视动作等)有相融性和交叉性。

  43. 身体运动是人的生命本质 • 物质生产创造GDP,这是人们普遍的共识。相比之下,体育似乎只是一种消遣,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摆设,是一架只会“烧钱”的机器。 • 其实不然,体育的核心要素是身体运动,而身体运动如同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 况且,氧气、食物和水的满足竟然是为了身体运动!因为运动就是生命! • 人人以身体运动方式参与的体育并不是“烧钱”;而少数人动,多数人看的体育才是“烧钱”! • 运动的泛化:本能→情感→文化(政治)→时尚→财富

  44. 身体运动的人本价值 人的生命离不开身体运动,这是由于身体运动对人具有四种基本的价值: • 健康价值—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 娱乐价值—运动带来生活乐趣; • 社交价值—运动增进相互了解; • 成就价值—运动体现活力和成就。 —现代职业化的竞技运动是天赋运动人材的表演平台。“天赋运动人材”占世界总人口的多少?何以受到普遍的青睐?请思考! 文化创造、文化传承

  45. 体育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消费 • 人类如果把身体运动看作是奢侈,放弃运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 我们看到的是:人越来越悖离自己的动物本性,越来越成为自己发现和制造的物质产品的奴隶,越来越离不开石油、煤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离不开汽车、电梯、遥控器、电扇、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手机以及药物和手术。

  46. 最具讽刺意义的画面 • 乘电梯下楼→开车去健身会所→ 乘电梯上楼→ 跑步机上猛跑→ 乘电梯下楼→ 开车去饭店吃喝或享受→再开车和乘电梯回家→ 看电视、打麻将。 • 这就是现代“运动不足”社会的真实写照。 • 上述是少数有一定觉悟的人的无奈写照,那么,大多数人呢? • 经济学的根基是“经济人假说”,那末, “经济人的身体运动观”又是什么?

  47. 人类身体运动强度和量大幅度减少 • 近代以来,由于生产自动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进入了身体运动越来越少的时代。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地下降。 • 统计资料显示,近100年来,世界人类每年的平均工作天数在不断地下降,使得人们的余暇时间得以大幅度地增加。

  48. 运动不足导致生活方式疾病全球流行 • 以往过大的劳动强度及其他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导致人的健康受损和寿命较短。 • 现代社会中运动的减少给人的健康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 • 科学研究表明:缺少经常性的运动将导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而身体素质的下降又会使人患上因缺乏运动而诱发的疾病(运动缺乏症,也叫“运动不足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或其他一些现代生活方式病。

  49. 亚健康之巨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抽样调查显示: 1、我国健康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 2、处在非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也是15%。 3、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 • 亚健康——虽然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50. 运动不足的直接后果 • America is the fattest nation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In the last 20 years, America has become the fattest nation in civilized history. What does this mean? To begin with, it means that 97 million Americans—55% of American adults—have been classifi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Health as carrying so much extra poundage that their weight constitut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health. It means that 58 million American adults have now been classified as “clinically obese.” As such, they are substantially more vulnerable to almost every conceivable health problem. And it means, says Dr. Gordon Jenson, Director of Clinical Nutrition at Vanderbuilt University’s School of Medicine, that obesity, which is now killing over 300,000 Americans every year, is a “crisis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