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99 Views
中考复习之 —— 语言积累及运用. 高级教师 刘丹. (一)汉字音形义. 各地的考试说明都会划定字音字形的考查范围。务必要分散复习,勿集中地大批量地复习。 重点复习:考题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易错字、多音字、形似字、音同意不同的字和每年新增加的词语。. B.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狭隘( ài ) 模样( mó ) 执拗( niù ) 杞人忧天( qǐ ) B. 猝然( cù ) 抖擞( sǒu ) 刊载( zǎi ) 安然无恙( yànɡ )
E N D
中考复习之——语言积累及运用 高级教师 刘丹
(一)汉字音形义 • 各地的考试说明都会划定字音字形的考查范围。务必要分散复习,勿集中地大批量地复习。 • 重点复习:考题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易错字、多音字、形似字、音同意不同的字和每年新增加的词语。 B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狭隘(ài) 模样(mó) 执拗(niù) 杞人忧天(qǐ) B. 猝然(cù) 抖擞(sǒu) 刊载(zǎi) 安然无恙(yànɡ) C. 自诩(xǔ) 褴褛(lán) 倔强(jué) 锐不可当(dǎng) D. 鸟瞰(kàn) 单薄(bó) 怪癖(pì) 惩恶扬善(chénɡ)
C • 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索 (检,捡) • 判断:“检”有“查”的意思,而“捡”有“拾取”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检”。 • B.赏 (鉴,签) • 判断:“鉴”有“仔细看,审察”的意思,而“签”有“写姓名或画上记号”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鉴”。 • C.不屑置(辩,辨) • 判断:“辩”有“辩解,辩论”的意思,而“辨”有“辨别,分辨”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辨”。 • D.专心志 (至,致) • 判断:“至”有“到”的意思,而“致”有“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一方面”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致”。
(二)词语运用 • 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 不仅要掌握考试说明要求的相关词语,还要关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注意课内外的结合,注意与生活的联系。 B 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②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A.①不言而喻②不学无术 B.①不可思议②不务正业C.①不可思议 ②不学无术D.①不言而喻②不务正业 近义词的辨析:分析句子的关键词时,宜结合近义词从词义的范围大小、程度的强弱、词语的搭配和语体色彩等方面辨析,并根据语义选择正确的词语表达思想感情。可以用造句的方式比较、辨析。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 :关注语境、关注成语中语素意、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C 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东倒西歪”的柱子结构扑朔迷离,对焊接的要求很高,技术难度很大。 B.近日,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首府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参演艺术家们玲珑剔透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赢得观众的阵阵赞叹。 C.现在,上网交流越来越成为人们较为喜欢的一种交际方式,但随之而来的不规范用字却比比皆是,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和谐音。 D.今年起,端午节被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一时间各种文化主题活动欣欣向荣,人们以此来表达对我国这一传统节日的庆贺。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俗语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师们在阅卷中发现,去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不扎实,综合答题能力薄弱,这些原因造成了成绩滑坡。今年升学考试在即,考生们要牢记,力争考出好成绩。 ②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一 百多亿元,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河流。经过治理,市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河流的部分河段一改“黑”与“臭”,青绿的河水潺潺流过。相关部门表示要,还市民碧水蓝天。 A.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再接再厉 C.①前车之鉴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①前车之鉴 ②再接再厉 D
C •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 A.因为 但是 而且 B.尽管 虽然 但是 • C.因而 但是 所以 D.因而 而且 所以 关联词语的使用: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注意成套关联词语的搭配。
(三)句子运用 A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的中轴线被称为皇城古都的“龙脉”,它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条中轴线将继续延长。新规划的中轴线由三段组成:中间是记录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轴线”,向北是记忆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的“现代轴线”,向南是永定门外具有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的“未来轴线”。三段轴线有机连接,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 A.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为标志 B.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现代轴线为标志 C.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建立未来轴线和现代轴线为标志 D.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未来轴线为标志 句子的连贯有序:注意句子前后几个一致。陈述对象要一致、句子结构要一致、词序和语气要一致等。特别要注意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
D • 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 是那样地让人留恋。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 •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B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 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C.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辨识修改病句:一看语法,看成份是否残缺,句子结构是否混乱,词语是否搭配,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二看逻辑,看是相容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看是否把肯定或否定弄反了,看是否自相矛盾等等。三看修辞,看比喻是否恰当,用词是否不当,是否重复罗嗦,是否有歧义,表意是否明白无误。
(四)标点符号 C • 下面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京剧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表演上各具特色。 • B.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天文社呢? • C.“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第二种是引文前虽是冒号,但引文内不是一句话,这时就不能保留引文末的标点(因为本身就没有标点)。 如: 《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第一种是“某某说”放在引用的话中间时,“某某说”之后虽用逗号,但还是要保留句末点号。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五)名著阅读 • 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 • 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 • 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 例: 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______________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______________,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______________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六)古诗文默写 • 准确识记,正确理解书写正确、工整、清晰,即在默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 主观性试题考查重点是古诗文中的绝妙比喻和对偶句,以及文中的提示句、中心句、主旨句,还有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名句。要理解记忆。 根据要求默写。 ( l )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雌》) ( 2 )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 3 )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 贾岛《 题李凝幽居》) ( 4 )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请写出一联:( 5 )为了提升文化品位,有关部门准备挑选含有飞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观鸟园的山石或廊柱上,请你推荐两句这样完整的诗句:
(七)文学常识 • 准确识记关于重要作家的文学作品的文学常识,包括生活的朝代国籍、字号、主要作品、评价,并加以运用。 • 掌握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八)综合性学习 • 考查内容 :国家或本地区发生的大事,本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有风俗、学校活动、语文学科知识、新闻时事。 • 试题特点:单一性和大主题套小考点。即:在一个活动或任务或情境下,设若干活动环节,整个一道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方案。
基本要求: • 提取信息、归纳要点 • 形成认识 • 完成任务
基本形式: 引言 • 西南旱区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了让同学们对灾区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初三(2)班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11.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用下面的材料,让同学们对此次“百年不遇”的旱灾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帮助他们在横线上补写本次旱灾的特点,作为他们发言的要点。(每处横线上不超过7个字)(2分) • 【材料】 • 自去年9月起截至今年的4月8日,持续的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达1.01亿亩,占全国的84%,农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2197万亩,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此次旱灾、、经济损失大,实属百年不遇。 题干 素材
答题的基本思路: • 读引言,明活动主题 • 读题干,明题目要求 • 读素材,明句间关系
请你帮助第二小组的同学,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让同学们认识到西南旱情持续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你帮助第二小组的同学,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让同学们认识到西南旱情持续的原因有哪些。(3分) • 【材料】 • 西南旱情持续,让人看着揪心。 • 今年特大旱灾,是有客观原因的:据气象专家称,高原热力因素加厄尔尼诺现象发作是导致西南干旱的原因。但毋庸讳言,我们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恶性循环链。再看我们的防灾减灾形势,也不容乐观。这次西南旱灾肆虐,尤其暴露了我国水利工程的隐忧。据报道,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我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恶性循环链。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恶性循环链。 • ①再看我们的防灾减灾形势,也不容乐观。 ②这次西南旱灾肆虐,尤其暴露了我国水利工程的隐忧。 ③据报道,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 ④我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 9.为让学生了解去年以来我国的旱情,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 材料一:去年以来,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八十年一遇的旱情。北京旱情创下38年来的纪录,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已达重度干旱程度。 • 材料二: 2010年西南部分地区因旱受灾情况统计表 地区 耕地受旱面积(万亩) 饮水困难人数(万人) 云南 3148 742 贵州 735 485 广西 1467 300 四川 5496 131
两则以上材料概括的方法: • 明确材料的形式 文字 表格 • 分析材料间的关系 并列 包含 对比 交叉 • 根据活动主题和调查目的,得出几则材料的内在规律。
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 9.为让学生了解去年以来我国的旱情,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 材料一:去年以来,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八十年一遇的旱情。北京旱情创下38年来的纪录,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已达重度干旱程度。 • 材料二: 2010年西南部分地区因旱受灾情况统计表 地区 耕地受旱面积(万亩) 饮水困难人数(万人) 云南 3148 742 贵州 735 485 广西 1467 300 四川 5496 131
时间、地点、说话对象、说话背景 编串主持词—— 为纪念鲁迅逝世73周年,学校举行鲁迅作品课本剧汇演,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台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80字。 临别赠言—— 请你(化名李晓)针对李媛同学的特点,给她写一则临别赠言。李媛,女,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学。平时不爱说话,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和其他活动。学习踏实,肯钻研,文化课成绩优秀,但体弱多病。
主持采访—— 杭州湾大桥开通了。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将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 撰写辩论词—— 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胡同文化》一文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其实“忍”在整个中国文化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活中不少人都恪守着“能忍则安”的信条。果真如此吗?某校某班就这一信条展开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上面正方辩词,你该怎么说?
活动方案设计 依据主题 例 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3分) 示例:编演课本剧。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4分)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