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619 Views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模块一 金属的力学性能. 主讲:赵广引. [ 讲授新课 ] 课题: 绪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 、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基本内容及金属材料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 、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概念及其指标 3 、掌握强度、塑性概念及表征指标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 、金属材料的性能、强度和塑性的概念及代号是教学重点 2 、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及选材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 1. 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本质、物理概念、实用意义,以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E N D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块一 金属的力学性能 主讲:赵广引
[讲授新课] 课题:绪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基本内容及金属材料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概念及其指标 3、掌握强度、塑性概念及表征指标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金属材料的性能、强度和塑性的概念及代号是教学重点 2、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及选材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本质、物理概念、实用意义,以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1.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本质、物理概念、实用意义,以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2.影响金属力学性能的因素,提高金属 力学性能的方向和途径; 主要内容包括 3.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使用性能 材料使用时表现出的性能 力学性能:材料受力时表现出来性能 性能 热加工工艺性能:铸造、锻压、焊 接、热处理 工艺性能 材料加工时表现出的性能 冷加工工艺性能:切削加工
1)载荷 金属材料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外力统称为载荷,用符号 F表示。 载荷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及变动载荷三种。 2)变形 金属材料受到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几何变形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 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3)应力(σ) 力的相关术语 也就是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载荷大小。即σ=F/S
课题1 强度与塑性 标准 试样 长试样: L0=10d0 短试样: L0=10d0 断后 试样 一、拉伸试验(测量和计算强度与塑性指标)
1.定义: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 的能力称为强度。 2.意义: 强度指标是机器零件选材和设计的主要依据。 3.强度指标 1)弹性极限 材料受到外力时,产生弹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用符号σe表示。 σe=Fe/Ao 式中 Fe—试样发生弹性变形时的最大载荷(N); Ao—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mm2)。 二、强度
2)屈服点与屈服强度 金属材料开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低应力值称为屈服点,用符号σs表示。 σs=Fs/Ao 式中 Fs—试样发生屈服时的载荷(N); Ao—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mm2)。 工业上使用的某些金属材料,如高碳钢、铸铁等,在拉伸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无法确定其屈服点σs ,按GB/T2228规定,可用屈服强度σ0.2来表示该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屈服强度的测定 屈服强度为试样标距部分产生0.2%残余伸长率时的应力值,即 σ0.2=F0.2/Ao 式中 F0.2—试样标距产生的0.2% 残余伸长时载荷(N); Ao—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mm2)
金属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用符号σ b表示。 σ b=Fb/Ao 式中 Fb—试样在断裂前所承受的载荷(N); A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三、塑性 1.定义 金属材料的载荷作用下,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3)抗拉强度
2.意义 材料有一定的塑性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使材料便于 加工(工艺性能)。 3.常用的塑性指标 1)断后伸长率 =(L1-L0)/L0 客观的 2)断面收缩率ψ ψ=(S0-S1)/S0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课题2 硬 度 一、定义 可用硬度试验机测定。 二、常用的硬度指标 1.布氏硬度 (HBW、HBS) 2.洛氏硬度(HRA、HRB、HRC等) 3.和维氏硬度(HV)
用试样的断口处截面积SN(cm2)去除AK(J)即得到冲击韧度,用ak表示(已不用),单位为J/cm2.用试样的断口处截面积SN(cm2)去除AK(J)即得到冲击韧度,用ak表示(已不用),单位为J/cm2. aK=AK/SN 一、冲击韧性 动载荷 1.衡量指标: 冲击吸收功AK 即 AK=mg(H-h) 举例:塑料制品冬天和夏天韧性不同 Ak与温度相关: Ak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虽然零件所承受的交变应力数值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虽然零件所承受的交变应力数值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但在长时间运转后也会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二、疲劳极限 1.疲劳概念 据统计,机械零件断裂中有80%是由于疲劳引起。 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2)工程上规定,材料经受相当循环周次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以符号σ-1表示。 1)试验证明,金属材料所受最大交变应力σmax 愈大, 则断裂前所受的循环周次N(定义为疲劳寿命)愈少, 这种交变应力σmax 与疲劳寿命N的关系曲线称 疲劳曲线或S—N曲线 2.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
1 2 n -1 N1 N2 Nn Nc N 疲劳曲线 钢铁材料:107次 非铁合金、超高强度钢:108次
1.设计方面 尽量使用零件避免交角、缺口和截面突变,以避免应力集中及其所引起的疲劳裂纹。 2.材料方面 通常应使晶粒细化,减少材料内部存在 的夹杂物和由于热加工不当引起的缺陷。 如疏松、气孔和表面氧化等。 3.机械加工方面 要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值。 4.零件表面强化方面 可采用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喷丸处理和表面涂层等,使零件表面造成压应力,以抵消或降低表面拉应力引起疲劳裂纹的可能性。 三、提高材料疲劳极限的途径
金属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新、旧标准名词和符号对照表金属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新、旧标准名词和符号对照表
定义 弹性极限 强度 屈服强度 具体的评价指标及其实用意义 力学性能指标 抗拉强度 定义 伸长率 塑性 具体的评价指标及其实用意义 断面收缩率 定义 硬度 洛氏硬度 常用测试方法及适用场合 布氏硬度 维氏硬度 韧性: 评价指标、韧脆转变温度 总结 疲劳强度: 定义、提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