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1.16k Views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提要. 核酸的一级结构 DNA 的二级结构 DNA 的三级结构 染色体结构 RNA 的二级、三级结构 核酸的性质. 核酸的分类. DNA —— 一种类型,一种功能 RNA —— 多种类型,多种功能 编码 RNA 和非编码 ( NcRNA). DNA 和 RNA 的结构异同. 核酸的一级结构. 什么是一级结构? 任何表示一级结构? 如何确定一级结构 ?. 构成 DNA 和 RNA 核苷酸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核酸一级结构的缩写. DNA & RNA 的差别 ?. 为什么 DNA 含有 T? C 自发脱氨基变成 U
E N D
提要 • 核酸的一级结构 • DNA的二级结构 • DNA的三级结构 • 染色体结构 • RNA的二级、三级结构 • 核酸的性质
核酸的分类 • DNA —— 一种类型,一种功能 • RNA —— 多种类型,多种功能 编码RNA和非编码 (NcRNA) DNA和RNA的结构异同
核酸的一级结构 • 什么是一级结构? • 任何表示一级结构? • 如何确定一级结构?
DNA & RNA 的差别? 为什么DNA含有T? • C自发脱氨基变成U • 修复酶能够识别这些突变,以用C取代这些U。 • 如何区分正常的U和突变而来的U? • 使用T就很容易解决以上问题。
DNA & RNA 的差别? 为什么DNA 2‘-脱氧,RNA不是? • RNA临近的-OH使其更容易 • DNA缺乏2‘-OH更加稳定 • 遗传物质必须更加稳定 • RNA需要的时候合成,不需要的时候需要迅速降解。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主要是各种形式的螺旋,特别是B-型双螺旋,此外还有A-型双螺旋、Z-型双螺旋、三链螺旋和四链螺旋等
已步入古稀之年的Watson(左)和 Crick(右)在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B型双螺旋 • DNA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为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于1953年提出的B型双螺旋,其主要内容是: (1)DNA由两条呈反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相互缠绕形成右手双螺旋; (2)组成右手双螺旋的两条链是互补的,它们通过特殊的碱基对结合在一起,碱基配对规则是一条链上的A总是与另一条链的T,G总是和C以氢键配对。其中AT碱基对有二个氢键,GC碱基对有3个氢键; (3)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的内部,并垂直于暴露在外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疏水键和范德华力相互垛叠在一起,对双螺旋的稳定起一定的作用; (4)双螺旋的表面含有明显的大沟和小沟(,其宽度分别为2.2nm和1.2nm; (5)双螺旋的其它常数包括相邻碱基对距离为0.34nm,并相差约36°。螺旋的直经为2nm,每一转完整的螺旋含有10个碱基对,其高度为3.4nm。
DNA双螺旋结构的证据 (1)X射线衍射数据 (2)Chargaff 规则 (3)碱基的互变异构
稳定双螺旋的因素 (1)氢键 氢键固然重要,但它们主要决定碱基配对的特异性,而对双螺旋稳定的贡献不是最重要的。对双螺旋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碱基的堆集力。 (2)碱基堆集力 这是碱基对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它包括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碱基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与相邻碱基之间环重叠的面积成正比。总的趋势是嘌呤与嘌呤之间>嘌呤与嘧啶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另外碱基的甲基化能提高碱基的堆积力。 (3)阳离子或带正电荷的化合物对磷酸基团的中和。
A-DNA A-RNA DNA双螺旋的ABZs 小沟 大沟
DNA的非标准二级结构 • 细胞内的DNA在特殊的条件下还可能形成其它几种非标准的二级结构。这些特殊的条件包括:DNA受到某些蛋白质的作用(如组蛋白);DNA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基序,例如反向重复序列,回文结构,镜像重复,直接重复,高嘌呤序列,高嘧啶序列,富含A序列和富含G序列。 (1)弯曲 (2)十字形 (3)P-DNA (4)三链螺旋与H-DNA (5)四链螺旋与G-四联体 (5)滑动错配DNA(SMP-DNA)
十字形DNA的形成 P-DNA与B-DNA的比较
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 • 如果通过某种手段使得DNA双螺旋每一圈的碱基对数目多于或少于10对,将导致DNA双螺旋缠绕过多或缠绕不足;如果这时的DNA两端被固定或者DNA本来是共价闭环的,的张力无法释放而自发地形成超螺旋结构。 • DNA超螺旋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其中正超螺旋为左手超螺旋,由DNA双螺旋过度缠绕引起,负超螺旋为右手超螺旋,由DNA双螺旋缠绕不足引起。
RNA的二级结构 • RNA的二级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碱基组成,其二级结构的多样性可以和蛋白质相媲美。少数病毒RNA由两条互补的多聚核糖核苷酸链组成,它的二级结构为A型双螺旋。多数RNA仅由一条链组成,它们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链内碱基的互补性决定的:链内互补的碱基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链内A型双螺旋,非互补的碱基则游离在双螺旋之外,形成各种二级结构。在RNA双螺旋内常常可以发现GU碱基对。 RNA分子中的GU碱基对
RNA的三级结构 • 构成RNA的三级结构的主要元件有假节结构、“吻式”发夹结构和发夹环突触结构(等三种形式。tRNA则可形成倒L型三级结构
tRNA • tRNA分子只由一条链组成,含有73~94个核苷酸,其中有不少是修饰的核苷酸或修饰的碱基,3′-端的最后三个核苷酸总是CCA,链内的大多数碱基通过氢键相连,但几乎所有的tRNA分子上不变的核苷酸都在三叶草结构上非氢键区域。构成tRNA二级结构的要素有:环、茎和臂。一个典型tRNA的二级结构像三叶草,含有四个环和四个茎。环由链内没有配对的碱基突出而成,茎则是链内互补的碱基之间配对形成的局部A-型双螺旋,臂则是紧靠着茎又不属于环的非配对核苷酸。 • tRNA三级结构形成的原因是D环上的碱基与不变碱基以及TψC环上的碱基之间的发生的氢键作用。这些氢键将D臂和TψC臂折叠到一起,并将三叶草二级结构弯曲成稳定的倒L型三级结构。参与三级结构形成的许多氢键并不是通常的AU和GC碱基对。
RNA的倒L形三级结构 图12-31 tRNA三级结构之中的氢键配对
rRNA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所有的核糖体都含有大小两个亚基 • rRNA约占据核糖体的2/3 • 高度的链内互补序列导致大量的碱基配对 • rRNA 充当核糖体蛋白的支架 • 大肠杆菌的23S rRNA是转肽酶! • 一级结构上相似性并不高,但它们的二级结构却惊人地相似。 • 核糖体的整体构象由rRNA决定,核糖体蛋白质一般正好位于RNA螺旋之间
mRNA DNA的转录产物,蛋白质的翻译模板 • 原核生物多为多顺反子 • 真核生物多为单顺反子,5′-端具有帽子,3′-端具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 出现在mRNA分子上最多的二级结构部件也是茎环结构。mRNA分子的二级结构,特别是两端的二级结构对于翻译有影响,而某些mRNA借助于末端特殊的二级结构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核酸的理化性质 • 紫外吸收 • 酸碱解离 • 变性 • 复性和杂交 DNA的变性和复性
变性 • 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受到加热、极端的pH或离子强度的降低等因素或特殊的化学试剂的作用,其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其中并不涉及共价键断裂。 • 核酸在变性时,紫外吸收和浮力密度升高,粘度降低,生物活性(主要是RNA)降低和丧失,其中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 双链DNA热变性是在很窄的温度内发生的,与晶体在熔点时突然熔化的情形相似,因此DNA也具有“熔点”,用Tm表示。Tm实际是DNA的双螺旋有一半发生热变性时相应的温度。 • DNA的Tm值受到DNA的均一性、G-C含量、离子强度和特殊的化学试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