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k likes | 2.33k Views
诊 断 学. 胸部的体格检查.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呼吸内科. 吴晓虹. 胸部物理检测地位与意义. 胸部物理检查能准确反映 触觉、叩诊音变化,异常呼吸音和肺部罗音. 对胸部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收集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和征象. 但正确的诊断需强调将病史、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范围: 颈部以下,腹部以上 检查内容: 胸廓 (thoracic cage)— 12 个胸椎、 12 对肋骨、锁骨、胸骨 胸部 — 胸廓外形、胸壁、乳房、支气 管、肺、胸膜、心脏、淋巴结等.
E N D
诊 断 学 胸部的体格检查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呼吸内科 吴晓虹
胸部物理检测地位与意义 胸部物理检查能准确反映 触觉、叩诊音变化,异常呼吸音和肺部罗音 对胸部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收集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和征象 但正确的诊断需强调将病史、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范围:颈部以下,腹部以上 检查内容: 胸廓(thoracic cage)— 12个胸椎、 12对肋骨、锁骨、胸骨 胸部— 胸廓外形、胸壁、乳房、支气 管、肺、胸膜、心脏、淋巴结等 胸部的范围和内容
检查方法 准备工作:室温适宜、光线充足、暴露全部胸廓。 体位:视病情或检查需要采取坐位或卧位。 顺序:视 (inspection)、触 (palpation)、 叩(percussion)、听 (auscultation) 先查前胸部及两侧胸部,然后背部。
自然标志和人为划线的意义: 标记正常胸廓内部脏器的轮廓和位置; 标记异常体征的部位和范围。
胸部 区域 胸廓组成
一、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胸骨柄的上 方,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胸骨柄: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左右连锁骨,下连胸骨。
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 最重要的标志 1. 左右与第二肋软骨相连 2. 气管分叉 3. 心房上缘 4. 上下纵隔分界 5. 第5胸椎水平
腹上角:为左右肋弓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腹上角:为左右肋弓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为70~110º,与体型有关。 剑突:为胸骨体下端的突出部分,呈三角形。 肋骨(rib):共12对。第11、12称为浮肋。 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间隙。第1肋骨下面的间隙称为第1肋间隙,以此类推。 腹上角
后胸壁的骨性标记 脊柱棘突(C7棘突) 肩胛骨 肩胛下角 肋脊角
肋骨(rib) 12对 于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 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连接, 第8~10肋联合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 构成胸廓的骨性支架。 第11~12肋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e)
脊柱棘突 (spinous process) 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第7颈椎突出,其下 即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肋脊角(costalspinal angle) 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所在区域。
前胸壁的垂直线: 前正中线:即胸骨中线,为通过 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 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 垂直线。 胸骨线: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 线平行的垂直线。 胸骨旁线:为通过胸骨线和锁骨 中线中间的垂直线。 二、垂直线标志
侧胸壁的垂直线: 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 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 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中线: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 向下的垂直线。
后胸壁的垂直线: 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 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 垂直线。 后正中线:即脊柱中线。为通椎 骨脊突,或沿脊柱正中 下行的垂直线。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腋窝: 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区。
腋窝: 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处
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 陷区。 锁骨上窝:为锁骨上方的凹陷 区,相当于两肺上 叶肺尖的上部。 锁骨下窝:为锁骨下方的凹陷 区,相当于两肺上 叶肺尖的下部。
自然陷窝 锁骨上窝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的凹陷处,相当于二肺尖的上部 锁骨下窝:锁骨下方的凹陷处,下方为第三肋骨 胸骨上窝:胸骨柄上方的凹陷处,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 肩胛间区 肩胛下区
解剖区域 肩胛上区:为肩胛冈以上区域,上外界为斜方肌 肩胛间区: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肩胛下区:二肩胛下角连线至十二胸椎之间区域
小 结 一骨一棘带四角 (胸骨、C7棘突、胸骨角、腹上角、肩胛角和肋脊角) 还有三区和四窝 (肩胛上区、肩胛间区和肩胛下区;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 外加九条垂直线 (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后正中线和肩胛线)
肺和胸膜的界限 气管和支气管树(Trachea and bronchial tree) 气管自颈前部正中沿食管前方下行进入胸部,在平胸骨角即胸椎4、5水平处左、右分叉。 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而斜。
肺和胸膜的界限 每个肺叶在胸壁上的投影有一定的位置,了解投影的部位,对肺部疾病的定位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四、肺和胸膜的界限 平胸骨角即第四、五胸椎水平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斜。右主支气管又分为3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3个肺叶;左主支气管又2支,分别进入左肺的上、下2个肺叶。以后各自再分支形成支气管、细支气管分人相应的肺段。每一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为一肺泡管,由此再分出许多肺泡囊。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斜。右主支气管又分为3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3个肺叶;左主支气管又2支,分别进入左肺的上、下2个肺叶。以后各自再分支形成支气管、细支气管分人相应的肺段。每一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为一肺泡管,由此再分出许多肺泡囊。 支气管
主支气管 叶支气管 段及亚段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尖: 突出于锁骨之上,其最高点近锁骨的胸骨端,达第1胸椎水平,距锁骨上缘约3cm。
肺上界: 始于胸锁关节向上至第1胸椎水平,然后转折向下至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处。
肺外侧界 肺内侧界
肺下界左右两侧肺下界的位置基本相似。 前胸部的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 锁骨中线处达第6肋间隙 腋中线处达第8肋间隙 后胸壁的肺下界几乎呈一水平线 肩胛线处位于第10肋骨水平
肺上界:为一向上凸起的弧线 肺尖:其高点距锁骨上缘3cm,达到第一胸椎水平 肺外侧界:肺上界向下延伸 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 锁骨中线的位置:第六肋间隙 腋中线位置:第八肋间隙 肩胛线:位于第十肋骨
第四肋软骨处向左达第四肋骨前端 自胸锁关节下行 沿第四-六肋骨前面下行 右侧几乎垂直下行 至第六肋骨处转折向右 肺内侧界
叶间肺界 叶间隙:两肺的叶与叶之间由 胸膜脏层分开。 斜裂:始于后正中线第3胸椎, 向外下方斜行,在腋后 线处与第4肋骨相交,止 于第6肋骨和肋软骨连接 处。 水平裂:始于腋后线第4肋骨, 止于第3肋间隙的胸骨 右缘。
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 的胸膜。 壁层胸膜:覆盖在胸廓内 面、膈上面和 纵隔的胸膜。 胸膜腔:胸膜的脏、壁层 在肺根部互相返 折延续所围成, 呈负压。有少量 浆液,起润滑作 用。 肋膈窦:肋胸膜与膈胸膜 于肺下界以下的 转折处。 2~3个 肋间高度,深吸 气也不能被肺充 满。 胸膜 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 胸膜腔
一、胸壁(chest wall) 检查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骨骼肌发育 重点检查: 静脉:正常不可见; 充盈或曲张见于上、下腔静脉梗阻形成的侧支循环 辨别血流方向的方法: 上腔静脉:血流从上 下 下腔静脉:血流从下 上 意义:腔静脉梗阻
(2)皮下气肿(subcutaneous emphysema) 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多由于肺、气管、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严重者气体可由胸壁皮下向颈部、腹部或其他部位的皮下蔓延。偶为局部产气杆菌感染。触之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呈捻发或握雪感,加压听诊可闻捻发音。
(3)胸壁压痛 正常情况下胸壁无压痛。 局部压痛: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 炎、肋骨骨折等。 胸骨压痛和叩击痛:骨髓异常增生者,白血病等。 (4)肋间隙 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 膨隆: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等。
正常胸廓 成年人胸廓的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 两者的比例约为1:1.5
异常胸廓 • 扁平胸 (flat chest) 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约为1:2。 见于体型瘦长,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晚期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