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90 Views
现代汉语概述. 主讲人 : 张蔚.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共同语 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推广普通话. 目 录. 一、现代汉语. 1 、现代汉语的含义 :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现代汉语共同语 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现代汉语方言 是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属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只在一定的方言区流行,为方言区人民所使用 。. 新加坡华语演讲大赛. 现代汉语共同语 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E N D
现代汉语概述 主讲人:张蔚
现代汉语 • 现代汉语共同语 • 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 推广普通话 目 录
一、现代汉语 • 1、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 现代汉语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 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属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只在一定的方言区流行,为方言区人民所使用。
新加坡华语演讲大赛 现代汉语共同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方言指地域方言,指社会内部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方言指地域方言,指社会内部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大方言——方言小区——地点方言 如沙市区有沙市话,就是沙市这个地域的方言,荆州各县市如石首、公安、松滋、洪湖等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方言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容易被别的地区的人听得懂,所以大型的节目像春节联欢会、还有绝大多数的电视剧和电影都是用普通话的。 各地都有用自己的方言做的节目。如: 方 言
重庆话 荆州方言 荆州方言 武汉方言
2、现代汉语的形式 • 口语和书面语 •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易于周密、严谨。
3、现代汉语的划分 • 先秦前( 有口语无书面语 ) 原始汉语阶段 • 先秦 • 上古汉语阶段 • 两汉至隋唐 • 中古汉语阶段 • 晚唐(开始出现了口语和文言相杂的通俗文学作品) 近代汉语阶段 • 五四运动以后( 言文统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 • 现代汉语阶段
在国内,是占我国人口90%以上的汉族人民相互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中满族、回族等使用的语言,并且是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最主要的交际语言。在国内,是占我国人口90%以上的汉族人民相互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中满族、回族等使用的语言,并且是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和布克赛尔县少数民族争 着学汉语 4、现代汉语的地位
联合国的所有会议都有这些语言的口译,以及在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打印或在网上出版这些语言的翻译版本。联合国的所有会议都有这些语言的口译,以及在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打印或在网上出版这些语言的翻译版本。 在国际上,现代汉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是联合国正式确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之一。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 • 1、现代汉语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基于各民族间频繁交往的需要,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按照国际惯例,从立法上确定以主体民族的共同语作为全国通用的共同语。
2、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 (1)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 民族共同语总是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形成的。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 。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这就是为什么北方同学觉得学普通话容易,而南方的同学就觉得困难得多!
北方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原因: • ⅰ北方方言(官话方言)的代表城市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国都所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使得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很早以来就处在同汉语其他方言完全不同的特殊社会背景中。
元朝--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北京从朱棣即明成祖开始。
清朝--公元1644-1911年北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公元1644-1911年北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官话 • 在十四世纪期间,一种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开始形成,后来称之为“官话”,即当官的人或者说官吏阶层的口语形式。 •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说“官话”是时尚。随着政治力量的推动,“官话”被封建官吏作为一种特权的象征,在全国“示范”;在全国张扬。所以,官话的传播十分广泛,学说官话也十分普遍。
雍正皇帝(掌权从1723年――1735年)曾经令其官吏必须学会“官话”。由于南方方言区的人无法与北方方言区的人进行直接的交流,甚至在南方方言之间以及他们方言内部之间也无法交流的问题,雍正皇帝还责令福建(闽南、闽北话地区)和广东两省设立正音书院,专门教官话。所以,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清朝“官话”成了全国通行的语言了。雍正皇帝(掌权从1723年――1735年)曾经令其官吏必须学会“官话”。由于南方方言区的人无法与北方方言区的人进行直接的交流,甚至在南方方言之间以及他们方言内部之间也无法交流的问题,雍正皇帝还责令福建(闽南、闽北话地区)和广东两省设立正音书院,专门教官话。所以,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清朝“官话”成了全国通行的语言了。
ⅱ北方方言成为汉语诸方言中通行面积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从后面的方言分区所统计的使用人数可以看到。)使用人口约占汉语人口的三分之二强。ⅱ北方方言成为汉语诸方言中通行面积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从后面的方言分区所统计的使用人数可以看到。)使用人口约占汉语人口的三分之二强。
ⅲ从晚唐五代以来直到明清,有许多重要的白话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像《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ⅲ从晚唐五代以来直到明清,有许多重要的白话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像《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
特别是《红楼梦》、《儒林外史》,说的都是南方金陵城的事情,用的也是官话进行创作的。特别是《红楼梦》、《儒林外史》,说的都是南方金陵城的事情,用的也是官话进行创作的。
而晚清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小说成就其实不低,就是里面吴语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太过明显,很多读者读不懂,从而大大影响了其传播的地域。而晚清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小说成就其实不低,就是里面吴语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太过明显,很多读者读不懂,从而大大影响了其传播的地域。
Ⅰ、书面语。中国古代是一个言文不一的国家,文言文一直是统一的书面语言,与口语脱节。 • 。直至新中国成立,白话文在政府公文、法律条文、报刊社论、新闻等各领域取得取得合法地位。 (2)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Ⅱ、口语。 • 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明清时代“官话”,清末“国语”,1949“普通话”。
3、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 普通话的定义: •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是就北京话的语音系统讲的,但是一些土音成分要舍弃,一些分歧的读音也要审订。语汇,以北方方言语汇为基础,并不是要兼收并蓄北方所有的语汇。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是就北京话的语音系统讲的,但是一些土音成分要舍弃,一些分歧的读音也要审订。语汇,以北方方言语汇为基础,并不是要兼收并蓄北方所有的语汇。 • 北京话“忒好”,“忒”字就没入普通话。
也还可以从其它方言里吸取富有表现力的语汇。。也还可以从其它方言里吸取富有表现力的语汇。。 • 在普通话中的常用词如“尴尬”, • 成语如“煞有介事”,佳句如“月亮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都来自江浙一带的吴语。
三、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 1、与印欧语比较显示的特点(以英语为代表) • Ⅰ、有声调。声调具有区别词的语音从而区别意义的作用。 • 吗(mā) 麻(má) • 马(mǎ)骂(mà)
Ⅱ、没有复辅音。即音节里不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相连的结合体。Ⅱ、没有复辅音。即音节里不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相连的结合体。 • 汉语拼音辅音字母有:b、p、m、f、d、t、n、l、g、k、ng、h、j、q、x、z、c、s、r、zh、ch、sh(22个)
英语辅音字母有:[p]、[b]、 [t]、[d]、[k]、[g]、[f]、[v]、[s]、[z]、[θ]、[ð] • [tr]、[dr]、[ts]、[dz]、[m]、[n]、[ŋ]、[h]、[l]、[r]、[j]、[w](28个) • 如单词 strict[strikt](两个辅音以上)—严格(yáng gé) • sky[skai](两个辅音)—天空(tiānkōng)
Ⅲ、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还可以有二合元音、三合元音。不止一个元音的音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相反,不是每个音节都得有辅音 啊(a);
(2)语汇方面: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占优势,构词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法。通常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的功能就是构词。)(2)语汇方面: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占优势,构词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法。通常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的功能就是构词。) • 如:朋友 • 大家 • 妻子
语法方面。Ⅰ、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语法方面。Ⅰ、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 例如:不很好——很不好 • 因语序不同而意义也不一样。 • 例如:“我的弟弟”和“我和弟弟”因虚词不同,一表偏正关系,一表并列关系,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Ⅱ、词类缺乏形态变化,也缺乏构词形态。 • produce v. 生产—— Production n.产品 • Happy adj.快乐的——Happiness n.快乐 • 汉语没有这种情况。
Ⅲ、词、短词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Ⅲ、词、短词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 • 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Ⅳ、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 如“一个人”one preson; • “一架飞机”one plane
四、现代汉语方言分区 • 理解方言 • 方言也可以说是“乡音”。 • 唐代诗人贺之章有首七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以前的方言现象根据文献资料看,很严重的影响交际了。唐代以前的方言现象根据文献资料看,很严重的影响交际了。 方言的现象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而超越方言,将方言区人们联系起来的“通用语言”也在很古老的时候出现了。
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 如:东北人讲“日本”好象在说“一本”; • 湖北人说“日本”就象“二本”; • 上海人说成了“十本”。
就说“吃饭”, • 长沙人说“掐饭”; • 四川人说“瓷饭”; • 武汉人说“七饭”; • 山西人有的说成“喝饭”。 • 湖北有的地方说:“切饭”。
方言分区 • 十区说 • 八十年代《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现代汉语的方言分为以下十区: • 官话区 晋语区 吴语区 徽语区 赣语区 • 湘语区 闽语区 粤语区 平话区 客家话区
官话区又分为以下八区: • 东北官话区 • 北京官话区 • 冀鲁官话区 • 胶辽官话区 • 中原官话区 • 兰银官话区 • 西南官话区 • 江淮官话区
官话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 北京官话 普通话的标准音 1.84% • 东北官话 和北京官话接近 8.39% • 冀鲁官话 8.55% • 胶辽官话 2.95% • 中原官话 17.33% • 兰银官话 1.2% • 西南官话(武汉 沙市) 20.46% • 江淮官话
非官话区: • 吴语(苏州话为代表) 7.13% • 徽语 0.32% • 赣语 3.19% 湘语 3.15% • 闽语 5.63% 粤语 4.11% • 平话 0.2% 客家语 3.58%
五、推广普通话 • 1、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世纪50年代 • 推普工作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 20世纪80年代 •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2、目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 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 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