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675 Views
鹬蚌相争. 第四 课 《 成语故事 》 (第 40 页). 点击看卡通 click to watch cartoon in “slide show” model. 张晶宝. 概 述. 《 战国策 》 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 33 卷,约 12 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E N D
鹬蚌相争 第四课《成语故事》(第40页) 点击看卡通click to watch cartoon in “slide show” model 张晶宝
概 述 •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词语 • 蚌bang4:一种贝(shell)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 • 方:刚刚。 • 曝pu4:晒。 • 鹬yu4: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 箝qian2: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本文直接用了“钳”。 • 啄zhuo2:专指鸟用嘴“咬”。 •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 即:就,那就。 • 谓…… 曰:对……说。 • 相:互相。 • 渔者:捕鱼人。 • 舍:放弃,这里是放开。 • 相舍:互相放弃。 • 并:一起,一齐,一同。 • 禽qin2:同“擒”,捕捉,抓住。 点击音频
课文朗读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点击音频
课文讲解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点击音频
译文 一只河蚌刚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出去,明天不放你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语法 • A谓B曰:A对B说。 “谓、曰”都可译为“说”,但在一起就为“对某人说”。 蚌亦谓鹬曰——蚌也对鹬说。 • “而”的用法: “而”的用法有很多,在此要求掌握学过的两种: 1连接关系,译为“于是”“然后”“就”: 例如: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2转折关系,译为“可是”“但是”: 例如:至之市而忘操之。 3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例如:渔者得而并禽之。 点击音频
总结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这个故事,比喻一方和另一方的争执使得两边都不得力,甚至损失,而使第三方得力。两句可分用,也可合用。含贬义。 • 例句: 1东南亚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切不可鹬蚌相争。 2思吉和美云争来争去,结果莉香捡了便宜,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在此洪涝灾害之际,希望红黄两党不要鹬蚌相争。 点击音频
课终 • 水灾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希望大家在家,第一注意安全,第二别忘学习。 • 任何不解,请联系老师: xmas1962@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