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07k Views
如何面對生命中 難以承受之老病課題. 慧開法師 編講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教 授 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引言 — 問題的緣起.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化,然後離開塵世而死去。 弔詭的是,現代人一方面 極力抗拒老化 ,另一方面又 極力延長壽命 ,造成 不斷高齡化 的社會,衍生出許多老人的身心問題。 同時,現代人也 極力否認死亡 ,將死亡交給醫院的專家;因此,我們之中越來越多的生命結束在日常生活之外,而告別在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之中。 在醫院裡, 臨終與死亡會是什麼樣子?又為什麼會是這樣? 我們有必要事先了解。.
E N D
如何面對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老病課題 慧開法師 編講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化,然後離開塵世而死去。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化,然後離開塵世而死去。 弔詭的是,現代人一方面極力抗拒老化,另一方面又極力延長壽命,造成不斷高齡化的社會,衍生出許多老人的身心問題。 同時,現代人也極力否認死亡,將死亡交給醫院的專家;因此,我們之中越來越多的生命結束在日常生活之外,而告別在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之中。 在醫院裡,臨終與死亡會是什麼樣子?又為什麼會是這樣?我們有必要事先了解。
有多少人死於醫院?他們死的時後狀況如何?什麼原因使他們覺得困擾不安?有多少人死於醫院?他們死的時後狀況如何?什麼原因使他們覺得困擾不安? 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改善這個情況?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死得安祥平靜,在臨終的時後,能有我們的親人及愛人陪伴在身旁,同時也希望能夠得到神明的庇佑、上帝的眷顧、諸佛菩薩的加持與接引。 至於能否達成以及如何達成以上境界,對我們而言,是一項艱難的考驗,我們都必須在此ㄧ課題上好好下功夫。
內容大綱 壹、現代人的生命挑戰 ─老病課題的現代省思 貳、現代人的死亡尊嚴 ─死亡課題的現代省思 參、靈性層次的生死關懷 ─ 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
壹、現代人的生命挑戰─老病課題的現代省思 一、社會日益高齡化所引發的老年安養及醫療問題 二、長壽的迷思—老病的困境, 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三、長生不死的迷思—死不了的夢魘!
一、社會日益高齡化所引發的老年安養及醫療問題一、社會日益高齡化所引發的老年安養及醫療問題 根據在美國所作的一項統計,在193l年全美國的平均壽命,女性為62.1歲,男性為60.0歲。 自l983年到l985年,全美國女性的平均壽命持續增加,超過50年前,而到達79.8歲;男性則為72.9歲。 總人口的死亡發生率,則從l95l年的11.7%降到1981年的2.1%,呈現大幅衰退現象。 對65歲以上的老人而言,死亡率則從195l年的53.6%升高到l98l年的67%。
存活機率假設:以臺灣為例,基年兩性單一年齡之死亡機率,下列圖表係採用20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死亡機率,推算出2008年存活機率為基準。存活機率假設:以臺灣為例,基年兩性單一年齡之死亡機率,下列圖表係採用20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死亡機率,推算出2008年存活機率為基準。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2056年89.0歲 2008年 82.3歲 女 零歲平均餘命 (歲) 2056年82.2歲 2008年 75.6歲 男 1956 1966 1976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年
台灣未來50年人口結構趨勢(依中推計) 17年 15年 16年 人口結構趨勢 3.0 千萬人 2.5 10% 20% 65歲以上 高齡人口 30% 2.0 38% 1.5 15-64歲 工作年齡人口 73% 67% 57% 1.0 52% 0.5 15歲以下 少年人口 17% 10% 12% 12% 0 1961 1976 2008 2025 2040 2056
日本 臺灣 南韓 新加坡 香港 義大利 德國 法國 英國 中國 美國 所選國家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40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 1970 1990 2010 2030 2050年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
未來高齡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比例(依中推計) 台灣在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 65歲以上高齡人口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 2008年 2026年 2056年 1人 ______ 7.0人 1人 _____ 3.2人 1人 _____ 1.4人
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再加上人口結構的改變,造成了日益高齡化的社會。然而高齡化並不保證吾人的生命與生活品質也隨之提昇。年長的族群很容易罹患退化性疾病,諸如: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等,即使現代醫學的進步也無法徹底解決老化與老年疾病的問題。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再加上人口結構的改變,造成了日益高齡化的社會。然而高齡化並不保證吾人的生命與生活品質也隨之提昇。年長的族群很容易罹患退化性疾病,諸如: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等,即使現代醫學的進步也無法徹底解決老化與老年疾病的問題。 現代社會日益高齡化的結果,除了在經濟、政治、社會等現實人生層面,產生種種棘手的問題或課題之外,也同時產生與死亡問題息息相關的種種生命高層次的心理或內在精神問題。
二、長壽的迷思—老病的困境,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二、長壽的迷思—老病的困境,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傅偉勳教授的父親以九十一高齡逝世就是一個實例 (以下直接引述自1993年傅教授的話): • “約在三十多年前,他在台北患上半身不遂之後,由於我的四哥一家十分忙碌,無法自早至晚在家看護照顧,祇好送他到一家特殊醫院安頓下來。不到一個月,家父開始大吵大鬧,說死也要死在家裡。無已,四哥把他接回。但是有一天四哥夫婦因要事不得不在外好多小時,家父就在這時不慎從床上跌到地板上,不得動彈,直至四哥夫婦回家才被發現。經過這次痛苦經驗與教訓,家父也同意,搬回特殊醫院,專由醫院護士照顧,四哥則每週總去一兩次陪他談天解悶。以後二十年左右就如此在醫院一小房間,直至逝世為止。” 15
女兒送父親回老年公寓,把親生父母從家裏送走實屬無奈。女兒送父親回老年公寓,把親生父母從家裏送走實屬無奈。 16
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 17
“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 18
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19
雪上加霜— 老年癡呆與失智!只要你夠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21
好死不如賴活乎?賴活不如好死乎?聰明的您,想一想!好死不如賴活乎?賴活不如好死乎?聰明的您,想一想! 25
Sophia Loren (蘇菲亞・羅蘭) Now 77 27
Jane Russell (1921~2011) (珍・羅素) Died at 89
Carroll Baker (卡露・貝克) Now 80
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 (伊麗莎白・泰勒) Died at 79 33
Elke Sommer (愛姬‧森瑪) Now 70
Brigitte Bardot (碧姬・芭杜) Now 77 39
Paul Newman (1925~2008) (保羅・紐曼) Died at 83
貳、現代人的死亡的尊嚴—死亡課題的現代省思貳、現代人的死亡的尊嚴—死亡課題的現代省思 一、現代人死亡所發生的地點 二、現代社會處理死亡過程的機械化與非人性化 三、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系統與結構 四、癌症與末期病人的靈性需求與照護
一、現代人死亡發生的地點 根據1988年在美國所作的死亡率統計,在全美所有的死亡事件中,有58.8 %是發生在醫院或醫療中心裡,有16.4 %是發生在其他的安養機構之中,有4.4 %歸類為「到達醫院時即已死亡」(DOA: dead-on-arrival),此外,有20.4 %則是發生在其它的地點。
二、現代社會處理死亡的機械化與非人性化 死亡原本就是自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然而現代醫療卻將「死亡」一律當成「疾病」來處理,不但無法面對自然的死亡,也無法自然地面對死亡;因此,也讓現代人很難自然地尊嚴死。 理想的「壽終正寢」有其現實的困難。 現代人臨終與死亡的場景:喪葬處理流程的形式化、公式化、商業化與作秀化。
三、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系統與結構 (1) 醫護科技層面:醫藥、診療、護理等科 學理論及臨床實務與技術之研發 (2) 醫護行政層面:醫院行政體系、醫護管 理制度、及健保體系之運作 (3) 醫護政策層面:國家醫療政策與制度以 及健保政策與制度之建立 (4) 醫護文化層面:全民的醫護文化(人性 尊嚴、人道關懷與人文精神)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