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蔬菜害虫

蔬菜害虫.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 尤其是保护地面积由 80 年代的不足一万公顷增至 100 万公顷 , 这些导致了害虫发生种类、数量的明显增多,据统计蔬菜害虫大约有 700 余种,重要害虫 60 多种。 食叶类: 菜粉蝶、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马铃薯瓢虫等。把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刺吸式口器: 菜蚜类、粉虱类等,除直接为害蔬菜,使蔬菜生长不良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第一节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一、菜蚜类 (属同翅目、蚜科)  在我国已知的菜蚜有三种, 桃蚜、萝卜蚜、甘蓝蚜 。. (一)种类及为害  

la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蔬菜害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蔬菜害虫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尤其是保护地面积由80年代的不足一万公顷增至100万公顷,这些导致了害虫发生种类、数量的明显增多,据统计蔬菜害虫大约有700余种,重要害虫60多种。 • 食叶类:菜粉蝶、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马铃薯瓢虫等。把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 刺吸式口器:菜蚜类、粉虱类等,除直接为害蔬菜,使蔬菜生长不良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2. 第一节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一、菜蚜类 (属同翅目、蚜科)  在我国已知的菜蚜有三种,桃蚜、萝卜蚜、甘蓝蚜。 (一)种类及为害   三种蚜虫的主要寄主均为十字花科蔬菜,但食性差异较大。桃蚜属多食性,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为害茄科和多种果树。萝卜蚜和甘蓝蚜均为寡食性,但前者嗜萝卜、白菜等叶片多毛而蜡质少的蔬菜,后者则嗜甘蓝、花椰菜等叶面光滑蜡质多的蔬菜。

  3. 桃蚜:全身绿色,有时樱红色。 萝卜蚜:全身黄绿,稍带白色蜡粉。 甘蓝蚜:全身暗绿,有明显的白色蜡粉。 萝卜蚜 甘蓝蚜

  4. 桃蚜 有翅孤雌蚜 性雌成蚜和若蚜 翅基蚜 无翅孤雌蚜(桃红色型) 无翅孤雌蚜(绿色型)

  5. 萝卜蚜危害豆瓣菜 菜蚜常以成、若虫群集刺吸为害造成叶片卷曲皱缩、褪绿,导致煤污病。菜蚜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毒媒介,这对蔬菜的危害远大于蚜虫本身造成的为害。

  6. 桃树被害状 茄苗被害状 越冬卵

  7. 桃树被害状 茄苗被害状 越冬卵

  8. (二)生活史和习性 菜蚜年发生世代多(北方每年10余代至20余代;华南地区每年30代至40余代),世代重叠;营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华南地区终年营孤雌生殖); 菜蚜对寄主具有季节性转移习性,桃蚜尤为明显,其越冬寄主为木本植物(如桃树等),萝卜蚜和甘蓝蚜则无木本越冬寄主. 菜蚜借助有翅蚜的迁飞扩散而扩大危害,当蚜群中有翅若蚜比例上升时,是有翅蚜迁飞高峰的先兆;菜蚜年中消长呈春、秋高峰期。 趋橙、黄色强

  9. (三)发生条件 1.气候 温暖干旱比较适宜,湿度过大有蚜疫霉菌寄生。 2.天敌 蚜茧蜂、食蚜蝇、瓢虫等。

  10. (四)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 2.物理防治 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粘性剂吸引蚜虫并杀灭。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银灰膜避蚜。

  11. 3.药剂防治 喷雾:50%避蚜雾WP 2000-3000 10%吡虫啉WP 2000-3000 20%杀灭菊酯EC 3000 熏烟(保护地):傍晚每亩地用80%敌敌畏乳油0.25公斤加锯末适量点燃(无明火),闭棚至第二天早晨。

  12. 二、菜粉蝶(菜青虫)鳞翅目、粉蝶科 (一)分布与为害 寡食性,主要为害十字花科,其次也为害莴苣,苋菜,板蓝等。   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13. (二)生活史及习性 辽宁4—5代/年,以蛹在菜园附近的屋墙、篱笆、树干、土块、杂草等处越冬. 在我国大部地区以春末夏初(4-6月)和秋季(9-10月)两次盛发,春、秋十字花科蔬菜面积大,食料充足,所以形成两季为害高峰。 成虫白天活动,采食花蜜,产卵对芥子油有趋性最喜欢在甘蓝和花椰菜上,卵单产,直立于叶片上(夏—叶背,冬—叶面)。 幼虫共5龄,清晨孵化,先吃卵壳,再啃食叶片,1、2龄幼虫能吐丝下垂,老龄幼虫行动迟缓,有假死习性,多在叶背化蛹。

  1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气候 喜阴凉的气候条件,幼虫发育适温为16--31℃,RH68—86%,以25℃,76%最为适宜,雨水冲刷可导致卵和低令幼虫死亡。 2. 天敌 天敌很多,卵→广赤眼蜂,幼虫→黄绒茧蜂,蛹期→粉蝶金小蜂、广大腿小蜂,此外还有一些寄生蝇和病原微生物等。 幼虫被黄绒茧蜂寄生

  15. 3. 食物 主要取食十字花科,寡食性,一般4—6月、9—10月也是十字花科蔬菜大量栽培的季节,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构成了大发生的条件。 (四)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残株落叶消灭田间残留的幼虫和蛹,及时耕翻,避免十字花科连作。

  16. 2.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使用微生物杀虫剂,3.2%Bt可湿性粉剂500—800x,颗粒体病毒,750头感染病毒的虫尸/公顷,研磨处理后加水30—60kg稀释,加0.1%洗衣粉喷雾,也可与低浓度农药混用,效果显著。 3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为1—3龄幼虫盛发期,产卵高峰后1周左右喷药。 2.5%溴氰菊酯EC 2000—3000X、10%氯氰菊酯EC 3000—4000X、5%抑太保EC,1000—2000X

  17. 三、 小菜蛾 (属鳞翅目、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属世界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寡食性,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称为“开天窗”。3-4龄咬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成网状。

  18. (二)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多代,由北向南逐增,辽宁4-5代/年,在长江以南,终年发生,无滞育现象,在北方以蛹在以蛹在枯枝落叶、石缝等处越冬越冬。北方于4-6月春季为害高峰,8~9月为秋季为害高峰,一般春季重于秋季。

  19. 成虫:昼伏夜出,黄昏后开始活动,趋光性强,飞行能力弱,能随风远距离飞翔,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1—2天后开始产卵,产在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一般散产,有时几粒或十几粒取聚在一起。成虫:昼伏夜出,黄昏后开始活动,趋光性强,飞行能力弱,能随风远距离飞翔,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1—2天后开始产卵,产在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一般散产,有时几粒或十几粒取聚在一起。

  20. 幼虫:4龄,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小的隧道,随后退出取食叶片,对食物质量要求低,黄、老叶上都能完成发育,因此清洁田园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幼虫十分活泼,称幼虫:4龄,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小的隧道,随后退出取食叶片,对食物质量要求低,黄、老叶上都能完成发育,因此清洁田园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幼虫十分活泼,称 “吊丝虫”或”吊死鬼”。 幼虫有背光性,多群集在心叶、叶背上食害,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也可在茎、叶柄、叶脉及枯草上化蛹。

  21.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候 温度适应范围广,10--40℃均能成 活, 最适温度:20--30℃,T>30℃或<8℃发生数量 下降,RH影响不显著。 2.食料 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其在春秋季生 长,正适合菜蛾生长发育,因此在食物和温度 条件的配合下, 形成2个为害高峰。

  22. 3.天敌 天敌也是影响菜蛾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已记载的寄生蜂达100余种,菜蛾绒茧蜂,啮小蜂等自然寄生率很高,此外还有颗粒体病毒感染率了也很高,捕食性的蜘蛛,步甲,草蛉,瓢虫等。

  23.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加强 田间管理。 2.诱杀成虫 应用人工合成的菜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多用 雌蛾活体或其粗提物进行诱杀雄蛾),每月更换一 次诱芯,大面积连片使用,效果显著。 3.生物防治 3.2%BtWP 500—800X有良好防效,加少量化学 农药增加速效性,可提高药效。

  24. 4. 化学防治 小菜蛾发育期短,世代数多,农药使用频繁,已对多种类型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时要根据当地菜蛾的抗性药剂范围和虫情慎重选择杀虫剂,注意轮换用药,减缓抗药发展,防治适期要在幼虫孵化盛期至2龄前。 2.5%溴氰菊酯EC 2000—3000X 20%氰戊菊酯EC 3000X 1.8%阿维菌素EC,10%氯氰菊酯EC 3000—4000X,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 虫口密度高时,每3-5d一次,连续喷2-3次方能奏效。

  25. 四、甘蓝夜蛾(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世界性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北方为害严重,是十字花科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性害虫,除为害十字花科外,还可为害瓜类,豆类,茄科等30科,120种植物,主要为害甘蓝和牛皮菜。

  26.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2—3龄分散为害,食叶成孔,4龄后夜间取食,仅留叶脉,叶柄,老龄幼虫有钻蛀习性,钻入菜心或叶球,排粪污染,诱发软腐病。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2—3龄分散为害,食叶成孔,4龄后夜间取食,仅留叶脉,叶柄,老龄幼虫有钻蛀习性,钻入菜心或叶球,排粪污染,诱发软腐病。

  27. (二)生活史和习性 东北2—3代/年,以蛹在土中越冬,入土深度在7—10cm为多,地点在本田,田边杂草或田梗下越冬。 第二年春,气温15--16℃时,越冬蛹羽化成虫,羽化期不整齐,因此各地幼虫为害时间不同。

  28.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在中、下部叶背面,块产,50—140粒/块,需补充营养。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在中、下部叶背面,块产,50—140粒/块,需补充营养。 初孵化时集中在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为害,6龄时食量最大,常暴食成灾,缺乏食料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入土化蛹,做带土的茧。

  29.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 气候 发育适温18--25℃,RH70—80%,T<15℃或>30℃,RH<65%或>85%,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北方,春、秋在甘蓝,白菜上是发生高峰。 2 食物 成虫期蜜源植物多少对其寿命、产卵量有明显影响,产虫喜欢产卵在高大密茂的植株上。 3 天敌 寄生蜂,寄生蝇、真菌、细菌及其它捕食性步甲、虎甲等。

  30. (四)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冬季翻耕土地,清除杂草消灭部分越冬蛹,减少来年虫口基数。 2 诱杀成虫 利用趋光性和趋化性,在羽化期设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 3 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 卵块产,3龄前幼虫群集为害,可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叶背的卵块或幼虫。 4 化学防治 早期防治,3龄前集中为害,食量小,抗药力弱时防,要做好测报工作,成虫盛期一周后即为防治适期,喷药要在叶背,中下部叶片。药剂同菜粉蝶。

  31. 五、黄条跳甲(鞘翅目,叶甲科) 我国为害十字花科的共有4种:黄曲条跳甲、直条跳甲、狭条跳甲、宽条跳甲,其中以曲条跳甲为世界性害虫。 菜蚤子、 地蚤、 跳蚤

  32. (一)分布与为害 曲条为世界性分布,国内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各省都有,是最主要的一种。    以十字花科为主,萝卜、白菜、油菜、芥菜受害重,还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禾谷类,成、幼虫均可为害。 成虫为害叶片成孔洞 幼虫为害根部

  33. (二)生活史与习性 从北向南,4—8代/年,辽宁4—5代/年,以成虫在落叶、草丛或土缝中越冬,春秋两季为害重,北方秋菜重于春菜。 成虫:善跳,活泼,趋光,有群集和趋嫩性,耐饥力弱,卵散产于菜根周围湿润的土隙或细根上,也可在植株基部咬一小孔产卵于内。 幼虫:孵化后爬至根部,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2令后可钻入根内为害,老熟后在3—7cm土中做土室化蛹 。

  3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发育适温21--27℃,17℃以下活动能力下降,10℃停止活动,耐寒,不耐30℃以上高温,喜高湿,因此春秋季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其生长发育。 2、食物 十字花科连作地区,食物丰富,发生重。

  35.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冬季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地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②播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发生的条件,并有杀蛹作用。 ③轮作:寡食性,与非十字花科轮作。 ④移栽时选用无虫苗:如发现有虫在根部,用90%敌百虫晶体1000X浸根灭虫。 2、化学防治 防治成虫应大面积同时进行,先由田的四周喷起,以免成虫逃到邻田。 90%敌百虫晶体1000X,50%辛硫磷EC,1500X,25%杀虫双水剂,1000X,2.5%溴氰菊酯EC 3000X,20%甲氰菊酯EC3000X

  36. 六、黄翅菜叶蜂菜叶蜂俗称“黑虫子、菜黑虫”,已知有五种: 黄翅菜叶蜂 黑斑菜叶蜂 日本菜叶蜂 黑翅菜叶蜂 新疆菜叶蜂 均属膜翅目、叶蜂科,其中以黄翅菜叶蜂分布最广。

  37. 第二节 茄科蔬菜害虫 一、棉铃虫和烟青虫(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棉铃虫是世界分布种,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华北、新疆、云南等地发生重;烟青虫广泛分布亚洲和澳洲,国内普遍分布,以黄淮烟区受害重。

  38. 都属杂食性,前者为害棉花、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番茄、辣椒等;后者主要为害烟草、玉米、高粱、麻类、辣椒等。都属杂食性,前者为害棉花、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番茄、辣椒等;后者主要为害烟草、玉米、高粱、麻类、辣椒等。 以幼虫蛀食为害,钻入果内取食,造成腐烂和大量落果,大发生年份蛀果率达30-50%。

  39. 幼虫为害棉蕾 幼虫为害高粱穗 幼虫为害棉铃 幼虫为害番茄

  40. (二)生活史和习性 棉铃虫:由北向南发生3—7代/年,辽宁3代/年,以蛹在土中越冬。在辽宁7月发生的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 烟青虫:与棉铃虫相似,但发生期略晚于棉铃虫,东北2代/年。2代幼虫8、9月是为害盛期。

  41. 棉铃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产卵一般选择长势旺盛、嫩绿的植株。产卵期一般与番茄、辣椒开花期吻合,卵多散产在植株上部嫩叶及果柄,茎基上,一般每雌产卵1000粒左右。棉铃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产卵一般选择长势旺盛、嫩绿的植株。产卵期一般与番茄、辣椒开花期吻合,卵多散产在植株上部嫩叶及果柄,茎基上,一般每雌产卵1000粒左右。 幼虫6龄,初孵先食卵壳,后取食嫩叶尖,2龄后开始蛀食蕾、花、果,有转株为害的习性,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3—5个番茄果,3龄以上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老熟幼虫在3—9cm处的表土层筑土室化蛹。

  4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喜温喜湿性害虫,发育适温25--28℃,RH>70%,高温多雨利于其发生,但雨水过多 对幼虫化蛹不利。 2、食物  成虫补充营养期与蜜源植物多少和品质有关系。 取食不同寄主或取食同一寄主的不同部位,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化学成分不同。

  43. 3、天敌 卵—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 幼虫—螟蛉绒茧蜂、瘦姬蜂、方室姬蜂等; 捕食性的天敌有蜘蛛、草蛉、瓢虫、步甲。

  44. (四)防治方法 加强农业防治,推广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把害虫消灭在蛀果前(孵化盛期至2令前为防治适期) 1、农业防治 ①加强田间管理: 冬春深翻,灌水减少越冬蛹 ;结合整枝打杈,把嫩叶、嫩枝上的卵及幼虫一起带出田外烧毁。

  45. ②诱蛾: 杨树枝把插到田间(傍晚),第二天清晨用塑料袋套住枝把,震落捕杀,黑光灯消灭大量成虫。 ③种植玉米诱集带: 在番茄、辣椒田每隔数行种1行玉米。100— 200株/亩,引诱其产卵。 ④培育抗虫品种: 抗虫棉,外部形态—叶片绒毛多,产卵量多,少则少,含棉籽酚量高抗虫。

  46. 2、生物防治①释放赤眼蜂:卵的始盛期(有卵株率5%),2—3次,每隔4—5天放一次,22.5万头/hm2,卵的寄生率可达80%左右。②喷洒细菌、真菌等生物农药:Bt乳剂500X,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1000—2000X。2、生物防治①释放赤眼蜂:卵的始盛期(有卵株率5%),2—3次,每隔4—5天放一次,22.5万头/hm2,卵的寄生率可达80%左右。②喷洒细菌、真菌等生物农药:Bt乳剂500X,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1000—2000X。 3、化学防治防治适期:卵孵化盛期—幼虫2令盛期即幼虫蛀果前喷药。50%辛硫磷EC1500X,2.5%溴氰菊酯EC、 2.5%联苯菊酯EC 2000—4000X无公害农药:5%定虫隆EC 5%氟虫脲EC 20%除虫脲悬浮剂

  47. 二、马铃薯瓢虫(鞘翅目,瓢甲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