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1.09k Views
蔬菜害虫.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 尤其是保护地面积由 80 年代的不足一万公顷增至 100 万公顷 , 这些导致了害虫发生种类、数量的明显增多,据统计蔬菜害虫大约有 700 余种,重要害虫 60 多种。 食叶类: 菜粉蝶、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马铃薯瓢虫等。把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刺吸式口器: 菜蚜类、粉虱类等,除直接为害蔬菜,使蔬菜生长不良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第一节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一、菜蚜类 (属同翅目、蚜科) 在我国已知的菜蚜有三种, 桃蚜、萝卜蚜、甘蓝蚜 。. (一)种类及为害
E N D
蔬菜害虫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尤其是保护地面积由80年代的不足一万公顷增至100万公顷,这些导致了害虫发生种类、数量的明显增多,据统计蔬菜害虫大约有700余种,重要害虫60多种。 • 食叶类:菜粉蝶、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马铃薯瓢虫等。把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 刺吸式口器:菜蚜类、粉虱类等,除直接为害蔬菜,使蔬菜生长不良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第一节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一、菜蚜类 (属同翅目、蚜科) 在我国已知的菜蚜有三种,桃蚜、萝卜蚜、甘蓝蚜。 (一)种类及为害 三种蚜虫的主要寄主均为十字花科蔬菜,但食性差异较大。桃蚜属多食性,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为害茄科和多种果树。萝卜蚜和甘蓝蚜均为寡食性,但前者嗜萝卜、白菜等叶片多毛而蜡质少的蔬菜,后者则嗜甘蓝、花椰菜等叶面光滑蜡质多的蔬菜。
桃蚜:全身绿色,有时樱红色。 萝卜蚜:全身黄绿,稍带白色蜡粉。 甘蓝蚜:全身暗绿,有明显的白色蜡粉。 萝卜蚜 甘蓝蚜
桃蚜 有翅孤雌蚜 性雌成蚜和若蚜 翅基蚜 无翅孤雌蚜(桃红色型) 无翅孤雌蚜(绿色型)
萝卜蚜危害豆瓣菜 菜蚜常以成、若虫群集刺吸为害造成叶片卷曲皱缩、褪绿,导致煤污病。菜蚜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毒媒介,这对蔬菜的危害远大于蚜虫本身造成的为害。
桃树被害状 茄苗被害状 越冬卵
桃树被害状 茄苗被害状 越冬卵
(二)生活史和习性 菜蚜年发生世代多(北方每年10余代至20余代;华南地区每年30代至40余代),世代重叠;营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华南地区终年营孤雌生殖); 菜蚜对寄主具有季节性转移习性,桃蚜尤为明显,其越冬寄主为木本植物(如桃树等),萝卜蚜和甘蓝蚜则无木本越冬寄主. 菜蚜借助有翅蚜的迁飞扩散而扩大危害,当蚜群中有翅若蚜比例上升时,是有翅蚜迁飞高峰的先兆;菜蚜年中消长呈春、秋高峰期。 趋橙、黄色强
(三)发生条件 1.气候 温暖干旱比较适宜,湿度过大有蚜疫霉菌寄生。 2.天敌 蚜茧蜂、食蚜蝇、瓢虫等。
(四)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 2.物理防治 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粘性剂吸引蚜虫并杀灭。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银灰膜避蚜。
3.药剂防治 喷雾:50%避蚜雾WP 2000-3000 10%吡虫啉WP 2000-3000 20%杀灭菊酯EC 3000 熏烟(保护地):傍晚每亩地用80%敌敌畏乳油0.25公斤加锯末适量点燃(无明火),闭棚至第二天早晨。
二、菜粉蝶(菜青虫)鳞翅目、粉蝶科 (一)分布与为害 寡食性,主要为害十字花科,其次也为害莴苣,苋菜,板蓝等。 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二)生活史及习性 辽宁4—5代/年,以蛹在菜园附近的屋墙、篱笆、树干、土块、杂草等处越冬. 在我国大部地区以春末夏初(4-6月)和秋季(9-10月)两次盛发,春、秋十字花科蔬菜面积大,食料充足,所以形成两季为害高峰。 成虫白天活动,采食花蜜,产卵对芥子油有趋性最喜欢在甘蓝和花椰菜上,卵单产,直立于叶片上(夏—叶背,冬—叶面)。 幼虫共5龄,清晨孵化,先吃卵壳,再啃食叶片,1、2龄幼虫能吐丝下垂,老龄幼虫行动迟缓,有假死习性,多在叶背化蛹。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气候 喜阴凉的气候条件,幼虫发育适温为16--31℃,RH68—86%,以25℃,76%最为适宜,雨水冲刷可导致卵和低令幼虫死亡。 2. 天敌 天敌很多,卵→广赤眼蜂,幼虫→黄绒茧蜂,蛹期→粉蝶金小蜂、广大腿小蜂,此外还有一些寄生蝇和病原微生物等。 幼虫被黄绒茧蜂寄生
3. 食物 主要取食十字花科,寡食性,一般4—6月、9—10月也是十字花科蔬菜大量栽培的季节,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构成了大发生的条件。 (四)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残株落叶消灭田间残留的幼虫和蛹,及时耕翻,避免十字花科连作。
2.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使用微生物杀虫剂,3.2%Bt可湿性粉剂500—800x,颗粒体病毒,750头感染病毒的虫尸/公顷,研磨处理后加水30—60kg稀释,加0.1%洗衣粉喷雾,也可与低浓度农药混用,效果显著。 3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为1—3龄幼虫盛发期,产卵高峰后1周左右喷药。 2.5%溴氰菊酯EC 2000—3000X、10%氯氰菊酯EC 3000—4000X、5%抑太保EC,1000—2000X
三、 小菜蛾 (属鳞翅目、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属世界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寡食性,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称为“开天窗”。3-4龄咬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成网状。
(二)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多代,由北向南逐增,辽宁4-5代/年,在长江以南,终年发生,无滞育现象,在北方以蛹在以蛹在枯枝落叶、石缝等处越冬越冬。北方于4-6月春季为害高峰,8~9月为秋季为害高峰,一般春季重于秋季。
成虫:昼伏夜出,黄昏后开始活动,趋光性强,飞行能力弱,能随风远距离飞翔,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1—2天后开始产卵,产在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一般散产,有时几粒或十几粒取聚在一起。成虫:昼伏夜出,黄昏后开始活动,趋光性强,飞行能力弱,能随风远距离飞翔,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1—2天后开始产卵,产在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一般散产,有时几粒或十几粒取聚在一起。
幼虫:4龄,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小的隧道,随后退出取食叶片,对食物质量要求低,黄、老叶上都能完成发育,因此清洁田园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幼虫十分活泼,称幼虫:4龄,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小的隧道,随后退出取食叶片,对食物质量要求低,黄、老叶上都能完成发育,因此清洁田园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幼虫十分活泼,称 “吊丝虫”或”吊死鬼”。 幼虫有背光性,多群集在心叶、叶背上食害,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也可在茎、叶柄、叶脉及枯草上化蛹。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候 温度适应范围广,10--40℃均能成 活, 最适温度:20--30℃,T>30℃或<8℃发生数量 下降,RH影响不显著。 2.食料 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其在春秋季生 长,正适合菜蛾生长发育,因此在食物和温度 条件的配合下, 形成2个为害高峰。
3.天敌 天敌也是影响菜蛾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已记载的寄生蜂达100余种,菜蛾绒茧蜂,啮小蜂等自然寄生率很高,此外还有颗粒体病毒感染率了也很高,捕食性的蜘蛛,步甲,草蛉,瓢虫等。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加强 田间管理。 2.诱杀成虫 应用人工合成的菜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多用 雌蛾活体或其粗提物进行诱杀雄蛾),每月更换一 次诱芯,大面积连片使用,效果显著。 3.生物防治 3.2%BtWP 500—800X有良好防效,加少量化学 农药增加速效性,可提高药效。
4. 化学防治 小菜蛾发育期短,世代数多,农药使用频繁,已对多种类型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时要根据当地菜蛾的抗性药剂范围和虫情慎重选择杀虫剂,注意轮换用药,减缓抗药发展,防治适期要在幼虫孵化盛期至2龄前。 2.5%溴氰菊酯EC 2000—3000X 20%氰戊菊酯EC 3000X 1.8%阿维菌素EC,10%氯氰菊酯EC 3000—4000X,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 虫口密度高时,每3-5d一次,连续喷2-3次方能奏效。
四、甘蓝夜蛾(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世界性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北方为害严重,是十字花科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性害虫,除为害十字花科外,还可为害瓜类,豆类,茄科等30科,120种植物,主要为害甘蓝和牛皮菜。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2—3龄分散为害,食叶成孔,4龄后夜间取食,仅留叶脉,叶柄,老龄幼虫有钻蛀习性,钻入菜心或叶球,排粪污染,诱发软腐病。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2—3龄分散为害,食叶成孔,4龄后夜间取食,仅留叶脉,叶柄,老龄幼虫有钻蛀习性,钻入菜心或叶球,排粪污染,诱发软腐病。
(二)生活史和习性 东北2—3代/年,以蛹在土中越冬,入土深度在7—10cm为多,地点在本田,田边杂草或田梗下越冬。 第二年春,气温15--16℃时,越冬蛹羽化成虫,羽化期不整齐,因此各地幼虫为害时间不同。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在中、下部叶背面,块产,50—140粒/块,需补充营养。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在中、下部叶背面,块产,50—140粒/块,需补充营养。 初孵化时集中在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为害,6龄时食量最大,常暴食成灾,缺乏食料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入土化蛹,做带土的茧。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 气候 发育适温18--25℃,RH70—80%,T<15℃或>30℃,RH<65%或>85%,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北方,春、秋在甘蓝,白菜上是发生高峰。 2 食物 成虫期蜜源植物多少对其寿命、产卵量有明显影响,产虫喜欢产卵在高大密茂的植株上。 3 天敌 寄生蜂,寄生蝇、真菌、细菌及其它捕食性步甲、虎甲等。
(四)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冬季翻耕土地,清除杂草消灭部分越冬蛹,减少来年虫口基数。 2 诱杀成虫 利用趋光性和趋化性,在羽化期设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 3 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 卵块产,3龄前幼虫群集为害,可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叶背的卵块或幼虫。 4 化学防治 早期防治,3龄前集中为害,食量小,抗药力弱时防,要做好测报工作,成虫盛期一周后即为防治适期,喷药要在叶背,中下部叶片。药剂同菜粉蝶。
五、黄条跳甲(鞘翅目,叶甲科) 我国为害十字花科的共有4种:黄曲条跳甲、直条跳甲、狭条跳甲、宽条跳甲,其中以曲条跳甲为世界性害虫。 菜蚤子、 地蚤、 跳蚤
(一)分布与为害 曲条为世界性分布,国内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各省都有,是最主要的一种。 以十字花科为主,萝卜、白菜、油菜、芥菜受害重,还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禾谷类,成、幼虫均可为害。 成虫为害叶片成孔洞 幼虫为害根部
(二)生活史与习性 从北向南,4—8代/年,辽宁4—5代/年,以成虫在落叶、草丛或土缝中越冬,春秋两季为害重,北方秋菜重于春菜。 成虫:善跳,活泼,趋光,有群集和趋嫩性,耐饥力弱,卵散产于菜根周围湿润的土隙或细根上,也可在植株基部咬一小孔产卵于内。 幼虫:孵化后爬至根部,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2令后可钻入根内为害,老熟后在3—7cm土中做土室化蛹 。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发育适温21--27℃,17℃以下活动能力下降,10℃停止活动,耐寒,不耐30℃以上高温,喜高湿,因此春秋季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其生长发育。 2、食物 十字花科连作地区,食物丰富,发生重。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冬季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地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②播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发生的条件,并有杀蛹作用。 ③轮作:寡食性,与非十字花科轮作。 ④移栽时选用无虫苗:如发现有虫在根部,用90%敌百虫晶体1000X浸根灭虫。 2、化学防治 防治成虫应大面积同时进行,先由田的四周喷起,以免成虫逃到邻田。 90%敌百虫晶体1000X,50%辛硫磷EC,1500X,25%杀虫双水剂,1000X,2.5%溴氰菊酯EC 3000X,20%甲氰菊酯EC3000X
六、黄翅菜叶蜂菜叶蜂俗称“黑虫子、菜黑虫”,已知有五种: 黄翅菜叶蜂 黑斑菜叶蜂 日本菜叶蜂 黑翅菜叶蜂 新疆菜叶蜂 均属膜翅目、叶蜂科,其中以黄翅菜叶蜂分布最广。
第二节 茄科蔬菜害虫 一、棉铃虫和烟青虫(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棉铃虫是世界分布种,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华北、新疆、云南等地发生重;烟青虫广泛分布亚洲和澳洲,国内普遍分布,以黄淮烟区受害重。
都属杂食性,前者为害棉花、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番茄、辣椒等;后者主要为害烟草、玉米、高粱、麻类、辣椒等。都属杂食性,前者为害棉花、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番茄、辣椒等;后者主要为害烟草、玉米、高粱、麻类、辣椒等。 以幼虫蛀食为害,钻入果内取食,造成腐烂和大量落果,大发生年份蛀果率达30-50%。
幼虫为害棉蕾 幼虫为害高粱穗 幼虫为害棉铃 幼虫为害番茄
(二)生活史和习性 棉铃虫:由北向南发生3—7代/年,辽宁3代/年,以蛹在土中越冬。在辽宁7月发生的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 烟青虫:与棉铃虫相似,但发生期略晚于棉铃虫,东北2代/年。2代幼虫8、9月是为害盛期。
棉铃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产卵一般选择长势旺盛、嫩绿的植株。产卵期一般与番茄、辣椒开花期吻合,卵多散产在植株上部嫩叶及果柄,茎基上,一般每雌产卵1000粒左右。棉铃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产卵一般选择长势旺盛、嫩绿的植株。产卵期一般与番茄、辣椒开花期吻合,卵多散产在植株上部嫩叶及果柄,茎基上,一般每雌产卵1000粒左右。 幼虫6龄,初孵先食卵壳,后取食嫩叶尖,2龄后开始蛀食蕾、花、果,有转株为害的习性,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3—5个番茄果,3龄以上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老熟幼虫在3—9cm处的表土层筑土室化蛹。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喜温喜湿性害虫,发育适温25--28℃,RH>70%,高温多雨利于其发生,但雨水过多 对幼虫化蛹不利。 2、食物 成虫补充营养期与蜜源植物多少和品质有关系。 取食不同寄主或取食同一寄主的不同部位,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化学成分不同。
3、天敌 卵—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 幼虫—螟蛉绒茧蜂、瘦姬蜂、方室姬蜂等; 捕食性的天敌有蜘蛛、草蛉、瓢虫、步甲。
(四)防治方法 加强农业防治,推广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把害虫消灭在蛀果前(孵化盛期至2令前为防治适期) 1、农业防治 ①加强田间管理: 冬春深翻,灌水减少越冬蛹 ;结合整枝打杈,把嫩叶、嫩枝上的卵及幼虫一起带出田外烧毁。
②诱蛾: 杨树枝把插到田间(傍晚),第二天清晨用塑料袋套住枝把,震落捕杀,黑光灯消灭大量成虫。 ③种植玉米诱集带: 在番茄、辣椒田每隔数行种1行玉米。100— 200株/亩,引诱其产卵。 ④培育抗虫品种: 抗虫棉,外部形态—叶片绒毛多,产卵量多,少则少,含棉籽酚量高抗虫。
2、生物防治①释放赤眼蜂:卵的始盛期(有卵株率5%),2—3次,每隔4—5天放一次,22.5万头/hm2,卵的寄生率可达80%左右。②喷洒细菌、真菌等生物农药:Bt乳剂500X,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1000—2000X。2、生物防治①释放赤眼蜂:卵的始盛期(有卵株率5%),2—3次,每隔4—5天放一次,22.5万头/hm2,卵的寄生率可达80%左右。②喷洒细菌、真菌等生物农药:Bt乳剂500X,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1000—2000X。 3、化学防治防治适期:卵孵化盛期—幼虫2令盛期即幼虫蛀果前喷药。50%辛硫磷EC1500X,2.5%溴氰菊酯EC、 2.5%联苯菊酯EC 2000—4000X无公害农药:5%定虫隆EC 5%氟虫脲EC 20%除虫脲悬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