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463 Views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河南省卫生厅基妇处 王耀平 2007.3.6. 一、背景及相关政策. 2002 年 10 月 19 日下发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 , 2002 年 10 月召开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 (一)目标. 到 2010 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主要包括:. 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E N D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河南省卫生厅基妇处王耀平2007.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河南省卫生厅基妇处王耀平2007.3.6
一、背景及相关政策 2002年10月19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2年10月召开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
(一)目标 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主要包括: • 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 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 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 1、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7月批示: 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与其它新事物一样,难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望继续加强领导,完善试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保健康发展,以造福于亿万农民群众。
2、温家宝总理2004年7月批示: 赞成关于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总体考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解决八亿农民的看病问题,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利益,关系农村实现小康宏伟目标。要充分估计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为此,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通过扎扎实实的试点工作,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势利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把国家的政策扶持、合作的优势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多年农村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许多经验和创造来自基层,来自农民,我们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通过扎扎实实的试点工作,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势利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把国家的政策扶持、合作的优势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多年农村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许多经验和创造来自基层,来自农民,我们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提高。
(三)两个根本问题 1.为什么还要搞合作医疗? • 卫生公平的需要(世界第188位,倒数第4)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在何处? • 政策新。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 政府责任新。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中央财政、地方各级财政首次为农民合作医疗安排专项经费。
筹资机制新。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中央20元,省、市、县20元,参加农民个人不低于10元 。
管理体制新。省、市政府成立合作医疗协调小组,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等部门组成。县政府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有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下设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新。省、市政府成立合作医疗协调小组,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等部门组成。县政府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有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下设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监督机制新。县政府成立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定期检查、监督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定期向监督委员会和同级人大会汇报,审计部门定期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机制新。县政府成立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定期检查、监督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定期向监督委员会和同级人大会汇报,审计部门定期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举办层次新。县办县管,符合大数法则。 • 内容新。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同时,兼顾基本医疗,扩大受益面。
目标新。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一方面加大了政府行为的权重,一方面对卫生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管理、监督等方面都要跟得上。(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6、2007、2008年三年覆盖,提前实现。 2007年1月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实现80%的县市区)。
(四)完善相关政策 • 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1)《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3号)
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 研究和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和监管方式,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经验。 • 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严禁硬性规定指标、搞摊派、强迫代缴等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错误做法 • 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管理 组成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成立管理和经办机构 • 慎重选择试点县(市) 符合四个条件:县(市)人民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县(市)财政状况良好,农民有基本的支付能力;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能力和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较强;农村基层组织比较健全。
2006年卫生部、财政部明确扩大试点的7个基本条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主动提出申请;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高,农村基层组织比较健全;地方各级财政能够保证补助经费,并及时、足额到位;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能力较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比较完善;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改革到位;医疗救助制度同步建立;保证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购置计算机等必要办公设备。(市辖区农业人口在70%以上,2007年要求50%以上)。
认真开展基线调查 • 合理确定筹资标准 国家20元,地方20元,农民10元 • 合理设置统筹基金与家庭帐户 • 合理确定补助标准
探索手续简便的报帐方式 • 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 加强基金监管 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 • 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 加强农村药品质量和购销的监管
二、试点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3年9月启动试点,共25个县(市)。 2006年试点扩大到65个县市。 2007年扩大到142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9%,覆盖7047万农业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的92%)。
75.78% 73.20% 80.96% 参合率
纳入 上缴 资 金 筹 集 地方财政 参合农民 中央财政 人均不少于 10元 人均 20元 中西部人均20元 规 定 程 序 规 定 程 序 缴纳 宣传 乡财税所 国有商业银行 县财政局 合作医疗基金 财政专用帐户
统筹补偿模式 • 门诊家庭帐户+大病住院统筹 • 门诊统筹+大病住院统筹 • 门诊家庭帐户+门诊统筹+大病住院统筹 • 单病种限价管理
补 偿 程 序 农 民 减免、报销 县内定点医疗机构 县级经办机构 拨付 县(市)财政局 代理银行
补助方法: 门 诊 设家庭帐户 在县内 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按定额减免(报销)
住 院 设起付线和封顶线 只设封顶线 在不同级别定点 医疗机构住院 在不同级别定点 医疗机构住院 超过起付线部分 按不同比例分段报销 按住院总费用的不同比例报销
(2)主要典型经验 • 供需双方“双管齐下” • 建立月报制度(新农合专报) • 实行“一卡通” • “六条禁令” • 城市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 十件实事
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 • 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形成了符合各地实际的统筹补偿方案,建立了参合农民在本县(市、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办法;形成了符合各地实际的统筹补偿方案,建立了参合农民在本县(市、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办法; • 建立了有关方面和农民参与的以基金运行、审核报付为核心的监管制度; • 形成了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方面的规范,建立了与新农合制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医疗救助制度。
新农合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 试点覆盖面逐年扩大。试点以来,截止2006年底,全省共筹集资金219789万元,累计补偿支出157193万元; • 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有所缓解。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疑虑逐步消除,信心大大增强;
广大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互助共济意识和民主参与监督意识得到了培育;广大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互助共济意识和民主参与监督意识得到了培育; • 新农合已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具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基础。
新农合为政府卫生资金的有效投放提供了制度平台新农合为政府卫生资金的有效投放提供了制度平台 新农合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给予投入,而且直接把钱投给了参合农民。2003—2006年,全国各级财政累计为新农合投入资金189亿元; • 一方面使参合农民看病就医有了一定保障,激活并释放了农民的医疗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新农合的统筹补偿方案引导农民到乡村医疗机构就诊,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带动了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向广大农村医疗机构“下沉”,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这种做法跳出了过去政府资金单纯投向“供方”的老路,避免了办机构、养人员的弊病,走出了政府卫生资金投放的一条新路。实践证明,新农合投资的效率高、效果好,政府对新农合投入的信心大大增强。政府花钱买了一个好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新农合的统筹补偿方案引导农民到乡村医疗机构就诊,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带动了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向广大农村医疗机构“下沉”,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这种做法跳出了过去政府资金单纯投向“供方”的老路,避免了办机构、养人员的弊病,走出了政府卫生资金投放的一条新路。实践证明,新农合投资的效率高、效果好,政府对新农合投入的信心大大增强。政府花钱买了一个好机制。
全面推进的条件已经具备 当前,新农合具备了全面推进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从2007年开始,新农合从试点探索走向全面推进。但要正确把握,“热运行,冷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