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中共在短短 4 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

中共在短短 4 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 毛澤東精確掌握時局變動的趨向,擬定井然有序的戰略步驟,在極端困頓的局勢下,以弱敵強,轉換優劣情勢,達成最終的大戰略目的。. 例如:拿破崙戰爭中的「全民皆兵制」、德國人「閃擊戰」等,人民革命戰爭顛覆傳統戰爭模式,擊敗數量龐大且具決定性優勢的敵人。. 北越和越共亦以人民革命戰爭理論為基礎,將全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軍事武力趕出越南。. 不同於一般暴力戰爭,它是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和心理的總體戰,是以強制力量進行激變的作為和過程,也是大戰略的一種特殊模式。.

laith-bat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共在短短 4 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共在短短4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中共在短短4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 毛澤東精確掌握時局變動的趨向,擬定井然有序的戰略步驟,在極端困頓的局勢下,以弱敵強,轉換優劣情勢,達成最終的大戰略目的。

  2. 例如:拿破崙戰爭中的「全民皆兵制」、德國人「閃擊戰」等,人民革命戰爭顛覆傳統戰爭模式,擊敗數量龐大且具決定性優勢的敵人。例如:拿破崙戰爭中的「全民皆兵制」、德國人「閃擊戰」等,人民革命戰爭顛覆傳統戰爭模式,擊敗數量龐大且具決定性優勢的敵人。 北越和越共亦以人民革命戰爭理論為基礎,將全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軍事武力趕出越南。

  3. 不同於一般暴力戰爭,它是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和心理的總體戰,是以強制力量進行激變的作為和過程,也是大戰略的一種特殊模式。不同於一般暴力戰爭,它是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和心理的總體戰,是以強制力量進行激變的作為和過程,也是大戰略的一種特殊模式。

  4. 人民革命戰爭的戰線和戰場是無聲無息進行著 中共透過地下組織對政 治和社會做面的控制 面的 戰爭 在全國性政治、情報和後勤面的後援下,對政府軍進行武裝鬥爭 由分散的小型游擊戰,轉變為正規且大規模的運動戰

  5. 戰爭幅員最廣:960萬平方公里 • 失地最多:960萬平方公里 • 敗退速度最快 • 傷亡最多:48萬2815人   國軍25萬8341人   共軍22萬4474人

  6. 35年7月 36年6月 37年6月 38年6月 年 度 國 軍 共 軍 比 率 4,300,000 1,200,000 3.58:1 3,730,000 1,950,000 1.91:1 3,650,000 2,800,000 1.3:1 1,149,000 4,000,000 0.3:1

  7. 三大基本戰略路線 黨的 建設 統一 戰線 武裝 鬥爭 從內在基礎(黨的建設)與外在環境(統一戰線)兩方進行塑造,並運用手段(武裝鬥爭),來抗拒統治政權的壓制與圍剿

  8.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建立地下組織 從事地下活動 轉換優劣  形勢 決定性 軍事攻勢 三大階段 基本的戰略路線確定後,人民革命戰爭依照以下三大階段進行:

  9. 建立黨的控制區 滲透政府的控制區 地下組織和地下活動概分為兩類,這階段目的在實施政治和心理作戰、爭取和鞏固民心,建立政治面,並達到更廣泛的控制

  10. 1  慎選根據地群--建立「紅區」的控制區 在紅區組織並擴張地下政權、影子政府,實施政治面的控制和擴展 組訓游擊武力,配合全面性心戰,爭取和鞏固民心,逐次擴展政治面的控制

  11. 2  滲入和控制社會的基礎組織 向家庭、朋友、同學及事業伙伴運用影響力,並摧毀社會基層的反對力量,以建立傾向於己方的組織和力量 以重組社會為目標,並以此作為控制政治面的基礎工作

  12. 3  滲透現行政府控制區--白區進行政治性的破壞  運用上述兩種手段滲入白區的公眾    機關配合全面心戰,達成以下兩個  任務:    破壞社會秩序,製造信心危機    孤立領導階層

  13. 4  由地下活動走向公開鬥爭--控面、斷線、孤點 對社會秩序和領導階層進行破壞的同時,不定期發起游擊戰,並加強全面的心戰和統戰 繼續不斷擴大紅區,期望把白區逐次縮小為若干孤立的點,造成控面、斷線、孤點的有利形勢

  14. 擴張第一階段的成果。 發動全面的游擊戰。 成功的突擊和埋伏,是補給武 器、彈藥、醫藥以及交通與通 信裝備的主要來源。人民則提 供情報、衣食等一般補給。 由游擊戰而正規作戰,進行全面轉變武裝鬥爭的優劣形勢。

  15. 「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殲滅敵人的作戰兵力和屈服敵人的意志「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殲滅敵人的作戰兵力和屈服敵人的意志 以運動戰為主 有系統的對白區施行系統性的恐怖活動 配合軍事攻勢 策反和兵變

  16. 若戰略形勢有利時,可從第一階段跳到第三階段,以游擊戰配合運動戰。若戰略形勢有利時,可從第一階段跳到第三階段,以游擊戰配合運動戰。 若革命形勢逆轉時,又可退回第二、第一階段,重新轉入地下,伺機再起。

  17. 民國36年有400萬農民獲得:   3160畝土地   44萬匹牲口   1470萬擔糧食

  18. 必勝  翻身不忘恩,  好漢去當兵!  保田,保家,  保鄉去!  勝利反攻,  人人有份!

  19. 先給土地,再給武器保衛土地。 • 領導殺富濟貧,撲向另一目標。 • 農民漠視兩黨相爭,卻自保土地。 • 民國34~36年間,東北約有145萬農  民加入共產黨軍隊。

  20. 友好強權的支援 情報 心戰 談判 四大因素

  21. 人民革命戰爭第二、第三階段,為求勝利,尋  人民革命戰爭第二、第三階段,為求勝利,尋    求外來的軍事經濟援助,尤其重要。 • 中共創黨初期即受到蘇聯共產黨的指導與物質  支援,影響國民政府與中共的實質互動。 • 二戰結束,東北蘇聯紅軍,配合林彪共軍進入  東北,以日本關東軍完整軍備供應給林彪。

  22. 中共依其人民革命戰爭理論與進程,對政  府控制區進行大規模的滲透,無數的地下  黨員潛伏於國民政府的黨政軍各機關,而  民間的教育、文藝、傳播業界,亦多為其  地下黨員或是潛在的支持者。這些人成為  中共進行人民革命戰爭時的情報來源。

  23. 【四大家族】 指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國民黨內最有 權力的四個家族勢力:  蔣介石(總統)  宋子文、宋家姊妹(財政部長、行政院長)  孔祥熙(行政院長、財政部長)  陳立夫、陳果夫兄弟(中央組織部代部長) • 並用宣傳和恐嚇手段,先求鞏固自己。    藉文書或口語傳播貶損,再配合威脅恐嚇 • 在國內外抨擊政府,詆毀國家領導人的威信。    最有力的心戰宣傳,即是對國民黨四大家    族的攻訐,塑造成「貪腐」的形象

  24. 借外力進行談判:   如中共借助美國特使馬歇爾(1880~1959)    的調停 • 絕不讓步的談判模式:   除了迫於戰略形勢需要外,絕不做任何讓步   不得已時也是堅持「退一步,進兩步」原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