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38 Views
甘肃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五年 翻番的条件和措施.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 相关概念和数据基础. “全世界” 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202个。 所有国家和地区分成三个层次:依据主要是考虑总量、人均经济、政治民主化程度、科技贡献率等,统一指标是 人类发展指数 ,其中,不低于 0.9 即为发达国家。
E N D
甘肃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五年翻番的条件和措施甘肃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五年翻番的条件和措施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
相关概念和数据基础 • “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202个。 • 所有国家和地区分成三个层次:依据主要是考虑总量、人均经济、政治民主化程度、科技贡献率等,统一指标是人类发展指数,其中,不低于0.9即为发达国家。 • 发达国家4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8个(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6个(安道尔、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阿联酋)。 • 中等发达国家26个:主要有:俄罗斯、列支敦士登、梵蒂冈、法罗群岛、韩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南非、阿根廷、乌拉圭、百慕大、巴哈马、巴巴多斯等。 • 发展中国家130多个。其中,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等中东石油富国和东南亚的文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人均收入居世界前列,但一般不认为它们是中等发达国家,原因是它们的政治文明、科教水平和国民素质比较落后。 • 三层次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经济水平:发达国家3-5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1-3万美元、发展中国家1万以下 • 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发达2-3%、世界4%左右。近几年又有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 • 现行中国大经济区的划分:“四大区”: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12个、东北地区3个
一、现状比较 (一)两个基础 • 全国。1979-2012,全国经济增长保持高速向上的状态,平均达到9.7%;2012年全国51.9万亿元,人均GDP为5800美元,其中,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超过1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甘肃。1979-2012,甘肃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低速向下的状态,2004年是个拐点。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1978年1.8%,2004年1%,2012年1.09%。2012年,甘肃经济总量达到 5650 亿元,人均接近34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是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73%。 • 原因。中央关心少、战略定位低、外部投入少、决策失误多、开放程度低。
(二)两个速度 • 全国。2001-2012,全国经济增长平均达到9.8%,其中,农业4%,工业11%,服务业10%。2011年9.2%,2012年7.8%。 • 甘肃。2001-2012,甘肃省经济增长平均达到11.5%,投资平均达到30%。主要经济指标都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 • 加速势头。2011年增长12.5%,2012年增长12.6%。2011年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2012年比全国高4.8个百分点。 • 原因。中央领导关心、国家项目带动、后发优势(资源能源)发挥、结构调整加快、基数比较小。
(三)两个目标 全国: • 目标一:到2020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10 年的倍增计划,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速度7.12%左右,实际应该在7.8%以上。 • 目标二:到2020年,提前2年左右实现总体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其中,东部100%以上、中部和东北地区100%,西部90%以上。中央并没有要求小康实现程度各地必须都是100%。 • 总体目标:2018年前后基本建成总体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经济水平;经济总量大致增长到15-1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提高到15%左右 甘肃: • 目标一:2012-2016。甘肃12次党代会目标,五年实现翻一番。速度在14.87%以上,至少应在15%以上。 • 目标二:2011-2020。国务院目标,到2015年城乡收入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产值达到西部平均水平。 • 目标三:党中央目标,要求2020之前实现总体小康,而我省2011年只有62.7%,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需要提高到4。
(四)决策因素 • 因素一:西部平均速度比全国都高,一般比全国平均速度高2-3个百分点。所以,甘肃要同时完成五年翻番和国务院要求两个目标,基本速度必须在14%-15%。 • 因素二:甘肃与西部的基数差距很大。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平均水平的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6%,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8%。2010-2012西部平均增长在12%以上。甘肃各项指标比较西部增长高于3以上才行。 • 因素三:城乡收入的变化还要考虑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这就意味这农民的收入增长有比城镇略快些。 • 因素四:甘肃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后发优势开发期、经济增长上升期、经济转型期,预测增长速度可以保证高位。 • 因素五:工业经济占全省经济增长的60%以上,在工业经济中资源工业和能源工业又占70%以上,所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仍然是工业。 • 因素六:2000-2012甘肃平均是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左右,所以翻番需要考虑新增人口的扣除部分(约0.6-0.8)。
甘肃与全国经济发展现状对照表 ( 2011,单位:亿元、元)
甘肃省与全国经济发展目标时限对照表 (单位:万亿元、亿元、元)
甘肃省2012-2020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目标分解根据2012省政府《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计算: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909.4元增加到8001.1元,年均增长15.4%。甘肃省2012-2020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目标分解根据2012省政府《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计算: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909.4元增加到8001.1元,年均增长15.4%。
二、宏观有利条件 (一)全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表现将是可持续的,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能力持续增强 • 1978 -2012,我国30多年的时间保持了平均9.7%的平均速度,这在世界上是惟一的。 •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52万亿元,排世界第2位,占10.4%;人均5800美元,排世界第80位。 • 从2012-2020,全国经济增长保持适度高速度的格局不会改变。虽然2012年我国增长速度调整到7.8%。但是,这是结构、质量和效率提升基础上的结果,仍然是高速度。 • 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能力越来越强。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1.7万亿元。在全国财政总收入中虽然中央财政只占49%,但是总量达到5.7万亿元,有足够的转移支付能力。近年来,甘肃省的财政倒挂率基本都在75%左右。
2000-2012甘肃财政收支结构和倒挂率 单位:亿元
(二)我国综合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高,可以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二)我国综合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高,可以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 • 外商投资:2012,我国的FDI达到1.35万多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开放投资国家。 • 进出口贸易:2012,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接近4万亿美元,出口世界等一,进口世界第二。 • 外汇储备:2012年去世界的外汇储备总计为9万亿美元,中国占有3.2万亿美元,占34%。 • 境外投资:到2012年底,我国企业到外国的投资总计达到4000多亿美元,中国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开放投资国家。 • 国际债务:到2012年底,中央政府持有的国际债务总计约为1.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1.2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家债务的8%。
(三)我国总量经济中的结构趋向合理性,这对甘肃的结构优化和投资多元化非常有利(三)我国总量经济中的结构趋向合理性,这对甘肃的结构优化和投资多元化非常有利 • 科技贡献率:2012年,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6200万人,跃居世界第一;R&D达到8610亿元,排世界第3位。 • 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0%,公有制经济下降到40%。 • 民间投资比重超过政府投资:2012年,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占62.1%,在工业当中占80%。 • 工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一是高科技工业占到整个工业的28%;二是工业的规模化提升速度很快,规模标准已经调整了三次,现在是(2000万、500万);三是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三、自身有利条件 (一)总体有利条件 • 经济总量的基数小。我省的经济总量的基数比较小,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 全省人口密度小。我省的人口密度在全国的非民族地区是最小的,是日本的1/10。我省一个县区的平均人口是约30万人,而南方一个县一般都在100万以上。 • 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我省的后备土地资源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区,如果水的问题能够解决好,可开发的空间比较大。 • 仍然有一定矿产潜力。我省是玉门、潮水盆地、肃南等战略油田;陇东的煤炭储量居全国地级行政区第二;肃南有100亿吨的钨矿资源;会宁的“凹凸棒”资源;还是一定的有色冶金资源和其他金属矿产资源。 • 市场空间比较大。我省的城乡收入比较低,消费能力弱,但是,相反,就具有比较大的市场扩张空间。 • 区域发展战略引导。省委从2011年底陆续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战略”、“3341”战略、“五年翻番计划”等,有比较明确的战略和政策引导。
(二)产业成长势头良好 1、工业产业 • 石油开采和炼化工业:石油产量500万吨,加工能力1700万吨,分为兰州庆阳各1200+500。2020年达到3000万吨。 • 钢铁工业:酒钢每年生产优质钢1000万吨,是我国20大钢铁企业之一,其中100万吨碳热冷扎钢板、200万吨锰不锈钢。2020年达到1500万吨以上。 • 有色冶金工业:每年可生产镍15万吨(占全国85%)、铜50多万吨(占全国9.7%)、氧化铝100多万吨(占全国7.2%)、钴1万吨、黄金20吨,还有20多万吨的铅锌等。 • 电力产业。全省火电、水电和其他电力装机容量约4000万千瓦,其中,火电占72%,水电10%,风电18%。 • 装备制造业: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石油开采机械、自动化车床、电器电缆、核工业、节水设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 建筑建材工业:在油漆、水泥、变性淀粉等产业上发展比较快和比较稳定,在西北地区有一定优势。 • 生物制药产业:有佛慈制药、扶正科技、兰州生物、独一味等四大生物制药企业;有文峰、首阳、岷县三大中药材集散地;有灿口、陇西两大中药材深加工工业园区。 • 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每年可以加工上千万吨的农产品,出口供货和创汇2亿多美元。
2、农业优势 • 马铃薯产业。全省种植面积1100万亩,鲜薯产量达到1000多万吨,年加工鲜薯能力250万吨。年产脱毒原原种(3亿粒)产量全国首位。 • 蔬菜产业。全省蔬菜总面积600多万亩,总产量1000万吨,建成脱水、制酱、榨汁等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各类蔬菜20多万吨。 • 果品产业。全省水果面积1100多万亩,产量230万吨。 • 中药材业。药材种植面积224万亩,产量41万吨,占全国24%。全省有27家中药厂和中药提炼厂,有粗加工企业220多家,年加工2.7万吨以上。 • 制种产业。全省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150万亩,产种量60多万吨,占全国玉米种子用量60%。瓜菜花卉繁制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种量300万公斤以上。 • 酿造原料产业。全省啤酒大麦和啤酒花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总产约7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3。其中,全省已建成麦芽加工企业37家,年产麦芽59万吨。玉门开发区有全国最大的啤酒花加工企业。 • 草食畜牧业。全省牛、羊存栏分别达到453万头、1647万只,建成牛羊肉加工企业36家,年屠宰能力60万头。 • 农产品加工出口。基本形成了以苹果汁、酪蛋白、葵花子、种子、肠衣、黑白瓜子、番茄酱、脱水蔬菜、苦杏仁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出口格局。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已发展到124家。
3、服务业优势 • 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一是“产业不管部”;二是消耗性产业(再分配行业);三是金融主体地位。 • 旅游产业收入: 2012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71亿 ,增长35%,产业比重6.8%。 • 旅游产业基础:截至2011年底,全省旅行社已发展到40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9家;星级旅游饭店329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41家;A级旅游景区140家,4A级39家,5A级3家。 • 旅游产业效益:全省旅游直接就业15万人,间接就业91万人,旅游直接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 • 到2015年,甘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达到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24.2%。 • 文化产业。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占GDP的比重大致在1.26%左右。
(三)提升“五大支撑”能力 • 基础支撑:城镇基础设施;交通现代化;水利工程 • 投资支撑:项目库建设;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必须先行;做好国家项目的配套、落地、服务、延伸工作;提高项目评审标准 • 人才支撑:高端人才和高级人才;人才政策;以人才使用为中心;人才引进与主导产业对接 • 科技支撑:科技产品市场建设;科技成果商品化;聚集技术“硅谷”;高等教育与主导产业对接 • 市场支撑:农村市场与扩大内需;双向市场开放;市场体系与企业体系对接;金融中心与现代服务业
四、决策建议十二条 深化对省委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研究。有三个重大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一是“转型”与“跨越”的内涵和关系;二是“转型”与“跨越”的技术界限;三是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条件性。 理性选择“三大战略平台”的重心:对于经济战略平台的建设中心要向已经有实力和现实经济增长极、增长区、增长点考虑;循环经济的弹性太大。 理性选择“三大基本建设”的重心: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问题,”水战略”、“水民生”比信息产业更重要。 稳定发展需要稳定干部队伍,市(州)、县(区)和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需要至少稳定1-2个任期。干部级别和任职单位的对称性需要打破。
《国土资源开发规划》要加快更新,领导要重视、投资要大、技术要先进,先做好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再做发展规划纲要。《国土资源开发规划》要加快更新,领导要重视、投资要大、技术要先进,先做好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再做发展规划纲要。 • 私营和民营经济的结构创新要加快,支持兼并重组,建立主导产业私有资本进入机制,辩证看待国有企业控股权的流动问题。 • 金融业创新发展和加快发展现代银行业是第三产业的新突破口,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只定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 • 明确提出鼓励和扶持“品牌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并形成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议,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可以考虑全面实施“实体经济私营化”策略。
甘肃城市化进程进入第三阶段:人口城市化、劳动力城市化、结构城市化;结构城市化对甘肃城市发展很重要,是个重大挑战。甘肃城市化进程进入第三阶段:人口城市化、劳动力城市化、结构城市化;结构城市化对甘肃城市发展很重要,是个重大挑战。 • 对于发展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工作要重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互补性需要加强。比如对于甘肃西端的“门户城市”规划、组合和建设问题,已经落后于发展的需要。 • 重视农业水价政策与节水农业的发展矛盾,将补贴农业水价的政策调整到补贴节水技术措施上来,用改革农业水价政策促进节水农业发展 。 • 反贫困要特别重视“产业扶贫”问题,对于“政策扶贫”或者“政策富民”的作用不能估计太大,用政策解决温饱和稳定,用产业拉动增长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