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儿童 及青少年 屈光不正与配镜

儿童 及青少年 屈光不正与配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邱晓荣. 一、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1、影响眼屈光的因素呈动态变化。 2、各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 3、远视、正视和近视眼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度不同。 4、注视同一距离目标,剩余调节多,所用集合少, AC/A 率小。 5、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 1 )新生儿   绝大多数是远视眼,约占 88%--98% ,正视眼和近视眼很少。   屈光度峰值 +2--+3D 。   近视眼中未成熟儿多于足月儿。.

Download Presentation

儿童 及青少年 屈光不正与配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与配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邱晓荣

  2. 一、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 1、影响眼屈光的因素呈动态变化。 • 2、各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 • 3、远视、正视和近视眼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度不同。 • 4、注视同一距离目标,剩余调节多,所用集合少,AC/A率小。 • 5、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3.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 (1)新生儿   绝大多数是远视眼,约占88%--98%,正视眼和近视眼很少。   屈光度峰值+2--+3D。   近视眼中未成熟儿多于足月儿。

  4.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8 1000个新生儿眼屈光度的分布图

  5.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远视眼居多。远视眼占90%以上,近视眼仅约2%左右。    随年龄增长,远视眼逐渐减少,远视程度逐渐下降。其中2岁前,屈光度变化最大。部分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可有一度少量增加。

  6. 年龄(岁) 人数 屈 光 度(%) X±S Sx 可信度(95%) 4 1056 +2.19±0.40 0.012 +2.15-+2.23 5 802 +2.17±0.44 0.015 +2.12-+2.22 6 1180 +1.65±0.45 0.013 +1.61-+1.69 7 2102 +1.40±0.59 0.013 +1.38-+1.43 表2 4-7岁儿童眼屈光生理值(汪芳润)

  7. * ** 由此推测:4—5岁  >+2.50D <+2.00D 6岁 >+2.00D <+1.50D 7岁  >+1.50D <+1.30D 将来* 多为病理性远视   ** 可能为正视或近视,列为“近视可能者”,但基本属生理性近视。   

  8.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 (3)学龄儿童、青少年 • 4-6 岁 +2.00D • 7-9 岁 +1.07D • 10-12岁 +0.28D • 13-15岁 - 0.19D • 16-18岁 - 1.46D

  9.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屈光状态发育的总趋势-正视化 正视化过程:出生远视-浅度远视-正视-部分人成近视 正视化过程的特点:起于远视眼,不可逆,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眼轴、曲率……) 正视化后果:   各屈光因素精良配合-正视眼   发育不足-远视眼   发育过度-近视眼

  10.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结论: 对小儿而言,正视眼不是其正常屈光状态 学龄儿童以轻度远视眼居多。 10岁以后近视眼的比例逐渐增加 半数以上近视眼发生在12--15岁。

  11.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屈光要素 眼球前后轴长 角膜曲率 前房深度 晶体厚度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

  12.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1)眼前后轴长度 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出生时平均为18mm 3-4岁为21.4mm 8岁为23-24mm 前三年增长快,出生至长成约长6-8mm

  13.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2)角膜曲率: 随年龄增长变小,前三年变化快 出生时平均51.20D 3岁44.10D

  14.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3)前房深度: 随年龄而增长 张丽军连续观察同批3-4岁儿童3年后报告 • 3 岁  2.89±1.21 • 4 岁   3.28±1.35 • 5 岁  3.45±2.08

  15.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4)晶体厚度: 随年龄小幅度增长 王卫群观察结果:   新生儿 3.54±0.21 1岁   3.65 ±0.26 3岁  3.69 ±0.18 7岁  3.76±0.25

  16. (三) 儿童眼调节和集合的特点 (1)注视同一距离目标,较成年人剩余调节多 (2)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比大瞳距的成年人所用集合少 (3)阳性比较调节力强 (4)阳性比较集合力强 (5)AC/A比大瞳距成人小

  17. 图4

  18. 不同年龄儿童的最好矫正远视力参考值 2-3个月 0.01-0.02 4-5个月 0.02-0.05 6-8个月 0.06-0.10 9-12个月 0.10-0.15 1岁 0.20-0.25 2岁 0.5 3岁 0.7 4岁 0.8 5岁 1.0

  19. 二 屈光不正定义及分类 • 屈光分类 • 静态屈光 眼在不调节时的屈光状态 • 动态屈光。调节时的屈光状态称为

  20. 眼球:人体的数码相机

  21. 恰好在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聚焦 正视眼 眼屈光 平行光线 系统 不能在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聚焦 屈光不正 二 屈光不正定义及分类 • 眼调节静止时 • 屈光不正常分为远视、近视、散光

  22. (一)正视眼 1.定义: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的眼称为正视眼。 • 含义:无调节时,无限远处的物体可以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光学像。

  23. 2.正视眼与视力 当角膜、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和视中枢都没有影响视力的疾病时,正视眼的视力可以达到1.0或1.0以上。

  24. (二)屈光不正 •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视网膜无法得到清晰像的眼统称为非正视眼 或屈光不正眼。 • 远视眼、近视眼和散光眼都叫屈光不正眼

  25.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1.定义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 焦点落在视网膜后的眼称为远视眼。

  26.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含义: • 无调节时,无限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光学像不清晰。

  27.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2.光学矫正 • 用正球镜矫正,使眼在不调节时,看无限远处的物视网膜上的光学像清晰。

  28.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远视分类 • ⑴ 根据导致远视的屈光成分 • 轴性远视:眼轴过短 • 远视 • 曲率远视:屈光面过平 • 屈光性远视 • 指数远视:折射率过低

  29.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远视临床表现 • 视力变化:  年龄小,远视度数轻,一般不影响视力; • 视疲劳:看近短时间会产生眼痛、眼酸 等视疲劳 。 • 眼位变化:内斜视

  30.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1.定义: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 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的眼称为近视眼。

  31.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 2.分类 • ⑴ 依据屈光成分 •  轴性近视 :眼轴过长 • 近视眼    曲率性近视:曲率过大 •   屈光性近视 •     指数性近视:折射率过大

  32.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 ⑵ 依据性质 • ① 单纯近视:只存在近视眼的光学缺陷而 • 无任何与近视有关的眼病。 • ② 变性近视:既有近视又伴有与近视有关 • 的眼病。 • ③ 继发性近视:由眼病或全身病引起的近 • 视。

  33.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 ⑶ 依据有无调节 • ①真性近视:符合近视眼定义的近视。 • ②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由调节造成的平行光经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的现象。 • ③混合性近视:既有真性近视又有假性近视。

  34.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发病原因 ⑴. 遗传: ① 种族 日本和中国:发病率高 黑色人种: 发病率低 ②家族 a.一般近视:多种因子遗传 b.变性近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5.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发病原因 ⑵. 环境: 主要有: a长时间看近 b营养 c照明

  36.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临床表现 ⑴.视力变化 远视力低于近视力。 看远 看近

  37.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临床表现 ⑵产生视疲劳 ⑶眼位变化 外斜视 ⑷眼底变化

  38.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矫正 ⑴ 镜片矫正

  39.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1.定义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 不能形成焦点的眼称为散光眼。 光学成像特点:点物不能成点像。

  40.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2.分类 ⑴ 根据成因 ① 角膜散光:角膜表面产生的散光 ② 残余散光:其他部位产生的散光

  41.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根据规则性 ① 不规则散光:表现为在不同经线或同一 经线上的不同部分的屈光力不同,所形成的光束 原因:初期白内障、角膜病变(外伤、炎症、特别是溃疡愈合后)。 ② 规则散光: a同一经线上的不同部分的屈光力相同 b度数最大的经线与度数最小的子午线相互垂直 c各子午线度数分布有规律

  42.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按强子午线方向分类 顺例散光(直散光):强子午线在竖直(90)方向。 逆例散光(倒散光):强子午线在水平(180)方向。 斜散光:强子午线在斜方向。

  43.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按前后焦线与视网膜 的相对位置分类: 单纯远视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 混合散光:

  44.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矫正 柱镜矫正使各子午线度数相一致 史特姆光锥变成圆光锥, 即形成焦点。

  45.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临床表现 ⑴ 视力变化 ⑵ 视疲劳

  46.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 小儿散光的特点 正常婴幼儿的散光构成比和程度高于成人,以循规散光为主。 • 散光与近视发展的关系 • 散光≥1.00D者6-16岁平均每年向近视方向发展:0.48+ 0.36D。 • 散光<1.00D者6-16岁平均每年向近视方向发展:0.24+0.20D • 散光可以促进近视的发展 杨素红 

  47.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双眼度数相差 球镜1.5D以上 柱镜1.0D以上。

  48.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类型 ⑴ 单性屈光参差 一眼为正视,另一眼有屈光不正。 ⑵ 复性屈光参差 两眼为同一类屈光不正,但度数不同。 ⑶ 混合性屈光参差 一眼为远视眼,另一眼为近视眼。

  49.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的成因 ⑴两眼屈光发育进度不同 ⑵外伤或手术

  50.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症状 ⑴视疲劳 屈光参差较大,但尚能够融合的屈光参差 眼易导致视疲劳。 ⑵交替视 一只眼是看远清晰的轻度远视、正视眼和 极轻度的近视眼,另一眼为看近清晰的近 视眼,易产生交替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