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15 Views
儿童 及青少年 屈光不正与配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邱晓荣. 一、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1、影响眼屈光的因素呈动态变化。 2、各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 3、远视、正视和近视眼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度不同。 4、注视同一距离目标,剩余调节多,所用集合少, AC/A 率小。 5、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 1 )新生儿 绝大多数是远视眼,约占 88%--98% ,正视眼和近视眼很少。 屈光度峰值 +2--+3D 。 近视眼中未成熟儿多于足月儿。.
E N D
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与配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邱晓荣
一、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 1、影响眼屈光的因素呈动态变化。 • 2、各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 • 3、远视、正视和近视眼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度不同。 • 4、注视同一距离目标,剩余调节多,所用集合少,AC/A率小。 • 5、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 (1)新生儿 绝大多数是远视眼,约占88%--98%,正视眼和近视眼很少。 屈光度峰值+2--+3D。 近视眼中未成熟儿多于足月儿。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8 1000个新生儿眼屈光度的分布图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远视眼居多。远视眼占90%以上,近视眼仅约2%左右。 随年龄增长,远视眼逐渐减少,远视程度逐渐下降。其中2岁前,屈光度变化最大。部分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可有一度少量增加。
年龄(岁) 人数 屈 光 度(%) X±S Sx 可信度(95%) 4 1056 +2.19±0.40 0.012 +2.15-+2.23 5 802 +2.17±0.44 0.015 +2.12-+2.22 6 1180 +1.65±0.45 0.013 +1.61-+1.69 7 2102 +1.40±0.59 0.013 +1.38-+1.43 表2 4-7岁儿童眼屈光生理值(汪芳润)
* ** 由此推测:4—5岁 >+2.50D <+2.00D 6岁 >+2.00D <+1.50D 7岁 >+1.50D <+1.30D 将来* 多为病理性远视 ** 可能为正视或近视,列为“近视可能者”,但基本属生理性近视。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 (3)学龄儿童、青少年 • 4-6 岁 +2.00D • 7-9 岁 +1.07D • 10-12岁 +0.28D • 13-15岁 - 0.19D • 16-18岁 - 1.46D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屈光状态发育的总趋势-正视化 正视化过程:出生远视-浅度远视-正视-部分人成近视 正视化过程的特点:起于远视眼,不可逆,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眼轴、曲率……) 正视化后果: 各屈光因素精良配合-正视眼 发育不足-远视眼 发育过度-近视眼
(一) 年龄与屈光状态变化 结论: 对小儿而言,正视眼不是其正常屈光状态 学龄儿童以轻度远视眼居多。 10岁以后近视眼的比例逐渐增加 半数以上近视眼发生在12--15岁。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屈光要素 眼球前后轴长 角膜曲率 前房深度 晶体厚度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1)眼前后轴长度 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出生时平均为18mm 3-4岁为21.4mm 8岁为23-24mm 前三年增长快,出生至长成约长6-8mm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2)角膜曲率: 随年龄增长变小,前三年变化快 出生时平均51.20D 3岁44.10D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3)前房深度: 随年龄而增长 张丽军连续观察同批3-4岁儿童3年后报告 • 3 岁 2.89±1.21 • 4 岁 3.28±1.35 • 5 岁 3.45±2.08
(二) 、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4)晶体厚度: 随年龄小幅度增长 王卫群观察结果: 新生儿 3.54±0.21 1岁 3.65 ±0.26 3岁 3.69 ±0.18 7岁 3.76±0.25
(三) 儿童眼调节和集合的特点 (1)注视同一距离目标,较成年人剩余调节多 (2)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比大瞳距的成年人所用集合少 (3)阳性比较调节力强 (4)阳性比较集合力强 (5)AC/A比大瞳距成人小
不同年龄儿童的最好矫正远视力参考值 2-3个月 0.01-0.02 4-5个月 0.02-0.05 6-8个月 0.06-0.10 9-12个月 0.10-0.15 1岁 0.20-0.25 2岁 0.5 3岁 0.7 4岁 0.8 5岁 1.0
二 屈光不正定义及分类 • 屈光分类 • 静态屈光 眼在不调节时的屈光状态 • 动态屈光。调节时的屈光状态称为
恰好在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聚焦 正视眼 眼屈光 平行光线 系统 不能在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聚焦 屈光不正 二 屈光不正定义及分类 • 眼调节静止时 • 屈光不正常分为远视、近视、散光
(一)正视眼 1.定义: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的眼称为正视眼。 • 含义:无调节时,无限远处的物体可以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光学像。
2.正视眼与视力 当角膜、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和视中枢都没有影响视力的疾病时,正视眼的视力可以达到1.0或1.0以上。
(二)屈光不正 •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视网膜无法得到清晰像的眼统称为非正视眼 或屈光不正眼。 • 远视眼、近视眼和散光眼都叫屈光不正眼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1.定义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 焦点落在视网膜后的眼称为远视眼。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含义: • 无调节时,无限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光学像不清晰。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2.光学矫正 • 用正球镜矫正,使眼在不调节时,看无限远处的物视网膜上的光学像清晰。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远视分类 • ⑴ 根据导致远视的屈光成分 • 轴性远视:眼轴过短 • 远视 • 曲率远视:屈光面过平 • 屈光性远视 • 指数远视:折射率过低
(二)屈光不正- 远视眼 • 远视临床表现 • 视力变化: 年龄小,远视度数轻,一般不影响视力; • 视疲劳:看近短时间会产生眼痛、眼酸 等视疲劳 。 • 眼位变化:内斜视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1.定义: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 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的眼称为近视眼。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 2.分类 • ⑴ 依据屈光成分 • 轴性近视 :眼轴过长 • 近视眼 曲率性近视:曲率过大 • 屈光性近视 • 指数性近视:折射率过大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 ⑵ 依据性质 • ① 单纯近视:只存在近视眼的光学缺陷而 • 无任何与近视有关的眼病。 • ② 变性近视:既有近视又伴有与近视有关 • 的眼病。 • ③ 继发性近视:由眼病或全身病引起的近 • 视。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 ⑶ 依据有无调节 • ①真性近视:符合近视眼定义的近视。 • ②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由调节造成的平行光经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的现象。 • ③混合性近视:既有真性近视又有假性近视。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发病原因 ⑴. 遗传: ① 种族 日本和中国:发病率高 黑色人种: 发病率低 ②家族 a.一般近视:多种因子遗传 b.变性近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发病原因 ⑵. 环境: 主要有: a长时间看近 b营养 c照明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临床表现 ⑴.视力变化 远视力低于近视力。 看远 看近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临床表现 ⑵产生视疲劳 ⑶眼位变化 外斜视 ⑷眼底变化
㈡屈光不正--近视眼 矫正 ⑴ 镜片矫正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1.定义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 不能形成焦点的眼称为散光眼。 光学成像特点:点物不能成点像。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2.分类 ⑴ 根据成因 ① 角膜散光:角膜表面产生的散光 ② 残余散光:其他部位产生的散光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根据规则性 ① 不规则散光:表现为在不同经线或同一 经线上的不同部分的屈光力不同,所形成的光束 原因:初期白内障、角膜病变(外伤、炎症、特别是溃疡愈合后)。 ② 规则散光: a同一经线上的不同部分的屈光力相同 b度数最大的经线与度数最小的子午线相互垂直 c各子午线度数分布有规律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按强子午线方向分类 顺例散光(直散光):强子午线在竖直(90)方向。 逆例散光(倒散光):强子午线在水平(180)方向。 斜散光:强子午线在斜方向。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按前后焦线与视网膜 的相对位置分类: 单纯远视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 混合散光: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矫正 柱镜矫正使各子午线度数相一致 史特姆光锥变成圆光锥, 即形成焦点。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临床表现 ⑴ 视力变化 ⑵ 视疲劳
㈢屈光不正--散光眼 • 小儿散光的特点 正常婴幼儿的散光构成比和程度高于成人,以循规散光为主。 • 散光与近视发展的关系 • 散光≥1.00D者6-16岁平均每年向近视方向发展:0.48+ 0.36D。 • 散光<1.00D者6-16岁平均每年向近视方向发展:0.24+0.20D • 散光可以促进近视的发展 杨素红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双眼度数相差 球镜1.5D以上 柱镜1.0D以上。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类型 ⑴ 单性屈光参差 一眼为正视,另一眼有屈光不正。 ⑵ 复性屈光参差 两眼为同一类屈光不正,但度数不同。 ⑶ 混合性屈光参差 一眼为远视眼,另一眼为近视眼。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的成因 ⑴两眼屈光发育进度不同 ⑵外伤或手术
(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症状 ⑴视疲劳 屈光参差较大,但尚能够融合的屈光参差 眼易导致视疲劳。 ⑵交替视 一只眼是看远清晰的轻度远视、正视眼和 极轻度的近视眼,另一眼为看近清晰的近 视眼,易产生交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