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50 Views
中老年人急症居家急救常识. (家庭救护预案). 201 4 年 5 月.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居家生活自救的重要性 中老年人生理自稳机制随增龄而减弱 …… 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中老年人慢性疾病存在急性加重的风险 ……在就医前自救处理可能挽救生命 独居老人在缺乏社会关注时,意外事件只能靠 自救 处理. — 居家生活自救的意义 生活急救属于 “自我保健医学” 的范畴。 【 自我保健医学 】 把健康长寿的使命交给自己。 平时进行养生保健;在发生急症和意外损 害时,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紧急自救,为 医生救治创造时机和较好的抢救条件,提
E N D
中老年人急症居家急救常识 (家庭救护预案) 2014年5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居家生活自救的重要性 中老年人生理自稳机制随增龄而减弱 ……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中老年人慢性疾病存在急性加重的风险 ……在就医前自救处理可能挽救生命 独居老人在缺乏社会关注时,意外事件只能靠自救处理
—居家生活自救的意义 生活急救属于“自我保健医学”的范畴。 【自我保健医学】把健康长寿的使命交给自己。 平时进行养生保健;在发生急症和意外损 害时,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紧急自救,为 医生救治创造时机和较好的抢救条件,提 高治疗效果,挽救生命。
当你处于健康状态时…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法 当你处于“亚健康”时…有针对性的自我调节,纠正亚健康 当你处于疾病状态时…提高抗病素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当发生急症或意外损伤时…紧急自救,维持生命,为医疗 救助赢得时间和提供尽量好的救治条件 在急重症经医疗救治好转后…遵医嘱进行自我护理和康复 活动
●居家生活急救的常规措施 —熟悉呼救方式方法 1.急救中心呼救电话“120”。 2.本社区或本单位救护电话或亲人好友联 系电话。 3.明确定点医院与附近医院的电话(或拨 “114”查询)。
4.呼叫救护车时须讲清的内容:病人详 细地址、主要病情、呼叫人姓名及联 系电话及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5.呼救后派人在附近显眼处迎候救护车 或医生。 6.送医院时带上病人就诊诊断和接受治 疗的有关资料。
—家庭常备急救用品 体温表血压计血糖仪氧气袋 创可贴碘酒酒精棉花 纱布绷带清凉油烫伤膏 扑尔敏藿香正气水万应止痛膏 根据患病情况常备急救药 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平喘药抗癫痫药等
●居家生活急救的常规措施 —家庭备药应注意事项 1.处方类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备药与使用。 2.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3.严禁混入家庭成员中可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4.注意效期和保存方式,定期更新备药。 5.保持药品包装中的药名、规格、效期等标识 完整清晰。 6.存放在小孩不能触及的地方。
—随身携带自制急救卡 【急救卡内容】 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患病主要病情及最近用药情况 亲人联系电话及单位联系电话 本人定点医院过敏药物等 还可写上医院诊病的病案号、血型 —学会心肺复苏救命技术(详后)
●心肺复苏术—心搏呼吸骤停(猝死)的抢救 —猝死的快速判断 1.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 2.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扪不到搏动
—复苏抢救时机 脑组织耐受缺血缺氧时限:4﹣6分钟 “临床死亡期”的时间:心搏呼吸停止5﹣8分钟內 复苏抢救的“黄金期”:猝死发生后4分钟内 “生物学死亡期”的时间:发生在猝死后超过8分钟仍未 实施复苏术者
—心肺复苏三个主要环节 A.畅通气道: 仰卧于坚硬平面上(硬板床或地面) 头尽量后仰,宽松衣领 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B.人工呼吸: 仰头举颏体位,行“口对口”吹张式人工呼吸; 牙关紧闭时行“口对鼻”吹张式人工呼吸。 每吹张一次用 1-2 秒,每分钟吹 10-12 次。
C.心脏按压: 部位:胸骨中下1/3处。 手法:右掌根压胸,左手叠压于右手背,双手指交叉,直臂垂直按压。 按压:令胸壁上下4-5厘米,每分钟按压100次左右。
一人施救: 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两人施救: 心脏按压5次,吹气2次 交替(不能同时)连续进行 心脏按压暂停不超过5秒
—观察复苏效果 连续C、B步骤1-2分钟,暂停3-5秒,观察复苏效果。 有效:病人出现自主呼吸、脉(心)搏或轻微活动; 面色有好转; 瞳孔反射恢复。 无效:自主心跳呼吸仍未恢复(继续施救)。 脑死亡:30分钟后无心搏呼吸,瞳孔散大固定,深度昏 迷不可逆转,脑电波消失(生物学死亡,抢救终 止)。
●病症急救—心绞痛发作的家庭急救 【发作症候】 在某些诱因下(紧张、激动、劳累、饱餐、寒冷、吸烟等)突然发生胸骨后压榨性闷痛,常伴窒息感或恐惧感。
以下情况一般不是心绞痛 ①刀割样锐痛、抓痛、针刺样痛、触电样闪痛。 ②昼夜不停的胸闷不适。 ③仅持续数秒或十数秒的胸部疼痛。 ④在体力活动后而不是在体力活动当中发生的疼痛不适。 ⑤仅用一个手指指端来指示疼痛范围者。 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者。
【急救处理】 1.立刻停止活动,卧床静息。 2.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片或中 成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苏 合香丸、冠心滴丸、保心丹、通心络等. 3.缓解后请医生进一步诊治。
●病症急救— 心肌梗死的家庭急救 【发生症候】 发生前数日多有先兆: 胸闷乏力、心悸气促; 或心绞痛发作加重,缓解效果差; 血压波动或有严重心律失常等。 发作: 呈严重心绞痛伴苍白、汗出、烦躁不安, 有濒死的恐惧感,不能缓解; 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等。
【急救处理】 1.绝对静息与应用抗心绞痛药物自救 2.解释与安慰解除病人焦虑与紧张 3.吸氧 / 高枕或半卧位可缓解呼吸困难 4.急性心律失常,可尝试用深呼吸和用力 咳嗽,偶可恢复正常心律
5.伴眩晕或晕厥者,宜宽衣,平卧,头 后仰(防舌根后坠),抬高下肢15° 6.心绞痛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自救处 理不能终止发作,应立即呼救“120” 7.转院时宜在平卧状态下小心搬动,平 稳而迅速地尽快送医院救治 8.发生猝死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康复方案】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周康复程序: 第1周:住监护病房-卧床/第4天上身活动3分钟/第5天使用床边马桶/第6天活动手脚/第7天床边静坐3分钟。 第2周:转普通病房-第8天床上坐位洗脸/第9天床边坐位吃饭/第10天坐椅子10分钟/第11天床边站立5分钟/第12天就餐坐椅子30分钟/第13天床边走动10步(2次)/第14天室内步行20分钟(2次)。 第3周:逐步室外活动-每天100米→→→每天500米 第4周:上下3层楼梯-每天2次 注意:① 必须有医护人员监护;②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脉率≥110 次/分、出现气促头晕或心绞痛时,要暂停活动。
●病症急救—脑梗死的家庭救护 【发生症候】 为突然出现的某些神经功能(感觉/运动/平 衡)缺失症候群。 安静状态下发病,进展相对缓慢,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有语言障碍、视听障碍、眩晕、吞咽困难等。多无明显意识障碍。 若仅有纯运动障碍轻偏瘫,不伴感觉、视力与语言障碍者,为腔隙性梗死。
【救护处理】 1.识别中风先兆: 肢体麻木,口齿不灵,一侧视物异常 步态异常,双下肢协同感下降 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等。 2.早诊早治:发病后4-6小时内就医。
3.配合治疗和家庭护理: ①肢体功能训练(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合) ②语言训练(唇舌动作→练字→练词→练句→ 对话/多听看读写/克服心理障碍) 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端拿、穿衣结扣、二便 等/不必过度呵护代劳。
④理疗辅助康复:推拿、按摩、针灸、理疗。 ⑤预防压疮:“七勤”(翻身/换洗/擦浴/按 摩/整理/检视/交代注意事项)。 ⑥心理疏导。 ⑦预防脑梗再发:控制“三高”/控制体重/戒 烟酒嗜好/稳定情绪/适当服用抗血小板凝聚 药物。
●病症急救—脑出血的家庭救护 【发生症候】 先兆症候: ①突发半身麻木、乏力,活动不便或持物掉落, 走路不稳;或有口歪、流涎等。 ②暂时性视物模糊或失明。 ③交谈中突然讲不出话,或口齿不清,或听不懂 别人的话。 ④突感头晕、视物旋转,站立不稳。 发作表现: 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可有抽搐、二便失禁等。
【救护处理】 1.绝对卧床静息。头部制动,枕高30度 并偏向一侧,备器皿接呕吐物。 2.头颈部降温至亚低温水平(32℃左右)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堵塞。 5.有抽搐发作时,防咬破舌头。
6.有昏迷时,禁止喂水和喂食。 7.迅速拨打“120”呼救,或就近送有 抢救条件的医院急救。转运病人必须 用担架或平板车运送。尽量减少头部 晃动或震动,须有专人照护头部。若 抬下楼时,应足前头后,使头部处于 稍高位。
●病症急救—糖尿病低血糖的救护 糖尿病低血糖常发生在希望严格控制血糖的病例。 血糖水平<2.8mmol/L(50mg/dl)可诊断为“低血糖”。
【发生症候】 主要为交感神经兴奋和神经组织缺糖功能减损两个方面的表现: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出汗、饥饿感明显、震颤、 心悸、焦虑、脉速、收缩压升高等。 神经组织缺糖表现:乏力、衰弱、视力模糊、头 痛、语言不清、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甚至 昏迷。
【救护处理】 1.迅速补充糖以提升血糖:进食糖类食物或 静脉注射50%、10%葡萄糖溶液。 2.寻找和确定诱发低血糖的病因,进行针对 性预防措施: ①凡使用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短效胰岛素促泌剂或 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必须按时 定量进餐。 ②坚持每天进行相对恒定运动量的运动锻炼,避免 加大运动量诱发低血糖。
③老年糖尿病人使用降糖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③老年糖尿病人使用降糖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血糖下降不宜过快。掌握血糖达到一般控制的用 药剂量,不必追求严格控制。 ④避免吃糖消化吸收很快的食物,并多进食蔬菜和 高纤维食物,减慢糖的吸收速度。 ⑤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时,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块或淀 粉类干粮,以备应急服食。 ⑥有夜间或凌晨低血糖的老年患者,应检测睡前血 糖。血糖偏低时应加餐一杯牛奶、饼干等。 ⑦有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外出宜结伴而行,不单独 登高、游泳、驾驶,并随身携带“病情卡”。
●病症急救— 咯血的家庭救护 咯血定义: 喉以下呼吸道出血,通过咳嗽动作从 口中咯出。 常见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慢支心 脏病、肺脓肿等。
【发生症候】 多有喉痒、血腥味、咳嗽先兆; 继而咯出带泡沫痰的鲜红色血液。 中等以上咯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失血的全身症候(如苍白、肢冷、心悸、脉速、血压下降等)。
【急救处理】 1.绝对静卧,消除紧张情绪。 2.鼓励患者咯出积血。 3.宜侧卧于已知病变出血一边,以便压 迫患部减少出血。胸前用沙袋或冰袋 压迫,有利于较少出血。
4.必须及时识别“窒息”征象: ①咯血突然中断; ②胸闷,呼吸困难,急需坐起呼吸,精 神紧张,躁烦不安; ③或有咽喉作响,张口瞪目,面色青紫; ④呼吸骤停后意识不清,二便失禁。
5.窒息救护: ①抬高患者下肢,取头低臀高45度的俯卧 位或侧卧位。 ②拍击背部,以利血块引流;若病人尚有 意识,则鼓励其用力咳嗽;或刺激患者 咽部引起其呕吐动作,以祈将咽喉部血 块呕咯出来。 6.大出血不止或发生窒息时,立即呼 叫“120”请求救助。
●病症急救— 骨折损伤的家庭救护 【骨折的识别】 开放性骨折有开放性伤口,骨折断端常突出于皮面或肌肉下。 闭合性骨折患部无开放性伤口,但存在疼痛、触压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等。 易发部位:四肢长骨、桡骨颈、第五蹠骨、肋骨、脊椎等。
【骨折救护】 1.立即暴露并仔细检查患部,观察又无伤口、畸形、 青紫、肿胀、触压痛和活动受限等。 2.固定骨折部位: 目的:减轻疼痛 减少出血与肿胀 防止骨断端进一步损伤软组织、神经、血管 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变为开放性骨折。
方法:临急短时间固定可用双手固护;较长时间固定或转运伤者时须用小夹板固定。夹板类型:方法:临急短时间固定可用双手固护;较长时间固定或转运伤者时须用小夹板固定。夹板类型: ①硬质夹板(木板、硬纸板、多层折叠的报纸等); ②软质夹板(卷毯、枕头、主要固护踝部骨折等); ③自体夹板(相邻的健全手指、双下肢相互固定,或伤上肢与胸部固定)。
注意:①在不加重疼痛的情况下使用夹板。 ②有开放性伤口时,要先用干净的干敷料覆 盖保护好伤口。 ③夹板应有足够长度,尽可能超过邻近关节 之上和达到骨折末端以上。 ④要较牢固地固定,既要能制动,又不能太 紧而妨碍肢端血液循环。 ⑤固定后应适当抬高患肢。 ⑥局部使用冰敷或冷敷20-30分钟可减轻疼痛 与肿胀。
3.及时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并接受专科 医师规范性治疗。严重骨折损伤(开放性 骨折创伤严重,或有内脏损伤)立即呼叫 “120”急救电话。
●病症急救—损伤出血的家庭救护 因外伤导致体表组织血管破损而出血,称为“外出血”。 钝外力所致或内脏病变导致皮下或内脏出血,称为“内出血”。
【出血的识别】 外出血: 血液自伤口缓慢而持续外渗……毛细血管出血 较多血液平稳地自伤口外流……静脉出血 鲜血较多地自伤口喷出,且随心搏而喷动……动脉出血
内出血: 皮下出血: 皮色可正常或青瘀;局部疼痛、肿胀。 内脏出血: 有眩晕、苍白、出汗、心悸、脉速等急性失血先兆; 随后因疾病不同而可出现咯血、呕血、血便等。
【出血的救护】 外出血救护 1.清楚暴露伤口和出血源,明确出血的血管。 2.用无菌纱布或干净衣服包扎伤口,并直接压迫 出血部位。 3.如为肢体出血,在持续加压同时,抬高患肢, 使出血伤口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