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83 Views
第四讲 显示接口技术. 一、 LED 结构与原理. 共阳. 共阴.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如共阳极时,输出 1 1 1 1 1 0 0 0 即 F8H 时,显示“ 7” 。. 怎样测量数码管引脚,分共阴和共阳 ?.
E N D
第四讲 显示接口技术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一、LED结构与原理 共阳 共阴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如共阳极时,输出1 1 1 1 1 0 0 0 即 F8H时,显示“7”。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怎样测量数码管引脚,分共阴和共阳? 找公共端(共阴或共阳端)首先,用万用表的黑表笔和红表笔接在IED的任意2个脚上,(组合有很多,但总有一个LED会发光的找到一个就够了),然后红表笔不动,用黑表笔逐个碰剩下的脚,如果有多个段(一般是8个)亮,那它就是共阴的。相反黑表笔不动,红表笔逐个碰剩下的脚,如果有多个段(一般是8个亮)亮,那它就是共阳的,且表笔不动的那个端就是LED的公共端.
二、LED接口(分静态显示、动态显示) ⅰ.静态显示LED----并行输出或串行输出方式。 并行输出 位选线直接接高电平,段码通过锁存器74LS373送给LDE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串行输出的静态显示电路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优点: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占用CPU少. • 缺点:占用I/O端口多,硬件电路复杂. 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5×8=40根I/O端口来驱动,要知道一个89C51单片机可用的I/O端口才32个呢:),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ⅱ.动态LED—分时使各数码管轮流点亮.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ⅱ.动态LED—分时使各数码管轮流点亮.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工作原理: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显示笔划“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工作原理: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显示笔划“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 • 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1~2ms. • 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但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DIS:MOV R0,#79H ;显示数据缓冲区首地址送R0 MOV R3,#01H ;使显示器最右边位亮 MOV A,R3 ; LD0:MOV DPTR,#7F01H ;数据指针指向A口 MOVX @DPTR,A ;送扫描值 MOV DPTR,#DSEG ;数据指针指表的首地址 MOV A,@R0 ;取欲显示的数据 MOVC A,@A+DPTR ;取出字型码 MOV DPTR,#7F02H ;数据指针指向B口 MOVX @DPTR,A ;送显示 ACALL DL1 ;调用延时子程序 INC R0 ;指向下一个显示段数据地址 MOV A,R3 ; JB ACC.5,ELD1 ;扫描到第六个显示器否? RL A ;未到,扫描码左移1位 MOV R3,A AJMP LD0 ELD1:RET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段码表 DSEG:DB 3FH,06H,5BH,4FH,66H,6DH DB 7DH,07H,7FH,6FH,77H,7CH DB 39H,5EH,79H,71H,40H,00H DL1:MOV R7,#02H ;延时1ms子程序 DL:MOV R6,#0FFH DL6:DJNZ R6,DL6 DJNZ R7,DL RET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
共阳极数码管的连接 • PNP型三极管. • P1.0口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对应的数码管被选中.反之数码管不能进行显示. 思考:将上面的LED变为共阳极,那么对应的电路如何修改,对应的程序如何编写. 模块四:单片机接口技术——显示接口